西岭雪山景区联系电话:知青上山下乡算工龄的政策来历说法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58:45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当年,数以万计的热血青年在这首语录歌的感召下,满怀激情地奔赴广阔天地去找寻他们青春的梦。

  然而,他们返城后,却平添了许多落寞。由工龄而带来的待遇上的极大反差,使他们显得有些不平。

  1982年,湖南一位名叫肖芸的返城知青斗胆给有关领导写了一封信,反映知青的困难。幸运的是,此信到了当时的总书记胡耀邦同志的案头,他亲笔批示,要解决知青的工龄问题。

  日前,记者巧遇肖芸,有幸听她叙说尘封了十多年、被知青们誉为“福音书”的背后故事。

  我是15岁那年初中毕业后下乡的。1979年,中央允许我们返城,我才结束十五年的下乡生涯,招工到原航空部在湖南的一家大企业就业,分配在厂幼儿园当保育员。

  回来了,以为什么都好了,谁知回城更有回城的尴尬。虽然我们不计较报酬,但工资级别、住房、培训、福利都从零开始。拖儿带女,身无长技,分最差的工种,拿最低的工资,还要领受未下乡的同龄人优越感的刺激……我们缺乏一个关键的砝码———工龄。我因为擅长写报告,有个绰号叫“小报告”,所以,陆陆续续有知青来找我,要我打个报告给厂领导,改变一下我们这些最后一批回城的知青待遇。

  我心下思忖:这个报告不好打,关键是工龄这个硬指标,而我们只有“农龄”啊。农龄转工龄,这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工厂办不到,市长拍不了板,起码得找省里的领导。一想到这里,我就胆怯。有一天,有二十多个知青找到我家来了,都做我的工作,要坐牢就一起去嘛,一直劝说到深夜。盛情难却,也觉得人活着不要太憋气,抱着为知青出口气的想法,我应承下来。1982年10月,我用家中的板凳当桌子,坐在门坎上,几易其稿写好信。

  这封信的落款原本是:“湖南省部分老知青”,后面准备了几张纸,让大伙签名。

  可是,当我傻呵呵地拿着这封信找大家签名时,情形颠倒过来了。当初大家求我现在变成了我求大家。

  绕了一大圈之后,大家都那么谦虚客气,竟一个名也没签上,尤其是一些男知青也是言辞闪烁、再三推托。这时候我的“天不怕,地不怕”的个性又占了上风,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寄出去,实际上也只有寄出去才是惟一的出路。

  于是,在信的末尾,我划去了“湖南省部分老知青”几个字,改成了“执笔人,株洲市湘江机器厂南华幼儿园肖芸。”改写此处时,我心中甚至浮起过一丝豪气:“谁说女子不如男?”

  把信投进邮筒,仿佛投出去的便是自己的命运。我在惶恐中煎熬了三个多月。这期间我办了三件大事。第一件事是请三天假回到老家,为老父母打了两千斤煤饼。第二件事是把自己所有的毛衣毛裤拆了,又买了几斤毛线,日夜加班,为女儿打了几件毛衣,当时她才6岁。第三件事,向丈夫交底,留下君子之言:如果我出事了,他马上与我离婚,以免株连殃及他和孩子,并且找一个心地善良的女人当妻子,也当好女儿的后妈。

  一直熬到次年元旦过后。有一天,园长突然通知我到厂信访办去。糟了,这下该出事儿了,肯定开始调查了。

  抱定“壮士一去不复还”的心情,我到了信访办,毕恭毕敬地坐下。主任开言道:“你给领导写过一封信?”

  “是的。”我脸上的肉马上僵住了。

  “写的什么内容啊?”

  主任鼻子里“嗯?”了一声,抬起头来,高深莫测地扫了我一眼。我怔怔地盯着主任的五官,捕捉着吉凶的信息。但见主任脸上慢慢绽开一朵菊花:“我们厂出了人才哩!可以批来一个中央文件……”

  天啊!我这才像跑完了一万米到达终点,浑身都散架了。三个月不辨寒暑,一百天不知五味,今天,透过主任身后的窗户,我突然预感到冰融雪化的景象,知道春天就要来了。

  1985年,国家劳动人事部颁发了1985(23)号文件———《关于解决原下乡知识青年插队期间工龄计算问题的通知》。闻讯的知青们奔走相告、欣喜若狂,因为他们的“农龄”可以转工龄了。

  从此,肖芸的这封信被知青称为“福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