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金花大酒店地址:研究称地球年龄比预计更年轻约44.67亿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06:50
据英国媒体报道,根据英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地球的年龄小于此前的预计,形成过程所需时间则是此前预计的3倍。研究人员经计算发现,地球在45.67亿年前太阳系诞生后形成所需的时间超过科学家此前的预计。
英国剑桥大学的地质学家表示,通过比较地幔和陨石的化学同位素,地球在大约44.67亿年前达到当前的体积。科学家过去认为,地球的“发育”所需时间刚刚超过3000万年。这一过程被称之为“吸积”,即气体、尘埃以及其他物质不断聚集,形成一颗行星。但剑桥大学的新研究显示,这一过程最长可能需要1亿年,是此前预计的3倍。研究人员在《自然-地质科学》杂志中指出,虽然地球可能以相对较快的速度达到当前体积的60%,但形成过程随后可能趋于缓慢,总计需要大约1亿年。
研究论文作者、剑桥大学的约翰·拉奇博士表示:“整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围绕确定地球核心形成需要多长时间展开,这是这一科学领域的大谜团之一。科学家经常做出这样的推测,地球以呈指数减小的速度开始吸积过程。我们相信这一过程可能并非如此简单,应该是一个更为复杂并且走走停停的过程。”
地球的吸积过程涉及碎片(被称之为“行星胚胎”)之间的一系列撞击。撞击产生的巨大能量导致正在形成的地球内部熔化,形成地球中部熔化的金属核心以及上方的地幔。很多科学家认为,在形成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一颗体积相当于火星的天体与地球发生相撞,导致地球部分区域脱离母体,形成月球。
研究小组利用地球吸积过程中形成的化学同位素的水平测量数据打造一个“地质时钟”。在此之后,他们又将地球的同位素水平与从近代坠落地球的陨石中提取的样本进行比较。这些陨石就像是一个个“时间胶囊”,同位素水平与存在于太阳系形成时聚集的原始物质中的同位素水平类似。
地球钨与陨石钨的同位素值差异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吸积过程所需时间的信息。拉奇及其同事利用电脑模型计算地球形成如何与在地幔中发现的同位素水平相匹配。他们发现地球并不是在3000万年内形成的,这一点几乎可以确定。地球的“发育”非常快速,在大约1000万年至4000万年内便达到当前体积的三分之二。
吸积过程随后趋于缓慢,整个形成过程又历时7000万年才宣告结束。拉奇说:“如果计算结果正确的话,地球形成过程应历时大约1亿年左右。根据我们的估计,地球年龄应该为44.76亿年左右,比我们此前认为的45.37亿年这一年龄更年轻一些。”
(责任编辑:苏楠
中科院专家:已发现的七八艘或是外星飞行器
据外媒19日报道,有人在土耳其拍到异常清晰的UFO画面,形如梯形蛋糕,底部有纵横缝隙。对此,从1971年就着手研究UFO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说:“39年间,我接触到的高质量观测报告中,有七八起极有可能是外星人飞行器。”
对于外星人存在与否的争论由来已久,现代人类“主动出击”、寻觅地外文明的计划是“奥兹玛计划”,始于1960年。“现在大多数科学家,都相信有外星人的存在,”王思潮说。
实际上,UFO是不明飞行物的统称,并不是外星人“坐骑”的代名词。王思潮告诉记者,从1971年起,他对70余例UFO进行了深入研究,或通过各地高质量观测报告分析推断,或火速奔赴现场调查。结果,他发现,UFO的调查结果分为十多类,有一些是地球已知的自然现象,例如陨石坠落、高空气球等,也有一些是未知现象。
“确有可能是外星人飞行器的UFO案例,”王思潮说,“1998年10月19日晚11:30,在河北沧州上空,一个距离地面33公里的物体快速移动。当晚驻地部队训练早已结束,部队飞行员驾机去追,但速度不够没有追上,无奈返航。”
此外,螺旋状、蚊香状、扇状、光团状UFO也有可能是外星人飞行器。王思潮说:“我对中国近20起螺旋状、扇状、光团状UFO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定量、半定量的科学分析,发现离地面130公里至1500公里的近地空间内,一些飞行物飞行速度远低于第一宇宙速度,有的低至每秒0.29公里,且在1460公里的高度平行地面飞行25分钟之久。这说明,它们可能有抗地球引力能力,否则早就陨落了。”(朱晓颖)
(责任编辑:魏艳)
普朗克探测器:捕捉宇宙最古老的光芒
在太空中的普朗克 普朗克探测器绘出其首幅宇宙全景图(由欧洲航天局提供)
普朗克已经在太空中独自旅行429天了。
自从去年一个明亮的秋日下午,这个著名的太空探测器在南美洲被送上太空。在距离它150万公里的地球上,数千名科学家都在等待着它带回的信息。
7月5日,欧洲航天局(ESA)选择在意大利都灵举办的2010年欧洲科学开放论坛(ESOF2010)上发布由普朗克拍摄的首张整个宇宙全景图。
在这场以“科学的热情”为主题的论坛上,这张迄今为止最清晰的宇宙地图赢得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和民众最热烈的掌声。第二天,这张图片就占据了欧洲各大报纸的封面。一位来自“普朗克任务”小组的科学家骄傲地说:“这是全球上千名科学家,近20年努力的结果。它有可能解答困扰天体物理学界整整一代人的问题。”
那缕光究竟有多古老,你简直难以想象
为了纪念量子物理学奠基人马克斯·普朗克,这个对天体物理学界意义非凡的探测器被授予了同样的名字。
不过,与科学家普朗克秃顶又蓄浓重八字胡的外貌毫无相似之处,探测器普朗克是个重达两吨、充满金属感的大块头。“普通人可能会认为它长得有点怪,但我觉得它美极了。”项目科学家简·陶伯(Jan Tauber)这样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普朗克收集的也是这个宇宙间最美丽的元素——“宇宙中最古老的光”。
在欧洲航天局官方网站上点击率已经超过百万的图片上,最引人注意的是一道灿烂的“银河”。它穿越了图片的中心地带,周围涌动着冰冷的尘埃流。不过,那条闪亮的银链并不是整个银河系,也并不能从其中看到任何恒星。
“普朗克只能记录长波光,因此我们并不能像抬头望向天空时那样看到恒星的光芒(短波光)。”研究者们小心地提醒着观看者。
这个敏感的探测器捕捉的其实是尘埃云。尘埃云是星际空间中密集在一起的气体尘埃。虽然这些尘埃和气体很厚,它们的数量之大足够形成恒星或行星。那段极其灿烂的银链也正是银河所处的位置。
研究者对两个光芒黯淡的区域更感兴趣,它们位于地图的最上方和最下方,铁红色背景中洒着一些橙色斑点,这就是著名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即这个宇宙最古老的光。
“那一缕光究竟有多古老,你简直难以想象。”一位天文学专业人士发出这样的惊叹。普朗克之所以能够拍摄到如此古老的光束,是因为他们之间的距离实在太远了,就好像天文学上一个著名的说法,“当你仰望天空时,你总是只能看到过去”。
这一切很容易理解。以太阳为例,它与地球有着1.5亿千米的距离,尽管光已经是这个时空中跑得最快的田径高手,但光线由太阳到地球仍需要8分20秒。因此,地球上的人类只能看到8分多钟以前的太阳。
可这远远比不上那“最古老的光”,它很可能来自接近137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发生的38万年之后。
捕捉到最古老的光,就可以研究最古老年代的物质
让科学家们感到痴迷的,并不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出生年份,而是这些微弱的光芒可能帮助人们解答“宇宙起源”等听起来相当玄妙的问题。
地图中各种颜色实际上对应着不同的温度起伏,而温度的分布又对应着物质在宇宙中的分布状况。捕捉到最古老的光,就可以研究宇宙中最古老年代的物质。
来自意大利国家天体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甚至相信,“通过分析这张地图,人们将有可能寻找解释宇宙起源和发展最适合的理论,可能找到爱因斯坦预言的引力波,可能发现宇宙有11个维度,还有可能发现平行宇宙!”
在更多的科学家看来,这张地图以及其尚未公布的观测数据将极有可能解决一个“困扰天体物理学界整整一代人的问题”:从大爆炸到今天,宇宙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大爆炸理论相信,137亿年前,宇宙中所有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温度极高,终于发生了大爆炸。大爆炸之后,物质开始向外膨胀、冷却,并最终形成今天的宇宙。
但是,如果以今天的膨胀速率来看,那个最初直径只有10-35米大小的宇宙,其内部空间不但不可能容纳如此多的星球,甚至“将比这句话末尾的句号还要小得多得多”。
“暴涨理论”解决了物理学家们的烦恼。这个近30年来主导宇宙学的理论,可以提供一些反差极大的数字。比如,在10-36秒,一个接近于无穷小的宇宙,其直径就膨胀到10 1,000,000,000,000米。
这是一个解决宇宙起源难题的好说法,却并非所有人都买账。至少就眼下而言,还没有什么人能找出究竟是哪股力量驱动了“暴涨”,又是哪股力量为“暴涨”叫停。
科学家们都在等待普朗克带给他们的信息,“要么支持暴涨理论,要么否定它”。“暴涨理论是我们标准模型的一部分,但这个理论中也有许多变体,我相信普朗克可以将原有的暴涨模型范围缩小。”陶伯对“暴涨理论”很有信心。
“只有精细地测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才能做到这一切。”对测量精确性的要求已经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想象,探测器必须能够区分出天空中不同两点大爆炸光子百万分之一甚至十亿分之一的温度差别。
为此,在普朗克的“心脏”,一张用于收集宇宙微波辐射的“蜘蛛网般的探测器”,也由太空中最先进的制冷系统冷却到0.1开氐度。由此,它才能收集到那些“宇宙创生的余辉”。
这是技术和金钱间的较量。美国芝加哥大学宇宙学家麦克尔·特纳对此毫不讳言:“这是一场激烈的竞赛,人人都想得到瑞典的那块金牌。”
我是多么想知道宇宙最初的模样
陶伯并没有多大摘取“瑞典金牌”的信心,“宇宙微波背景领域的实验已经两次拿到诺贝尔奖了,我们想要拿到第3块,可能性并不大。”
在这个领域中从来不缺少充满竞争力的实验,无数的科学家与他们的探测器一起,用尽一生力量寻找“宇宙的第一束光”。宇宙背景探测器(COBE)出生于美国宇航局,并于1989年发射,这颗了不起的探测器为COBE首席科学家乔治·斯穆特带来了诺贝尔物理学奖。2001年发射的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在精确度上更胜一筹,它的灵敏度和角分辨率分别是COBE的45倍和33倍。
但是,9年前就开始工作的WMAP并没能解决有关宇宙起源最本质的问题,据说,“理论物理学家之间的争论永无休止,WMAP的数据几乎已经被榨干了”。
现在,科学界将希望赋予普朗克,它只需要半年时间就可以扫描到95%的天空。
“如果没有对比,你很难顺利地找到大爆炸后残留在宇宙中的微波辐射。”斯穆特也看好远在太空的普朗克,因为对比恰恰是这个敏感的探测器的长项,它将扫描天空中电磁光谱的9个波段,其中包括了伽玛射线、可见光、无线电波等一切可能的辐射。
只是,陶伯承认,敏感的普朗克如今为地球拍摄的照片,仍然没有被校准到需要的精确度。尽管这张令人震撼的地图收集到了比WMAP多达15倍的信息,但眼下,它并不能为充满火药味的学术争辩提供停战根据。
银河系是这张地图中最灿烂的部分,但真正的科学研究必须从“剔除银河系”开始。只有将闪亮的银河系从地图中“清除干净”,那些由铁红色和橙色斑点组成的暗淡背景才是在整个宇宙中充斥着的“光的最原始的化石”。
“将我们最感兴趣的光留下,让其他光消失,这才是整个任务中最艰难的一部分。”陶伯说。这个巨大的工程已经耗资6亿欧元(接近53亿元人民币),“但现在还没有到庆祝的时刻,想要获得最终的图片,我们还只是刚刚起航。”
而在遥远的中国,研究者们更关心,欧洲航天局会选在何时公布由普朗克捕捉到的宇宙间的数据信息。欧航局目前已经画好了时间表,“我们将在2011年的1月为天文学家公布一部分数据,而宇宙学家所需要的更完整的数据,则要等到2012年年末。”
“这张照片只是对普朗克最终成果的一瞥。我们并不是给出一个答案,而是打开了一扇通往黄金理想国的大门。”显然,全世界的天文学家都在期待最终结果出现的一刻,陶伯也是一样,“你知道,我是多么想要知道宇宙最初的模样。”
就在这位已经陪伴这个项目整整17年的科学家接受采访的时候,“大块头”普朗克从未停止工作。它仍在遥远的太空独自旅行,捕捉着宇宙中最古老、最微弱的光芒。
(责任编辑:赵竹青)
加拿大科学家首次在太空中发现巴基球踪迹

巴基球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23日报道,加拿大科学家在茫茫太空中首次探查到了巴基球(buckyball)C60及C70的踪迹。新发现发表在今天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自从25年前C60偶然在实验室被发现后,科学家就认为,巴基球可能漂浮在宇宙中,但是,直到今天才真正捕捉到它。
天然的碳能够以多种形式存在,众所周知的是石墨和钻石,但还存在一种被称作“富勒烯”的第三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两种富勒烯是C60和C70。作为富勒烯家族成员之一的巴基球C60包含有60个碳原子,这些碳原子采用六边形和五边形的形式交替地链接在一起,整个分子看起来非常像一个球体。富勒烯分子因其独特的硬度和化学以及物理特性而成为科学研究的“香饽饽”。
巴基球具有用不同方式振颤的特性,这些振颤可同特定波长的红外线相互作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简·卡米领导的研究小组运用美国宇航局“斯皮策”(Spitzer)红外线太空望远镜,在天坛星座一颗星体(距离地球6500光年)周围的宇宙尘埃中,捕捉到了疑似巴基球引发的红外光谱扰动,接下来,他们将这些数据同实验室中对巴基球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数据完全吻合。
卡米表示,由于巴基球是最稳定的物质之一,因而,它们可以在星际间强大的太空辐射场中保存下来,这些发现是富勒烯确实可在太空中形成的证据。C60和C70因其所具有的独特特性,在太空发生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反应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新发现甚至可能帮助科学家解释在宇宙尘埃中已经探测到还无法解释的化学信号。研究人员接下来想要搞清的是,这些巴基球究竟“锁住了”宇宙中的多少碳。
1996年,英国科学家哈利·克罗托因发现富勒烯与其他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奖化学奖。克罗托表示:“这个最令人兴奋的突破给我们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正如我们一直期盼的那样,巴基球已经在宇宙深处隐藏了很久。”(记者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