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美院文化课分数线:善于倾听:你能够赢得孩子的心(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22:12
我能够认真倾听他们的诉说,而且这种“倾听”不是矫揉造作,更不是随声附和。现在的孩子“精”得很,如果你不真诚,任何蛛丝马迹都会被他们察觉到。一旦发觉你的漫不经心和敷衍塞责,他们大都会毫不掩饰自己的扫兴,并因感到自尊受到侮慢而拒绝与你保持亲近。

  倾听中“必须认真”的自我暗示,是来自于我和学生在一起时,他们不时迸发出来的思想火花。它们让我为之惊异、为之兴奋,进而不得不以学习者的身份面对他们。做老师的一旦以谦逊的姿态和学生面对面,并不动声色地让学生以主讲人的身份畅所欲言,不时地再给点评论与支持,那学生就会感到自信,感到一种激情,自然把你当成了最信任的朋友。

  孩子特别希望有人和他在一起,陪伴他,听他说。在这个过程里,你能感受他成长的节奏和脚步,能够把握他的成长节奏,找准他的脚印“踩”在哪儿,唯其如此,你才能够准确地去引导他。

  听孩子说,就是帮助他把内心真正的诉求—可能压抑在很深的地方,意识不到—呈现并整理出来,进而让他自己更清晰、正确地认识自我。所以,倾听是一种智慧。

  珂欣已于2010年顺利考上了高校。而在这之前,她因为在学校中受到同伴攻击,产生校园恐惧,曾经两年不上学,周围的老师、同学多以为这孩子“精神上有问题”。珂欣的妈妈曾是我的同事,她为孩子的状态痛苦万分。

  第一次跟我坐在一起的时候,珂欣滔滔不绝,一口气讲了两个多小时,其间似乎只是在“借用”我的耳朵。临走的时候,珂欣说:“老师,你的眼神非常柔和、非常专注,我感谢你能理解我,我说完这些话真的好舒服、好放松。”从此,珂欣隔几天就会约我诉说。

  要说听着不累,那是假话,可是,感受到孩子对你的信任和求助的渴望,恐怕任何一个做老师的都不敢怠慢。我知道,只有耐心倾听一个孩子诉说内心,才可能真正了解这个孩子,帮着孩子理清情感的脉络,进而顺着脉络把孩子从困境中“牵”出来。每次听珂欣说话,我都要求自己必须打起精神,让她感觉我的在意。

  珂欣在开始的诉说里试图要拼命澄清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坏孩子”印象。她说:“老师,我虽然躲在家里不上学,可我的心一直在煎熬中挣扎。老师们都会以为我是个意志薄弱的学生,而我是为了不再给别人伤害我的机会呀!一旦躲在家里,我就让自己的这一半和另一半说话,空间越来越狭小,我也越来越害怕,怕自己真的再也走不出去了……”听了珂欣的诉说,可以知道这不是一个精神不正常的孩子,而是一个极度缺乏自我又不甘心沉沦的孩子。

  在帮助珂欣重新建立自我意识的同时,借助珂欣的信任,我和珂欣的母亲配合,一道鼓励珂欣去尝试报考她喜欢的艺术专业。其间,珂欣无论出现喜悦和烦恼,都要和老师说——说她的经历,说她的感受,说她的发现。每次,她都会说:“老师,跟你说完之后,我就会有新的动力。”其实,我没有给过她什么更多的建议,往往是她在诉说过程中自己会不断地整理、概括,一下廓清或顿悟罢了。

  一次,珂欣向我诉冤:“老师,我又和我妈闹起来了。我到学校找我妈,看见她在学校里和别的老师有说有笑,她们围在一起吃饭,愣是好半天没看见我,把我晾在一边……”

  “在家里妈妈没来得及和你搭话,你也是这么激动?”

  “没有哇!恐怕我是太孤独了,连我妈也嫉妒了,看到她在外面和许多人在一起那么热闹,我马上会联想到我没有那么多的伙伴可以这样聚在一起,心里会突然感到失落,莫名其妙就会冲妈妈发火……唉,老师,我也真是不讲理啊,关我妈什么事,我为什么要这么缠她?如果我自己有很多朋友,是不是就不会这么妒忌我妈了?”

  “是呀,冷静的时候,你就冰雪聪明;任性的时候,拼命钻牛角尖儿,使劲折磨自己,又折磨你妈。想想,回去该跟你妈说点啥?”

  回头,珂欣妈妈打来电话:“小魔头阴雨转晴了,还知道跟我道歉了。”

  多商量、少命令,孩子就能舒展羽翼

  翠翠又和当教师的妈妈吵架了,随后气急败坏地摔书包。妈妈为此很伤心:“这个孩子不体谅人,太任性。”翠翠反驳:“妈你讲点理好不好?你每次跟我说话总带着讽刺、挖苦,你都不知道,是吧?一定要这么说吗?”

  妈妈一脸茫然:“什么,我讽刺、挖苦你?你搞错了没有?”

  我让翠翠冷静下来,尽可能客观地陈述整个事情的过程。

  翠翠说,她今天上学又忘记带数学练习册了,打电话让妈妈送到学校传达室。晚上回家,刚进门,妈妈开始了数落:“你为什么会多次出现低级错误?对自己没有责任心的人才会这样。你能不能反思自己啊?告诉自己,下次不要再出现这样的问题。全班那么多的同学,都打电话让家长送书吗?别人可以做好的事,你为什么做不好?”一连串的反问句表达出强烈的否定情绪,令翠翠实在无法招架,不知该如何做解释,气得一下子把书包摔在地上。

  还有一次,翠翠的外语成绩落后了,家长会后,妈妈半天没说一句话,脸色阴阴的。终于,她斜着眼睛看翠翠,开口了:“还需要我说什么吗?我还有必要说些什么吗?好长时间发现你不在状态,都干什么去了?你不会不知道外语单词要天天背吧?不会不知道外语成绩在总分中占的比例吧?”

  翠翠说:“妈妈经常用这种语气说话,包括对爸爸,让人听起来特别不舒服—充满了讽刺、挖苦的语气,像开批斗会似的。”

  像翠翠妈妈这样的家长在我们身边是很多的,而因此和孩子难以沟通的情况也是常见的。

  我们做父母的经常会把自己放在一家之“长”的位置,习惯于带着主观情绪色彩,以充满主观批判性的语言数落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是断然不会平心静气地思考信息内容有多少价值,他更多感觉到的是,自己的错误被夸大以及被否定的挫败,所以他会压抑。如果你运用了批判性的语言,将会让良好的初衷消失殆尽。尤其当两个人的关系已经紧张的时候,批判性语言无疑成为沟通中断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