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私家侦探推选珧泽:“惨不忍睹”的银行股怎样才能上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11:48
2011/03/25 15:33:08“惨不忍睹”的银行股怎样才能上涨?傅峙峰

自从中国央行通过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对冲美国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之后,中国银行股股价已经横盘了将近4个月。银行股已经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市盈率估值处于历史底部,而业绩增长率却有20%-30%,估值、股价和业绩怎么看都完全不匹配。

以刚公布2010年业绩的中国银行为例,去年中国银行实现净利润1044.18亿元,同比增长29.2%,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39元,拟派发股息每股0.146元。以中国银行最新收盘价3.35元计算,其静态市盈率只有8倍多,股息率在4.4%左右,远高出目前3%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投资价值显而易见。

如果衡量经营层面,现在可能是银行业的黄金时期。由于中国央行实施了严格的信贷管制措施,导致银行放贷不再随心所欲,只能每个月平稳放贷。以前每年新增信贷增长都是集中在第一季度和上半年,现在信贷供给的节奏开始平稳,而信贷需求却依然强劲,这就促成了短期内信贷供不应求的局面。随之而来的是银行议价能力的明显提升,利率优惠取消甚至是上浮了,财务顾问费用也增加了。总之,信贷的成本正在提高,银行净息差不断扩大。

虽然市场一直期待中国银行业的收入结构出现新的变化,希望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不再纯粹依靠吃利差过日子,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大格局可能难以改变。换句话说,银行业的经营环境暂时还不太可能出现大的变动。

既然银行股有这么多明显优势,可股价为何会如此低迷呢?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在紧缩政策实施期间,市场资金面吃紧。由于银行股基本都是大型市值品种,推动股价持续大幅上涨需要资金量较大,现在市场资金面的预期和实际情况并不对其股价构成持续性的支持。银行股上一轮强劲上涨是在美国公布二次量化宽松政策之后,随后即被中国央行的紧缩政策打回原形,由此可见,资金面的预期对银行股的股价影响有多大。

第二,市场始终放不下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这方面主要分为两块:第一块是房地产市场的严格调控可能影响到银行相关贷款的资产质量;第二块则是地方融资平台埋下的资产质量隐忧。

之前进行的银行压力测试显示,中国的银行目前普遍能够承受30%左右的房价下跌,因此银行房地产相关贷款的风险是相对可测的。房地产相关贷款的抵押物以土地和住房为主,这些资产都有明码标价,即使贷款出现坏账,抵押品价值在受到冲击的过程中,银行还能将资产变现。

地方融资平台的主要投资方向是铁路、公路和基建(俗称“铁公基”)等领域,大量项目并没有实物抵押,而是以政府财政担保的形式存在,即便一些项目拥有地方政府的土地抵押,这些土地变现能力也可能不及商品房和住宅用地。因此,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就相对模糊的多。此外,“铁公基”项目的收益率普遍较低,也不及房地产项目。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3月14日就明确表示,“房地产贷款风险不高,而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比较大”。

如何处置地方融资平台,将成为银行股潜在风险能否顺利消除的关键。地方融资平台的隐忧会不会爆?怎么爆?目前来看对银行股走势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

市场上一直存在对地方融资平台实施资产证券化的呼声。如果这一提议被采纳并迅速落实,无疑对银行股来讲是最好的强心针。资产证券化的过程是风险转移的过程,是帮助银行解除后顾之忧的过程,当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消退,业绩增长和估值优势将加速凸显。

鉴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还没有从人们的印象中抹去,大规模将地方融资平台的资产实施证券化,无疑会遭来反对声。不过中国的杠杆率远低于美国,金融创新的发展不能因噎废食,因此资产证券化还是一条可行的路线。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这些资产确实存在风险,那它们烂谁手里也不能烂银行手里,因为投资者是风险自担,银行可是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命脉。

如果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最终被顺利且平静地化解,而没有使用资产证券化这一手段,那么银行股可能会呈现出一种缓慢的升势,不会像资产证券化那样有强烈的效果。市场风险意识的解除,需要通过时间来起效,这个周期应该会比较长。

当然,以上两种“抖包袱”方式可能导致的银行股积极走势都有一个前提,就是紧缩政策出现转向,或至少是缓和迹象。在货币紧缩的过程中,包括银行股在内的大市值品种很可能因为资金面限制而只能出现脉冲性上涨,这在过去一年已经充分体现。

(本文作者傅峙峰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您可以写信至Horatio.fu#dowjones.com与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