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力专科学校官网:生活观察:春意融融为何还未“入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5:05:33

  公园里,一棵棵垂柳满树新绿;田野上,一片片菜地满眼金黄……周末两天,申城最高气温均超15℃,更让人充分领略到暖暖的春意。

  实际上,申城还未正式“入春”。在气象专家看来,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才能宣布入春,而申城在上周五的平均温度只有9℃多,即使接下来几天都能达到10℃以上,也至少要等到周三才能宣布5天前开始入春。

  这不禁让人们困惑:气象意义上的入春概念,为何与市民的切身感受出入这么大?我们的“春天”到底在哪里?

  今年入春时间,为6年来最晚

  昨天,申城最高气温17℃,平均气温超过10℃。而周六平均气温锁定在10.1℃。根据本市最新天气预报,本周初和周中仍将是晴到多云天气,周平均温度将在10℃—11℃。市气象局气象专家分析,如果29日不出现平均气温低于10℃的意外,申城极有可能在26日这一天“入春”。

  “入春标准”到底从何而来?上海市气候中心气候预测科有关专家介绍,气象学上季节概念,是在上世纪上半叶提出,之后又在数十年间气候变化资料的基础上得到了完善。为了使季节和物候变化相一致,国内气象学上季节转换的标准为: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10℃作为冬季的开始,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22℃作为夏季的开始,在10℃—22℃之间称春、秋季。

  目前来看,申城今年至少是近6年来最迟入春的年份。气象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上海常年入春时间为3月25日。

    去年在3月19日入春,2009年是3月15日,2008年为3月10日,2007年为2月26日,2006年为3月4日,都比今年的入春时间来得早。

  但不少市民表示困惑,他们早已感受“春来到”,与气象意义上“入春”形成了很大出入。而类似的情形,近年来时常上演。2006年,申城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 “夏季”,从5月20日入夏到10月23日入秋,日平均温度大于22℃的时间持续了5个月之久。受气象学标准的限制,明明已接近11月份了,却还守着“夏天”,市民感到茫然,而气象部门也尴尬。“入春”标准,过时了吗?

  气象意义上的季节定义到底有什么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气象专家表示,这样的标准显然已有些过时,囿于严格的数据,结果不仅与自然现象的变化相差较大,而且很难指导百姓的生活安排,确实有必要改一改了。

  也许,这样的标准几十年前还挺合节拍,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季节错乱”现象越来越多。除了迟迟实现不了入春,有时候还会出现过早换季的情况。据介绍,在2008年1月上旬,就出现连日升温现象,最低温度甚至也达到了11℃,按入春标准,当时申城气温大有达标的趋势。但对于这样的达标,气象专家同样不能宣布入春。因为1月份还不到“计算入春倒计时的季节”。接下来,冷空气再降临又可能造成“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0℃”,是否再次宣布“入冬”?可见,气候变化多端,原有的刚性气象标准确实有些难以适应。

  对部分市民认为“标准失效”的观点,很多专家并不认同。上海市气候中心气候预测科专家沈愈表示,百姓平时感受到的都是即时性的天气,而不会关注连续的气候变化。季节转换的气象定义,是气候学上的,必须反映稳定的气候过渡,而不能随意性,因此需要订立一个相对科学的标准。

  上海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张瑞怡则表示,必须肯定气象意义上季节定义的科学性,这是根据近百年来的上海气象资料而定的,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它更多用于气象学科研究,与市民生活关系不太大。而且,气象意义上入春,也说明是真正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春天,“春天的成分大于了冬天的成分”,对市民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还有的专家表示,修改标准也非一朝一夕之事,目前的气象标准何时才能修改,还有待于更成熟的时机。季节转换,到底谁说了算?

  在市民日常生活中,对于季节的转换,似乎是既有标准,又无标准。气象意义上的定义,更多用于学科研究;百姓自己感受自然界的变化,也不太准确。于是,“二十四节气更靠谱”的观点又浮出水面,一些网民还热烈地推荐喜爱垂钓的朋友们根据一年节气来安排行程。

  那么,二十四节气是否对我们更有用?

  专家给予否定。据介绍,立春、惊蛰、清明、立夏等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接受太阳辐射规律而定出的,是天文意义上的概念。早在春秋时代,我国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

  但是,节气的初创距离现在已经太久远,而且当时主要服务于黄河流域的生产生活,对于上海来说肯定不太准确。比如立春在2月4日左右,此时上海常常还处于最寒冷的一段时期之中,春天似乎还离得很远。市民根本不可能严格据此来安排生产生活。当然,对于农业生产等来说,节气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那么,市民到底该如何根据季节变化来安排生活?张瑞怡表示,其实,市民没必要“纠结”于哪一天入春,还是应该根据每天和近期的天气预报来做决定。

  上海市气象局局长汤绪曾在一次会议上坦言,气象意义上的季节定义,对普通老百姓没有太大用处。他要求气象部门今后在对外发布气象信息时,对何时转季尽量淡化,而是要多提供有用信息,体现“以人为本”,而不是拘泥于传统的标准。(记者 黄勇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