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青年路止园饭店:故事与现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55:29
作者:李文杰  《股市动态分析》2011年第9期
  作为职业投资人,我能体会到,我们投资中太多的故事掩盖了我们的眼睛,而现实终究有很多不美丽。
  一个故事是通胀可控。从理论上来说,我是坚决同意这个观点的,因为即使通胀不可控,CPI也是可控的。只是在讲通胀可控的故事当中,实体经济实实在在的已经受到伤害了。城市人的高额货币被高房价稀释,农村人的低额货币被生活用品的高物价稀释,从我看到的真实购买力来看,真的不敢相信再来一个家电下乡计划能刺激多少购买力。
  第二个故事是大消费主题。一是食品饮料行业,和很多人聊,多次提到比如蒙牛之类的牛奶产品,一旦进入村镇对业绩的刺激如何如何。以我的观察而言,以真实的购买力看,只有逢年过节才会改善一下的村镇购买力,对这些行业的业绩拉动可能只是微小的、短暂的、脉冲的,对这样的购买力寄予希望,还不如对公款多消费几瓶茅台酒更现实一些。二是医药行业,这个行业要乐观的多,在60后为下一代的住房做好准备后,直接面临的就是养老、医疗、保健问题,当然,之所以说乐观,是因为这其中有一批依然存在购买力的人群,这购买力不论是来自积蓄,还是来自稀缺的医疗保障资源,但总可以吃得起药、住得起医院,所以高端设备、特效药等前景不错。同时,还有一大批消费能力很弱的群体,有很薄的积蓄和一般的医疗保障,但由于这个群体基数大,就足以保障有王牌产品的企业的利润,比如阿胶之类。三是家电行业,上面说过了,最好不要再寄希望于再来一个家电下乡了。说了这么多,最主要的目的就在于,当我们讲一个故事时,总是要偷偷地对比一下,现实到底是什么样的,不是什么东东都可以随便乘以13 亿人的。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房地产。之前和同事们交流,我提出一个观点是,房地产的最好的结局可能是“挨骂不挨杀”,现在看挨骂是注定了,而刀子也在往下落,放假前国务院就出了二套房贷等进一步紧缩的政策,马上春节,上海、重庆也紧赶慢赶的出了房产税的新政,新闻不停地拿着国外永久产权、地权的房产税费案例告诉群众,我们的税费与国际接轨。明显地产开始挨杀了,不论是从地产商收钱,还是从老百姓收钱,都是要见血的。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行业的繁荣也该到头了,上面的故事中提到的,当一个农民穷其一生储蓄与借款,去为下一代在城市的住房付个首付时,就说明房地产行业对于购买力的吸收也该到极限了,毕竟从购买力看,农民是不可逾越的底限。这就像是我们做投资常碰到的故事一样,当擦鞋的人开始向你推荐股票时,那么牛市也该到头了。这个故事和现在的地产行业多么相像啊?当购买力接近极限,又有大棒落下,还能指望这个行业会有超额收益吗?所以,我觉得该是时候去除这个行业金融属性,简化定位为工业属性了,然后工业制造业的PE 标准去衡量地产企业的估值,才知道哪个是真便宜,哪个是真贵了。
  第四个故事是扩大内需与经济结构转型。从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开始就有了扩大内需的说法,而这个说法终于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发挥了效力,毕竟家电下乡还是有真实的效果的。所以,这过去的十几年中,有扩大内需托底,经济结构转型倒一直是个话题,但不至于是个问题。而从我上文看到和说到的情况看,购买力的底限,即农民的购买力底线已经开始被突破了,而这个底限在城市化与工业化强大的资金吸附能力面前根本不堪一击,所以,经济结构转型已经是迫在眉睫了,这个问题我们看到了,政府当然也看到了。所以,这次我相信这次经济结构转型是来真的。而我们投资人要做的,就不只是像过去一样,找几个政策扶持的行业配置一下,而是更要看清楚,转型的主线到底在哪里。毕竟,动荡之中出英雄,我们的经济动荡时代已经来了。
  最后一个故事,“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丢在寒风里……”

资本市场主要矛盾与主要指标的辩证法

《股市动态分析》2011年第12期

  在投资活动中,多数人存在一些误区,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事情,用常识去理解,可以轻松的去伪存真,不知为什么,种种谬误却依然大行其道,简直岂有此理,这里我尝试把我遇到的、想到的这种投资常识,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个傻瓜的问题,十个聪明人也解释不了。有某高学历兄台追问我到底用什么指标衡量通货膨胀,我实在没心情给他做培训,只是说不告诉他……
  我相信投资领域里有无数的人也是这样,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纠结于各种各样的、各种来源的数据、指标等,其记忆数字的能力一般超乎常人,甚至5年的经济数据可以倒背如流,开研讨会时,往往自满于和对方比试记忆能力,挑对方的记忆错误。而令人奇怪的是,5年的数据在他们眼中,往往只是点的数据,却看不到这些点连起来所预计的趋势,这真是令人惊奇。
  上面我提到的那位就是这样,认为每个研究机构的指标或数据都有问题,整日电话指责其错误,从中获得快感。我为了避免被指责,只好不回答问题。其实对于他的问题,我的答案是,他提出了错误的问题。其实真正的问题不是用什么衡量通货膨胀,而是什么时候通胀才是个问题,什么时候不是。当它是个问题时,什么指标都能说明问题。当它不是个问题时,用一万个指标也毫无意义。
  举个例子来说,一件事情的结果往往只有一个,但是造成这个结果的因素却往往非常复杂,而这些因素与结果往往都有一定程度的指向性,并且非常多的因素的指向性相当之高,比如一只尽职的鸡的叫声,可以与太阳升起有接近百分之百的指向性,但我们的常识却告诉我们,太阳不是鸡叫起来的,否则哪天鸡挂了就惨了。但是我们在进行分析时却往往犯这种常识性的错误,既是经常性的错误的选择主要矛盾。而更低级的经常性的错误则是,在分析已经错误的主要矛盾时,使用了错误的主要指标,比如纠结于每天鸡叫的次数、声音的大小,用以预测和解释太阳升起的早晚。这样的问题,就是上文我提到的那位兄台的问题所在了。
  所以看资本市场,首先要判断什么是当前的主要矛盾,然后用主要指标数据去分析,看看什么时候处于什么状态,开始还是结束,底部还是顶部,进行时还是转折点。这是关于主要矛盾与主要指标的辩证法。比如太阳升起,主要矛盾是地球自转与公转,然后计算相关指标去预计明天太阳何时升起。而主要矛盾与主要指标,又由于各自的适当与否形成不同组合,导致不同的判断结果。正确的主要矛盾与正确的主要指标引致的结论当然是最完美的,伤害最大的两个组合是错误的主要矛盾与正确的主要指标或正确的主要矛盾与错误的主要指标,而前者所造成的结果或许可能好一些,因为错误的主要矛盾经过与市场的验证,较为容易发现其对错,纠偏也比较容易,因为逻辑的错误是最容易发现的,甚至可能歪打正着,与市场趋势相一致。而后者伤害可能更大一些,因为其判断符合市场逻辑,但主要指标错误导致方向相反,损伤必然最大。至于错误的主要矛盾与错误的主要指标组合,天知道会怎么样。
  还有一个问题是需要阐述的,即这里的所谓主要指标,并不仅仅包含数据指标,而还要包含很多政治、情绪等等方面的因素,这是因为资本市场的背后毕竟是人,而只要是人就会有情绪,而有很多很多的人,必然就会有政治,而中国资本市场,更适用的必然是政治经济学,而不是单纯的西方经济学。比如目前的市场,通货膨胀是主要矛盾,但如果我们只是紧盯食品、CPI、货币投放等数据指标可能就有失偏颇了,进而扩大到去看旱灾、埃及动乱等则是走的更远了,不是说这些因素没有影响,而是说它们不是主要矛盾,也不是解释主要矛盾的合适的主要指标。其实,这时我们还应该关注政府官员表态,比如现在温总理每会必谈通货膨胀,统计局连修改权重这种招数都用出来了,这是为什么?一是说明通货膨胀很严重,至少比数字体现的严重;二是说明政府下了决心,通胀问题一定要解决。而修改权重之后的通胀数字低于预期,却使投资者情绪有所缓和,致使有了一波小小的反弹,这说明市场对于主要矛盾的解读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使我们猜到了开头,却没猜到结局,所以情绪应是主要指标之一。当然,这里的最大价值在于,我们会发现投资者的解读与我们所认为的问题实质产生偏差,即问题比解读还要严重,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没有理由去追高,而能够淡定的等待市场自己再走下来,而不用焦虑的去看、去猜、去回忆今天的鸡叫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资本市场的主要矛盾与主要指标,是一组辩证法,我们的常识性错误总是来自于,要么错误的选择了主要矛盾或者主要指标,要么就是混淆了这两者的界限,比如把CPI 而不是通胀当做资本市场的主要矛盾,其实按常识来思考,如果是前者,那统计局不就可以承担解决通胀的重任么?
  资本市场的主要矛盾与主要指标,一般来说,后者中的数据指标部分学半年经济学基本就够了,而主要矛盾及主观性的主要指标,或许得要若干年,而且还要勤奋,善思考才可能有所收获。当你知道怎么走路时,只是刚刚开始,当你知道往哪个方向走,才是真的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