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哪有红棉太极鞋:现代人共同的苦闷与不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7:51:06


许多去找心理医生的人其实并没有真正的病,他们没有外表的症状,亦不疯狂,
亲友们也不觉得他们有病。他们患的只是『生活上的困难』。


很多生活於现代社会里的人,虽然已经不必再为生存而挣扎,
亦无须为基本物质生活而忧虑,但却依然时常感到苦闷与不安。
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是心灵出了毛病。

另一类「心灵疾病」


一般所说的「心理疾病」,多是指精神分裂症、抑鬱躁狂症、焦虑症、强迫心理症等精神病。
虽然目前精神病患者有愈来愈多的趋势,但在现今的人类社会里,患病者仍然只佔少数。
换言之,大多数人并没有被视为患上心理疾病。
可是,没有被视为患上心理疾病的人,是否就真的拥有健康的心理呢?

试想想,假如我们时常感到空虚、寂寞、烦躁、紧张、忧虑,
对学习没有兴趣,对工作提不起劲,人际关系疏离淡薄,觉得生活毫无意义,
纵使在家人、亲戚以及朋友看来,我们并没有患上任何精神病,
但我们的心理真的可以说是健康的吗?

其实,我们大多数生活於现代社会里的人,在心理方面总或多或少有「病」,
只不过有些人自觉,有些人不自觉罢了。当然,这种「病」并不同於一般意义的精神病,
一般精神病多有明显的外表症状,情况较为严重,而这种「病」比较轻微,
主要只是内心感到苦闷与不安,亦即是无法获得喜乐和平静的心境。
换句话说,虽然我们每天仍能如常地上学、上班或在家中料理家务,
但总觉得生活无精打采甚至死气沉沉。这就是某些心理学家所说的「生活上的困难」了。
相对於一般意义的精神病来说,这种「病」可说是另一类「心灵疾病」。

扭曲的心态

这类「心灵疾病」虽然没有明显的外表症状,但其实是有毛病的,那就是各种扭曲的心态。
只要我们对自己真诚一些,以下的心态是不难觉察的:

一、自以为是:偏执己见,对於不同的见解,并不理会。
二、自私自利:凡事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既怕吃亏,又贪便宜。
三、贪心贪婪:要把各种喜爱的东西据为己有。
四、自轻自卑:太著意於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无法放下。
五、过份内疚:常因未能达成目标或理想而深深自责。
六、自怜自恋:眼光只集中在自己的身上,自我陶醉及怜惜。
七、过度自尊:要求周围的人尊重自己,半点也不肯降低自己的尊严。
八、贪慕虚荣:贪图表面的风光和别人的赞美。
九、骄傲自负:过份看重自己的成就和优点,看不起别人。
十、自夸自大:对自己估量过高,自我膨胀。
十一、眼红嫉妒:不能容许别人胜过自己,深生妒忌。
十二、心胸狭窄:无法宽恕别人曾对自己的伤害,耿耿於怀。
十三、仇恨怨毒:对别人深怀恨意,并有毒害之心。
十四、自我封闭:恐怕跟别人作真诚的交往,宁愿退缩到「自我硬壳」之内。

以上只是列出部分我们常有的扭曲心态,并未穷尽。
事实上,还有不少扭曲的心态是非常复杂甚至难以理解的。
不过,单就上述那些扭曲的心态来说,
就足以使我们感到空虚、寂寞、孤单、烦躁、紧张和忧虑了。
显然,如果心态扭曲得愈厉害,那么苦闷与不安的感受就愈强。

「心病」的总根源:「我念」

不论哪一种扭曲的心态,它之所以形成,背后都有一个总根源,
那就是盘踞於我们心中的「我念」。这里所说的「我念」,简略而言,即是自我中心;
严格点说,即是指「有一个跟他人他物隔离甚至对立的自己」之心念。
我们只需对那些扭曲的心态稍加反思,就很容易发现「我念」的踪影。

我们试想:

为什么做了一件很成功的事情后,当跟朋友相聚时,很希望别人提及那件事呢?
到底虚荣心背后有没有「我念」?
为什么当与别人争辩时,即使明知自己理亏,但由於对方盛气凌人,
因此无论如何也要撑下去呢?到底自尊心背后有没有「我念」?
为什么跟一班无论在学识和社会地位都比自己高的朋友一起时,会感到自惭形秽?
到底自卑感背后有没有「我念」?
为什么与朋友一起投考大学或申请职位,结果朋友成功而自己失败,会生起妒忌呢?
到底嫉妒心背后有没有「我念」?
为什么到银行提款,明知银行职员给多了钱,也佯作不知?
到底贪婪心背后有没有「我念」?
为什么跟一班无论在能力和身份方面都比自己低下的人一起工作时,
会随意指使以及瞧不起别人呢?到底傲慢心背后有没有「我念」?

很明显,在那些扭曲心态的背后,全都潜藏著「我念」。
其实,那些心态全都是为了满足「我」或在满足「我」的过程中遇到挫败而产生出来的。
如果全无「我念」,又怎会有虚荣、贪婪、自卑、妒忌等等心态呢?

名利社会与激烈竞争

不管「我念」是否与生俱来,但可以肯定的是,
后天环境对加强人的「我念」产生一定的作用。虽然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成长环境,
各人的「我念」强度亦有差异,但如果从现代社会的整体环境著眼,
则毫无疑问几乎所有人都会受到社会风气影响而加强「我念」。

社会风气主要由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或人生取向形成。
大体而言,生活於现代社会的人普遍有以下的价值取向:
人要不断「向上爬」,以求取个人的成功。而所谓「成功」,主要是指名成利就。
一旦有名有利,不仅可以享受到豪华舒适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以赢得别人羡慕的眼神。

以上就是一般现代人的人生写照。
虽然许多人口里不说,但心底里却暗中信奉那套「向上爬」人生观。
一个人自幼就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成长,经过长期潜移默化,到长大后,
很自然就会成为「向上爬」人生观的信徒,因而再也看不到还有其他人生出路了。

显然,上述那种「成功」不是人人可得的。事实上,有人得到就意味著有人得不到。
於是,人与人之间便展开激烈的竞争。社会上更流行「只有竞争才有进步」的口号。
其实,我们只能说,只有竞争才能赢得那种「成功」──名成利就,
但不能说,一切进步﹝例如学问、品德方面﹞都非透过竞争不可。
然而,在现代社会里,大多数人从幼年时起,不管什么,全都投入激烈的竞争之中,
接著延申到成年,甚至一直到老死为止。
试想,长期在这种充满竞争的社会环境下成长和生活,又怎会不加强「我念」呢?

不错,在名利竞逐场中,成功者往往会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而失败者多会感到沮丧和鬱结。
可是,不论成功或失败,由於「我念」不断加强,因此两者的心态都会愈来愈扭曲,
而伴随著扭曲的心态而来的苦闷与不安,也愈来愈严重。

「向上爬」──适可而止

既然争名逐利会加强「我念」,这是否意味著我们要立刻放下名利呢?
我认为,对於我们这些长期生活於追求名利的氛围中的人来说,
要一下子完全放下名利,亦即是要一下子完全改变以往的价值取向或人生取向,
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一个较为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并非不求名利,而是适可而止。

详细点说,包括以下几个重点:

第一,当我们追求名利时,要对自己绝对真诚,
切不可一面欺骗自己说:「我绝非争名逐利之徒。」而另一面却醉心於名和利。
第二,尽管求名求利,但仍要顾全「起码道德」,即不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换言之,要做到:求名依正途,赚钱依正路。
第三,即使追求名利,但并不轻视其他价值。
换句话说,除了肯定名利价值外,同时亦能够肯定人世间还有真、善、美、情等价值。
第四,到了基本生活问题得到解决,即生存不再受到威胁和基本物质生活需求
已得到满足时,就应慢慢转移重点到改进自己的心灵品质上去,
而不应永无休止地投入追逐名利的旋涡之中。

有些人为了生存而挣扎,为了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而奋斗,当然就无暇进行精神修养了。
若於此时对他们谈论改进心灵品质之道,则未免不切实际甚至只是在说些「风凉话」。
可是,如果我们的基本生活问题已得到解决,
但仍然为了未能达致一般人所谓的「成功」而闷闷不乐,那就未免太愚蠢了。

有些人今天无论在知识技能以及经济收入方面都比以前增多了,
但依然不快乐,甚至比以前更不快乐,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就是当生活的基本问题得到解决之后,仍然不去关心精神修养的事情,
仍然继续顺著社会风气而不断「向上爬」……。

试想,到我们有了一定的生活基础后,还不尝试努力去改进自己的心灵品质,
从而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依然跟随社会潮流而浮沉打滚,或者只是无无聊聊地过日子,
直到老死,是不是很可惜的呢?

心灵的净化

一般现代人当身体有病时,多会求医诊治。可是,当心灵有「病」时,却往往不加理会。
然而,对於一个人的幸福来说,身体健康固然重要,
但心灵健康亦同样重要,甚至似乎更为重要。

假如一个人的内心充满了自私、贪婪、嫉妒、自卑、虚荣、小气、仇恨等等「心灵垃圾」,
即使他得到奢华的物质生活享受,也难以真正快乐起来。
反之,一个理性清明、心地善良、宽宏大量而又意慾温和的人,
虽然没有富裕的物质生活,只要基本生活问题得到解决,便能快快乐乐地过日子。
这里的要点是:当我们的生存不再受到威胁以及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之后,
能否快乐地生活,主要就决定於我们的心灵品质了。

以上其实是很明显的道理,但许多精於利害考虑的现代人却似乎没有留意。为何会如此呢?
大概因为我们一般人的心神往往只向外奔驰,而很少向内作真诚的反省,
即使内心感到苦闷不安,也多未能觉察到那是心灵出了毛病。
反之,为了排除苦闷与不安,依然向外寻求出路,例如:
不停地应酬、不停地交友、不停地逛街、不停地购物、不停地看电影、不停地看电视、
不停地听歌、不停地大吃大喝、不停地赌博、不停地滥交、不停地吸毒……。
可是,这些「活动」一旦过后,苦闷与不安之感又涌上心头。

想彻底解除苦闷与不安,获得喜乐和平静的心境,
根本的办法是改进心灵品质,使扭曲了的心态恢復平正。
换言之,就是要净化心灵,把「心灵垃圾」清除乾净,让心灵恢復清明开放的状态,
而净化心灵的关键就在於减除「我念」。

当然,要减除「我念」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那不仅与社会潮流背道而驰,而且是违反我们一向的「习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