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城墙离钟楼远吗:点刺奇穴四缝对支气管哮喘有效--caixg1969的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40:13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全世界约有1亿人患有该病;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儿童可达3%。早期或轻症患者多数以发作性咳嗽和胸闷为主要表现,积年累月久不得愈者发作时患者常常会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位,呼吸费力,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样痰,心率增快,大汗淋漓,甚至出现紫绀等。具有春秋季或遇寒时发作或加重,夜间或凌晨多见的规律。不论是早期或轻症还是陈年痼疾患者其哮喘症状多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使用支气管扩张药后缓解。长期反复发作和继发感染者多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和肺原性心脏病。胸部X线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即可确诊。
支气管哮喘中医学多称为“喘鸣”;“喘喝”;“上气”;朱丹溪在《症因脉治》首创“哮喘”之名。后世医家又将哮和喘分而为二,明代《医学正传》中指出:“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名。”形象生动地界定了呼吸急促,张口抬肩为喘证,而喘气出入,喉间有声为哮证,哮证必兼喘,而喘证不必兼哮。这样区别对辨证论治有一定意义,但临床上喘和哮常不易区别,即使同一病人也可发作轻时似喘,而发作加重时则成哮。中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的病理变化主要脏器为肺,涉及脾、肾,后期累及心脏。主要病理环节是宿疾内伏,复因感受外邪或其它因素而诱发的,朱丹溪在《症因脉治》明确指出导致宿疾内伏的原因大凡有:寒邪伤肺痰饮内停气道;有饮食不当,酸甘肥太过,酿痰蒸热,上干于肺;有脾肾阳虚,气不化津,痰浊壅肺等原因。但造成哮喘发病必定有如风寒、饮食、情感、劳倦等诱因才能引发其痰,以致痰气交阻,痰道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阻塞气道,肺管因而狭窄,肺气升降不利,而致呼吸困难,气息喘促;同时气体的出入,又复引触停积之痰,产生哮鸣之声。“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 ,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证作矣。”清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中指出:“哮为痰喘之久而常发音,因而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扼要地说明了壅塞之气,非时之感,胶固之痰为哮喘发作的三大主要环节。令患者取舒适体位并仰掌伸指,术者双手持患者一手用拇指反复、温柔地在其2、3、4、5手指掌面第1、2节部位处揉搓,至局部发红、发热、浅表静脉怒胀后,在每个手指根部用绳捆紧(为缓解疼痛)常规消毒揉搓处,左手扶住欲刺手指右手持小号三棱针(一次性采血针亦可)快速、准确、垂直点刺第1、2节部位横纹中央点(或怒胀的浅表静脉)约3至5毫米(切忌刺伤骨膜),同法依次点刺其余三个手指第1、2节部位横纹中央点(或怒胀的浅表静脉),出针后即可见有淡黄色液体(淋巴液)、血液渗出,如为哮喘发作期或病程较久者术者可用双手拇食指稍加挤压,可多挤出些淡黄色液体(淋巴液)、血液直至血液变淡红,解除捆紧于每个手指根部的绳子再以消毒后的干棉球擦拭干净淡黄色液体(淋巴液)、血液,压迫止血、常规碘酒消毒即完成一次治疗。术毕嘱患者24小时内针刺处禁湿水,注意卫生。每隔3至5天针刺一次,10次一疗程。四缝穴是经外奇穴,双手四指内中节是穴,共记八个穴位。点刺后可以通过健脾行气、清热除湿、调冲任、平阴阳达到通畅百脉,调和脏腑,疏通肺气,平喘止咳,提高免疫力的功效。临床观察发现随着挤出淡黄色液体(淋巴液)、血液由多而稠逐渐变为少而清,患者的哮喘症状也会逐渐减轻。值得注意的是:消毒一定要严密,如有出血倾向或血液病患者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