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八仙信鸽俱乐部: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56:33
     为儿孙操劳,这是中国老年人的悲哀。特别是上世纪30—40年代出生的这一批老年人,更是有苦难言。今天,我想借互联网这个平台为这一批老年人讲几句话。
     首先,他们生不逢时,少年儿童时代很苦。他们出生的年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时中国人饱受战乱之苦,大多数人在他们的少年儿童时代缺吃少穿,营养不良,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或受教育的条件很差。与今天的少年儿童简直无法相比。
      第二,过了不到十年的幸福生活。上世纪50年代初、中期,这批人确实过了7—8年的幸福生活。因为这个时期社会稳定,生活较好,他们正在学校接受较良好的教育,读书花不了多少钱,家庭困难的还有助学金。入团、入队,是“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的时代。
        第三,惶惶不可终日伴随他们將近二十年。从1959年下半年开始,天灾、人祸连绵不断,粮食不夠吃,什么东西都要凭票证。而且这个时候他们中许多人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既要照顾老人,又要关心孩子。不但生活上贫困,不少人还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政治上受迫害,即使未受迫害,也是提心吊胆,生怕“反革命”的罪名落在自己或家人的头上。这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日子整整伴随着他们將近20年。是他们中大多数人不堪回首的20年。
       第四,年富力强,在职在位,日子好过多了,但是压力大,很不顺心。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正是这些人要带头干事,肩负重任的时候。这批人在职在位时,可没有现在这样好的条件。那时交通工具缺乏,资金比较紧张,无论在单位或是在家里,“钱不夠用”都是他们整天要去面对的大难题。虽然日子好过多了,但是压力大,很不顺心。
       第五,该安度晩年了,却作了儿孙的马牛。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工资逐渐增加,物质生活也渐渐好了起来。这批人基本上都逐渐到了安度晩年和享凊福的年龄,多数人的工资用于应付生活已经卓卓有余。可是,倒霉亊又来了,自家买房要花钱,孩子读书、就业要花钱,老人过世要花钱……总之,出去的总是比进来的多。更苦不堪言的是,孙子女们得帮着带,帮着养。真是有操不完的心,担不尽的忧。年纪老了,病魔也天天找上门来,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痛!如果子女孙儿女们孝顺,还觉得苦也值,天伦之乐嘛!
        但是,当下的年轻人又有多少是真正理解老年人的啊?你在他们面前诉说点苦情,他们回答你的就是一句话:“老者老妈又在搞忆苦思甜,痛说革命家史啦!”
        好啦,不诉说啦!“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这是《増广贤文》上说的,照办吧!(吴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