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丝印厂:老虫:兴汉第一谋臣贾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1:50:31






他的《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称得上“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连鲁迅都大为赞赏,称为“西汉鸿文”,成为与汉赋之外另一种文风。韩愈提出“文起八代之衰”,唐宋散文那种“文以载道”、“文以济时”,考其渊源,确是沾溉于贾谊。而毛泽东对贾谊情有所钟,著诗词予以赞誉。
笔者通过层层解读、丝丝剥析,拨云见日,透过历史迷障,向你们展现一个真性真情的贾谊。

兴汉第一谋臣贾谊

一、贾谊:洛阳第一才子
河南洛阳有个才子,叫贾谊,他博览群书,无书不精,到18岁时,因为能诵读《诗经》、《尚书》,并能写一手绝妙文章而闻名于河南郡。说他写得一手绝妙文章,绝非溢美,鲁迅称他的《过秦论》、《治案策》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小贾同学生逢其时,遇到生平第一伯乐吴公。吴公是河南郡守,大学问家,秦朝名相李斯的老乡,又是李斯的门生。当他听说郡内有个天才少年,便噔噔跑去召他为门生,悉心加以教育。小贾同学在吴公门下,一呆就是四年。
吴公身为李斯的学生,李斯能治国,吴公治郡自然不在话下,在全国综治考评中,河南郡排名全国第一,成为综治模范郡。这时刘家天下的老板文帝即位不久,一朝天子一朝臣,正是用人之际,广罗天下人才,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搞综治有声有色,天下第一,再则又是前朝丞相李斯的学生,于是征他为廷尉。这廷尉之职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部长。
吴公有两大政绩,一是搞社会综治,是模范郡长;二是搞人才培养,是模范师长。吴公对学生小贾爱之胜子,到了中央做京官,也不忘带在身边。事有凑巧,这刘汉朝堂之中有叫张苍的人,跟李斯、韩非子同为荀子的门生,吴公作为李斯的门生,因此跟张苍有师承关系,所以去拜访了张苍,并把小贾推荐给了他。
回来后,吴公对小贾同学说:“小贾,这论学问啊你早在我之上了,这回我给你物色了位名师,学问天下闻名,他就是御史大夫张苍,是我师父李斯的同门师弟。明天,你就去他那里报到!”
小贾同学对张苍早有所耳闻,见吴公如此倾心栽培,自然感激不尽,说道:“师父如此抬爱学生,小贾不知何以回报?”
“哈哈,我知你孺子可教,日后必定大有作为,扬名天下,名垂青史,我作为你的老师,不指望留名,至少借以留姓于史。”
正如吴公所言,他虽官拜廷尉,于史却徒留一姓,未详其名,故称吴公,能留一姓确是沾了门生小贾同学的光。
小贾同学兴奋异常地跑到张苍面前,这张苍也是河南郡人,虽已年近八十,却养生有道,精神气爽,看到了洛阳才子小贾后便问了关于《诗经》、《尚书》的问题,小贾对答如流,竟能互为切磋,果然是吴公所推荐的尖子生,张苍于是收他为门生,开始教授《左氏春秋传》。这位张苍绝对是位牛人,知识全面,文史哲专长,数理化精通,《九章算术》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叙述了分数运算的著作,就是由他增订、删补的,不仅如此,还是能带兵打仗,跟着刘邦攻城略地,立下了功勋。这位牛人以八十岁高龄做国家总理即丞相,一做还做了十五年,本来还会继续做下去,因为举荐了一个公务员被“双规”,不得以才引咎辞职。他称得上中华史上最高龄的国家总理。他九十五岁高龄退休,还蛮健康的,酒色才气样样不缺,牙齿没了就以年轻女子为乳母,吃人乳来保养身体,一直活到了一百零四岁才寿终正寝,可谓福寿双全。
言归正传,小贾同学师从于吴公,算是荀子的三传弟子,而师从于张苍,算是荀子的再传弟子。大家都知道,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主张儒法相济,从小贾同学给刘老板文帝建言献策的内容来看是深受师学影响的。
二、贾谊:帝国第一谋臣
这刘老板文帝刚坐稳龙椅,急于培养一批近臣,为己所用,从而摆脱朝中勋臣的制约。某次,年轻的刘老板跟吴公谈及人才的问题,吴公就将他的一宝小贾同学推荐了上去,说小贾同学才识过人,属后起之秀,并且有意摆明现小贾同学正师从于张苍学习《左传春秋》。
刘老板一听就来兴趣,召来一试,对刘老板所问之事小贾对答如流,滔滔不绝,无不切中害。刘老板很是满意,就将他聘小贾同学为博士。就这样,小贾同学碰到了人生中最至高无上的伯乐刘老板文帝,从而晋身为帝国皇家智囊团成员。
小贾同学在皇家顾问团中年纪最轻,二十出头,差不多现在高校大一新生的年纪。而这刘老板也年轻,二十岁上下,他虽为刘邦所生,但出身庶族,在吕后当政期间,因为刘邦的龙子们差不多被清理干净了,而这颗龙种倒谋身有道,保全小命,最后拜得朝中勋臣支持,稳稳当当地坐定龙椅,也属于少年老成。刘贾一君一臣均为人中佼佼者,又年纪相仿,自然气味相投,一拍即合。
这刘老板因为在吕后擅权期间,长期在刀尖上跳舞,因此在处理君臣关系时,表现相当谨慎,毕竟这个龙椅是皇父刘邦的勋臣们请他来坐的,太张扬了,那些请来坐的人就会有意见的,所以为了和谐各方面的利益,搞一副兼听天下的姿态,请来一帮皇帝家顾问团来参政议政,或讨论难以拍板的棘手事,或咨询闻所未闻的新鲜事。因此,刘老板的顾问团很是声势,有几十号子人,业界专家、资深学者轧成堆。刘老板的问题一般很是棘手或新鲜,这些资深皇家顾问们往往一问三不知,而这新来的小贾同学却因此脱颖而出。为什么会脱颖而出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第一点当然是小贾同学基本功扎实,学识过人,十八岁前就是博览群书,闻名河南郡,曾在吴公门下四年,吴公是知无不教,教无不尽啊,如今又拜在张苍门下,这老先生可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房中术,名师出高徒,当然是受益匪浅;第二点小贾同学年轻,初生牛犊不怕虎,无所顾忌,敢想敢说;第三点很重要,那就是刘老板也年轻,对于同样年轻的小贾同学的意见能有共鸣。因此,小贾同学在皇家顾问团里表现鹤立鸡群,成为焦点人物,刘老板欣赏有加,众博士心悦诚服。
正因为是小贾同学技压群芳,表现不俗,深得刘老板垂青。于是,刘老板擢升他为皇家顾问团团长即太中大夫一职,分管参政议政工作。新晋为顾问团团长的小贾同学春风得意笔耕疾,大笔挥挥就向老板文帝呈上了关于建设具有汉朝特色的典章制度的可行性报告,说汉朝建立二十多年了,按照科学发展观,应该与时俱进,移风易俗,修改包括历法、服色、制度、官名、礼乐的一揽子计划。
刘老板汉文帝看到这一揽子计划后,深有感触:我老子刘邦市井无赖出身,坐上龙椅当上老板后只要看到大家俯首称臣就乐飞了,还管什么汉制还是秦制的,秦朝皇帝怎么做老板我刘邦就依葫芦画瓢。至于那些国务院总理(丞相)们也知道天下初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萧规曹随……老套套是该改革改革,形成一套汉家天子特色的典章制度,但是现在时机不成熟,我这龙椅都未坐热,改制更化不是易事,是个系统工程,就目前的国情只能搁而置之。于是,刘老板语重心长地对小贾同学说,“小贾你的设想很好,但这是远期目标,就目前的国情我是有心无力!我看这样吧,秦制方面的专家是你老师御史大夫张苍,你就多学多问,等你将秦制吃透了,我们再从长计议!”
说到这张苍,正是反对小贾同学改正朔、易服色等一揽子计划的中坚代表。小贾同学哭死后,刘老板曾将改制更化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而那时刘老板虽已坐稳龙椅,但张老先生也已升职为国务院总理,又是礼仪典章制度方面的专家,他要是反对,朝中附和之声自然不少,刘老板的提议只能再搁而置之。因此,改制更化成为汉文帝的未竟事业,这是后话,不再絮叨。
小贾同学做上太中大夫的第二年,汉文帝下诏举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小贾同学可不想错过这个献策的大好时机,大笔挥挥又写就《论积贮疏》向刘老板文帝进言献策“积贮者,天下之大命”。小贾同学认为如果不搞好国家储备,一旦发生灾害,国家无以赈灾;万一边境有急,国家无以筹粮。因此,搞好国家储备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必须高度重视,这是汉朝长久治安的物质保障。
刘老板看到小贾高瞻远瞩的建议书,心里又一阵激动,这小贾可真是好同志,上次建议公司文化制度改革,意见很好,虽然暂时未能实施,但是我心里清楚,制度就是公司的灵魂,是公司走向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这次小贾又提了这个中肯的意见,又在为刘氏公司的长期发展考虑,意见很好,物质决定国力,应该采纳。也正是如此,自刘老板文帝始,经过“文景之治”,到武帝时期,国库积累了大量的物资储备,使得汉武帝能够全力对付匈奴,发动三次大规模战争,从而一举消除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
刘老板见小贾提出的建议都很对路,便找来小贾同学喝茶聊天,便说道:“小贾啊你的论积贮疏很好,我已经着有关部门付诸实施,现在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你?”
“老板你说出来,我一定会竭尽所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帮你出个万全之策!”
“小贾啊,你是知道的,我这个老板的位子是那帮勋臣给的,这帮人势力很大,你想想能够请我来一定也能够请我走,我是战战兢兢,很难放手大干一番,你说我这个老板做的是不是很没滋味?”
“原来是这事忧扰了老板你,我倒有个应势之策。老板啊,西楚霸王项羽说过‘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只要是人啊,都想显摆一番,都想衣锦还乡炫耀。朝廷对他们都已赐爵封地,上耀祖宗,下荫子孙,不如因势利导,再赏些钱打发他们回封地炫耀去。一旦这帮勋臣们回到封地,就散落各地,那么权臣集团就自行瓦解,长安城不就腾出来给你老板一人了!”
“妙,妙,你这小子果然是个经国之才,我就去下个列侯之国诏,赏他们衣锦还乡去!”刘老板转念一想,这事可没这么简单,又忧虑地问道,“不对,小贾啊,他们这一帮子人不是可以随便唬弄的,万一没人来理会这个诏令,怎么办?”
“老板这个倒不难,你得拿准人,请个人作表率么,这个人应该举足轻重,只要他一走,其他的人想赖都赖不成!”
“呵呵,小贾你说的这人该是总理周勃吧?妙计!”刘老板文帝用手指点了点小贾同学,继续说道,“妙计,他老人家功高盖世,他都乖乖卷铺盖走人,谁还敢说个不字?小贾这事搞掂了,我想办法将这总理的位子留给你!”
“老板我可没说是周勃,我也没望着这总理的位子!”
“小贾啊你这样就是谦虚了,我可不糊涂,你是怎样的人,我心里最清楚。”
于是,刘老板就下达了列侯之国诏,同时示意朝臣们商讨小贾同学升迁的问题,明确授意要进“常委”。 顿时,贾谊成为众矢之的,难以立足于朝堂。朝中勋臣们都在纳闷:这“衣锦还乡”的馊主意是谁提出的?如此情形,一定是小贾提出来的,要不然老板给他升什么职?进什么常委?这洛阳小儿也够损的,论资排辈你算什么玩意儿?我们这些人可都是跟着先皇一起打过江山,拼过命,流过血,凭什么要你进常委?不就是两张嘴皮子嘛,现在要叫我们回到封地上去,难不成把这朝廷都让给这个嘴上没毛的人?你这么做,不是想在跟我们争权,坏我们一锅粥,想搞乱朝政吗?
这帮老功臣们有些义愤填膺,有些痛哭流涕,纷纷跑到薄太后面前告状。薄太后一听,马上叫文帝前来挨训。
“恒儿啊你可不能做白眼狼,可不能忘记是谁把你推上这龙椅的?没这帮勋臣迎立你,轮得上你放屁股?现在,你龙椅坐稳了是不是?你脑子不要发热,才坐了几天啊,没他们给你撑场面,这长安城容得下我们这对母子?他们是给我们孤儿寡母脸面,你不能给脸不要脸!你那这洛阳小子不知天高地厚,只知掀风作浪,我告诉你这朝堂没有他站的地方,你要是不处理掉他,你就不要再来看我,一切你看着办!”薄太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小贾要是留在这朝堂中必然会受到沉重的打击,刘老板必须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小贾同学。
刘老板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在历代帝王中孝顺排名绝对是冠军,对母亲的话言听计从。他感到了反对派的强大力量,看来现在重用贾谊时机未到,留在朝堂,恐怕有性命之虞,看来只有下放去锻炼锻炼,等到这批老臣们退休再说。
刘老板很有帝王的政治手腕,对于老臣和新臣采取各打五十板的做法,要走大家都走:周勃赏他到封地去衣锦还乡,贾谊贬他去长沙国做太傅,接受历炼。
这帮权臣们看到这处理结果也无话可说,毕竟小红人贾谊逼走了,而这老功臣周勃毕竟烈士暮年也该颐养天年了。两人一走,换回来朝廷的太平,同时这个诏令也得以推行下去。

三、贾谊被贬:是对汉帝国命运曲折的布局
小贾同学鼓动刘老板下达列侯去国诏,树敌过广,在朝中难以立足,难免会丢掉卿卿小命,刘老板文帝将小贾同学下放到长沙国挂职锻炼,其实是曲线保护和对帝国未来的布局。
一直以来,无论是史学界还是文学界都认为小贾同学做长沙王太傅是贬官。其实不然。长沙国对汉帝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是汉帝国中央政府的屏藩要塞,主要防御南越国的进犯。因此,汉王朝一直派有大军驻扎在长沙国南境。后来,小贾的后继者晁错同学进行削藩,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作乱,长沙王吴著成为叛军努力争取的对象,吴著坚定立场,没有加入叛乱阵营,保住了长沙国的平安,维护了中央政权,同时使得中央政府可以腾出身手全力对付东方七国之乱。这吴著是汉文帝二年袭位的,小贾同志是汉文帝三年去长沙的,可见,小贾同学到长沙国做太傅,一定带着汉文帝的任务辅弼新王,同时坚定新王吴著的政治立场。
小贾同学去长沙国,经过湘水时写了一篇著名的《吊屈原赋》。很多人认为小贾同学是在吊古伤今,借屈原一生的坎坷,批评刘老板是非不分、黑白颠倒。如果这样想,就弄错了。且看小贾同学此赋,序是交待屈原之死,正文是阐明屈原死于难以施展抱负,而作为“讯”即结尾则提出了对屈原自沉不敢苟同的看法,小贾同学说:“九州哪国没有君王啊,何必留恋一个楚国?既然你屈原自认是凤凰就得择明主,施展自己的才华。”小贾同学这样写自有原因,他的明主就是刘老板文帝。事实上也是如此,小贾同学在长沙国太傅任上并未与刘老板断绝音信,而是一直保持着热线联系。
而在中央政府,自小贾同学被逼走后,他的两位老师却得到了重用,张苍升任为国务院总理——丞相,而吴公就在担任司法部部长——廷尉,两人可谓权倾朝野。因此,小贾同学的失势换回来的却是小贾同学两位老师的得势。可见,刘老板文帝下了一步“以退为进”的大棋。也许是刘老板在为小贾同志被逼出长安城心存怨恨,当有人诬告周勃谋反,刘老板漠然视之,甚至乐观其成,把案子交给廷尉吴公,吴公又交给手下处理,弄得这周勃欲辩无门,吃尽了苦头。相反倒是远在长沙国的小贾同学听说周勃被人诬告,为他的“政敌”递话说情,就给刘老板文帝上疏《阶级》一文,要求刘老板礼待于国有功的罪臣。刘老板欣然接受小贾同学的意见。从这件事来看,小贾同学的确属于忠良之臣,眼中只有汉帝国的利益,所作所为对事对不对人的。正因为“排挤”周勃是小贾同学,“维护”周勃是小贾同学,汉文帝才赏识他是工于谋国,心系汉室社稷,是相国之才,所以一直放在心上。
小贾同学在长沙国呆了大约四年光景,他似乎“预知”汉文帝请他回到中央政府的消息,写了《鵩鸟赋》。有人认为这是小贾同学对仕途失望,很悲观,觉得此生如此而命不久矣,其实这也是种误读。
且看《鵩鸟赋》原文大意,小贾同学看到鵩鸟进入房屋,打开书本占卜它,预示说到他吉凶的定数:“有野鸟进入我的房屋,主人即将离去。”我请求向鵩鸟发问:“我将要到哪里去呢?如果有吉事,你就告诉我,即使有凶事,也请你把什么灾祸说明。死生迟速的吉凶定数啊,请告诉我它的期限吧。” 我们细细解读这篇散体小赋,发现并没将鵩鸟说成吉不吉祥之物,而赋的大致内容是谈福祸相倚、生死由命的大道理,体现的是小贾同学的一种超然的世界观。按照笔者的解读认为这是一种隐喻,小贾同学是在偷偷地告诉我们:他从刘老板的近臣贬为担任长沙国太傅这样的远臣,完成有可能由远臣再次成为近臣,两者远近可逆;而立于朝堂之上深受老板器重未必是福,处于诸侯之远未受老板观照未必是祸,两者福祸相依。直白地说,小贾同学就是想告诉人们:不要认为我贬到了长沙国就到此为止了,迟早我要回到长安城的。后来的事实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小贾同学说到“有野鸟进入我的房屋,主人即将离去”,第二年刘老板“心有灵犀”地召小贾同学进京喝茶聊天。
刘老板召见小贾同学喝茶聊天表现得相当地迫不及待。那天晚上,刘老板正在等别人祭天地把肉送回到他那里,这个仪式叫“受厘”,古人敬祖畏天,因此是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一般皇帝是不会请人喝茶聊天的。史书上非常认真地记载这一晚,说刘老板向小贾同学请教关于鬼神的问题,刚开始君臣之间有些距离,后来刘老板一步一步移身靠近小贾同志,最后忘记了君臣之分,两人促膝而谈,一直谈到夜半。谈话完毕,刘老板作了总结呈辞:“这小贾的知识还是那样的渊博,我以为这几年跟他差不多了,原来相差实在太远了。”
关于这次谈话,早已成为千古迷案。由于刘老板问的是鬼神方面的知识而无关乎国计民生,因此历代文人屡有非议,最著名的莫过于唐代诗人李商隐作的《贾生》一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其实,宣室秘谈远未如李商隐所想的那么简单。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这么一个情景:刘老板正在“受厘”的过程中,而恰在此时小贾同学回到了长安城,于是以问鬼神的名义立即将小贾同学召来谈话。谈话过程中,君臣两人谈着谈着,就谈国家大事,忘了时间,忘了君臣关系……
而出乎意料的是,此次谈话的结果小贾同学并未担任京官,而是平调至梁国担任太傅。刘老板是历史上很有作为的皇帝,正位继大统后在心头有两大忧,一忧那些长安城的勋臣集团,二忧那些拥兵自重的藩王们。因此,我们不如来个大胆猜测: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宣室秘谈实则是刘老板和小贾同志运筹帷幄,商定如何防范诸侯王起异心对抗中央政府。小贾同学曾上疏提出这些诸侯都是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而汉帝国就是躺在这些炸弹上面,既然这些炸弹已是既存事实,只有亡羊补牢,两手准备,一手是主动出击,即采取“众建诸侯少其力” 策略(即把一些举足轻重的大国析为几个小国),这相当于“拆弹”;另一手是被动应战,即建立“反导弹基地”,加强防御和反制能力。那么如何建立“反导弹基地”呢?这对君臣一致认为要建立反导弹基地必须形成“链状”防御线,才能实现拱卫京师的目的,而形成这条防御线正好是这三个诸侯国:一个是长沙国,唯一的一个异姓诸侯国吴氏长沙国,因此派小贾前往长沙国坚定长沙王吴著的立场,目前已经完成;另外一个是淮阳国,现在是刘老板的嫡亲儿子刘武接管,目前也已布局到位;剩下一个最重要就是梁国,目前是由刘老板最小的儿子在经营。这三国之中,梁国是重中之重,为汉帝国中央政府的门厅,必须精心布局。
派谁去的指导好小梁王下好这局棋,刘老板是矛盾重重:派小贾同学去?刚把他从长沙国召回来,隆重地请来却又平调到梁国,岂不是委屈了他?可不派小贾同学去,那能派谁去?这个战略部署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再说这朝堂之上难有像小贾这样深谋远虑而且一片精诚的良臣干吏?看来只有再次委屈小贾了。
刘老板深思熟虑后,便将小贾同学叫到跟前问道:“小贾啊,我要问问你这梁国派谁去好?”
“老板,这是天大的事你知我知,事关帝国未来,如此重任舍我其谁!”小贾直言不讳。
“只是你刚从长沙锻炼回来,我怕委屈了你;再说这朝堂之上站着的能有你见识者寥寥无几,我也需要你!”
“老板,深得你倚重,我心已足。我知道,老板你现在最需要的是梁国,既然你需要我,我就应该去梁国!”
“很好,还有一点我要跟你说明,这刘揖是我最喜欢的儿子,最像我,爱读书,我对他寄以厚望,所以把最有学问的、最有治国之才的小贾你放在他身边。他日万一太子不器……这个我就不挑明说了!”
“小贾我明白,此去一定不辱使命!”
“很好!小贾啊,梁国离长安不远,你有什么奏疏尽管送到我这里,我们身远心不远,你要多多给我提点建议。”
小贾又叩又拜后,跑到了梁国去做太傅。
一到梁国,小贾悉心教育,倾注全部心血,可意想不到的是,小梁王刘揖竟然骑马给摔死了。汉家天子刘老板文帝子嗣并不是很旺,多有夭折,就剩四个皇子:一个叫刘启封为太子,帝国未来的老板,自然在长安随着汉文帝跟班实习;一个叫刘参在北方做代王,全心防御匈奴;一个叫刘武在东南做淮阳王,意在控制吴楚;剩下一个就是刘揖在东面做梁王,目的是阻挡齐赵。梁王刘揖一死,小贾同学觉得深愧文帝的重托,心里很难受,天天以泪洗面。刘老板倒是相对豁达,虽是痛失爱子,心痛不在话下,但并没责怪小贾同学,反倒来劝小贾节哀,不要过于自责。
其实,也难怪小贾会自责,这小梁王一死,君臣两人的通盘计划都被打乱了。小梁王刘揖一死,因为没有子嗣,按例他的封国就要撤销。但是,小贾同学认为如果这样做将对整个局势不利,这梁国是京师的门厅,这门厅总得有人看守?谁来看守?当然是老板的儿子最好。于是,伤心欲绝的小贾同学向刘老板建议:为梁王刘揖立继承人,或者让代王刘参迁到梁国来;同时扩大梁国和淮阳国的封地,使梁国的封地北到黄河,使淮阳国南到长江,与长沙国贯通,从而形成弧形,拱卫长安,这样一来,如果一旦诸侯造反,梁国足以抵御齐赵,准阳国足以控制吴楚,而长沙国足以阻挡南越,那么长安可以安然消除山东地区的忧患。
刘老板当然是听从小贾同学的建议,但是因代王封地北接匈奴,地位重要,未加变动,就迁淮阳王刘武为梁王,另迁一个侄子城阳王刘喜为淮阳王。从后来吴楚七国之乱中梁王刘武坚决抵御的作用来看,贾谊的这个建议所作的部署,确实是深谋远虑啊。
小贾同学提了这建议后,还是止不住痛哭,结果活活哭死,成为史上第一个被自己泪水淹死的男人。

四、贾谊死后:汉室难觅贾谊第二
刘老板文帝得知小贾哭死,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你这个小贾啊,老子叫你上南入东,到长沙国做太傅,再到梁国做太傅,目的是想让你多到基层锻炼锻炼,我看你是有相国之才,叫你多了解基层情况,对你寄以厚望,苦心栽培,做不了我的丞相,也可以做我儿子的丞相,所以下放到诸侯国,定向为太傅,结果竟然不知轻重,活活给哭死,哎,可惜,可惜了我的一片苦心,可惜你的一身才华啊。
贾谊死后三年,即公元前165年,刘老板决定广招人才,寻找新一个小贾,以继续推行小贾未竟的事业,同时也为自己儿子留下一个相国之才。最后汉文帝选择了晁错。
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晁错年纪与贾谊同岁,写文章的气场相似,而且观点雷同。可见,汉文帝眼中的人才就是小贾这样的同学。也许是用贾谊的前车之鉴,汉文帝没有叫晁错到基层锻炼,不让他接受挫折,从而没有掌握韬光养晦的保命技能。这晁错比起小贾同学,相国之才相似,而善身之能更是差到极致,结果很“杯具”,被腰斩于市。
不过,由于晁错坚定不移地高举小贾同志的旗帜,在文帝、景帝、武帝祖孙三代的努力,作为战略学家小贾提出的几大建议,基本上得以实现。
当汉武帝面对自己建立起来的煌煌强汉,总结经验,回顾以往,发现有一个前贤贾谊实在高瞻远瞩,令人佩服。当他进行更化改制实现“大一统”的时候,他知道前贤贾谊提出过;当他攻打匈奴面对国库里充足的粮草,他知道提出积贮论的人是贾谊;当他推进“推恩令”减少诸侯封地、削弱诸侯势力的时候,原来这理论来源正是贾谊提出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因此,汉武帝觉得帝国能够发展到今天,必须给贾谊这位先贤记上首功,于是派人找到他的两位个孙子,加以重赏,擢升他们做郡守。
因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贾谊可谓史上最牛逼、最成功的战略学家。李商隐借用贾谊抒发自己的不得志,其实是一种误解,他未能读懂历史,未能读懂贾谊跟汉文帝君臣之间的关系。同为改革家的王安石,因为身同感受,所以最能了解贾谊的成功之处。他在《贾生》一诗写道:“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说来,这王安石还该羡慕这贾谊的,贾谊虽然没有担任公卿之位,但是他所提出建议基本上都被汉文帝及后继者所施行,而他虽然得到宋神宗的倚重而实行变法,但是宋神宗并不是始终如一地支持他,后来他的变法惨遭失败。
五、文章千古事
贾谊是个政治领域的战略学家,因为优秀的文字功底,所以在文学史更是占了非常重要的一席。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如彗星般灿烂,创造了清新、务实的西汉文风,他承前启后,推陈出新,关注国计民生,主张经世致用,超群绝伦,独标新帜,在汉初文坛具有遥领和典范意义,在中国文学史上树立了另一座丰碑。
贾谊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著有《新书》十卷。赋的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在西汉政论散文的园地中,贾谊的散文也堪称文采斐然,代表作是《过秦论》、《治安策》等。刘勰《文心雕龙·奏启》称其奏疏是“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其散文说理透辟,逻辑严密,气势汹涌,词句铿锵有力,对后代散文影响很大。鲁迅曾说,他与晁错的文章“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