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东郊有哪些酒店:郁达夫:左欹右斜亦风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5:45:34

郁达夫:左欹右斜亦风流

 

    二十世纪的中国文人中,郁达夫是其中一位不可多得的奇才。

    他写散文、写小说,一写就是一流作品,是“五四”新文学阵营中的翘楚;他又能写旧体诗,他们那一代人会写旧体诗的人要说也不算新鲜,但写到他那样的水平怕是不多的,有人说,把郁达夫的旧体诗放到唐人集子中去,不会被人认出来。

    这可就是高手了。

19311月,左联五作家李伟森、柔石、胡也频、殷夫和冯铿被捕,23日,郁达夫和朋友们在一起说起此事,当即写下一诗:“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这是真正的诗,不是后来一些人写的连打油诗、顺口溜都算不上的玩意。他以旧体诗反映新时代的心声,就这一点来说,与鲁迅有得一拼。有趣的是,他与鲁迅在旧体诗歌方面恰是道友,他的《赠鲁迅》说:“醉眼朦胧上酒楼,彷徨呐喊两悠悠。群盲竭尽蚍蜉力,不废江河万古流。”巧妙“借力”,蕴藉而俏皮。他还促成鲁迅名诗《自嘲》写就的机缘,鲁迅自己的题款说:“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云云”,把这机缘说得很清楚。如若不是那天的饭局,我们后来能否有一首“运交华盖欲何求”的好诗歌常来读读,还真是说不准的事。

他又是出名的情种,那几篇自传体的言情小说,把当时的人们读得颠三倒四。1921年,他发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讲述一个留日学生的性苦闷以及对国事的忧思,立刻震惊国内文坛。郭沫若评价说:“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百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为什么?就因为有这样露骨的真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但同时又有许多青年如醉如痴地啜饮达夫小说的甘露,把他看作思想新锐的代表,也看作在颓废边缘挣扎的同道。他与王映霞的情事和婚变,是二十世纪中国最著名的婚恋故事之一。他的散文有一种醉人的美,是白话文学第一批经典。他是李后主、纳兰容若的后身,凡“小资”者,少有不是“郁迷”的。

他与徐志摩是同窗,都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精英,在婚恋上,也算得一对难兄难弟,或者说是幸兄幸弟,他们都抱得美人归,又失魂落魄得一塌糊涂。徐死时,郁达夫挽道:

两卷新诗,廿年旧友,相逢同是天涯,只为佳人难再得;

一声何满,九点齐烟,化鹤重归华表,应愁高处不胜寒。

    后来又有所思,再挽徐志摩:

新诗传宇宙,竟尔乘风归去,同学同庚,老友如君先宿草;

华表托精灵,何当化鹤归来,一生一死,深闺有妇赋招魂。

这何尝不是夫子自道?

    按说,他那样新潮的人,对传统文化中的东西该是冷漠、摒弃的,其实这应该算是后来人的误解。刚刚告别科举的“五四”文人,“基因”中早就种下传统文化的所有根苗,你去看看胡适、鲁迅甚至大声嚷嚷要废除汉字的钱玄同,他们哪一个不是国学根底深厚?鲁迅对古碑的整理、胡适对《红楼梦》的研究,都是成就斐然的,称得上“学术带头人”。

所以,走在上海滩迷离路灯下的郁达夫也时时写书法条幅送人,就不是什么怪异的事情了。那句“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两句,他后来作为对联给别人写过不止一幅。

    郁达夫留传在世的书法作品有信件、自书诗句和录写古诗。200210月,他的一幅对联在苏富比拍得3.54万港元,写的是春梦有时来枕畔,夕阳依旧上廉钩200311月,另一幅在中贸圣佳拍得4.84万元,是集古诗句联语:一年好景君须记,三月春愁水不如。这两幅作品看上去是那么轻松,那么无拘无束——这正是郁达夫的风格。你很难看出法度,不知他的字是出自什么碑贴,你只会觉得舒服、有趣、生机盎然。

    其实他一生活得并不轻松。他的性情一向是豁达不滞的,他情感丰富、行止率性、乐观豪爽,他是最善于结交朋友的人,但内心深处又时时自醒,这使其人其文潜藏着一股深隐着的抑郁暗流。他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他的文名遍于国中,却悄无声息地死于苏门达腊。他精通日语,一天,一群日军士兵对印尼百姓哇喇哇喇地问话,没有人能听懂,只有达夫先生晓得他们在问路,这位大才子,终于按捺不住满腹的才情,开口管了闲事。然而正是管闲事暴露了他,使日人得知,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华人。直到后来,日人在战败之后设计把这个有文化的华人从家中唤出,从此再没回来——恶贯满盈的日寇害怕他用文字把他们的罪行披露于世,他们杀了他,让这一中国最优秀的作家消失于无形。

    他留给世人的,除了文学,就是这些有形的书法作品。

    他在世的时候,从未以书法家的面目出现,他死后,人们仍不以书法家视之,但这不妨碍其作品动人的美感。他的字,是那么不拘一格,活泼,俏皮,不依法度而自有法度。他为两个新婚夫妇写的贺语是天下有情人竟成了眷属,这么制字轴的人,除了把白话新诗写进条幅的胡适,恐怕就只有郁达夫了。此二君的书法挂轴都不做正襟危坐状,带着五四新风尚的劲头,到今天还显着新鲜有趣,一派雅皮士的风度。

    郁达夫的信札是他留下的另一类书法作品。有十八页达夫致王映霞的信札七封及版权转让书一件,2005年在上海嘉泰拍卖会上以37.4万元成交。那是近年发现的较大一宗郁达夫信札书法作品。

    郁达夫与王映霞的故事,堪比徐志摩与陆小曼。以浪漫始,以悲哀终,此四人给近代中国文学史增添了令人且慕且叹的玫瑰色晕。郁达夫死于海外,在国内时也是终日颠簸,存世手迹经文革之难已难见踪迹,2005年拍卖的这束致王映霞的信札确属劫后遗珠。

这批信扎本由王映霞收藏。1938年底的日军进逼中,可怜王映霞带着老人和几个孩子逃难至长沙,不意恰遇震惊世界的长沙大火,五天五夜烧掉一座三千年古城,王映霞所带信函全部丢失。然而大出意料的是,兵荒马乱之中,长沙火车站某人将这些信件抢救出来,一直保存到五十年代,转赠给一位林姓好友。再出意料的是,和平年代也燃战火,文革中这批信札全被抄没,运动后期发还时已仅余一部分。三出意料的是,1976年,先生将历经磨难的信札遗存赠给当时还健在的王映霞。

纵跨五十年,几番风雨,几番兵火,文翰遗珠竟奇迹一样留存下来。

其中192734信,是郁达夫致王映霞所有书信中最重要的一封,是郁达夫在追求王映霞时一剖心曲的炽烈表达,激情四溅。至今,只要是郁达夫作品选集,差不多都要收进此信。

    这是一次最为真挚的陈情,墨酣笔畅,辞文至美。从书法作品角度看,是熔铸了郁达夫心底真情的笔墨凝结。此信成为郁、王爱情的实物见证,几十载之后,重新展露于世,遑不珍贵?

    这批拍品中有一件明信片,那是郁达夫19321025日寄给王映霞的,满满地写了近百字,其中有为王戏作的一首绝句,说要和王开开玩笑。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到1932年,郁王之间的感情尚好,还禁得起互相戏谑。郁致王曾有41张明信片,此为硕果仅存者。

再者,拍品中还有一份版权赠与书。说起这件事,话题又涉及郁达夫的婚恋,1931年,郁母七十大寿,郁携王回富阳贺拜,此时,郁的发妻孙荃是与郁母在一起的,结果,当王映霞出现在家中时,受到郁母和发妻的冷遇和歧视,让王殊难接受。其后,王映霞的外公、杭州名士王二南,疾由杭州赴沪,为二人调解。当初,郁王这段恋情,王二南有促成之力,此番自然不愿看到他们产生裂痕,与郁达夫作了一次彻夜长谈。为了消除已经出现的尴尬和裂痕,郁达夫写下不再让王受委屈的保证书,又于19321月签署这份版权赠与书,将自己若干作品的版权增给王映霞。这份版权赠与书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它还是我国现代版权史上的一份实证。落寞中的郁达夫在弥合婚恋关系时,无意间为人们留下一份有价值的史料。

这也是始料不及的。

 

 

 郁达夫(18961945) 现代作家。 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1913年9月随兄赴日,先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学习,后入帝国大学。1921年参与组织成立创造社,同年,处女作《沉沦》问世,蜚声文坛。1922年毕业回国,参加编辑过《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月》、《创造月刊》、《洪水》等刊物。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任教。1927年退出创造社。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1930年参加发起中国自由大同盟,并一度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8年赴武汉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同年底去香港、南洋群岛从事抗日宣传活动,并在新加坡华侨抗敌运动委员会、文化界抗日联合会任重要职务。新加坡沦陷后流亡于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49年人民政府追认他为为民族解放事业殉难的烈士。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为其代表作。小说多为自传式并善于塑造怀才不遇、忧愤零落的形象。散文清丽自然,政论深刻犀利,旧体诗词功底深厚,在现代文学史上独具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