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马忠食府什么好吃:香积寺大战:唐军是如何收复东都洛阳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55:53
2011-03-22 09:06:20





至此,唐廷战时的政治中心已经变更了三次。最早的灵武在今天的宁夏,稍后的彭原则在今天的甘肃,现在的这个凤翔则位于今天的陕西。稍有点儿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唐廷的政治中心是在不断地向内地推进的,具体而言,就是向着京师长安的方向在不断地推进着。肃宗驾临凤翔的这个举动,实际上就是军事术语上的“靠前指挥”,为即将展开的战略反攻做好地缘和政治上的准备。
肃宗刚到凤翔,便接到一个让他既高兴又悲伤的消息:永王李璘死了。李璘的叛军昙花一现,很快便转入了颓势,一路溃败。这一年的二月二十日,南逃的李璘被江西采访使皇甫侁shēn追上。皇甫侁倒也干脆,二话没说,就把李璘给斩了,其家属全部遣送成都。
身为一个君王,肃宗是高兴的。因为李璘一死,被叛军阻隔了小半年之久的江淮生命线便得以再度畅通。朝廷的战略反攻即将展开,江淮生命线一通,打仗所需的钱粮租赋就不成问题了。可以说,李璘之死,正当其时。可是,作为一个兄长,肃宗却是悲伤的。因为李璘是他最喜欢最宠爱的小弟弟。肃宗对他的感情十分复杂,这其中虽然有兄弟之情,但更多的则是一种类似于父子的感情。
他听说皇甫侁未经法定程序便斩杀了李璘,顿时勃然大怒,“皇甫侁既然俘获我弟,为何不送来而擅自杀之”。所以,平叛有功的皇甫侁不仅没有落到一点儿好处,反而被盛怒的肃宗给罢了官。
但不管怎样,江淮的财路终于疏通了。不久之后,大批来自江淮的钱粮便顺利地运到了凤翔。
放眼当下的时局,匪首安禄山已然殒命,叛军一不敢出长安,二不能过太原,三不能越江淮,只能固守河北、河南片隅之地。自安禄山举兵叛乱以后,这是唐廷所面对的的最好局面,形势一片大好,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正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唐廷内部围绕着战略进军的方向问题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分歧。一方以军师李泌为首,主张先攻范阳,再收两京。一方以肃宗李亨为首,主张先收两京,再取范阳。不是不取,都是大唐国土,怎能不取,但孰先孰后可就是个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了。
对于李泌的想法,肃宗简直就是无法理解。长安近在咫尺,洛阳也不算远,倒是范阳,就像周杰伦的那首歌所唱,远在千里之外。干嘛放着眼前的两京不取,偏要兜上一个大圈子,去攻打范阳呢?这不就是典型的舍近求远嘛!
李泌的理由有两条:
首先,范阳是敌军的老巢。叛军在各地的掳掠所得都积存在这里,叛军将士们的家属也都在这里。一旦拿下范阳,敌人必定会军心涣散,只要稍稍加以打击,很快就会分崩离析了。
其次,当下云集在凤翔的唐军将士都来自于西北苦寒之地,耐寒畏暑。收复两京其实并不难。但是,打完两京之后,肯定就到了酷热的夏天了。到时候再去攻打范阳,疲惫不堪的我军就不占什么优势了。而叛军呢,只要经过短时间的体兵秣马,随时可以再次南下扰掠。
所以,总的说来,先攻范阳、再收两京的方案可以从根子上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而先收两京、再取范阳的方案恐怕就是治标不治本了。
客观地讲,李泌的方案既考虑到了敌人的情况,也考虑到了己方的实际,可谓是知己知彼。
可是,让人颇感奇怪的是,肃宗依然在坚持自己的意见。这一次,他换了一个理由:希望能够尽快地迎回上皇(他爹),聊尽孝道。
不知大家有何感想,反正小玉偶读到这里的时候,是捧腹大笑,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因为这种荒天下之大谬的理由实在是太搞笑了。派心腹李辅国煽动陈玄礼兵变,威逼自己的老爹,这是孝敬吗?不经法定程序,擅自登基称帝,夺了老爹的宝座,这是孝敬吗?平时也没见你有多孝敬你爹,现在为了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把老李头搬出来当挡箭牌,李亨,你小子可以啊。
可能有人会问了,肃宗对李泌不是言听计从嘛,此时为何如此固执己见,甚至不惜以孝道做挡箭牌?
小玉反问,一个皇帝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美女如云?不是,因为每个当上皇帝的人都能轻而易举地实现这个目标。
长生不老?也不是,除了秦朝和明朝的个别君王,其他朝代的君主都是比较理性的,对这种不靠谱的事儿没太大的兴趣。
告诉大家,一个皇帝最大的愿望其实是四个字儿:名垂青史。
是的,身为皇帝,最大的愿望其实就是流芳百世,为后人所顶礼膜拜。尤其是那些处于乱世的皇帝,更希望自己能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以“中兴之主”的赫赫声名而永载史册。从肃宗将自己的年号定为“至德”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实在是太想干出一番超越前人的业绩了。他的业绩从何而来,说白了,不就是勘平内乱、中兴大唐嘛!而收复两京,对于勘平内乱,无疑是里程碑式的成绩。越早地实现这个目标,肃宗就会越早地得到自己的认可,进而得到天下人的认可。
李泌对于肃宗的真实想法当然是清楚的。如果换做是平时,他也就不会坚持了。但是,此时不同往昔,大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机。再好的机会,说到底都只是一种有利的可能。如何使这种有利的可能变成有利的现实,这就看当事人是否会善用机会了。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良机稍纵即逝,攻守之势可能也因此而发生易位。
所以,李泌又坚持了一把。这一次,他说得更加详细。西北大军云集凤翔,足可牵制长安和洛阳的敌军;南线敌军也被张巡等人牵制在了睢阳;而且,太原大捷之后,河东和河北的敌人早已是惶惶不可终日了,趁此良机,可令郭子仪、李光弼二人长驱直捣范阳。
肃宗没想到李泌居然会这么执着地和自己顶牛,想了好久,才提出了一个以退为进的方案,再一次委婉地否决了李泌的提议。他的这个方案实际上带有强烈的博弈色彩,赌注就是郭子仪攻打河东是否得胜。如果郭子仪胜了,那么就按肃宗的想法办,让郭子仪回师攻打潼关,与王思礼两路夹击长安叛军,先收长安,再收洛阳;如果郭子仪败了,就采纳李泌的意见,让王思礼率兵佯攻长安,牵制两京守敌,再令郭子仪、李光弼北伐范阳。
李泌拗不过肃宗,只好答应。
郭子仪出马,一个顶俩儿,崔乾佑败退安邑,河东平定。他的这场小胜也为李泌和肃宗的争论划上了一个不完满的句号。
肃宗大喜,加郭子仪为司空,兼天下兵马副元帅,择日出兵,克复京师。
兴奋的肃宗可能并没有注意到失落的李泌。他并不知道,正是他的固执己见,为大唐帝国埋下了一近一远两个隐患。如果他采纳了李泌的方案,就不会有史思明降而复叛的事情,安史之乱也就不会延续八年之久了,后来的藩镇割据也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消解,甚至也可能被彻底根除。没有了藩镇割据,唐朝的国运会怎样,后来的中国历史会怎样发展,我们今天的生活会怎样,今日的世界格局和实力对比又会怎样,都是充满了无限可能的未知数。
但肃宗这个含有私心的抉择,把充满无限可能的变数变成了定数。在未来的日子里,史思明必定会而复叛,安史之乱必定会延续八年之久,我们今天的世界也必定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什么是历史?
这就是历史!

(二)

如果在当时的大唐百官当中评选一位“模范员工”的话,此项殊荣非郭子仪莫属。
员工是否模范,这个问题领导说了算。那么,领导心目中理想的下属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总体说来,最主要的有两项:第一个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听话,不听话那是绝对不行的,领导迟早会把你搞掉;第二个,能力强,员工能力强了,领导的业绩就有了着落了,可以省去不少的力气。
郭子仪就是这样的人,听话并且能力强。他这一生,始终恪守着一条准则: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哪怕有些时候领导的决断是错误的。
这一次也是一样。肃宗让他率兵收复两京。郭子仪接到命令后,便迅速行动起来。他以次子郭旰gàn、兵马使李韶光、大将王祚为先锋,全军渡河,攻打潼关。
虎父无犬子,郭旰也继承了郭子仪优秀的DNA。潼关首战,他算是出尽了风头,一举击杀敌军数千人。正当踌躇满志的郭旰准备入城之时,本来顺风顺水的事情却突然发生了变故。安庆绪闻听潼关有难,迅速调阿史那承庆所部五万大军从陕州驰援。阿史那承庆对付不了郭旰他爹,但是对付郭旰还是绰绰有余的。永丰仓一战,唐军死伤万人,李韶光和王祚都战死了。本来呢,郭旰也无法幸免,但好在仆固怀恩及时赶到,接应着他渡过黄河,退守河东。
郭子仪这彪人马是北路军,除此之外,还有个南路军,由河陇节度使王思礼统帅。王思礼以关西节度兵马使郭英乂yì为先锋,进攻武功。郭英乂面对的敌人比阿史那承庆还要厉害,姓安,名叫守忠,非常善于用兵。郭英乂出师未捷,着了安守忠的道儿,被打得灰头土脸,狼狈败退凤翔。安守忠胆儿大,郭英乂在前面跑,他就在后面追。郭旰最起码还有个仆固怀恩,郭英乂呢,什么都没有。安守忠一口气追到了太和关。
他到了太和关倒没什么,关键是吓坏了一个人。谁?正是肃宗皇帝李亨。因为,太和关距离凤翔实在是太近了,只有五十里,也就是二十五公里。二十五公里是个什么概念呢?小玉可以告诉大家,马的平均时速是二十公里。换言之,安守忠的大军只要用半个时辰多点的时间,就可以出现在肃宗的面前。
肃宗当然是非常怕怕了,急调郭子仪和王思礼驰援。郭子仪与王思礼合进驻潏西,安守忠也率部进驻清渠。敌对双方相距仅十多里,但一连数日,双方都未交手。
郭子仪之所以按兵不动,其实是考虑到敌军人数众多,而且实力强悍,统兵的又是安守忠这员骁将,搞不清虚实,所以不敢贸然出击。他可以静待时机,但是肃宗却等不了。肃宗见郭子仪对眼皮子下的敌人居然按兵不动,心情十分烦躁。最后,他实在是忍不住了,便派李辅国前来“劳军”,名义上是劳军,实际上就是来催郭子仪出战的。
郭子仪是何等人物,当然从李辅国的嘴里听出来弦外之音,随即着手,准备出击。
正在准备的当口,安守忠却跑了。安守忠不仅跑了,而且跑得还非常之快,不到两天的功夫,就跑出了八十里开外。郭子仪手下的那一大帮人,一听说安守忠跑了,都纷纷要求郭子仪下令追击。理由很简单,把安守忠的人马消灭了,长安城基本上就是唾手可得了。这么大的一块蛋糕,确实有够诱惑。
毕竟是老江湖了,郭子仪专门派人去侦察了一下,看看安守忠有没有设埋伏。探子回报,说是没有。郭子仪这才放了心,以(删除)以仆固怀恩部为前军,王思礼部为后军,自己则亲率大军居中,追击安守忠。
安守忠听说郭子仪追来,高兴万分。因为,他已经设好了套,就等着唐军自个儿钻进来。
有人可能会问了,为什么郭子仪的侦察兵没有发现安守忠的伏兵呢?答案很简单,因为设伏的叛军根本就不是安守忠的人,而是西京留守张通儒的部队。在两军对峙的那段时间里,安守忠也不是什么都没干,他暗中调张通儒率(删除)军从长安来援。依照安守忠的意思,张通儒的人马白天休息,晚上行军,行踪极为隐蔽,此时正在兴平以北的峡谷中等着郭子仪呢。
唐军一心求胜,反倒中了敌人的圈套。后来的事儿就不用多说了。常胜将军军(删除)郭子仪打了一个大大的败仗,唐军死伤万人,丢弃辎重无数。
这场败仗,从根儿上来说,是肃宗求胜心切所致。但是,郭子仪谋划不周,确实也难辞其咎。所以,在败退武功之后,郭子仪留仆固怀恩守城,以王思礼守扶风,自己一人一骑返回凤翔,面见肃宗,自请贬职三级。肃宗也挺不好意思的,但是在李泌的劝说之下,还是下诏将郭子仪降为左仆射。
兴平惨败只是一个开端,紧接着,不如意的事情纷至沓来。
先说南线。一直以来,江淮地区之所以安然无恙,其实是因为有两座坚城挡住了叛军前进的步伐。这两座坚城,一是张巡坚守的睢阳,另一个就是鲁炅坚守的南阳了。但现在,南阳已告陷落,睢阳也面临着极大的危险,江淮防线岌岌可危了。
鲁炅自打至德元载的春夏之交,便开始坚守待援了。从春天等到夏天,从夏天等到秋天,又从秋天等到冬天,一直等到至德二载的五月,援兵始终没有来。受田承嗣围困一年之久,一斗米居然涨到了四五十千的天价,连一只瘦了吧唧的老鼠都能卖到四百文,老鼠吃光了,人们就煮牛皮筋角充饥,最后牛皮筋角也吃完了,于是就到了人相食的恐怖境地,即便如此,仍然是“饿死者相枕藉”。鲁炅实在是等不下去了,便于十五日率残军突围了,南阳至此陷落。
南阳陷落,睢阳那边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本来呢,尹子奇败退陈留,暂时还没打算再攻睢阳。但是,他接到了一份情报:张巡居然在整顿兵马,准备趁胜进攻陈留。尹子奇不听则已,一听气得肺都要炸了,我不去打你,你反倒来招惹我。发了飙的尹子奇奏请安庆绪添兵,又把睢阳给围上了。睢阳城中,将卒疲惫,粮食殆尽,形势日趋严峻。
除此之外,闹心的消息还有很多:灵昌陷落,太守许叔冀败退彭城;陕郡又被叛军攻陷;上党虽然没丢,但是守城大将程千里被蔡希德给俘虏了。
一时之间,烽火连天,各地警报不断。叛军蠢蠢欲动,随时准备进攻凤翔。肃宗此时哪里顾得上收复两京,只能调动军队集结防守。本来呢,他踌躇满志,一心准备收复两京,岂料形势逆转,跌遭变故。

(三)

至德二载(公元757)的夏,回纥太子叶护带着四千回纥大兵抵达凤翔。
肃宗见回纥果然派兵相助,十分高兴,设宴款待叶护。叶护也不客气,遵照老爹葛勒可汗的指示,就开始提要求了,敦煌王李承宷得娶俺小姑当老婆。
肃宗说,这个没问题啊,跨国婚姻嘛,为俺们皇家引进优良基因,我看行,当即下诏册封葛勒可汗可敦(也就是皇后)的妹妹为毗伽公主,择日与敦煌王李承宷完婚。
叶护又说了,俺们回纥出兵帮助你们,也不能白打啊,收复两京之后,您得允许我们自行补充给养(其实就是劫掠)。
收复两京是肃宗梦寐以求的事情,他一听叶护居然要帮着自己收复两京,既感激又感动,居然一口就答应了下来,而且还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土地士庶归大唐,金帛子女归回纥”。在小玉看来,这句话厚颜无耻的程度足可与老佛爷的那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一较高下了。说到底,像肃宗这样的帝王其实只关心自己的统治是否稳固,至于老百姓的荣辱死活,根本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畴之内。说是“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可是,古往今来想到做且能够做到的又有几人呢?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亦苦。
——【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为了巩固大唐与回纥之间的关系,肃宗还让广平王李俶和叶护拜了把子,李俶是兄,叶护是弟,两国正式成为“兄弟之邦”
李泌听说肃宗居然会答应“金帛子女归回纥”,十分着急,赶忙来见肃宗,极力反对。
肃宗却不以为然地说,没有酬劳,人家怎么肯尽心尽意地为咱们办事儿啊?
李泌还是反对,区区四千人马顶个鸟用?
肃宗一想也是,人数似乎是有点儿少啊,好半天才憋出一句,你说得也有道理,但是朕已经答应人家了,所谓“君无戏言”,现在总不好反悔了吧!
李泌当场就被雷翻了,长叹一声,退了下去。
回纥人马抵达后不久,南蛮、大食等国的援兵也相继赶到,各地的勤王之师也陆续而来。
截止目前,在政治上,肃宗政权已经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可,而且先后克服重重危难,政权本身已经得到了巩固;在军事上,云集在凤翔的兵力已经有十五万之众,足可与叛军一决雌雄了;在经济上,永王的叛乱已经被平定,江淮生命线再度畅通,大量的钱粮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凤翔。肃宗现在是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阔绰得很。总而言之,大唐帝国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迎来了希望的曙光。这个被安禄山击倒的巨人已经再度站立了起来,正在摩拳擦掌,准备给伪燕以重重一击。
十月,肃宗正式下诏,以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率大军十五万,号称二十万,收复两京。广平王令李嗣业为先锋,王思礼为后军,自与郭子仪率中军,浩浩荡荡,杀奔第一站——神都长安。
大唐帝国的战略反攻正式展开。
东征大军在长安城西香积寺旁安营扎寨。唐军人数众多,气势汹汹而来。叛军这边也不敢小觑,守将安守忠、张通儒尽起城中叛军十万倾巢而出(删除),与唐军对垒。
双方前军交战,李嗣业PK李归仁。打了没一会儿的工夫,叛军便纷纷后撤。唐军见敌人溃退,更是玩儿了命地追杀。岂料,敌营中一声呐喊,左边杀出田乾真,右边杀出张通儒,两军猛攻唐军。
原来,安守忠早就下好套了,刚才叛军溃退,并非是真得打不过唐军,而是为了诱敌深入。唐军哪会(删除)料到敌人会来这一手,仓促遭袭,乱成一团。
眼见着,潼关的那一幕就要再次重演了,李嗣业着了急。他大喝一声,举起手中大刀,纵马杀入了阵中。小玉讲过,这李嗣业也是当世数一数二的虎将。他这一上手,叛军被杀得是人仰马翻。唐军将士见先锋如此厉害,士气重振,转身又向敌人杀去。敌我双方杀得是难分难解,一时难分高下。
正在此时,一彪人马如风卷残云般杀入阵中,所过之处,叛军惨叫连连,气势相当骇人。叛军将士定睛这么一瞅,妈呀,头戴毡子做成的头盔,身穿羊皮制成的护身甲,一个个高头大马,手握长枪,肩挎硬弓,这不是回纥大兵嘛。小玉前面讲过,安禄山的三镇军最害怕的就是回纥大兵,此时见了回纥人马,相顾惊呼,“回纥兵来了,回纥兵来了”,气势当时就下去了。
保镖不白请啊,有事儿真上!
——小沈阳
仆固怀恩见状,激动得浑身发抖,拿着兵器就要上,却被郭子仪给拦住了。
仆固怀恩问,why not?
郭子仪用手一指阵中,你看,敌人的阵形虽然已经被打乱,气势也已经趋于低迷,但是他们仍然死战不退。我估摸着,他们肯定是在等什么契机。你现在赶紧带人去王思礼那边看看,我担心安守忠会派人偷袭我军的辎重。
仆固怀恩当即(删除)领命而去。赶到香积寺时,他果然发现王思礼正与敌人交战。叛军人数极多,王思礼渐渐落了下风。仆固怀恩当即率人从敌军的后面包抄。王思礼与仆固怀恩前后夹击,大破敌军,敌将安神威(名字叫得不错)也被仆固怀恩斩杀。
二人果断把握战机,向敌军主力的后方杀去。此时,李嗣业与叶护已经稳稳地占据了上风。郭子仪这才令旗一挥,唐军全军出击。安守忠见大势已去,赶紧收军回撤长安。唐军一路紧追不舍。
后方的广平王见全军大胜,敌军溃退,便传令鸣金收兵。
仆固怀恩拍马过来,又问,why?
广平王说,一来穷寇莫追,二来我军已经苦战了一天了,应该好好休养。
仆固怀恩据理力争:安守忠等人现在失魂落魄,只要我们一鼓作气,继续追击,一定可以将他们一网成擒。如果放任他们逃跑,肯定会留下后患。实在不行,你就派我率五百人追赶,我一定会把他们全都捉来。
广平王还是坚持己见,你也辛苦了一天了,如果晚上追击,万一中了敌人的埋伏怎么办,乖,听话,明天再说吧。
仆固怀恩也不好再说些什么了。
这一仗下来,唐军斩杀敌军六万,俘虏两万,安守忠仅带几千残军撤入城中。
第二天,有侦察兵前来报告情况:凌晨时分,安守忠已经率残部出逃。
广平王一听,尴尬地对仆固怀恩说了一句,“悔不听将军之言”
虽然不完满,但胜利毕竟是胜利。至德二载八月二十八日,时隔一年零四个月,唐军终于再次开入了长安。入城仪式上,广平王非要拉着郭子仪与自己并辔而行,接受百姓的欢呼。老百姓们倾城而出,站在街道两旁,欢呼雀跃,很多人喜极而泣。是啊,这场战争留给他们太多不堪回首的记忆。但是,痛苦已然过去,胜利就在前方等待着他们呢。
至此,帝国的神都长安终于被光复了。神都光复的战略意义足可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相媲美。从这一刻起,战场的主动权正式转移到了唐廷的手中,接下来只是时间问题了。
叶护来找广平王,你爹答应我了,说是收复两京之后,土地士庶归你们,金帛子女归俺们,所以俺们要抢掠。
广平王一听,当时的感觉就一个字儿,汗。他找了一个托辞,京城刚刚收复,如果此时进行掳掠,一定会大失民心,到时候洛阳就不好打了,这个事儿,我看还是等拿下了洛阳以后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