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威龙国语迅雷下载:与人无争知足常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32:53

1 欲望是没有止尽的,欲望愈多,你的生活就愈苦,所谓是“欲海难填,回头是岸”。

2 因此,佛教给我们对于欲望,无论是物质上的生活,精神的生活,财富、眷属、权位,一定要“知足”。

3 出家修道的人,物质生活更简单,所谓是“三衣一钵”,当然这是说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那个时候的社会型态。

4 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只要我们衣服够了,能穿得暖,能够吃得饱,有个小房屋能够遮蔽风雨,这就足够了。

5 满足了就自在了,才真正能做到“与人无争,于世无求”。人懂得知足,心开意解,真正离苦得乐,他怎么不自在?

6 懂得知足,才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才不会崇尚虚华心。

7 物质生活要简单,精神生活上也不能多求,也要知足。世出世间的学问没有止尽,一味去追求也增加精神上的负担,所以佛教给我们修定,要定在“一”。

8 一门深入,一生读一部经,学一个法门,一心持名,这就是于法门知足,精神生活知足。

9 也许有些同修听到,说:“这样岂不是很枯燥无味?”

10 其实他错了,真正在一门上定下来了,就能开智慧;智慧一开,实在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11 般若经上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所以一门就是求无知,无知而后才能无所不知。

12 “欲”决定不能多,多一定是障碍自己的真如本性,障碍自己的清净心。所以佛教给我们知足,一切都要知足。

13 欲望要知足,这个心也要知足,心是讲精神,所谓心安理得,这个非常地重要!

14 心要是知足,心就定了。欲要是知足就无求,所谓“与人无争,于世无求”。

15 我们学佛,最要紧的,要勤俭,要勤奋,要节俭。

16 生活清苦一点好,清苦的生活过习惯了,这个心是定的,在物质生活上绝不奢求。

17 生活愈简单,心就愈清净,道业才能够增长。因为我们愈简单,我们所求的很少;换句话说,很容易得到。

18 真正修行人,他一定是清心寡欲。欲望少,需要就少,所以他生活简单,“与人无争,于世无求”。

19 我们的心果然做到“与人无争,于世无求”,心就定了,知足常乐,对于现实的生活满足,满足就快乐。

20 有人说:“这样子未免太消极,这个社会怎么可能进步?”

21 决定不消极,也决定不会防碍社会的进步,社会是更进步,人生更美满,为什么?在这时候真正知道替众生服务。

22 佛在经上讲,菩萨修行唯一的善根是精进。试问哪个菩萨是消极的?哪个佛陀是消极的?我们没见过,甚至连消极的阿罗汉也找不到。

23 人天里面消极的,那真正是可以找到;声闻、缘觉、诸佛菩萨找不到,都是积极发心为一切众生服务的。

24 我们要认真地修福,不要享福。要把自己的心量拓开,要把一切众缘放下,万缘自舍,除非你不一心,一心当然就舍掉了。

25 心里有牵挂,心里有妄念,就不是一心持名。

26 一心持名里头决定没有一个妄念,没有一丝毫牵挂,你这个布施波罗蜜就圆满,就是修布施心。

27 一心持名,三业自然清净,那就是持戒波罗蜜。

28 一心持名,你决定不会与人家相争,“与人无争,于世无求”,那就是忍辱波罗蜜。

29 念念相续,就是精进波罗蜜。

30 心里有牵挂,没放下,这是大障碍。

31 我们学佛的人,要学佛菩萨,所作所为都要利益一切众生。我们全心全力在行善,但是行善要“三轮体空”,这就对了。

32 轮是比喻,能施、受施、以及所施之物,这叫三轮。布施之后心里干干净净,也不想我,也不想我送的东西,也不想对方那个人,这就叫三轮体空。

33 如果你做善事一定要名,要有所求,这就坏了,那个就是很大的错误。

34 为善不要出名,出了名那就有嫉妒障碍,甚至还有陷害,麻烦就来了!

35 你们看释迦牟尼佛的传记,佛陀在世的时候,提婆达多对释迦牟尼佛就不服气,用尽了心思想谋害释迦牟尼佛,自己取而代之。

36 在我们中国最明显的,诸位都看过《六祖坛经》,那个时候人心可以说还相当淳厚,五祖将衣钵传给惠能大师,不服气的人很多。

37 不少人出去到处去找,想把衣钵再夺回来,其中有不仅是要把衣钵夺回来的,还有想要把惠能杀掉的!这是唐朝时候。

38 这个社会嫉妒障碍争名夺利,在所不免。我们是什么人?没有智慧,没有福德,你要跟这些人争,那叫自找苦吃。

39 所以一定要有自知之明,一切退一步,与人无争,于事无求,你这一生就非常幸福了。

40 他要的,我不要,我要的,他不要,这就没事了。

41 我要什么?我要老实念佛,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他不要。

42 他要的是名闻利养,他要的是贪嗔痴慢,这些我们都不要。名闻利养是轮回心,贪嗔痴慢是轮回心,我们学佛人知道,轮回心要不放下,出不了离六道轮回!

43 名闻利养是污染,贪嗔痴慢是污染,把这些污染统统远离,我们的心就清净了。

44 我们一天到晚老实念佛,这才能保全自己的清净心;自己一生安安稳稳,道业才能够成就。

45 世间人所争的,我们知道,都不是真实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46 老实念佛,是决定能得真实的利益,这个是不可以不知道!

47 经论里面给我们所讲的,是教我们看破。什么叫修行?放下就是修行,放下就是功夫。

48 在这个世间,决定要遵守“与人无争,于世无求”。身心清净,一丝不挂,这样念佛没有不成功的!


南无阿弥陀佛


~ Z 知足常乐~


1 众生的欲望没有止尽,所以苦难无边。佛教给我们“回头是岸”,从哪里回头?从欲望回头。

2 佛教给我们“知足常乐”,我们中国圣人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古时候富贵人家手上常常拿着一柄“如意”,手上拿个如意干什么?如意代表“称心如意”这个意思。

3 要怎样才能称心如意?你看如意的头是弯过来的,“回首如意”。回首就是回头,一看到如意,头是回过来的,赶紧回头,回头就如意,所以跟佛门讲的“回头是岸”意思相同。

4 官做大了,回头,不能再大了,够了;财发足了,不能再发了,回头了,他才能保得住,他才能真正得到享受。

5 如果贪得无厌的话,每天心里念念在得失上,实在讲他没法子享受;这一回头,得失的念头减轻了,所以才如意。

6 知足就是回头,不要再求,再求就有祸害了。所谓“满招损,谦受益”,谦虚真正能享受利益,不知足到最后决定会有灾难的。

7 回首如意,这一回头就如意,佛门讲“回头是岸”。富贵到某个程度,不能再往上去,再往上去祸害就来,所以到相当的程度,有智慧的人他回头不再求。

8 知足,你的欲望就如意;你要不知足,你的欲望永远没有如意的时候。苦恼无边,你怎么能如意?欲望要知足。

9 佛在经上教给我们,对于世出世间法都要知足。知足,心就定了,定才能开慧。

10 我们对于现实的生活满足,满足就快乐,知足常乐。我们的心做到“与人无争,于世无求”,心就定了。

11 人在世间,于一切法都满足了,他心就定了。不满足是他在希求、在追求,患得患失。

12 现在的人迷恋这个世间的五欲六尘,尽情去享受;这哪里叫享受,分明是在造恶业。

13 他今天得到这些享受,全是前世修的福报,现在尽情在享受,享受当中不断地又继续再造业。福享完了,恶业现前,这就要接受恶报。

14 他只看到眼前,不知道来生。在享福的时候,福报现前的时候,不知道继续修福,不知道好好地来培福。福报享尽了,这个恶业立刻就现前,实在是非常非常可怕!

15 我们想想现在这个时代的人,哪一个病病得最重?贪嗔痴慢这个病最严重。

16 人的贪嗔痴是一年比一年增长,贪得无厌,这不得了。这不仅给社会带来动乱,还会给社会带来毁灭的灾难,为什么?人人都争利去了,这还得了,这是很可怕的一个现象。

17 你要问,这个社会动乱、社会的灾变,从哪里来的?灾变的根本原因,就是众生“贪嗔痴慢”这个妄心天天在增长。“贪嗔痴慢”不断地在增长,就影响到环境。

18 地球的温度升高了,科学家在估计,如果温度上升不能够制止的话,二、三十年之后海水会上升三十米到五十米。换句话说,全世界沿海这些大城市统统淹没在海底,这都是事实。

19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依报随着正报转”。《楞严经》上讲得多明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

20 如来是什么?觉悟的人。觉悟的人能够改变自然环境。他要不要用一些科学工具?不需要。心改了,环境自然就变了。

21 如果我们要叫这个大自然界,地球上温度降温,用什么方法?大家把贪嗔痴息掉,那个降温就快了。如果我们天天还搞贪嗔痴,那这个温度只有往上升,不会往下降。

22 生在这个时代,我们的生活环境不好,特别是环境的污染,实在讲这是人为的,是地球上这些人制造的。

23 过去工业革命之前,地球上完全顺乎自然的法则,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讲,那是清净土,山明水秀,丝毫污染都没有。

24 工业革命之后,文明进步了,不错,带给我们许多的便利;但是这些便利的反面,诸位想想,我们付出了多少的代价!两项仔细比较一下,值不值得?实实在在讲,得不偿失。

25 现代的科学家,他们对全世界提出了警告,如果环境污染要不能把它阻止,像现在继续不断地这样恶化下去,地球上五十年以后不适合人类生存。

26 不但将来水不能喝,空气也不能呼吸。空气里面都有毒,那人怎么能生存?这个问题严重,这是科学家提出的警告,他们的确有证据,科学的证据。

27 谁都知道这个事情的严重性,有没有办法来防止?说实实在在话,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有能力做出有效的防止。为什么没有效?念念佛经就知道,经上讲:心清净则身清净,身心清净则环境清净。

28 今天防止环境污染,治标不是治本。治本是令一切众生恢复清净心,那就是治本。

29 大乘经上常讲,“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身心,依报是环境。现代这个世界的众生,比起古时候,我们冷静仔细地观察,现在人心的污染非常严重。

30 哪些是人性的污染?贪、嗔、痴、慢、疑。这五种根本烦恼,天天在增长。现在的人心贪得无厌!

31 古时候的人贪心很少,他生活很容易满足,知足常乐。他不贪,安分守己,他的日子过得很平安,他享受的是大自然的清净。

32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知足常乐,绝不过分地希求,你就过得很快乐、很自在。

33 你的日子过得很辛苦,苦从哪里来的?贪求。贪心没有止境,那就苦海无边。

34 我们今天被三毒、五欲严重地污染、伤害,所以这个身,奇奇怪怪的病年年增加,没药治,这个问题真的是严重问题。

35 我们现前这个社会,为什么会造成贪嗔痴慢几乎达到饱和点的现象。如果我们冷静地观察、思惟,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教育的问题。

36 中国,乃至于日本、韩国、越南这些东方国家,自古以来无不重视圣贤的教诲。自古以来都是教导伦常道德、仁义这些观念,对于物质的欲望总是不过分地希求,而重视精神上的享受。

37 我们看看古人许许多多的文字,诗词、歌赋,我们今天读起来还能够感受得到他们那个生活之自在、安乐,所以知足常乐,能体会得到。

38 现在人一生拼命追求欲望,欲望没有止尽,换句话说,终身生活在痛苦当中,终身生活在身心紧张之中,这一生得不到丝毫人生的乐趣。

39 我们实实在在想不通他是为什么活着的,这一生活在世间是为赚钱而活着的吗?是为贪求五欲六尘而活着的吗?

40 看看佛法,对比一下,我们很自然地发现,他在一生当中造许许多多的罪业,这些罪业必定感三途苦报,所以几十年来这又何苦来?我们观察之后,确实感慨万千!

41 凡事有因有果,要善果一定要种善因。印光大师,这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位大德,一位祖师,他老人家一再地劝勉我们,一定要叫众生相信因果报应,人人都能相信因果报应,天下太平。

42 不懂得因果报应的,生活很苦;懂得因果报应,肯去种好因,那就快乐,知足常乐!内心仁慈,一片祥和,他怎么不快乐?

43 人人知道因果报应就不会怨天尤人,所谓“富贵安于富贵,贫贱安于贫贱”,大家都知道修福、都知道积德,这个社会才能真正达到安和乐利的目标,否则的话,想什么方法都是枉然!

44 回过头来想想我们自己,这一生当中非常幸运遇到正法,也非常幸运遇到善知识为我们讲解,诱导我们修行,我们这一生才不至于堕落。

45 在一切法里头,无论是世间法或是佛法,一定要把贪嗔痴慢、妄想、知见伏住,决定不能叫它增长。

46 世间人讲“欲海难填”,欲望是什么东西?贪嗔痴慢、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我常讲这十六个字。

47 欲望是没有止尽的,欲望愈多,你的生活就愈苦。你要是随顺意欲,你造的业就愈来愈多、愈来愈重,将来果报是愈陷愈苦。

48 佛教给我们“回头是岸”,因此我们对于欲望,无论是物质上的生活,精神的生活,财富、眷属、权位,一定要“知足”。人能够淡薄自甘,能够舍离一切欲望,那就知足常乐,那就得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