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分封制特点的原则:唐玄宗一念之差毁掉了唐朝三百年基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45:54
 2011-03-22 09:30:10





亲爱的朋友,常言道,千里缘分一文牵。虽然你我的相距可能是咫尺,也可能是天涯,但是在您点开这篇博文的刹那,我们都被无形的命运牵扯在了一起。繁忙的生活和劳碌的工作可能已经使您养成了一目十行的阅读习惯,但是在面对这篇博文的时候,请您尽量用心地慢慢地去品味她。因为,您会在里面发现很多很多……
小玉有句话说得好:“史上两三语,韶光逝如电。”这不,一转眼间,又是四年的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此时的安禄山已经是大唐幽州节度使张守珪麾下的平卢讨击使了。不消说,从一个小小的捉生将一步步地干到平卢讨击使的位置,这固然与张守珪对安禄山的器重和提携有关,但是,更为重要的,必定是老安个人的努力。这期间他自然是经历了许多的艰难坎坷,小玉在此就不一一细说了。
不管怎么样,现在的安禄山当真是有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飘然感觉。然而,正当幸福再一次像花儿一般绽放的时候(第7回已经绽放过一次了),无情的现实又给了他当头一棒:死去。
就在这一年(公元736年),安禄山奉张守珪之命,率兵出击奚和契丹。在从军的四年当中,安禄山与这两个民族多次交手,鲜有败绩。经常性的胜利终于在这一次冲昏了他的头脑。早在出发之前,老安就把立功受奖、加官进爵的美梦做了无数回了,流出的哈拉子都能汇成一条小河。可惜啊,天公偏偏不作美。安禄山轻敌冒进,结果反倒中了人家的埋伏,士兵伤亡惨重,丢失粮草辎重无数。
丧军失地,这对于一名武将来说,可是一条大罪啊,且不说什么政治前途了,脑袋保不保得住都是个大大的问号了。安禄山捅了漏子,只好交给张守珪来擦屁股。如果是一般的小漏子,张守珪拿点儿卫生纸也就替他擦了。可是这一回,他捅的漏子实在是太大了。张守珪现在的状态好有一比啊,叫做“有心XP,无力回天“。
和四年前一样,张守珪又一次犯难了。依照军法,安禄山理应处死,可是这小子偏偏还是个将才,如果因为这一次的失误就把他给杀掉,实在是太可惜了;不杀安禄山吧,又无法向朝廷交代。到底是老江湖,关键时刻,张守珪灵光一现,想出了一条路子,一条或许能让安禄山侥幸免死的路子,能不能管用,他也不知道了。
张守珪给朝廷上了一封奏疏。在这份奏疏当中,老张用相当大的篇幅讴歌赞扬了安禄山往日的赫赫战功,把个老安夸得跟朵花儿似的。当然了,光提功绩也是不行的,这一点,老张也想到了。他又以极小的篇幅叙述了此次的战斗经过,着重突出了造成战斗失败的客观原因。
哎,真是不服不行啊,姜毕竟还是老的辣。看来,安禄山这回又是有惊无险、绝处逢生了。
别介,现在这么说恐怕还为时尚早。张守珪的小算盘还是落空了,因为这一回,他碰到了一只比他还要老得多的姜——当朝宰相张九龄。这张九龄可是出了名的老江湖,大风大浪经了无数次。他老人家法眼一开,就看出了张守珪这点儿猫儿腻。而且,这里面还有另外的一出故事呢。早在三年前,张守珪派安禄山入朝汇报情况。可巧,安禄山就碰上了这位张宰相。张宰相对着安禄山是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最后得出一句歌词:原来这个胡人他不简单。怎么回事儿呢?原来啊,张九龄发现,安禄山这厮与三国时期蜀汉大将魏延是一样一样的,both of them的脑袋后面都长了一块反骨。当时,张宰相就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猜想——“张九龄的猜想”:“将来祸乱幽州的恐怕就是这个胡人了。”
后来发生的历史告诉我们,“张九龄的猜想”是对的,安禄山果然造反了;“张九龄的猜想”又是不对的,因为安禄山岂止是祸害了一个幽州,他差点把全世界都搅和了个天翻地覆。
看到了张守珪的奏疏,张九龄可就回想起三年前的那一幕了。好啊,小子,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闯进来,为了大唐的万世基业,怨不得我老张心狠手辣了。老张提起笔来,在奏疏上只写了一句话:“昔穰苴诛庄贾,孙武斩宫嫔,军法如山,何容瞻徇!守珪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瞅这阵势,安禄山是要死在这三十一个字儿上了。
大牢里的安禄山听说了这个消息,吓得要死,差点直接就去向阎王报到了。四年前的那一次危难关头,还有个张守珪。这回呢?当朝宰相居然亲自批复要做掉我。哎呦,额滴个神啊,完了,完了,这回是真得玩儿完了。这一次可没有贵人相助喽!
下面这句小玉是真得不想写,可是还不得不写:命运女神这老娘们儿不知哪根筋抽住了,居然又把天平倾向了安禄山这个坏东东。也不知道是这厮命硬,还是走狗屎运,反正这一回,他居然又一次碰到了贵人。而且,这一次的贵人简直就是超重量级的,大富大贵,贵不可言。
奇遇,不折不扣的奇遇!谁都没有想到,在安禄山上天无门、下地无路的存亡之际,居然会有人蹦出来帮他,而且这个人还不是一般人儿,赫然竟是大唐帝国的第一先生——玄宗李隆基!
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莫非李隆基娶了安禄山他妈?也不对啊,李隆基虽然好色,但是也是那种有品味、有格调的好色之徒,像阿史德这样的庸脂俗粉怎么能入得了他老人家的法眼呢?这是为什么呢?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原来啊,当时有这么一条规定,那就是:类似于丧军失地这样的军事犯罪,犯罪嫌疑人须经皇帝“亲按”之后,才能定罪量刑。那什么是“亲按”呢?所谓的“亲按”可不是说皇帝陛下用他的龙爪来按犯人的脑袋,而是说犯罪嫌疑人必须得经皇帝陛下亲自询问,验明正身。
安禄山之所以不死,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时的他虽然搞大了很多女人的肚子,但惟独还没有搞大自己的肚子。“亲按”的时候,玄宗一瞅安禄山,发现这厮身材魁伟,体格健壮,很有那么一股子男人味儿,他心中当时就有那么几分喜欢(别坏笑,我可没说李隆基是Gay),心想,如此彪悍的勇士怎么能这么平白无奇地死去,他理应在战场上为朕开疆辟土才是啊。
历史早已告诉我们,无数的剧变实际上都是缘于当初的一念之差。玄宗并不知道,如果今日处死了此人,将来的他可能(当然,也仅仅是一种可能)会在幸福美满的醉人生活中飞登仙境,他的后世子孙也可能会高枕无忧、绵延万世地坐享江山。当然了,历史没有假设,此时的李隆基只知道,他救这个人是对的。在他定下决心的那一刻,他实际上不仅放弃了今生唯一一次干掉安禄山的机会,也放弃了大唐帝国五代人呕心沥血、励精图治才换来的昌盛基业。
当然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促成了玄宗的决定。刚好就在这段日子里,李林甫这个老小子没少在李隆基的面前搬弄张九龄的是非。玄宗的耳朵根子都快被李林甫给嚼烂了,渐渐地也就对张九龄产生了逆反情绪。他总想着找个机会让张九龄下不来台。可巧,这个机会它就撞上来了。李隆基当即下诏,特赦安禄山。
张九龄可没看出来这里面的道道儿,他据理力争:“失律丧师,不可不诛,且禄山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李隆基的面子挂不住了,他冷笑地回了一嘴:“卿岂以王夷甫识石勒,便臆断禄山难制耶?”张九龄碰了一鼻子灰,他知道这是安禄山命不该绝,只好悻悻然地退了下去。
安禄山就这样去鬼门关旅了一趟游。
当然了,做错了事儿总是要受处罚的。玄宗还是下令免去了安禄山的官职,让他以“白衣”的身份继续在张守珪的手下效命。所谓“白衣“,实际上就是布丁。注意,这个布丁,可不是我们经常吃的那个布丁,而是指平民的身份。不过,这个“白衣”的身份可不同于一般的布丁,而是那种以罪人的身份在边境戴罪立功的布丁,虽然一没有军衔,二没有俸禄,但是只要再次立功,还是可以酌情重新叙用的,而立功,对安禄山来说,可算不上什么难事儿。
果不出张守珪所料,安禄山到底是吉人自有天相,他居然又捡了一条命回来。第二年,也就是开元二十五年的二月(公元737年),张守珪带着安禄山在捺禄山大破契丹,凭借着这一次的功劳,安禄山重归仕途,从此展开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青云之路。
正当安禄山积蓄力量、重新崛起的时候,他的贵人张守珪却出事儿了。
张守珪手下有两名悍将,其中一个是幽州的守将,叫做白真陀罗;另一个是平卢的守将,名叫乌知义。这两个人啊平时就有点儿积怨,从来都是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尤其是那个白真陀罗,心胸极为狭窄,本来是人民内部矛盾,他非要将之激化为敌我矛盾。陀罗兄就想了一个借刀杀人的法子来迫害乌知义。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他假传圣旨,命令乌知义所部攻击奚族余孽,想借奚人之手除掉乌知义。万般无奈之下,乌知义只好出军,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是惨败而归。
张守珪十分欣赏乌知义,这次事变之后,他就主动大包大揽,想要替乌知义把这件事情摆平。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之下,张守珪谎报了军情,说乌知义出击奚族,大胜而归。
朝廷就觉得很蹊跷了,怎么,白真陀罗说乌知义大败而归,你张守珪又说他大胜而归,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啊!于是,玄宗就派亲信太监牛仙童前来幽州调查此事。张守珪用重金贿赂了牛仙童,让他把失败的事情推到白真陀罗的身上。白真陀罗鸡没偷着,反搭上了小命儿。牛仙童回去以后,当然就替张守珪圆了这个谎。
本来呢,事情到了这里,也就算是结束了。
谁知......
【郑重声明】
  1. 《天宝裂变——详解“安史之乱”》系北溟玉原创首发,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冒用发表更是绝对禁止,否则将诉诸法律手段。
  2.欢迎各位热心博友批评指正,小到文字句逗,大到风格史料,皆可开门见山地指出,小玉在此先行谢过。
  3.借网络宝地一席,草鄙薄文字若干,无非是为了以文会友、借史论道,特将个人联系方式公布如下:
  QQ:723678473(非诚勿扰)
  主页: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yongqingbeimingyu0312
  
今日思考题:光看帖不顶贴的行为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