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卡中国有限公司招聘:写在《有个苏州进士叫朱纨》之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5:36:58
老胡侃史之五
写在《有个苏州进士叫朱纨》之后
苏州  胡伯诚

唯一保留下来的朱进士巷的一段,满墙藤蔓,正遮掩了曾经的沧桑。

     

(原创作品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姓名)


    ■其一

    我接触朱纨这个题目,前后已有一年时间,文章写好了,但我还从未到过朱进士巷,心中总觉得不踏实。这次,因为人民网苏南视窗上要用,觉得应该有张朱进士巷的照片,于是,不得不在大热天中,骑着自行车在十全街上寻觅。当我在八月骄阳下发现"朱进士巷变电所"的街牌,这种心情,犹如喝下一杯冰镇水,我知道我的目标近了。待到闯进南林苑,正在东张西望时,一名保安早已尾随其后,见我走入一段死巷子发呆,冷不丁的吆喝起来:做什么的?

    我不禁语塞。我是来找人的,但我找的人已经死了将近五百年了。我脚下站着的这块地方,恰恰是我要找的:朱进士巷。一条因为纪念明代进士朱纨而名存至今的苏州小巷。

    朱进士巷现在已经圈进南林苑居民小区了,成为一段通道。正因为巷的功能已经丧失,所以现今也找不到"朱进士巷"的巷牌了。幸好,南林苑当初的建设者居然保留了朱进士巷的楼牌号(见图),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一丝古意,而且非常佩服他们的远见卓识。

    朱纨是明朝341名苏州进士中的一个。朱纨在现代人的记忆中,影响不大。因为他虽贵为浙闽两省的海防军事长官,但毕竟主持抗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文学或文艺作品写到他,所以,对他的知名度,明显吃亏了点。但历史学家不受这样的干扰,朱纨此人,常常在史论文章中被人惦记。他在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最精彩的亮相,是在抗战时期。当时,国难当头,中国人民很自然地把"日寇"看成是明代"倭寇"的后代,而抗倭英雄朱纨再次受人景仰。

    有时,我会想,苏州人给朱纨留下了一条"朱进士巷",真是太确切了。朱纨因"进士"而离开苏州进京,待到他死了回来,依然是一个"进士"的身份。因为皇帝已经削了他的职务,所以不好叫"朱御史巷"或"都御史巷"了?但他的科举身份还在,称他"朱进士"是合适不过的。另一个想法是,"进士"是科举时代的最高学位,也是读书与做官,清与浊的分界线。从现存的史料来看,朱纨是一个很本分的读书人,是一名好进士,官场上的那一套他玩不开。他做了十年的省级主官,换了旁人,不知已捞了多少银子,但朱纨却是"既贫又病"。本期望做嘉靖皇帝的忠臣,但赤心忠良换来的却是朝廷对他的"双规",他接受不了。他的性格很强,又负气,他知道他得罪了很多人,他唯一的依靠是皇帝,现在皇帝都对他动摇了,他还有什么指望。他不想对簿公堂了,他知道这些前来调查的家伙明为皇帝的使臣,其实是仇家的走狗。他发狠了:"纵天子不欲死我,闽浙人必杀我。吾死,自决之,不须人也。"这是一种堂堂硬汉的死法。苏州人总给人以孺孺的感觉,风流倜傥,才子佳人之类的。看了朱纨,不是的,原来苏州男人也是顶天立地,气宇轩昂的。朱纨,你好样的,你真为苏州人脸上争了光。

    ■其二

    朱纨死后,他留下的"巡抚浙江,兼制福建、兴、漳、泉、建宁等处海道"的职务,一直空缺了四年,没人敢接。四年后,倭寇闹得不成样子了。

    嘉靖三十三年,倭寇进攻昆山,孤城被围凡四十五日,被杀男女五百余人,被烧房屋二万余间。

    六月,倭寇千余人又犯苏州,"焚掠竟日,载辎重百余舟。"

    --这都是当时的历史记录。于是,当年九月。以皇帝的名义,诏停征苏、松、常、镇四府租一年。到年底,因为苏州被倭,再次下旨,令浒墅钞关收折色一年。

    倭患,已经严重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入。

    嘉靖皇帝不得不恢复了朱纨在世时的职务。这个接任的是谁呢?也是我们苏州人,太仓人王忬(1507-1560),嘉靖二十年进士。王忬将朱纨手下的重要将领从大牢里解救出来,再次委以重任。他沿用了朱纨的思路和计略,防倭、抗倭做得可圈可点。曾在普渡山大破倭寇,在上海地区斩杀倭首萧显。

    但王忬在这个职务上仅做了前后三年,主要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王忬成了没有朱纨的朱纨,南方的权贵再次的攻击他。另一条是王忬同情弹劾严嵩父子的兵部员外郎杨继盛,杨继盛被迫害致死后,王家还出面操办杨继盛的丧事,所以严嵩怀恨在心,将他调到边关去吃点苦头。王忬为人正派,不畏权贵,坐得正,立得直。严世蕃曾看中王家的一幅古画,王家不拍严家的马屁,临摹了一幅送过去,恨得严世蕃牙痒痒的。但后来王忬在边关丢了一城,终于被严嵩逮住把柄,王忬以“边吏陷城”罪,被"弃市",似乎应了朱纨当初的预言:纵天子不欲死我,闽浙人必杀我。但王忬有儿子,自有报仇雪恨的机会。而且有两个,都非常的出色,长子王世贞,号凤洲,又号弇(yan)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也是嘉靖年间的文坛领袖,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次子王世懋,官太常少卿,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有《艺圃撷余》等著作存世。

    嘉靖皇帝临死前,已经清算了严嵩父子的罪恶。严世蕃被杀,严嵩被限制行动,闭门思过。嘉靖皇帝一死,王世贞、王世懋兄弟俩伏阙为父论冤,王忬的冤案即被平反。

    世贞有一枝好笔头,最终将严嵩父子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王世贞其功不在小。民间传说《金瓶梅》就是王世贞特意写了献给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看的,王大公子在书页上沾了毒,严世蕃被书中的淫秽描写所吸引,一边沾唾液一边翻书,结果毒全到了嘴里。当然,这是民间的舆情与愿望,与历史真实是不相干的。

    官僚而得罪了文人,其结果大致都不妙,与情与理,都众叛亲离了。

    ■其三

    嘉靖皇帝绝对不是一个糊涂虫。嘉靖是迷恋道教,迷恋长生不老的,以至常年累月不上朝,不问政事,但并不能说明他糊涂。嘉靖26年,东南倭害越演越烈,于是,朱纨得到了巡抚浙江兼管福建福、兴、建宁、漳、泉等处海道的任命,嘉靖皇帝完全应该全力支持朱纨的工作的,这江山本是你的,朱纨执行的"严禁泛海通番",也是你嘉靖皇帝的意思,怎么才一动手,你就反悔了呢?

    细细想来,还是明朝的御史们利害。他们吃这碗饭,大概对皇帝心理研究得非常透。给事中叶镗(tang)的奏折是非常冠面堂皇的,听起来完全是以国家为重的。他说:"纨以一人兼辖二省,非独闽中供应不便,即如近日倭夷入贡,舣(yi使船靠岸)舟浙江海口,而纨方在福建督捕惠安等县流贼,彼此交急,简书狎至,纨一身奔命,已不能及矣。今闽浙既设有海道专官,自不必用都御史,若不得已,不如两省各设一员。"

    两省各设一员,就是回到以前的老路上。不动声色,就轻轻的把朱纨的权力给收了。

    嘉靖皇帝也后悔设立两省的军事长官。他说:"浙江巡抚,去岁无故添设,一时诸臣依违议覆,以致政体纷更。今依拟,朱纨仍改巡视,事宁回京。凡一切政务,巡按御史如旧规定。"

    显然,嘉靖皇帝为臣子所拥有的军权所困。

    后来万历皇帝对待戚继光,也是学的嘉靖皇帝的套路。戚继光手上有他一手操练起来的戚家军共16万人,倭寇一平,戚继光先被匆匆忙忙调到北方,一待十来年,后又被调往广东,掌管几千名老弱残兵。

    皇帝们总是将政治放在第一位的。他们不糊涂。   

 



明监察御史的腰牌:文字为:“给监察御史王忬佩” 幸好,南林苑当初的建设者们保留了朱进士巷的楼牌号(见图),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一丝古意,也让我们非常佩服他们的远见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