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我们为什么不关心气候变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6:56:14
气候变化——是一个贵族话题
普通中国人,他们都关心什么
2006年,半月谈杂志社在8省市搞调查问卷,共收到5000份有效答卷。结果显示,和气候沾点边的是污染问题,在国人的重要性排序里,也只排第七:
1.收入差距扩大 (4295票 排名第一)
2.看病贵 上学贵 买房贵 (4251票 排名第二)
3.就业难 劳动者维权难 (3713票 排名第三)
4.社会保障滞后 (3579票 排名第四)
5.反腐倡廉亟待加大力度 (3471票 排名第五)
6.道德规范待完善 (3161票 排名第六)
7.环境污染未有效遏制 (3116票 排名第七)…[详细]
换个角度看,若一个人对气候变化最为关心,那么他需具备一些条件
他的收入不能太低,看病、上学、买房对他来说不构成负担,他在就业上不面临麻烦,不需要为一些事情去维权,他有社会保障,对腐败不用特别痛恨,也不会为社会道德感到痛心疾首。至此,他可以坦然关注环境和气候问题了。
气候变化不是现代话题,它属于“后现代”
全球25个主要国家,中国人对气候的关心程度,倒数第一
美国著名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于09年5月18日至6月16日进行的此项全球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美国和俄罗斯的民众在全球所有主要国家中,最不关心气候变化。与此同时,结果显示,有90%的巴西人对气候问题表示关注,位列全球榜首。法国、印度、日本则分别以68%、67%、65%的民众关注度位列2-4位。相较之下,美国和俄罗斯对气候问题的民众关注度则只有44%左右,中国则以30%在25国调查中垫底…[详细]
只有现代化完成的国家,民众才可能身临其境,返身批评现代化的后果
现代化首先是解决工业化和民主的问题。百年来中国一直没有完成工业革命,即第一次现代化。当下的所谓后现代,实质是针对第一次现代化,也就是解决了政治极权的工业现代化之后的批判,大致是第二次现代化。后现代要解决的是没有政治极权的现代化社会中的各种权力问题,以前的二级权力现在成了一级权力,商业化,媒体的权力,话语权等等。八十年代出国留学者出去碰到的是第二次现代化,教授们开出的教科书大致都属于第二次现代化内容…[详细]
我们还在“前现代”的路上狂奔,最快一站:2015年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1月27日在京发布。课题组在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后预测,如果按照中国1980年至2004年的速度估算,中国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达到100%大约还需要8年。就是说,中国可能在2015年前后完成第一次现代化,达到1960年发达国家的水平。其特点是工业化、城市化、福利化、民主化、世俗化等…[详细]
穷人,为了狂奔下一站,是宁可全球变暖的
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伴之以能源消耗,而能源消耗将不可避免地带来二氧化碳排放。边远地区的人民就不愿意过现代化生活?我看未必。沿途我注意到,摩托车已经成为藏族牧民重要的交通工具,我们参观的一户九口之家,就有三辆摩托车、一辆手扶拖拉机。如果他们买得起、用得起小汽车,我相信他们也是乐于使用的…[详细]
关心不仅是喊口号,关心也需要硬件
耕地农民其实很想关心气候,但话语权不在他们手里
甘肃省农民曹玉科显然并不关心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已经开始倒计时了——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个大会,他只是站在自家的场院里看着那一小堆玉米棒子犯愁,卖还是不卖呢?由于干旱导致的玉米减产,已经直接造成了这些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下降。
这种饱受气候变化之苦的人群被称作“气候难民”,他们碳排放最少,受影响却最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每年有30万人因气候变化而死亡…[详细]
依赖专业人士,需提防目的不纯的人,和极端环保主义者
“要发展,环境一点不破坏是不可能的,生态一点不破坏是不可能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粒子物理学家何祚庥在演讲中指出,这里面“度”的问题很重要。“极端的环保主义者认为以大自然为本,以环境为本,以生态为本,我不赞成”。毕竟,环境保护的目的还是为了人类发展。还有一些环保主义者,他们对本城市的环境问题不闻不问,却热衷于跑到边远地区去拍摄纪录片、照片,获取名誉或国外基金支持…[详细]
媒体则普遍缺乏观察气候变化的素养
在现阶段,各方的利益之争,导致记者编辑束手束脚。最终环保问题在媒体上出现时,总有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味。要么就是另一个极端:对于气候问题报道的空泛无物,曲高和寡。我也曾与本报的环境编辑探讨过这一问题,在他看来,国内媒体的确还没有加深其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很多记者还不甚关心,或者知之甚少。如果想找出在环境问题上研究深入,又树立了行业威信的媒体,恐怕一只手都用不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