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利物浦 建筑学:最后一班地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18:59:47
我的百科 我的贡献草稿箱百度首页 | 登录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帮助设置
 
 
添加到搜藏 返回百度百科首页
编辑词条 最后一班地铁目录[隐藏]基本信息
演职员表
剧情介绍
精彩评论
幕后制作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
  最后一班地铁
  外文片名
  Le Dernier Metro
  更多中文片名
  最后地下铁
  更多外文片名
  Dernier métro, Le
  The Last Metro
  影片类型
  爱情 / 剧情
  片长
  131分钟/法国:133分钟
  国家/地区
  法国
  对白语言
  法语 德语
  色彩
  彩色
  混音
  单声道
  级别
  Australia:PG Argentina:13 Finland:K-12 Sweden:11 USA:PG France:U Canada:PG West Germany:12 Chile:14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by Les Films du Carosse S.A. - T.F.1 - Société Fran?aise de Production - MCMLXXX
  拍摄日期
  1980年1月28日 - 1980年4月21日
[编辑本段]演职员表
  导演
  弗朗索瓦·特吕弗 Francois Truffaut
  编剧
  弗朗索瓦·特吕弗 Francois Truffaut .....(scenario) &
  Suzanne Schiffman .....(scenario)
  弗朗索瓦·特吕弗 Francois Truffaut .....(dialogue) &
  Suzanne Schiffman .....(dialogue) &
  让-克劳德·古卢姆伯格 Jean-Claude Grumberg .....(dialogue)
  演员
  凯瑟琳·德纳芙 Catherine Deneuve .....Marion Steiner
  杰拉尔·德帕迪约 Gérard Depardieu .....Bernard Granger
  Jean Poiret .....Jean-Loup Cottins
  Andréa Ferréol .....Arlette Guillaume
  Paulette Dubost .....Germaine Fabre
  Jean-Louis Richard .....Daxiat
  Maurice Risch .....Raymond Boursier
  Sabine Haudepin .....Nadine Marsac
  Heinz Bennent .....Lucas Steiner
  Christian Baltauss .....Bernard's Replacement
  Pierre Belot .....Desk Clerk
  René Dupré .....Valentin
  Aude Loring
  Alain Tasma .....Marc
  Rose Thiéry .....Jacquot's Mother/Concierge (as Rose Thierry)
  Jacob Weizbluth .....Rosen
  Jean-Pierre Klein .....Christian Leglise
  Renata .....Greta Borg (as Rénata)
  Marcel Berbert .....Merlin
  Hénia Ziv .....Yvonne the Chambermaid
  László Szabó .....Lieutnant Bergen (as Laszlo Szabo)
  Martine Simonet .....Martine, the thief
  Jean-José Richer .....Rene Bernardini
  Jessica Zucman .....Rosette Goldstern
  理查德·波林热 Richard Bohringer .....Gestapo Officer
  Franck Pasquier .....Jacquôt (as Le petit Franck Pasquier)
  Alexandre Aumont .....1st Nurse (uncredited)
  Marie-Dominique Henry .....(uncredited)
  Philippe Vesque .....(uncredited)
  制作人 弗朗索瓦·特吕弗 Francois Truffaut .....producer (uncredited)
  原创音乐 Original Music:佐治·狄奈许 Georges Delerue
  摄影 Cinematography:纳斯托·艾尔孟德罗斯 Néstor Almendros ....(as Nestor Almendros)
  剪辑 Film Editing:Martine Barraqué
  艺术指导 Production Designer:Jean-Pierre Kohut-Svelko
  服装设计 Costume Design by:Lisele Roos
  副导演/助理导演 Assistant Director:Suzanne Schiffman ....assistant director
  制作公司
  Les Films du Carrosse [法国]
  Société Française de Production (SFP) [法国] ..... (as T.F.1)
  发行公司
  Société des Etablissements L. Gaumont [法国] ..... (1980) (France) (theatrical)
  MK2 Diffusion [法国] ..... (2007) (France) (all media)
  MK2 Éditions [法国] ..... (2000) (France) (DVD) (special edition)
  Altomedia. Co. Ltd. [韩国] ..... (Korea) (DVD)
  标准收藏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美国] ..... (USA) (laserdisc)
  Umbrella Entertainment [澳大利亚] ..... (2004) (Australia) (DVD)
  United Artists Classics ..... (1981) (USA) (theatrical) (subtitled)
  其它公司
  Euro-Titres [法国] ..... titles
  Pyral [法国] ..... sound re-recording
  上映日期
  法国
  France
  1980年9月17日
  美国
  USA
  1981年2月11日 ..... (New York City, New York)
  美国
  USA
  1981年2月19日
  瑞典
  Sweden
  1981年4月1日
  西德
  West Germany
  1981年10月28日
  芬兰
  Finland
  1982年9月24日
  法国
  France
  2000年6月28日 ..... (re-release)
  巴西
  Brazil
  2001年1月19日
  以色列
  Israel
  2001年4月5日 ..... (re-release)
  波兰
  Poland
  2001年10月13日 ..... (Warsaw Film Festival)
  冰岛
  Iceland
  2002年4月9日
  香港
  Hong Kong
  2003年11月22日 ..... (re-release)
  希腊
  Greece
  2005年8月5日 ..... (re-release)
[编辑本段]剧情介绍
  1942年冬天,德军占领下的巴黎,法国人的生活陷入前所未有艰难与混乱之中,从占领区到自由区只有地铁可以通行,因此赶上最后一班地铁成了法国人一天中非常重要的事情。不过,法国人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剧院看戏,而且虽然是战时,剧院的生意倒依旧很好,甚至有很多因为官方预订票位太多而被挡在门外的人。当然,占领方和法奸对戏剧内容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他们更希望上演反对犹太人的戏剧。
  领导蒙玛特剧院的犹太艺术家吕卡斯·斯达奈为了逃避纳粹的迫害谎称自己已经逃出法国,其实藏身于剧院地窖,准备偷渡到自由区再逃到西班牙去。剧院由他的妻子,原来是法国著名电影演员的后从夫进入戏剧界的玛丽恩主持,晚上,她偷偷的到地窖里和丈夫厮守。为了把戏演下去,剧院正在排演一部叫做《失踪》(据说是北欧艺术家的作品)的戏剧,原来在“大闺阁”剧院演出的演员贝尔纳·格朗热应聘成为了戏中的男主角。他身材高大,为人正直,幽默、好冲动,并很多情。其实,他还与地下抵抗组织有联系,甚至他将剧院的录音机改装后“借”给他在地下抵抗组织的同伴,装上炸药去进行刺杀。
  这个时候,德军向自由区推进的消息使吕卡斯的逃亡计划化为了泡影。无奈之下他们将地窖改装成卧室,准备迎接漫长的甚至可能是无希望的等待。不过,吕卡斯也终于找到了一种解脱方式,他通过在通往舞台的暖气管道上开一个孔,可以在地下听到排练的情况并在晚上将改进的意见交给妻子。而她的妻子玛丽恩除了排练之外,还要通过才能平平但外界关系复杂的副导演杰恩鲁应付当局的戏剧检查,特别是有一个投靠德军的法奸艺评家达西先生,总是针对蒙玛特剧院的“犹太气息”进行挑衅。
  另外,朴实的剧院值守西蒙爱上了法奸玛尔亭,虽然他可以通过她搞到战时紧缺的肉。扮演女仆的娜婷对自己的未来颇有野心,期待着一次薪水更高,更能够迅速功成名就的机会。而剧院聘用的化妆师阿丽斯被发觉和娜亭有同性恋倾向。
  玛丽恩想尽了办法在各方面的压力下使剧院能够生存下去,在排练中,玛丽恩与格朗热饰演一对恋人,玛丽恩的坚韧能干吸引着格朗热,而格朗热的正直、才华、热情与活力也在马丽恩的心中激起了波澜。然而他虽然多情,似乎对化妆师、娜亭、甚至玛尔亭都充满了兴趣,却对自己真正所爱的人玛丽恩不敢表白。藏在地下的吕卡斯因为对戏剧的兴趣似乎忘却了自己深处窘境,通过倾听,他不但一步步引导戏剧走向成功,而且也发现了格朗热的艺术才华。玛丽恩则在应付外面世界的困难的同时,同时应付着内心对情人的爱和对戏剧过分认真甚至有些挑剔的丈夫。
  格朗热不断与反抗组织的人接头,同时他总是毫不避讳的展现他心里的爱国热情。达西终于从一个被捕的蛇头那里找到了吕卡斯的护照,他知道吕卡斯没有离开法国,在不断追捕这个犹太人的同时,他还渐渐收买副导演杰恩鲁,企图彻底搞垮剧院。
  戏剧终于演出成功了,玛丽恩激动的吻了格朗热,而当她冒险离开众人到地窖告诉他这个喜讯的时候,得到的却是迷失在艺术中,认为演出仍有很多不足的丈夫挑剔的批评,他甚至作了笔记,要求她留下来和他共同探讨。玛丽恩知道这不可能,她回到地上的世界,继续周旋在各色人群之中。达西写出了评论,用恶意的语言抨击这部戏剧,在剧院同仁在小酒馆聚会的晚上,达西准备用另一家薪水优厚的剧院的邀请来拉拢格朗热,却被格朗热拖着要求他向玛丽恩道歉,最后扔到了街上。玛丽恩知道格朗热的做法会毁掉剧院,她生气的向格朗热声明,除了演戏,他们再没有任何关系。演出在继续进行,格朗热又一次去教堂与伙伴接头,他的伙伴却被盖世太保逮捕了。
  《失踪》再一次上演,幕间却有两个盖世太保闯进来要搜查地窖。玛丽恩得到格朗热的帮助,将吕卡斯藏了起来,险险避过检查。事情过去后,在地窖里,吕卡斯问格朗热:“你爱他,她也爱你,是吗?”格朗热觉得是该离开的时候了,他向玛丽恩说要加入主战派。玛丽恩怀着复杂的心情在情急之下打了格朗热一巴掌。然而在他收拾行装准备离开的那一天,她来到化妆室,两个人久久隐藏在心底的激情终于爆发出来……
  战争结束了,达西被迫流亡、杰恩鲁因为关系网太复杂而被捕、娜亭声名大盛,化妆师阿丽继续在她身边工作。法国人仍然蜂拥向剧院观看戏剧表演……玛丽恩来到医院,看望受伤的格朗热,两个人激动的谈着话,似乎格朗热要永远的和她决裂,而玛丽恩则依依不舍……帷幕拉开,原来这是一场戏剧,蒙玛特剧院继续上演着戏剧,而在舞台上,玛丽恩一手拉着曾在地窖里困了800多天的丈夫,一手拉着情人,向观众谢幕。
[编辑本段]精彩评论
  ·A story of love and conflict.
[编辑本段]幕后制作
  本片是舞台版的《日以继夜》,以戏中戏的方式描写战争、人性、爱情,戏剧性丰富,演员的表现也有吸引力。虽然不是导演的最佳作品,但仍具有相当高的水准,获十项法国凯撒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本片于1980年由法国高蒙影片公司协同多家著名电影公司强力联合推出。是新浪潮元老、法国著名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的颠峰之作,影片一经上映便好评如潮,曾破记录地荣获第六届法国凯撒奖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配乐、最佳制作设计、最佳音响、最佳剧本十项大奖,并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一举成为当年电影界的最大赢家。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81
 
扩展阅读:
1.http://www.mtime.com/movie/13099/
[我来完善]相关词条:
更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盖世太保纳粹德国
 开放分类:
娱乐,电影,影视,艺术,影片
合作编辑者:
gouamaoa、我是Eric、 一统神界、lovetono、yibanghundang、fjd0105、pmkarl、dingtao95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    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10339 次
编辑次数:10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09-03-26
创建者:dingtao95 历史上的今天热门词条榜2009 Baidu 权利声明
  首页 小组 读书 电影 音乐 同城 九点  书籍
 
电影
音乐
小组
 
成员
 
活动搜索  热评 排行榜 分类浏览 电视剧 你好,请 登录或 注册
最后一班地铁 Le dernier métro
放在你的blog里!
编剧: Fran?ois Truffaut / Suzanne Schiffman / Jean-Claude Grumberg
导演: Fran?ois Truffaut
主演: Catherine Deneuve / Gérard Depardieu / Jean Poiret / Andréa Ferréol / Marcel Berbert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上映日期: 1980-09-17 >更多
语言: 法语 / 德语
又名: 最后地下铁 / The Last Metroimdb链接: tt0080610
7.8
(2072人评价)22.8%
49.9%
25.2%
1.6%
0.4%
想看看过评价:   写短评  写影评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加入豆列  推荐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剧情简介 · · · · · ·
  作为特吕弗晚年的最高峰,该片曾囊括法国电影凯撒奖的十项大奖殊荣,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等。 同时还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题名"
  1942年9月,德军占领了法国北部大部分地区,犹太人纷纷逃离法国。蒙玛特剧院经理吕卡斯由于来不及逃跑,只得让妻子玛莉翁谎称他已去美洲工作,实际上他躲在家里的地下室里。贝尔纳是爱国的青年演员,他进入蒙玛特剧院后,多次与玛莉翁合作,萌生了爱情。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玛莉翁的丈夫并未出走。贝尔纳毅然离开剧院,参加了抵抗运动组织。1944年6月,德军大败,吕卡斯才走出地窖,重见光明。此时,贝尔纳也再次回到剧院。
  本片是舞台版的《日以继夜》,以戏中的方式描写战争、人性、爱情,虽然不是导演楚浮的最佳作品,但仍具有相当高的水准。豆瓣成员常用的标签(共333个) · · · · · ·
特吕弗(642)  法国(632)  法国电影(367)  新浪潮(314)  Fran?oisTruffaut(264)  爱情(147)  Fran?ois_Truffaut(116)  1980(95) 
喜欢看"最后一班地铁 Le dernier métro"的人也喜欢 · · · · · ·
 祖与占  广岛之恋  隔墙花  柏林苍穹下  法国中尉的女人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婚姻生活  偷吻  两个英国女孩与欧陆  日瓦戈医生
简短评论  · · · · · ·  ( 全部 213 条 ) 我来说两句 0  有用 安东妮 2005-12-04 2003,7
0  有用 rhyme 2008-01-20 看了好几遍居然都看不完。怎么回事?
0  有用 雪子 2009-03-20 德帕迪约的恍惚使电影充满暧昧气息,战时的生活,正如那厚重优雅的暗红色
0  有用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2008-04-13 “你相信爱情,而我相信我自己”其实是影片中无关紧要的一句话,可就是喜欢。
最后一班地铁的影评  · · · · · ·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我来评论这部电影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战争中的生活细节   思考的猫(减肥是我一生的信仰) 
当你的国家被敌人占领时,你将怎样?奋勇的反抗?顽强的生活?继续事业?在爱情中苦恼与快乐?特吕弗的《最后一班地铁》就讲述了二战期间,德国占领区内的法国人的日常生活,看完电影,我才明白了在那段时期的日常生活一样是复杂和多样的,你无法用一个“屈辱”来概括,因为其中也有抗争,有欢笑,有幸福,有趣味,在敌占区的生活没有改变...... (9回应)2005-11-12     13/16有用
   当你的国家被敌人占领时,你将怎样?奋勇的反抗?顽强的生活?继续事业?在爱情中苦恼与快乐?特吕弗的《最后一班地铁》就讲述了二战期间,德国占领区内的法国人的日常生活,看完电影,我才明白了在那段时期的日常生活一样是复杂和多样的,你无法用一个“屈辱”来概括,因为其中也有抗争,有欢笑,有幸福,有趣味,在敌占区的生活没有改变生活本身的多样与复杂,但是,敌占区的背景又为它抹上了一丝平常不见的顽强与坚韧。
   影片并没有太跌宕起伏的情节,故事线索很简单,吕卡斯和他的妻子本来经营着一座还算不错的剧院,但是他的犹太人身份使他不得不藏身于剧院的地窖之下指导演出,而他美丽的妻子玛丽翁则走向前台,维持着剧院的运营。在排练一出新的话剧时,具有反抗精神的演员贝尔纳走入其中。一方面玛丽翁要掩护他的丈夫,另一方面她又要牵扯于与贝尔纳的爱中,直到战争结束前夕,她紧握两个男人的手,完美谢幕。尽管有犹太人深藏地窖,躲避纳粹的情节,但是影片中处理的没有想象中那么惊心动魄,特吕弗更多的还是为我们展示了被德占领下法国的人情百态。
   我们习惯于歌颂在外敌入侵时,挺身而出,以生命捍卫民族的英雄,对于默默生活的人们往往有些不以为然。那些挺身而出的英雄们当然值得赞颂,但是那些顽强生活的人同样有他们值得尊重的一面。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普通法国人的生活,他们或许没有直接的向敌人发抗,但是他们以一种继续生活的态度进行着默默的反抗,影片中随处可见这种无声的反抗。比如一个德国兵摸了孩子的头,孩子的母亲说“我们现在快点回家洗头”;比如贝尔纳在夜总会正要将衣帽托放在前台,却发现那里许多德国军帽时,马上收回了衣帽。更多的体现还是剧院在巨大的压力下顽强的坚持他们的事业的故事上,在吕卡斯在地窖中藏身八百余天继续他的戏剧事业的坚持中。吕卡斯在地下世界通过一个通道倾听着地上世界的演出,他也有焦躁与不安,有沮丧和失落,但是,我相信他更有对事业的爱和希望,否则他无法在地窖里倔强的生活两年多的时间。当然,还有他妻子玛丽翁的支持,玛丽翁是片中真正的主人公,一个令人可敬的女主人,她希望平安的生活,希望可以继续上演她和丈夫的话剧,为此,她在地下与地上的世界里穿梭忙碌,要与当局的审查周旋,更要为生活操劳,更令她疲惫的是,她要在丈夫和贝尔纳之间陷入感情的纠缠。而贝尔纳是个非常复杂的人物,有些像个玩世不恭的花男人,但是他却又支持着同伴的抵抗事业。在他和玛丽翁的关系上,导演处理的颇具悬念,一直到最后才揭示了他和女主角那深藏的爱情。在这部片子中,三个主要演员的演技都非常出色,使这部描述相对平淡生活的影片又很亮色。
   虽然有对占领者的抵抗,但是我看到的还是法国普通人的生活景象,片中法国人并不是想象的苦大仇深,双眉深锁的样子,他们一样在生活,在娱乐,一样赶在最后一班地铁前在剧院里享受艺术,纵情鼓掌。我曾听说过在大萧条时期,美国人醉心于电影世界带给他们的片刻欢乐中,而好莱坞也是在人们寻求痛苦中的欢乐期待中兴起。那么,作为国土被占的法国人,他们更企盼着那怕片刻的安宁,面对侵略者,大部分人充满了鄙夷与愤怒,但是能直接起来不顾性命反抗的只是部分。那么剩下来的不愿与侵略者同流合污的人们,只能选择好好生活,因为只有顽强的生活才能等到胜利的那一天,就像吕卡斯那样,等到重见天日的那一天。像在剧院的人都是平凡的,他们很多人即使在战争中也充满了平凡的愿望,寻找亲人的老太太,渴望飞黄腾达的学生,埋身与琐碎生活的剧务,周旋于社交界的剧院经理,种植烟草玩耍的孩子,这些普通人与抵抗者,同流合污者加上占领者才构成了一幅真实的占领区生活,而对这些普通人,我们过去总是关注的太少,所以我要说,特吕弗令人尊敬。
   《最后一班地铁》上映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人认为它是一部视听艺术的经典之作,不管这样的评价是否过誉,不过我承认,在视觉上这部影片确实很有特色,红色是一个片中的主色调,不过不是张艺谋爱摆弄的那种大红。整部影片始终笼罩在一种淡淡的深红色彩中,这样既给观众以美感,同时有增添了一丝历史感。该片作为反映战时平凡人的影片,没有战场的硝烟与声浪,没有生离死别的紧张与沉重,最终,平凡生活的人们等到了胜利,他们终于可以尽情的在剧场获得快乐,而影片也没将女主角置于在两个男人间选择的尴尬,在一次谢幕时,玛丽翁一手牵着战时与他在地下相伴的吕卡斯,一手牵着战时与他在地上相伴的贝尔纳,发出会心的微笑,而影片也就此结束,给我们留下一个同样悠长完美的谢幕。
  
  http://handsomewang.blogdriver.com/handsomewang/1056725.html2005-11-12 16:04   |  9回应 
你认为这篇评论:有用 13没用 3 推荐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疯评影行]最后一班地铁   畅游四医院 
无可避及的新浪潮发自心底,不愿在新浪潮的问题上有什么言论。作为旗帜或是像徽,一轮潮退,似乎沾染它的气息便是颓丧,先前与友人嬉谈台湾电影,无不惋惜,新浪潮的生搬荼毒了台湾电影,甚至讨论谭家明与王家卫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在光影间的存在主义、结构主义中游走,感慨一度亢进的创作勇气、澎湃的文化气息,甚至连同停格...... (3回应)2006-12-01     13/14有用
  无可避及的新浪潮
  发自心底,不愿在新浪潮的问题上有什么言论。作为旗帜或是像徽,一轮潮退,似乎沾染它的气息便是颓丧,先前与友人嬉谈台湾电影,无不惋惜,新浪潮的生搬荼毒了台湾电影,甚至讨论谭家明与王家卫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
  在光影间的存在主义、结构主义中游走,感慨一度亢进的创作勇气、澎湃的文化气息,甚至连同停格、跳接、标题之类的特征镜头也成为后人膜拜的形式。
  或许我们原本不该在乎许多,仅仅是电影罢了,作为静静的观者,只为声色故事动容,只为颠沛人生感怀,只为……对于手册派旗手弗朗索瓦?特吕福(Fran?ois Truffaut)的《最后一班地铁》(Dernier métro, Le)再次拾起,固执地写写。
  
  大师晚年的地铁
  1968年五月运动之后的决裂,大师之间的指责,对于戈达尔的讥讽和诅咒(曾经激进过,但拍完《四百击》后就江郎才尽,不懂拍电影,只会讲故事),特吕福正是选择了《最后一班地铁》作为回敬。
  很多人不齿于这部电影的平庸,诚然,特吕福在原创力方面远不及戈达尔、里维特、侯麦和雷奈,在《最后一班地铁》的创造意图上也暧昧地回到自己曾经反对的古典主义上,但也正是这部电影看到了特吕福晚年的成熟,这种成熟是戒除新浪潮草率、荒诞的诟病,因此它是有特殊意义的。
  
  碰撞,因为浪潮迭起的时代
  在拍《最后一班地铁》时,我想达成长久以来的三个梦想:将摄影机带到剧场后台,营造沦陷期的气氛,还有让凯瑟琳?丹妮芙演一个负责的女人。
   ——特吕福
  
  《最后一班地铁》,故事发生在法国贝当维希政府沦陷期,政治上的飘忽暧昧却缔造了法国电影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似乎这样一个背景成为新浪潮导演创作热衷的舞台。一个法国女人,一个藏匿地下的犹太丈夫,一个生性风流的演员情人。法国女人由丹妮芙(Catherine Deneuve)扮演——蒙玛特剧院的女主人玛丽安,一分为二的女人,在地下,她用无比坚定的信念鼓励丈夫施坦纳;在地上,情人格朗热的勇敢将她的防线彻底击溃。
  蒙玛特剧院组织排练挪威作家作品《失踪的女人》,三个人走在一起,纳粹的恐怖控制下,犹太丈夫施坦纳只能躲在剧院地窖指导排练,情人格朗热由杰拉尔?德帕迪约扮演,舞台上充满激情的演员暗地帮助地下抵抗组织。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前进,《失踪的女人》取得巨大成功,却引来盖世太保和达克夏的骚扰,格朗热勇敢地替玛丽安解围,剧情也因此推上高潮。至于结局……充满着暧昧和模糊的完美结局。
  可以看到特吕福自述的三个夙愿:
  将摄影机带到剧场后台,特吕福早年的影评一向以尖刻著称,晚年的他似乎想以平和与人本的观点诠释幕后的人,《最后一班地铁》正是一种反刍似的自省,刻意地将题材放在幕后故事的叙述。
  营造沦陷期的气氛,特吕福孤独的优越感,一生都在追逐理想寻找自我,对于巴黎的历史时间段永远对他有特殊的意义。
  还有让凯瑟琳?丹妮芙演一个负责的女人,冷峻的女人是特吕福偏好的基调,当剧情发展到玛丽安情感迸发出热情时却显得多少有些生硬,对于丹妮芙的美是静静藏在我们记忆深处的,哪怕她饰演的角色沾染风尘也是干净的。
  至于纳粹暗影下的影评人达克夏,特吕福在处理上赋予了特殊的想象力,尖刻、反复、无耻的论调似乎隐隐地映射戈达尔,只能作臆想罢了,大师之间的纠葛埋藏在迭起的浪潮里。
  
  地铁通往何方
  平庸的故事,平实的叙述。却在平庸里看到一颗归附平静的心。对于新浪潮,往往各种无序的疑惑又回到原点,电影究竟是什么,是我们牵强附会地赋予它过重的各种所谓的气质,是我们没有主次地叠加各种花哨的技法抢眼的色调,还是应该平静地面对时间、故事和画面,留下环环的涟漪或浅或深的感动?
  这个寒冷的冬天,物欲横流的时代。《夜宴》,据说改编自《哈姆雷特》,惊为天人,一部恐怕令莎翁诈尸挥小刚一记老拳。老谋子为了《黄金甲》又开始摆弄乏味的菊花,改编《雷雨》?
  潸然泪下,我们的电影竟是这般作践死人……(文/畅游四医院)
  2006-12-01 03:18   |  3回应 
你认为这篇评论:有用 13没用 1 推荐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最后一班地铁——徘徊于戏剧与现实之间   halleybachelor(汗淋学士) 
由于二战期间的那一场空前浩劫,上个世纪电影对犹太人的关注从来没有停止过。无论是对战争迫害做出正面描述的《辛德勒的名单》和《钢琴师》,还是从普通人情感生活着手的《黑色星期天》和《美丽人生》,都使我们感受到那个民族遭受的深重灾难和展现的坚韧性格。本片也是与此相关,虽然主题是着重描述戏剧工作者的喜怒哀乐,却明显刻上了战争...... (3回应)2006-03-19     5/7有用
  由于二战期间的那一场空前浩劫,上个世纪电影对犹太人的关注从来没有停止过。无论是对战争迫害做出正面描述的《辛德勒的名单》和《钢琴师》,还是从普通人情感生活着手的《黑色星期天》和《美丽人生》,都使我们感受到那个民族遭受的深重灾难和展现的坚韧性格。本片也是与此相关,虽然主题是着重描述戏剧工作者的喜怒哀乐,却明显刻上了战争和历史的烙印。不过本片却回避了一切杀戮的场面,所有的苦难都得以淡化,人们都在残酷的现实中默默地坚持着自我,寻找着乐观与真情。
  片名很吸引我,但故事跟地铁并无关系,只是片头交待在德国占领期间,巴黎晚上十一点开始宵禁,娱乐活动必须早点结束,演员和观众可以搭最后一班地铁回家。在必须看德国人眼色的岁月里,巴黎人的生活和工作都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否则稍有不慎便有生命之危。最后一班地铁作为那一个历史时期的特有产物,或许象征了国土沦丧后的法国人的思想和生活,但我总觉得针对片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这一符号也有一定的隐喻意义存在。不知道导演的本意到底是什么,但若仅仅是前者,这样的片名未免虚浮了些。
  剧院老板路加是犹太人,所以在德占期间只能躲进地窖,而对外宣称已经逃离法国。他每天晚上与妻子相会,也通过通风口聆听舞台上发生的一切,并对排演的剧目进行指导。正因为如此,才给了美安和贝纳擦出火花与发展感情的机会。从最后谢幕时美安一手拉着路加、一手拉着贝纳的情景来看,她的情感在两个男子之间很难做出抉择。就像在那段时期里,她白天属于贝纳,晚上属于路加;地上属于贝纳,地下属于路加。而对于她整个人生来说,就是戏里属于贝纳,戏外属于路加;幻想中属于贝纳,现实中属于路加。
  这是导演带给我们的一种人生如戏的意味,演员由于入戏太深而难以自拔,结果无法分清戏里戏外,《霸王别姬》里程蝶衣的自刎是个很好的例子,即便是张国荣自己的纵身一跃,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这种悲情。美安一开始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贝纳的爱慕,对他一副冷酷严肃的表情,等到贝纳说他要去前线了,心中的激情才一下子迸发。贝纳本是一个多情种子,但对美安却从不敢表白,可见他对美安的特别态度。两人之间纠缠着微妙的感情,又在舞台上演绎着路加所创作的爱情故事,到底是假戏还是真做,恐怕他们自己也分不清楚。就像导演最后玩的那个噱头,两人似乎是在现实中相互真情表白,但镜头往后一退,掌声响起,两人居然是处于舞台之上。这样对人生如戏的阐释,我们在《黄金马车》里也曾有所领教。
  如此看来,或许乘坐最后一班地铁,是暗示着观众们从浪漫的戏剧中回到残酷的现实;也跟那通向地窖的楼梯一样,象征着美安在两个男子之间的徘徊和缓冲的余地。她可以白天沉醉于与贝纳的情戏缠绵中,但晚上又从中脱身回到路加的身旁,两者之间就隔着那一层楼梯、那一班地铁。我认为她根本无需做出挣扎和抉择,演艺生涯本应是如此看似荒诞不经、却又无可回避的现实,否则无论哪种选择带来的都是伤感和悲剧。她最后应该也明白了这一点吧,因为她已经能够微笑着同时拉起两个人的手了。2006-03-19 13:42   |  3回应 
你认为这篇评论:有用 5没用 2 推荐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糟糕的《最后一班地铁》   边小河(你好小花猫/想象力是奇妙的记忆) 
这部电影与我的渊源算是挺长的了。大学时候朋友就给我买了这张碟《最后一班地铁》,我一直放着没有看。等我工作近乎有两年时间,我自己又在回家办理私事时顺便又买了一张。我早就不记得自己有过这么一张碟了。特吕弗晚期的作品。实在令人不满意。今天早上我边看边走神,桥段很简单,关于二战犹太人,关于爱情,如果某人喜欢特吕弗不得了,我们还......2006-06-02     8/13有用
  这部电影与我的渊源算是挺长的了。大学时候朋友就给我买了这张碟《最后一班地铁》,我一直放着没有看。等我工作近乎有两年时间,我自己又在回家办理私事时顺便又买了一张。我早就不记得自己有过这么一张碟了。特吕弗晚期的作品。实在令人不满意。今天早上我边看边走神,桥段很简单,关于二战犹太人,关于爱情,如果某人喜欢特吕弗不得了,我们还可以扯上人性,当然完全没有必要。特吕弗晚年对于“品质”的回归,似乎是在遵循一种正常的规律始然。他不是一名斗士,而是一名导演。正如我们对戈达尔的评价,更应该称其为一名都斗士,戈达尔的精力总是饱满的,骨子里是沸腾的,他是属于对抗形的。所以新浪潮五虎将的分道扬镳,也是大家追求不同的必然结果。特吕弗曾经说没有好坏电影,只有好坏导演,可真是为他的《最后一班地铁》做了很好的辩护。我不喜欢这部电影,对白苍白无力,情节拖沓,让我根本再无法往下看。
  
  我之前有翻译过关于特吕弗的电影路程,看来特吕弗只是年轻时候比较叛逆,最终会回到“家人”的怀抱。
  
  相比之下,在我小看了布雷松的几部电影之后,我发觉一个导演的坚持有的时候是个性始然,我通过《扒手》和《金钱》了解到的布雷松,绝对比新浪潮走的更远。当然也正因为如此,在当时,布雷松才会受到五虎将的极力推崇。布雷松的电影里充满了薄膜般的疏离感,而他对角色情绪的捕捉也是非常讲究精准的。他对演员其实也有一种控制欲,这是我在对《扒手》演员采访中感觉到的,但是他尽力的把这种控制转变成一种引导。《金钱》是83年的作品,却比同是80年代出品的《最后一班地铁》更具有个人意识和对社会的敏锐体察。
  
  在看了其他新浪潮时期的左岸派的一些电影,比如候麦的《双姝奇遇》、《侯爵夫人》;路易.马勒的《通往死刑台的电梯》、《黑月亮》、《好奇心》之后,我觉得有的时候我们真把一些人比如回归传统的特吕弗、锋芒毕露的戈达尔神奇化了。再比如阿伦.雷乃的《吸烟不吸烟》就有点像是王婆的大脚一般。我倒是非常想看一下他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所以特吕弗说的好坏导演之分,实在是有点故弄玄虚。电影才是本质,导演在拍摄完电影之后,他就成为电影一个背景,应当从电影看导演,从那句话可见年轻时候特吕弗气焰之高。他的黑白之作《射杀钢琴师》更有个人魅力。一个是1980年之作,一个是1960年之作,显然60年的钢琴师的表现力大过了最后一班地铁的苍凉。那个脑袋大大,个子矮小的钢琴师相比名盛的大鼻子情圣更能迷惑观众,吸引观众,而迂回地叙述钢琴师令人猜忌种种的生活经历,和钢琴师存在主义式的内心独白,更突出了当时法国对艺术的推陈出新——因为新的形式大都其实是巧妙地对旧的东西的不同组装,内心独白就是这样,它一点都不新鲜,但是在射杀钢琴师里却显得特别有意思,这个沉默寡言,害羞的钢琴师对生活的迷惘,在实在不算多的内心独白表现的冷静,却让人感觉无法摆脱的无望。然而《最后一班地铁》却没有了这些充满力量的电影表达。我不知道在这部80电影里,有什么值得让人回味的场景,过于程式化的情节实在不能吸引我。是的,新浪潮已经过去了,射杀钢琴师里两个坏蛋拦截了钢琴师和他的女友在车子里大开玩笑,模糊了好坏分界,增添了黑色幽默的荒诞已经不复存在了——庆幸的是昆汀却很好的继承了。
  
  也许我不该说这么多,因为我还没有把电影看完。糟糕的是从一开始我就是在疲惫“阅读”,显然这部电影《最后一班地铁》在我这是宣告完蛋了。
  
  另:昨晚看了阿莫多瓦的《不良教育》,绝对很棒。阿莫多瓦对于人物性格的把握,和形成自我风格的连环套式的叙事方式,就像一场轻松幽默的小魔术。鉴于对他的电影阅览不多,还是要推荐一下我看过的而且觉得非常不错的:《对她说》、《我的母亲》。但是我不喜欢《捆着我,绑着我》。
  
  2006-06-02 14:59   |  回应 
你认为这篇评论:有用 8没用 5 推荐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CC的蓝光   妖灵妖(我曾伺候过上海观众) 
看过大概至少三次《最后地下铁》,一次在衡山电影院,一次应该是fox lorber版的模拟版,还有一次应该是结合了三区字幕和mk2正片的D9,但都不及这次看蓝光来的舒服。cc这次没有像《北方》那样失败,画质相当不错,花絮也挺有趣,那个女同居然曾经演出过祖与占,实在看走眼。 照片 http://www.douban......2009-03-31    
  看过大概至少三次《最后地下铁》,一次在衡山电影院,一次应该是fox lorber版的模拟版,还有一次应该是结合了三区字幕和mk2正片的D9,但都不及这次看蓝光来的舒服。cc这次没有像《北方》那样失败,画质相当不错,花絮也挺有趣,那个女同居然曾经演出过祖与占,实在看走眼。
  
  照片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5098956/2009-03-31 19:13   |  回应 
你认为这篇评论:有用 没用  推荐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来自圣让的爱郎   意闲 
大概是考CFA二级时唯一好好看的片子。 ------------------------------------------------------- 连续六天赶完了四个会计段落,据pass和没pass的鬼子说,是CFA这个级别最天书的部分。不过,迄今为止,我好像没听过华人有这样的抱怨,可见是西方不识向。 ...... (4回应)2008-10-11     1/2有用
  大概是考CFA二级时唯一好好看的片子。
  
  -------------------------------------------------------
  连续六天赶完了四个会计段落,据pass和没pass的鬼子说,是CFA这个级别最天书的部分。不过,迄今为止,我好像没听过华人有这样的抱怨,可见是西方不识向。
  
  昨晚忙完现金流量,看时间还早,就犒赏自己,看了很久以前就想看而一直忍着没看的Before Sunset。看完以后,居然不痛不痒,与我原来预计的大悲哀落差甚远。以至于我有点怀疑,也许我感性的触觉已经完全钝了?又或者我的“忍功”已然极致,把早早存蓄的那点多愁善感逼尽了?
  
  更可能,是看戏之前的铺垫太多。比如,在看完Before Sunrise后,我问Rocky为什么Celine和Jesse半年以后会错过对方,她卖官子,说不如你继续往下看吧。但是我当日觉得,立刻跨越到九年以后,演员不老,观众都要老掉,做人还是要善待自己。却因此颇费心构想他们之前的曲折。再后来,我碰巧就听了Julie Delpy(Celine的饰演者)的专辑,偏偏被那首夜的华尔兹打动,一看MV,就出自这部戏。又和台湾朋友C交流过,还多事地google出,原来演Jesse(他也是编剧之一)的Ethan Hawke在 Before Sunset时期也卷陷入了婚姻危机。
  
  于是,所有的感触似乎都预支,只剩下空匮的我再印证一遍,哦我终于看完了它。我还是喜欢这种典型的欧陆式的没什么波折一律对话下去的故事。它很真实,可是我仍然一直问我自己,现实中两两不忘的男女,他们真的有可能时隔九年再见面,见面了就一拍即合谈不完的话题,最后要谈到女子的家里去?
  
  不过,我也没有很失望。Before Sunset这次经验是再一次警戒我,屯片不是好习惯,预热太久,势必人走茶凉。
  
  今晚,也许想再次试探我的感觉,没有想很清楚,就开了一部老片,80年的Le Dernier Métro(最后一班地铁)。在巴黎时,是从中间开始看的,不是很清爽。然而戏里有一半的时间,是在舞台上,导演说戏演员排练,或者就正式演出。我很喜欢那种严肃而脱离实际的气氛,到了Depardieu(著名的所谓的大鼻子情圣)诉说他对Catherine Deneuve(她比较冷淡,一直常青)既痛楚又甜蜜的爱慕时,也竟然有些震动。
  
  当然,我在温习这部戏之前,也不是没有设想过它的种种冲突。所以原来的感觉又变了,哪怕我关了灯,刻意想靠近爱情一点。而且我又一次遭遇了意料之外的预热:戏里萦绕不散,是听了很多次的 L'amant de Saint-Jean(来自圣让的爱郎)。不是Patrick Bruel的版本,由Lucienne delyle表演,透过薄薄的电波,更悠扬,也更怀旧。Catherine帮她戏里的丈夫剪头,一面叫他不要动。他流着被她掩护的犹太血统,待在地窖里,不得动弹。他顺手牵过一只胶皮鼻套戴上,一边自嘲,怎样才算像一个犹太人呢。收音机里飘来这首歌,他扭大声音,专注地说,听,我最喜欢这支香颂。而音乐的故事,已然转至行将流走的爱情。他有一点凝重,她那时,还不以为意,笑吟吟。
  
  这是发生在巴黎沦陷以后的故事。每一个人都有不得不掩盖的秘密,有必须挺身而出去保护的亲人。卡特琳保护她的吕克,孤身一人在日光下担负大梁;吕克窝进老鼠洞,不能导演无法调度。一个伸展一个压抑,形成他们之前的奇特的矛盾和不平衡关系。作为男人,他敏锐地体会到了卡特琳和德帕迪约之间透过戏剧而隐显的情感,却无计可施。他是导演,在戏里,他还需要她真地爱另一个人。
  
  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比较含蓄节制地处理爱情,只在戏剧对白里迸发。卡特琳和德帕迪约的爱情戏,仅仅一幕,言情不足数十秒,他们的每个共同的夜晚,只能爱这么久。而不远的地下,吕克听得真切。
  
  电影的尾声是光复巴黎后吕克的一部新戏,卡特琳去探望伤疾的德帕迪约,试图唤醒他们之间的爱情。那大概就是吕克为他二人量身定制的交流,他们有爱情,但没有实在的基础,只好停滞在抽象隐约的距离上。
  
  卡特琳从来没有背离吕克,她应该也爱着德帕迪约。谢幕时,她坚定地挽起这两个男人的手,对着观众,开朗地笑起来。我倒回去又看了一遍,直到这里才开始感动了。
  
  这一次重来看,感情是温习,心思倒常常旁落。不免又一次体会法语电影里特别的现实意味。好比这一家戏院,不足十人的班子,置身风雨飘摇的乱世,要活下去,要演自己,那便不得不与敌人与狗腿子周旋,还不好拿乔,又不能愧对艺术者的节操,很难做。人生在世,何尝不如此?不能不埋头做,揽责任,万千忍耐,逢人只奉上笑脸。
  
  这样战时的戏,居然也很少敌我的火药味,大概因为,城里,尤其巴黎城的日子,总要过下去。法国人对德国人的仇视,倒是很经常地从这些艺人们对亲德媒体的态度表现出来。不能不退让,但要保持距离,这大概就是他们可以容许自己的最后底线和最大让步。卡特琳在舞台上到底还是暗暗骂走狗了,德帕迪约揍走狗了。后台伙计问走狗,您知道这什么吗?比起一根杆子说,这叫gaule(钓鱼竿),再来一根,deux gaules,(谐音De Gaulle(戴高乐)),我们就喜欢这gaule。我看着这些细节,有一些心酸,但还是忍不住要笑。
  
  说到电影的配乐,还有一支德国的旋律,叫做Bei mir bist du schoen(在我身旁,你如此美丽),可惜我水平太次直至收场了贴告示才知晓,应该是完全错过了它的味道。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再去找找看。2008-10-11 20:49   |  4回应 
你认为这篇评论:有用 1没用 1 推荐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 更多影评(共16条)没劲的电影   婴儿 
真是没劲的电影,要啥没啥。没劲透了。在技术上来说,80年还拍出这样的片子,让人感到很奇怪。不看资料还以为是很老的电影。很难想像拍过这个电影的人还拍过我喜欢的电影,写过我喜欢的书。......2009-08-31     最后一班地铁:白日美人PK大鼻子情圣   beepee(十月围城) 
凯瑟琳德纳芙的美丽征服了欧洲,也征服了世界。她跟大鼻子情圣德帕迪约的這部電影征服了當年法國電影節,因為老當益壯的特呂弗,用红色滤镜勾勒了法國人不堪回首的日子。那些被德軍鐵蹄踐踏的歲月中,法國人依舊不斷地走進戲院,在風雨如晦審查嚴苛的年代里,法國戲劇界還在上演一幕幕精彩的劇目。看到這,讓人不覺想起舊上海的電影業發展,...... (3回应)2009-05-11     玛莉翁为什么扇他耳光?   春天的熊(禁猎保护区) 
朋友被捕后,贝尔纳打算离开剧院,并告诉玛莉翁他将去参加抵抗军。我本以为他能改变玛莉翁的冷眼,享受点英雄待遇,结果呢?他实实在在地吃了一耳光。 开始我蒙了,后来感觉到玛莉翁的深情,因为她怕他去送死,什么都来不及想,耳光就打出去了。纵有千言万语,难敌扇一耳光。很棒的情节。 所以真爱可以是鲜花拥抱,有时也可以是耳...... (2回应)2009-04-09     1/1有用政治绝缘体杜鲁福先生   me,moi&je(查无此人) 
最后一班地铁:反习俗之道而行的风格 文/方晓阳 相比起一般涉及二战的电影,杜鲁福的《最后一班地铁》是“反其道而行”的。一般二战片都有鲜明的伦理道德立场,对于战争表示强烈的谴责态度,如雷奈的纪录片《夜与雾》和剧情片《广岛之恋》,以及马勒的《孩子们再见》。即使如马勒的《拉孔布·吕西安》,描写战争时期的通敌者,......2009-02-15     1/1有用> 更多影评(共16条) "最后一班地铁 Le dernier métro"论坛 · · · · · ·
   
求下载资源那 来自J Y 4 回应 2009-10-12
片头曲是什么名字啊??? 来自nOn-blOnde 5 回应 2009-09-29
这影片简介有问题啊 来自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5 回应 2009-09-15
AVI下载地址 来自Steven | 小驢 3 回应 2009-08-18
卓越亚马逊 (RMB 7.50)
26张二手碟欲转让 (4.00 至 20.00元)
> 点这儿转让 有2369人想看,手里有一张闲着?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全部)
你好法兰西Bonjour la France 电影篇 (麦子)
土豆上有. (magggot.)
【喜欢的电影海报】 (影志)
让柴妞死去活来的影像 (柴妞)
型与格 (Provolone)
谁看这部电影?

29分钟前想看 twinklepraha
今天下午想看
tags:Fran?oisTruffaut 新浪潮 ...
凯风自南
今天下午看过 残灯夜雨
今天上午想看 > 3344人看过> 2369人想看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常去的小组 · · · · · ·
 弗朗索瓦·特吕弗 (Fran... (2658)  戈达尔 Jean-Luc Godard (2517)  侯麦研究所 (2031)  塔可夫斯基 Andrei Tarkov... (4056)  阿伦·雷奈 Alain Resnais (945)  路易斯 布努艾尔 Luis Bun... (1070)  罗伯特 布列松 Robert Bre... (1754)  赖.维.法斯宾德 (1471)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关注的活动 · · · · · ·
【苏州纵贯线演唱会】四个男人经典演出
 
时间:2009-10-17 15:00
地点:苏州 苏州体育中心体育场
15人关注 法国新浪潮50周年纪念胸章制作
 
时间:2009-09-28 13:00
地点:上海 静安区 余姚路66号(近西康路)同乐坊
57人关注 胡金铨与伍迪?艾伦:类型中的作者
 
时间:2009-10-15 18:30
地点:北京 海淀区 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积水潭地铁站北200米小西天牌楼内)
673人关注 寻找老城南——【消失的南京·摄影征集】
 
时间:2009-10-10 23:00
地点:南京 建邺区 南京城南地区
47人关注
> 收藏这部电影的所有小组 订阅关于Le dernier métro的评论:
feed: rss 2.0
读书 - 热评 - 排行榜 - 分类浏览 音乐 - 音乐人 - 热评 - 排行榜 - 分类浏览 电影 - 热评 - 排行榜 - 分类浏览 - 电视剧 同城 - 主办方 - 其他城市 - 线上活动 ? 2005-2009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015号] 关于豆瓣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帮助中心 · 豆瓣服务(API) · 品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