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房地产信息网:施雅风:抗日战争前的中学生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6:30:09
施雅风:抗日战争前的中学生活 作者:施雅风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297    更新时间:2006-7-7

作者简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家、冰川学家。1919年出生于江苏海门。194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1944年获浙江大学硕士学位。他长期从事冰川学、地貌学以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是中国现代冰川研究的主要开创者,冻土和泥石流研究的倡导人。由于他对巴托拉冰川和青藏高原考察研究的贡献,于1982年和1988年两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文中,作者很有感喟地说,“在人生旅途中,十二三岁至十八九岁的中学阶段,求知欲最旺盛,基础知识学习的好坏,对世界和社会认识怎样,能否独立思考以至创作,将影响终生”。

 

在报纸上连载时政文章

 南通中学是个很好的学校,设有12个班级(高、初中各有6个班),有比较充实的图书馆,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宽敞的校园和体育场。各门课老师都很有学问,有的老师转到大学就是讲师,编有大、中学的教学用收。不仅主课老师强,就是音乐、图画、体育等辅助课老师水平也很高,全部是大学毕业,资格较老的月薪200元以上,大学刚毕生的新进老师月薪也有100元,比大学助教月薪60元高得多,对学生要求也比较严格。我上各门课都较用心,不敢马虎,但期末考试成绩,在同学中只是中上水平,课外自由时间还比较多,我仍然阅读了很多书刊杂志和文艺、历史、地理方面的书籍。

每个学期从家里领取包干用费60元,向学校交多少费用我已记不清楚,但每月伙食费是5元多,伙食比初中时好得多。星期天有时租一辆脚踏车和同学们到效区风景名胜游鉴,但从不到馆子点菜吃饭,也不到电影院或者戏院看戏消费,零用钱主要用来买书。记得凡是邹韬奋编的杂志和书都买来看,花5元买了一套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钱实在不够用了,就向已经工作的哥哥写信,请他帮忙,他就寄十元给我。

在老师指导下,兴趣相近的同学,跨班级串连,组织了若干研究会。研究会选出干事,每学期有几次学术讨论,同学们自选题目,多写些小文章,请老师评阅。我曾经积极参加过《史地研究会》、《国际政治研究会》、《时事研究会》等活动,并被选为干事,撰写的小论文之中,高中二年级时写的《德意志第三帝国与欧洲政治政局》被老师看中,刊登在带有论文选集性质的《通中学生》。三年级毕业那个学期,中日全面战争的形势,愈来愈迫近了。我花了相相当时间,写了一篇《战时中国的生存线》,有五六千字,讨论了中日战争开始后,日本必然封锁中国海岸,切断中国对外交通,我国必须及早准备,开辟西南通往缅甸的交通线,以取得国外的接济,这篇文章投寄给南通市《五山日报》。在抗日战争开始后,以连载五天的方式,全文发表,给我写时政文章以很大的鼓舞。

 

过早锁定志愿不一定妥当

从初中开始对地理知识的爱好,到了高中更为强烈了。这一方面是由于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国事变化,牵动着我的心。另一方面,由于当时地理老师何篑庵老先生循循善诱,用的地理课本,是著名地理学家张其昀主编、南京钟山书局出版的中国地理教本,将全国划分为二十几个区域,对各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景象联结起来,以科学、生动、优美的文字扼要叙述,老师又指点我们去图书馆看《地理学报》、《方志》等学术刊物。丁文江、翁文灏、曾世英三位著名学者编的彩色中国地图集,极大地激发我深入学习地理学的兴趣。到高中二年级,我就写信给哥哥,表明我将来要当地理学家的决心,这和哥哥的期望不一致。

他希望我长大学工,当工程师。他说,学工可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谋职也较容易,而学地理,可能大学毕业后,只能到中学当个地理老师。但我认为就是当地理老师也是不错的职业。主意已定,决心违背哥哥的指导。现在回想起来,过早地把学习目标锁定在某一学科上,并不很妥当。因为在高中二年级时,我由于确定将来进大学学地理,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习就放松了,至少学得不扎实。后来做地理研究工作,发现对这几门基础学科知识不足,研究工作也受到了限制,后悔莫及。

我在初中及高中一年级时,身体不好,常闹些小病,高中体育老师在体育课时,教学生做机械操,单杠、双杠、爬墙等动作。二年级时,同学中的十多位书呆子联合起来,下午下课后到晚饭前,集合操场,打一小时篮球。我们球艺不佳,也不大遵守打球章法。但坚持天天打,人称我们为老夫子篮球队。这样,大约一年光景,我的体重由五十公斤增加到六十公斤,平日困扰人的伤风、感冒等小病都没有了。

 

军训、游行、学业

学校中很少政治活动,当时师生都愤恨日本的侵略,社会上流行,“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口号。但是江苏教育厅长周佛海却把这口号篡改成“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便是救国”,通令各学校遵行,实际是要学生埋头读书,不问国事。1935年夏季,高中一年级学生集中军训了三个月,地点在镇江三十六标军营。所有学生编为十个中队,所有大中分队长均由国民党部队中军官担任,人均配发有步枪。每周有一半多时间是军事训练,经常打野外,有两三次实弹射击,发有《步兵操典》、《阵中政务令》等书籍。经过班排连等制式训练,目的显然是为准备和日本打仗,将来征兵扩大军队需要用的。有小一半时间上班治课,请了许多国民党上层人物来上大课,其中有张治中、陈果夫、陈立夫、周佛海等,讲些什么已经完全遗忘,也有政治教官,找学生个别谈话,找我谈话时,主要问对领袖(蒋介石)有何认识,要忠于领袖等等。后来发现,这位教官曾在个别同学中发展复兴社组织。

集中军训期间,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教英语的,陆福遐冒暑来看我们。他是中央大学刚毕业不久,教学认真,对学生关心爱护的好老师。听他说,原校长、作风正派的教育家王达刚被解聘了,他也被解聘了,以后去向未定,因扶相处一年已有感情的同学,特来探望。我们听了,很为难过,但无可奈何,凄然告别。军训完毕后,回南通中学上课,接触到新校长和他带来的新老师,其中有一位姓郭教物理的老师,讲不清楚物理学的基本观念,明显的学问较差,引起学生强烈不满,课堂内起哄我也是参加起哄之一。课后,被新来的教务主言传身教叫去训斥一顿,并威吓:“你再闹,就开除你!”以后这位老师教课略有改进,到学期结束,他也走了。

当时学校中,没有明显的反对国民党政府的政治活动,1935年冬,可能受到北京“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影响,南通学院的大学生结队游行到南通中学门口,高呼口号,要求我们外出参加游行,而学校当局将大门紧闭,不许学生外出,门内聚集的学生,正犹豫观望音,忽见门外大学生砸碎大门旁边房屋玻璃窗的动作,引起反感,反而退缩回去。1936年秋,傅作义在绥远反击日军,取得收复百灵庙的胜利。我参加了同学们上街游行宣传募捐支绥的活动,甚为振奋。

1937年上半年,高中最后一个学期,纷纷作考大学的打算,过去历年考上国立名牌大学批例较高。我的学习成绩不算很好,但在前三分之一左右人数内,因此,也不紧张。当时,北方是清华、北大联合招生,南方是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和浙江大学联合招生。如前所述,我志愿学地理,又受到张其昀编教科书的影响,就报考了浙江大学史地系,果得录取。

回想中学六年的学生生活,我是很有收获的,主要经验是要有学问和人品都好的老师,各门课程要均衡发展,教科书要有多种,让老师选择。除正规学生作业外,学生有比较多的自由看书活动时间,有老师指导下的各种自愿结合学习组织的活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对人才的培养,要看长远效果。近听说:南通中学毕业生中当选院士有18人,比不上南开中学、扬州中学等最有名的中学,但也算是相当不错的学校。我深深感谢当时教育培养我的所有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