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关节骨坏死:票房100亿亏30亿 中国电影到底谁赚谁赔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4:32:06

票房100亿亏30亿 中国电影到底谁赚谁赔

2011-03-24 03:09:00 来源: 广州日报(广州) 跟贴 11 条 手机看新闻

去年内地电影票房收入超过102亿元,却有不少业内意见表示,刨去进口片票房之后,这个数字只是表面繁荣。

广州日报3月24日报道 去年内地电影票房收入超过102亿元,却有不少业内意见表示,刨去进口片票房之后,这个数字只是表面繁荣。前日,博纳影业董事局主席于冬在香港影视展“亚洲制作人论坛”上表示:“去年一部国产片平均的投资是1000万,各制片公司投资电影大概花了50亿,但回到制片方手里的只有20亿,直接亏损30亿,投资亏损面非常大,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行业。” 同日出席“金榜单之夜”颁奖晚会的华谊老总王中军则强调应注意影片的投资回报比。

【现象扫描】

100亿元票房背后

有400部未上映影片

前日,博纳影业董事局主席于冬在香港影视展“亚洲制作人论坛”上表示:“去年一部国产片平均的投资是1000万,各制片公司投资电影大概花了50亿,但回到制片方手里的只有20亿,直接亏损30亿,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行业。”于冬提醒:电影业处于极其不均衡的状态,有人吃肉,有人可能连汤都没捞着。去年博纳影业净收入达到5300万美元,调整后净利润达到1080万美元,增长近100%。而另一家大公司华谊兄弟去年实现净利润为1.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0.5%。

主要亏损来自大量未能上映的影片。从2010年2月14日的《大兵小将》(影评)到2011年的《开心万岁》,过去一年时间里仅有140部上映。根据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国内共制作影片526部,大约400部左右的影片未能进入院线放映。就算进入影院,也不能保证收回成本。其中中小成本影片成为亏损的重灾区。在100亿元票房背后,是不少令人尴尬的“四六开”比例数字:这140多部中外影片中,26部大片拿走了总票房中的60%左右。

大投资影片也不能保证不亏损。最典型的例子是去年年初上映的影片《孔子》(影评)。根据制片方公布的成本,影片投资1.5亿元以上,最终影片票房在1 亿元左右,尽管制片方并未公布收回多少成本,但按比例计算,制片方收回3300万元,亏损1.17亿元。

【原因】

影院拿大头 片方拿小头

100元的票价,片方只拿到33元

有业内人士曾经公布一个电影制片业相对准确的收入算法:如果一部影片的票价是100元,除去8.5%的电影基金+税金,剩下91.5元,制片方能从这91.5元里平均分到40%左右,即到手36.6元。再减这部分钱5%到10%的发行代理费,估计还剩33块钱左右。这是影院票房最终制片方到手收入。再加上电视、网络等版权收益,这就是一部影片的总收入。至于电影成本,则是影片成本+市场成本(发行费+宣传费等)。根据这个33%的比例,去年中国国产电影57.34亿元票房中,能回到制片方手中的钱是18.9亿元,大致符合于冬“只有20亿”的估计数字。

上影负责人任仲伦曾通过微博建议投资者看清大部分电影的微利本质:“其实,票房是产值,不是利润。利润才是真金白银。投资一亿,票房两亿,去掉成本,结果片方可能是亏两千万。”

制作费用高企 审查制度造成资本浪费

有业内人士表示,与其关注总体票房,不如关注投资回报比。在前晚举行的“金榜单之夜”颁奖晚会上,上台领取《唐山大地震》(影评)所获的“票房十强状元”以及2010年度最佳票房贡献制片公司两个奖项的王中军隔空响应了于冬的言论。他坦承,在2010年华谊高票房影片《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2》(影评)的光辉之下,其实还有仅仅收了100多万票房的动画电影。

于冬也在“亚洲制作人论坛”上提出,制作费用高企已经成为片方亏损原因之一,在他眼里,电影业各种人才资源成本迅速上涨,投资过热,但其实产业规模尚未达到。于冬表示,中国电影的内容审查制跟庞大的资金和电影生产量存在矛盾, 除了内容题材限制较多之外,于冬认为,一年拍100部片和一年拍500部片,审查都一样,这造成很多影片只是重复。

【声音】

国内影片离产业很远

亏损是意料中事

乱象一:

盲目投资必然亏损

近年来每年30%以上的市场增长率,给内地影业做了最大的广告,大量资金源源不断进入电影业。这其中包括本身就在不断扩大的电影产业内循环,影视公司和视频公司融了资上了市之后圈到了不少钱,另外,还有大量希望介入文化产业的商业银行、植入广告主、海外合作方、矿主、房地产商等社会游资,所以有人说,今天中国电影行业最不缺的就是钱。

《天地英雄》、《麦田》(影评)等片的导演何平在微博上表示,内地影业的资本浪费由来已久:“复制性投资远远高于开发性投资,投资人盲目跟风雷同题材,赌博心态蔓延。制作发行艺人院线垄断捆绑,烂片也有充足的发行空间。”

 

乱象二:

规范缺乏,不按合同办事

电影人施南生用“乱到不能再乱了”来形容现在内地的电影业,她举例说:“我有个朋友签了一个导演,然后他说他要改这个导演的剧本,我问他你为什么要改,那你得跟他提前说,得按合同上说的来办。我那个朋友就说,我如果提前说,他就不会签约了。我还有个朋友,有一次签英文合同,他反问,为什么不签中文合同,要签英文的?我只好告诉他,这是国际通行的商务语言,并不是什么别人瞧不起中文,法国片卖到美国,也得签英文合同。”

(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