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德·洛的前妻:俄罗斯如何解开车臣死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2:22:48

昨天,俄罗斯车臣共和国再次发生流血事件,议会大厦与农业部大楼遭到反政府武装分子袭击,4名议员丧生。随后,车臣总统卡德罗夫发表讲话说,将集中力量努力消灭激进武装分子。…[详细]
半年前的莫斯科地铁爆炸事件造成39人死亡、70多人受伤,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俄罗斯在车臣综合实行军事压制与经济扶持。然而,新的惨剧说明,和平与和解之路决不会一帆风顺。…[详细]
当大俄罗斯主义遭遇车臣民族分离主义,冲突不可避免。
无法忽视车臣的不稳定因素
新生代恐怖分子逐渐成为主力
根据俄罗斯军方报告,上个月击毙54名恐怖分子,抓获19名恐怖分子嫌疑人和同情者,可谓战果累累。与此同时,他们发现恐怖分子低龄化,这让俄罗斯反恐部门充满忧虑。
俄联邦安全局与内务部特种部队击毙了10名车臣分离主义武装分子,其中有数名女性。
更加令人惊讶的是,他们都是80后的年轻人,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出生于1980年,还有两名出生于1990年。
由此可知,新生代恐怖分子逐渐成为了主力,这绝对是一个坏消息,他们对信仰和信念更加狂热,实施恐怖袭击更加冷血和不计后果,最关键的是,这说明恐怖袭击有一定民意基础,已经生根发芽。…[详细]
车臣反政府武装面临重新洗牌,恐怖袭击可能增多
“我累了!”
今年夏天,乌马罗夫通过视频宣布,不再担任车臣武装头目,并且推举瓦达洛夫担任继任者。
乌马罗夫原先知名度不高,莫斯科地铁爆炸事件发生后,乌马罗夫声称对此负责,藉此走上前台。但是一些分析师认为,车臣武装近些年来力量严重分散,山头林立,乌马罗夫在车臣武装中“力量非常弱”,难以将这些武装统一起来。当然,更加没有证据表明,瓦达洛夫拥有比乌马罗夫更强的影响力。
在“群雄逐鹿”的反政府武装中,要想展现自己派别的存在、获得内斗资本,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恐怖袭击刺激极端民意。本次议会大楼遇袭事件,就被认为是某个头目的“扬名立万”之举。…[详细]
倘若真的如此,今后一段时间内,类似的袭击恐怖会增多。
仇恨是恐怖主义的温床
“2002年轴承厂文化宫事件只是一个文化宫,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只是一所学校,我们有那么多的学校和剧院被摧毁。”一些车臣人这么说。
如果将车臣人的诸种价值观进行排序,“阿达特”可以排在第一位,坚持最原始的血亲复仇。据称,“车臣每一个家庭都有死难者”。…[详细]
由此催生的极端思想是可怕的,甚至形成了一个惊悚的名词——黑寡妇,男人死后,他们的遗孀或姐妹被灌输强烈的复仇信念,成为行动迅速、心狠手辣的恐怖分子。…[详细]
车臣:俄罗斯强国之路的祭品
车臣问题发端于沙俄扩张
彼得一世改革后,沙俄四面扩张,南面战略就是控制高加索地区,但长期未能实现征服。
尤其是车臣,一直是北高加索抵抗沙俄的主战场。
在19世纪上半叶,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高加索战争”,车臣于1859年并入沙俄版图。
此后,车臣就像俄罗斯身上的骨刺一样困扰着它,通常每半个世纪爆发一次车臣战争,每次持续6年到25年。
苏联时代的异类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车臣人曾经积极抗击“白军”,被莫斯科另眼相待,成立了苏维埃山地自治共和国。斯大林亲自参加了1921年的立国大会。
然而蜜月是短暂的,由于苏联强制实行集体农庄政策,并且因为车臣几乎人人都有马,他们普遍被划为富农,在政策上非常不利。
这也激起了车臣人的反抗。据统计,自从1929~1935年,仅在车臣就爆发了286次反抗建立集体农庄的事件。也许正是意识到车臣人不易驯化,斯大林后来把他们集体迁往中亚。
可以说,对苏联战争实力有重大影响的斯大林模式,却正是车臣人的噩梦。
苏联解体后,车臣是俄罗斯复兴的垫脚石
1999年,在普京上台之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走马灯般换了4位总理,当人们普遍认为普京会是“第5只小白鼠”时,俄罗斯发生一系列爆炸案件,293 人被遇难,651人受伤,俄罗斯人弥漫在恐慌之中。
俄国官方认为,这是车臣分离主义分子的杰作。1999年9月24日,上任刚刚一个月的普京强硬表态:“我们将上天入地追寻(制造爆炸的)恐怖分子,哪怕是在茅房里抓住他们,也要把他们在那里面干掉。”
普京的“硬汉”形象由此确立。接下来,俄军一改5年前的糟糕表现,干净利落地占领车臣。凭借出色的表现,普京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并于千年之交接替叶利钦。
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非常之事竟非常之功,正是车臣成就了后来的“普京大帝”。
车臣问题为何愈演愈烈
族群认同的三个方面
对于车臣局势,可以换个角度剖析,为什么那么多车臣人不认同俄罗斯,非要对抗到底?
我们把族群认同分为三个方面:民族认同、利益认同、政治认同。民族认同,即同根同种;利益认同,即互存互惠;政治认同,即有共同的价值取向。
民族认同是发生在本民族内部的,利益认同和政治认同是跨民族的,可以发生在任何人与人之间。
民族认同越强烈,则族群之间就越难以融合。要融合不同民族,必须强化跨民族的利益认同和政治认同,从而消解民族认同。…[详细]
苏联时代不利于族群认同
在苏联时代,民族认同被强化,而政治认同、利益认同被弱化,不利于族群认同。
先是斯大林的铁腕,让少数民族认为联邦带给他们的只有苦难和枷锁。斯大林之后,少数民族获得“尊重”,但仅仅体现在对唱歌跳舞服饰之类的文化尊重,不但尊重这类文化,而且还强调民族之间的差异,夸大文化保护意识,有意识地搞一些大熊猫式的“稀有民族”, 使得少数民族内部的认同感被强化。与此同时,各民族虽然宣传着共同的社会信仰,但随着体制弊端的日益显著,政治上的认同感逐渐消褪。
在利益认同方面,斯大林时代是强硬地剥夺少数民族利益,斯大林之后是拿主体民族的利益取悦少数民族。对于少数民族来说,这点小恩小惠不足以消解之前的苦难记忆;对于主体民族来说,又认为少数民族吃了他们的软饭还不领情,着实可恨。
普京激发了主体民族的认同感
“俄罗斯惟一现实的选择是做强国。”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民族自信心一度低落,甚至怀念起沙俄时代的强大。普京投其所好,激发人们的大国荣耀,主体民族的认同感得到强化。
这样的大国记忆对其他少数民族而言,很难说有什么正面影响。而且,普京过于强势的执政风格,使俄罗斯的民主道路出现某种程度的“倒退”——不是退往苏联时代,而是退往沙俄时代,这同样不利于建立少数民族的政治认同。
此消彼长之下,俄罗斯的民族问题积怨更深。…[详细]
车臣也得学会协商
车臣:天生的反抗者
索尔仁尼琴非常高调地颂扬车臣人:“有一个民族却丝毫未受到奴性心理的影响,况且不是个别人,不是几个反叛分子,而是整个民族都没有驯服。这就是车臣人。”
沙俄艰难地把车臣纳入版图之后,车臣人从不放弃任何机会独立。当俄国与奥斯曼帝国争夺巴尔干时,车臣人站在俄国对立面;在苏德战争中,有一部分车臣人支持德国;被迁往哈萨克斯坦后,不受周围人的欢迎;苏联解体后,拒绝加入俄罗斯联邦……
车臣人的反抗是一以贯之的:“任何一个车臣人都没有在任何地方企图向领导讨好过,他们在领导面前总是骄傲的,甚至是公开抱有敌意的……车臣人只尊重敢于反抗的人。”
片面的反抗并不符合整体利益
苏联解体后,俄国二十一个自治共和国中,只有两个拒绝签署条约加入俄罗斯联邦,一个是车臣,另一个是鞑靼斯坦。
1994年,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之前,鞑靼斯坦最终签署条约加入俄罗斯联邦,争取到优惠的自治条件,相比而言,车臣后来近二十年的历史就值得反思了。…[详细]
结语:
车臣的恐怖活动没有出路,把车臣人都当作恐怖分子也不可能解决问题,和平与和解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就像普希金写的,“我在这严酷的年代歌唱自由,并且为倒下的人们请求宽恕”……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