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订机价格:周作人与石家饭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3:56:04
民国时期,苏州地区的菜馆,大概是木渎石家饭店最有名了。

    这样说也许有很多人不服,会举出观前的松鹤楼来。其实,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观前一带,菜肴最精致讲究的,还是中央饭店,美孚洋行宴客,就在中央饭店,一席之费就化了三十大洋,创下了苏州各菜馆之最。而在此之前,城中饭店也声名赫赫,后来又有了快活林。当时的松鹤楼的规模还不大,不但地位狭小,而且卫生条件差,不过是观前一带最实惠的菜馆。当时有老吃客说:“松鹤楼之菜,犹如毛布底鞋子,千针百结,耐久而实用。”这不能算是很好的褒扬。

    1929年初,薛笃弼到苏州来,何亚农曾在松鹤楼宴请薛氏,松鹤楼的菜肴受到薛氏夸奖,名声才稍稍远扬。在四十年代,还有人写文章,谈到松鹤楼的鲃肺汤远不及石家饭店的道地。

    再说石家饭店。它是几经文人品题,才声名鹊起的。本来,石家饭店僻处木渎小镇,表面看似乎不具备有名的条件,然而,事情的变化是这样的,和尚中的印光法师,忽然大大有名起来,连弘一法师也拜他师傅,而印光法师很多时候就住在灵岩山寺,当时的名流中,去灵岩的人很多,石家饭店恰好在去灵岩的必经之路上(按:这与现在的情况不同),凡是水路、陆路去灵岩,石家饭店都是上山下山必过的地方。

    要吃饭吗?石家饭店!

    石家饭店的主人石仁安,也是一个会附庸风雅的人,打听得名流经过,他总不会忘记纸砚笔墨伺候,因此,店中留下了很多名流的墨宝,一经品题,自然身价百倍,名闻遐迩了。石家饭店以鲃肺汤名声最著,其次则还有豆腐羹,前者经于右任赋诗赞扬,后者则永远留在周作人的诗中。

    三十年代,石家饭店建了新楼(按这座楼大概存在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营业得到很大的发展。

    1943年4月9日下午,周作人到了苏州。这次南下,是周被解除了华北教育督办之职后,由汪精卫聘为国府委员而赴南京的。周作人带了自己的儿子周丰一(时任国立北京大学理学院讲师),自己的弟子沈启无,沈启无带了自己一家(老婆孩子),同行的还有国立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王钟麟,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教务课长苏瑞成,和王古鲁教授。

    陪同周作人到苏州来的,还有南京杨鸿烈、龙沐勋,特地从上海赶到苏州见面的陶亢德、柳雨生,当年原本纪果庵也要去的,正好碰到生病住院,所以没有去成。

    这次来苏州,据周作人说是“专诚凭吊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的遗迹”,第二天就到木渎灵岩山去。上山之前,到石家饭店午餐。

    不妨引郭梦鸥的文章以见周作人在石家饭店的情形:

    “在木渎石家饭店午餐的时候,忙煞了老板石仁安,他不知从哪儿听到的,硬派周先生为中国有名的小说家,于是赶买宣纸,洗笔磨墨,预备请周先生大笔一挥,杨先生偷偷地对我说:‘这位老板实在是一位民间宣传家。’的确,名家的墨宝,对于他们的生意经大有关系。

    “但是,石家饭店的菜委实是好的,当我们吃到虾仁红烧豆腐时,觉得又香又嫩,不禁异口同声地赞美起来,石老板快慰之下,马上吩咐伙计再来两盘豆腐。接着还高高地喊一声:‘这两盘是不算钱的。’我们也就不客气的说:‘那么我们吃石老板的豆腐了。’大家哄然而笑。”

    现在石家饭店的三虾豆腐据说是名菜,现在我可以告诉他们:石家饭店的名菜豆腐羹却是虾仁红烧豆腐。这或许会出乎大家的意料,其实传统的断绝也不是只有石家饭店面临这个问题,现在的所谓传统名菜,包括鲃肺汤,恐怕传统的做法现在也不掌握了,伪传统戴了传统的假面肆行其道。

    饭后,周作人不负石老板殷勤之意,即席题诗。就是知名的那首:

    “多谢石家豆腐羹,

    得尝南味慰离情,

    吾乡亦有姒家菜,

    禹廓开时归未成。”

    此外又为木渎警察署长孙业先生陈涛生君题诗各一首,一并录后:

    “生小东南学放牛,

    水边林下任嬉游,

    廿年关在书房里,

    欲看山光不自由。”

    “河水阴寒酒味酸,

    乡居况味不胜言,

    闭门偶共邻客话,

    窥见庵中黑一圈。”

    周作人的诗,可以随时变动以适应当前情势,上引似乎与通行的版本略有不同。

    民国时期,石家饭店的客人,如果一一胪陈的话,真可谓群星璀璨,譬如汪精卫、叶楚伧、王柏龄、黄金荣、杜月笙等数不胜数,现在谈周作人,是沾了文人的光。匆匆过客,也就文人尚能长久些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