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系统强大的网游:中国:如何迈向“幸福国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59:05

在人类刚刚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际,讨论并确定国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大事。一个被称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则仍是发展中的国家,正在面对新的形势,采用新的思维,谋划新的未来。“使人民幸福”成为时代的呼唤。在未来五年,中国将处在什么时代方位?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发展”思维?需要实施什么样的新方略?如何寻求改革的新突破,从而为“幸福国家”提供体制支撑?这都是需要深入研究讨论的问题。

    纵横分析:时代新方位

    要确定国家“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必须认清中国所处的时代方位。如同在大海航行需要把握经度、纬度一样,认清时代方位也需要从“横坐标”(全球视野)和“纵坐标”(历史眼光)两个方面进行审视。

    1.横向分析:认清“变”与“不变”

    纵观当今世界,情况错综复杂。但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依然可以梳理出若干“变”与“不变”。总体判断,尽管有局部冲突,有霸权主义存在,也出现各种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但基本潮流、基本格局、基本趋势未变。当然,在“不变”的同时,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也出现一些新变化,有的变化还在演变过程当中,尚需观察。从影响中国“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角度看,有三点值得研究。

    其一,全球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当前,世界经济并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经济复苏充满曲折和艰难,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加之外部依赖的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都使得中国不能再过度依赖外需来推动经济增长,需要经济转型。

    其二,全球气候危机。从人类的生存大视野角度审视,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经济影响深远,它直接逼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中国确定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作为当今世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之一,这既是挑战,也是为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危机作出的贡献。

    其三,能源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等潜在全球性问题。最近,一个石油产量仅占世界2%的北非国家发生局部动荡,就使国际油价迅速上升。对石油等能源资源外部依存度较高的中国,需要对此问题加以重视。

    总之,横向分析表明,“十二五”期间还存在若干不确定性,一些新的变化因素甚至会使这种不确定性进一步放大。需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2.纵向分析: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前这一转变还远没有完成,还在逐步完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个领域。因此,从谋划未来的角度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整体或全方位发展方式的转变。之所以是“整体”“全方位”,就是说未来中国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它应该是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生态环境五个方面整体的发展方式的转变或提升。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但对“小康社会”这一概念,尚存在某些认识误区,以为只是“生活小康”。其实“小康社会”是一个完整的“现代化”概念,蕴涵着诸多“幸福指标”,大体上有六方面: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科教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活殷实。21世纪初提出这一概念,2020年要完成这个目标,下一个五年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要全力推进。

 主题分析:“发展”新思维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是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当前,我们正处在新的发展理念与传统发展理念博弈的时刻,到了从“量”的过度扩张到“质”的战略提升的新阶段。“十二五”规划应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分水岭。最近看了一些省、市(包括个别县)的“十二五”规划,一喜一忧。

    喜的是有些地区确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来制订规划,强调提升“幸福指数”。但也有一些地方的“十二五”规划还是传统的GDP至上。如果说,在“生存型”阶段,讲究GDP指标还有一定合理性的话,那么,在以追求人自身发展为主要诉求的“发展型”新阶段,讲究与人的多方面发展相关的“幸福指标体系”,则具有创新意义。这是对发展的核心价值的新判断和新追求。

    注重以人为本,必须准确把握“人的三层含义”:横向上“全体人”(而不是“部分人”或“多数人”),应是“惠及全体公民”;纵向上“多代人”(而不仅局限于“当代人”),应实现“本代公平”和“代际公平”并重;内核上“多需人”(而不是“单需之人”),应包括人的尊严在内的物质精神等各种需要。同时,还要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以人为本”:抛弃侧重于从执政者政绩角度出发的“人本工具论”;树立以人的自身解放和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为诉求的“人本实质论”。

    树立“人本实质论”,特别需要把握市场化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双线均衡”,把“民生为本”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切实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二是实现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两个“同步”增长,同时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三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路径分析:转型新方略

    主题确定之后,需要实施新方略。就发展转型而言,应实行三大方略。

    ——协调发展方略。一是内外协调,由“出口导向型”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应逐步解决居民“能消费”(提高收入)、“敢消费”(健全保障)和“放心消费”(确保质量与安全)的问题,力争使居民消费率上升到合理水平。二是产业协调,由“制造业拉动”向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转变。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纵深推进阶段,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并提升第二产业(特别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从全局上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重点,特大城市应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三是区域协调,由区域不平衡向区域协调发展转变。核心是避免“板块碰撞”,要特别关注生产力差异、地缘和民族宗教等因素。四是城乡协调,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经济一体化转变。需要在继续建设新农村的同时,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要寻求“人口的城镇化”,而不是“土地的城镇化”。特别注意防止“城市病”,逐步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

    ——创新发展方略。未来五年,应促进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由“加工基地”向“创新高地”转型。这就需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在重要领域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绿色发展方略。“十二五”规划建议第一次采用了“低碳发展”的提法,是一个新突破。本着“低碳发展”思路,一向技术创新要绿色,二向结构调整要绿色,三向政策设计要绿色,四向市场机制要绿色,包括从“环境产权”出发,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用市场力量“倒逼”减排。

体制分析:改革新举措

    中国未来五年发展转型要想取得成功,根本问题是改革体制。经过30年的探索,应该说,传统体制的弊端及其改革路径,已经大体“摸”清。现在的关键是要拿出决心和勇气来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做好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即由“摸”到“决”(“下决心”)再到“设”(“顶层设计”)。

    经济体制改革仍面临攻坚的任务,对此不能松懈;但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看,未来五年也需要超越单一的经济体制改革思维,拓展为“四位一体”的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

    未来五年改革的重点,有六点值得关注:一是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所有制领域的改革),二是行政体制改革,三是财税体制改革,四是金融体制改革,五是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六是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只要我们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就一定能完成好“十二五”规划,大大提升全体国民的幸福感。

    (作者常修泽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