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工程防水保修期:郑州市2010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质量预测语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2:30:03
郑州市2010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卷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注意事项:
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愤懑(mèn)    戏谑(xuè)     粗犷(kuàng)   令人赧颜(n?n)
B.偌大(ruò)     针砭(biān)    恫吓(dòng)    舐犊情深(shì)
C.豢养(juàn)    泥淖(nào)     孝悌(tì)       自怨自艾(yì)
D.庖丁(páo)     横亘(gèn)    悚然(s?ng)     扛鼎之作(ká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会前后,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总在表态一定要稳定房价,但地方的多元与特殊情况决定了靠地方政府稳定房价,无异于缘木求鱼。
B.我们期盼社会能够提供一种更加宽松公正的环境,让年轻人各得其所,无论是走向小城镇还是坚守大城市,都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
C.中原人的方位感特别强,又有一种指挥若定、胸有成竹的意气。我从中得到的暗示是,当年中原逐鹿的后代,血液中还涌动着祖辈在沙场上纵横捭阖的气概。
D.在海外,总以为自己的中国情结很深重,自己的中国本色很纯正;回国后,却发现自己身上的西化因子如此活跃,以至于与中国情境格格不入:这是很多“海归”的尴尬。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山西疫苗”事件以及江苏、河北疫苗生产企业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问题,暴露出一些主管部门对疫苗生产、接种、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疏于监管。
B.矿工们得以生还,自然是值得庆贺的事,但千万不要又把成功救援说成“坏事变成好事”,并且最好不要开什么“庆功会”,更不要把成功救援变成某些官员的政绩。
C.夜间行车时,路上没有照明,行人的衣着也没有反光标志,往往是到了非常近的距离司机才发现前方有行人,所以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的隐患。
D.在炎黄文化周开幕式彩排过程中,记者见到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华人华侨游客,炎黄文化催生下的旅游经济形势喜人。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瓷上青花与画中水墨一样,都是至雅至精、至美至极的艺术形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淡到极致,也浓到极致。青花以它的这种独特瓷韵,自蒙元以后,始终是中国瓷器的主流。
①或明朗宁静,或曲折幽深           ②具有无法言说的韵味
③画以墨为韵,瓷以青为贵           ④或如蓝天白云,或如荷塘月色
⑤一如水墨在宣纸上铺展             ⑥青花在瓷胎上的色性
A.②⑥⑤③④①                    B.③⑥①④⑤②
C.②③④①⑥⑤                    D.③⑥⑤②①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文化自觉,根据费孝通先生的解释,就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即对其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在文化转型过程中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的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做到文化自觉,这是一个民族(国家)自尊、自重、自信的体现。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自觉既是中华民族与世界上其他民族之间的共处之道,也是中国社会内部多民族、多种文化之间的共生之道。费先生曾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他对人类社会及其文化未来发展的途径和光明前景的看法:“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十六个字精辟地阐明了文化自觉的要义。
但是在一些论述中,全球化在文化上的表现往往被描述成变民族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单向过程,这是片面的、静态的单向思维。必须从这种静态思维转向一种双向的动态思维,即把全球化视为一种从民族文化向世界文化以及从世界文化向民族文化双向的、不断循环往复变化的运动过程。文化变迁或发展说到底,就是选择、吸纳、同化不同系统的文化成分,将其变成自己的构成性要素的过程。因此,文化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变化着的系统,它的发展、壮大永远离不开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自觉也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封闭的概念,其内容显然要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日益丰富发展而不断改变。
种种“崇洋媚外’’的现象表明,我们目前尚没有完全进入“各美其美”的阶段,在西方强势文化的软性包围下,很多人连最基本的自我文化认同还没有建立起来。而另一些迷信“21世纪注定是中国的世纪”的人则走向了另一种极端——文化自恋。崇洋与自恋,都是没有文化自觉的表现,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对自己的文化缺乏自信。没有自信,就很难有对本民族文化的理性认同和准确定位。所幸的是,这种自觉意识正在苏醒,一个几年前还不被人所知的陌生名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突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这本身便是中国社会“文化自觉”的一个标志和反映,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与各种文化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原则。
5.下面对“文化自觉”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对其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B.文化自觉的要义就是费孝通先生所概括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C.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或国家选择、吸纳、同化不同系统的文化成分,将其变成自己的构成性要素的过程。
D.文化自觉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封闭的概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其内容要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日益丰富发展而不断改变。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自觉不是为了变本民族文化为世界文化,而是为了加强在文化转型过程中的自主能力,以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的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B.缺乏文化自信的“崇洋媚外”和迷信“21世纪注定是中国的世纪”的自我膨胀,本质上都是对中国文化缺乏准确、理性的认识和定位,都是缺乏文化自觉意识的表现。
C.只有先认识自己的美,经过“各美其美”的阶段,才能够“美人之美”,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最终达到文化自觉的高级阶段“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D.就目前而言,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重要内容就是关注并保护好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丢掉我们宝贵的文化传统。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相对落后的民族如果能让民众对本民族文化有所了解,具有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信力,就可以摆脱强势文化的包围。
B.全球化是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双向的、不断循环往复变化的运动过程,因此,发展、
壮大中华文明离不开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C.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以过洋节、吃西餐、喝咖啡为时尚,这说明在全球化的今天,要形成自己的文化认同、保持自己的文化自主性是非常困难的。
D.广电总局向央视下发通知,要求在主持人口播、记者采访和字幕中不能再使用诸如NBA、GDP等外语缩略词,也可以视为文化自觉的一种表现。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谢贞,字元正,阳夏人。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往往如是,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初,父蔺以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往华严寺,请禅师为贞说法,仍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贞于江陵陷没。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自疏于王,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独不坐。
后主仍诏贞入掌中宫管记。府长史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赐米百石。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省启具怀,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礼有权夺,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涕泣,不能自胜,悯默而出。祚谓客卿曰:“信哉,孝门有孝子!”
初,贞在周尝侍赵王读,王即周武帝之爱弟也,厚相礼遇。王尝闻左右说贞每独处必昼夜涕泣,因私使访问,知贞母年老,远在江南,乃谓贞曰:“寡人若出居蕃,当遣侍读还家供养。”后数年,王果出,因辞见,面奏曰:“谢贞至孝而母老,臣愿放还。”帝奇王仁爱而遣之。
(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雅:向来。
B.尝因宴席问确曰                  因:趁着。
C.而官俟得才,礼有权夺            夺:改变。
D.信哉,孝门有孝子                信:相信。
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谢贞“至孝”的一组是
①祖母不食,贞亦不食               ②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
③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         ④以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
⑤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           ⑥每独处必昼夜涕泣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贞自幼聪敏。八岁时,他曾经作了一首《春日闲居》诗,他的才华得到堂舅、尚书王筠的赞赏;十三岁时,他就大致通晓了《五经》的要义。
B.谢贞性格淳厚,有孝性。14岁时,父亲不幸去世,谢贞悲伤过度,家人担心他的身体,就去华严寺请禅师开导谢贞,谢贞这才勉强进食。
C.至德三年,谢贞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不久,诏令还府,但他由于哀伤过度身体瘦弱,最终也没能去任职。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看见他形容憔悴,不觉泪流不止。
D.谢贞任赵王侍读时,赵王听说他独自一人时经常昼夜哭泣,私下打听得知谢贞母亲年老,远在江南。赵王深受感动,在他出宫到藩国居住时,就让谢贞返回了江南。

第Ⅱ卷
注意事项:
第Ⅱ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独不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府长史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蒴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注]!
[注]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
(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说一说“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匏樽以相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观《鹊桥仙》)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北方榆  张中飞
①在突兀的山岗上飘动着一面旗帜。在风的鸣叫中,展示她的伟岸与辉煌。夕阳西下,暮色沉沉,静穆的山岗上,仍可升起大片大片的黑色希望。
②啊!北方榆,高原最值得称赞的精灵。
③如若一位杰出的诗人与你站在同一山岗上,他的灵感,他的激情会陡然升起,无数赞美的言词,会情不自禁地显示在你那令人感动的身躯上。同时,他会虔诚地跪拜于你的脚下,双手作揖,然后仰望你的颜容,聆听你的心声。他只能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因为你写在这突兀的山岗上的诗,他是无论如何绞尽脑汁也描绘不出的呀!
④黑暗把你裹了起来,看不清你的身躯,看不清你的叶片,甚至看不到你的轮廓。但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我,已把你深深地镌刻于我的眼窝。北方榆的壮美,即使在夜晚,也显现得那样令人充满悠远的遐想。北方有哪一个树种,能与你媲美?杨树在山岗上显得那样弱不禁风,柳树在山岗上显得那样苍老萎靡,唯有你显出的是气魄,是豪迈与威风凛凛的风度!
⑤这,我想,都是源于你刚强的筋骨!
⑥在突兀的山岗上飘动着一面旗帜。在大阳潮的涌动中,泛起绿波绿光,举起永不熄灭的火炬。
⑦啊!北方榆,高原最为动人的绿色天使!
⑧早春来临,你轻轻一抖严冬的灰尘。你那粗糙的主干皮肤,似乎没有绿色,看不到青春的象征。但是,你那柔嫩的枝条,浅红中透出亮丽的翠绿,叫人不能不感到春的气息、春的温暖。北方的老农,始终把你作为春的使者、春的风筝。
⑨你在春潮中,最为壮美的一幕,便是孕育出那满枝满枝、丰盈夺目的榆钱钱,它们把你打扮得犹如美丽的村姑,楚楚动人。山风吹来,你扭一扭身姿,那姿态,那风韵,实叫大山嫉妒。你是一道流动的风景啊!这道风景能延续好长好长时间,使寂静空旷的山,有了动人的绿云绿彩。在阳光与风雨的柔抚下,你把成熟了的晶莹而饱满的果实,轻轻地抛落在大地上,于是大地上便铺满了金黄色,铺满了生机,铺满了希望,铺满了延绵不绝的力量。
⑩我常常想,你那薄薄的种粒,为何有着那样顽强的生命力。不论是山洼,还是高坡,只要能接触到的地方,一场春雨过后,总能看到你小巧的身影,有时能连成一片,茂茂密密,好不让人惊羡。就是这些小巧的身形,风雨吹打不死,严寒封冻不死,酷暑暴晒不死,反而却能高高耸起,成长为北方的树雄。
○11这,我想,都是源于你胸中那澎湃的激情。
○12在突兀的山岗上飘动着一面旗帜。鼓满力的雄健,召唤高原人挺起钢铁般的身躯,挥动古铜色的双臂,在高原上雕塑不毁的形象。
○13啊!北方榆,高原最为壮烈的骄傲!
○14站在山岗上是英雄,躺下了,同样是好汉。生命已经终结,留下的仍然是坚贞不屈的形象。老牛拉的犁扶手,锄田的锄杆,掀土的锹把,甚至割田的镰刀把,哪一样都离不开你的枝干。你的生命,就在这寂寞中,又一次得到升华,死得其所,死而有为,这就是你的品性,你的壮烈!
○15我常常会站在北方榆下沉思,依偎着她,就仿佛依靠的是一座雄浑的大山。因为在突兀的山岗上,难道还能找到比北方榆更好的依靠吗?看着北方榆的精神风貌,再想想北方的农夫,我不知不觉就会由衷地大喊一声:高贵的树种,伟大的群体!或许正是北方榆的精神,感召、震撼了北方的农夫,他们固守着这方土地,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璀璨厚重的诗章,描绘出一幅又一幅优美凝重的画卷;才使北方与南方一样,同样显得生机盎然,同样有着美感灵气。
○16北方榆,北方永远飘动的一面旗帜!
14.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1)你写在这突兀的山岗上的诗,他是无论如何绞尽脑汁也描绘不出的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一道流动的风景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北方榆是“高原最为动人的绿色天使”?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全文看,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突兀的山岗上飘动着一面旗帜”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18.仔细观察下面上海世博会河南馆的标志,请结合这一标志的构图元素,简述这一标志的内涵。(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清明节前,你的家人或亲友准备去祭祀先人。他们买了大量的鞭炮和纸钱、香烛等祭品,有的还准备去买价值几百元的“彩电”“汽车”“别墅”等高档祭品。面对此种情景,主张文明祭祀的你将怎样用委婉的方式来劝阻他们呢?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下面的小诗,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诗句,使前后照应,上下连贯。(6分)
只要明天还在
只要春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①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②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明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吞噬一切,
大阳还会重新回来!
七、(60分)
21.作文(60分)
请以“起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B(A.犷ɡuǎnɡ;C.豢huàn;D.扛ɡānɡ)
2.C[望文生义,“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纵横:用游说来联合;捭阖:开合),在此应用“纵横驰骋”。A.“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B.“各得其所”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D.“格格不入”指有抵触,不投合。]
3.B(A.语序不当,“接种”与“流通”应互换位置;C.句式杂糅,应该为“有……的隐患”,或者删去“的隐患”;D.搭配不当,“全国各地”不能修饰“华人华侨游客”)
4.D(根据首句提示,确定③在第一位;接下来说明青花瓷与水墨画的相似性,可以确定⑥⑤②应紧随③后;①与④结构相同,按照排比句式一般短句在前,长句在后的原则,确定①在④后,它们是对“韵味”的具体描述,应紧跟②后。注意标点符号的提示作用,注意文段的说明对象为“青花瓷”)
二、(9分,每小题3分)
5.C(偷换概念,原文是说“文化变迁或发展……”)
6.D(以偏概全,“关注并保护好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文化自觉的重要内容之一)
7.A(“就可以摆脱……”过于绝对)
三、(9分,每小题3分)
8.D(信:确实。)
9.C(②是表明谢贞的聪敏;④是谢贞父亲的“至孝”)
10.D(让谢贞返回江南的是周武帝,而不是赵王。)
四、(23分)
11.(1)不久高宗驾崩,叔陵叛逆作乱,叔陵府中的属官先后受到牵连而被拘捕,唯独谢贞没有获罪。(5分;译出大意给2分;“俄而”“连逮”“坐”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2)府长史周确刚被任命为都官尚书,请求谢贞为他撰写辞让的奏章,后主看过后认为奏章写得很不寻常(或:后主看过后对他的奏章感到惊奇)。(5分;译出大意给2分;“除”“让”“奇”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1.得分点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12.(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前三句将难忘的戎马生涯与现在无人记起的寂寞凄凉形成对比(或答“第一、二两句追忆当年的豪举与现在独作江边渔父的闲散形成对比”),表现自己理想成空的寂寞凄凉(或答“失落”“落寞”“惆怅”等);后两句中将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志存恢复的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形成对比,表现了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不平之情。(4分;答对手法给1分,答出两处对比给3分,答出一处对比给2分)
注意:学生如答出对比和虚实结合,并分析合理,给4分;如只答出虚实结合,并分析合理,给3分。
(2)这两句的意思是: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于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表达了词人对官家的轻蔑(或答“蔑视”“不屑”等)之态和内心的愤慨不平之情。(4分;解释诗句2分,两种情感各1分)
13.(1)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注意:如两小题都答,挑答得多的判分;如两小题答得一样多,按第一小题判分。
五、(22分)
14.(1)把北方榆比作一首诗(或答“北方榆就像一首诗”“北方榆是一首诗”等);北方榆的形象、精神等即使是诗人都难以描述,表现了对北方榆的高度赞美之情。(2分;分号前后各1分,意思对即可)
(2)北方榆在山风吹拂下有一种动态的美;北方榆的美能延续很长时间。(2分;分号前后各1分,意思对即可)
15.①北方榆在太阳潮的涌动中,泛起绿波绿光,就像永不熄灭的绿色火炬。②北方榆是春的使者,浅红中透出亮丽翠绿的柔嫩枝条,带来了春的气息和温暖。③满枝的榆钱丰盈夺目,使寂静空旷的山有了动人的绿云绿彩。④榆钱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根发芽,茂密成长。(6分;每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16.象征(答“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物喻人”等也可,如这里没答“象征”,但后面分析中提到“象征”,也不扣分)(2分)。文章借北方榆这一形象象征了豪迈顽强、坚贞不屈、死得其所的精神风貌(2分);也象征了在北方榆精神感召下固守这方土地,艰辛劳作,让北方与南方同样生机盎然的高原人(北方的农夫)(2分)。
注意:如果回答拟人、比喻,但能着眼于全篇来分析的,酌情扣1到2分;如果只举出一两个句子来赏析,最多给2分。
17.①运用比喻手法,将北方榆比作“一面旗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北方榆及其精神对人们的感召力;表达了作者对北方榆及其代表的高原精神的赞美,昭示主旨。(4分,分号前后各2分)②这句话贯穿全文始终,起线索的作用,使文章思路清晰,首尾照应。(2分)
六、(15分)
18.①该标志的构图以篆书体的“豫”为主体形象,表明是“河南馆”。②“豫”处在龙环绕之中,表明河南处在中国的中心(或答“表明河南是龙文化的发源地”“表明河南是中华龙的故乡”“表明河南人有龙的精神”等)。③龙的外形轮廓呈古城墙形状,象征着河南是历史上众多王朝的定都之地(或答“河南是历史古都的汇集之地”“城墙似奔流的九曲黄河”等)。④从整体上看,整个标志象一方印章,象征着权威和诚信(或答“体现了河南的历史地位”等)。
(5分;答出三点以上,给5分;答出二点,给3分;答出一点,给2分;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
19.在清明节当然应该向先人表示怀念、寄托哀思。但是烧纸钱、放鞭炮会污染环境,还有可能引发火灾,花那么多钱购买各种祭品也造成了浪费,而且也助长了迷信之风。咱们能不能换一种更好的祭奠方式呢?比如网上祭祀、送几枝鲜花、到坟前默哀、清扫墓碑、种植小树、写文章怀念等等。(4分;肯定寄托哀思的行为1分;答出任意两条劝阻理由2分;倡导文明祭祀方式,答出任意一种即可,1分;如语气不够委婉,扣1分)
20.[示例]①纵使冬雪冰封大地,/ 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②纵使身陷茫茫沙漠,/ 希望绿洲依然存在!
(6分;每组句子3分,其中句式基本一致1分,前后两句有语意的转折1分,每组句子最后一个字押韵1分)
七、(60分)
21.参照2009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谢贞,字元正,阳夏人。谢贞自幼聪敏,有卓绝的品性。他的祖母阮氏生前苦于风眩病折磨,每次发病就一二天不能吃饭。谢贞当时七岁,祖母不吃饭,他也不吃饭,常常是这样,亲戚没有不对此感到惊奇的。母亲王氏,教谢贞学《论语》和《孝经》,谢贞读完就能背诵。八岁时,谢贞曾经写作了《春日闲居》一诗,堂舅尚书王筠惊奇他有高雅的情趣,对亲戚说:“这个孩子将来会成大器。”十三岁时,谢贞大致通晓了《五经》的要义。十四岁时,遭逢父亲去世,谢贞号哭跌倒在地上,昏倒而后又苏醒的情况有多次。当初,父亲谢蔺因母亲阮氏去世,不吃饭哭泣到眼中出血而死。家人宾客害怕谢贞也会这样,叔父前往华严寺,请禅师来为谢贞说法,禅师于是对谢贞说:“孝子既然没有兄弟,就极须爱护自己,如果哀伤过度损害身体,谁来赡养你的母亲呢?”从这以后谢贞才稍微吃一点稠粥。
在太清年间的动乱中,谢贞在江陵落入敌手。太建五年,谢贞才回朝。等到始兴王叔陵担任扬州刺史时,征召谢贞做主簿。谢贞揣度叔陵将会有叛逆之心,于是就自动疏远他,每当有宴会交游,总是以患病为借口推辞,不曾参与,叔陵向来钦佩看重他,没有怪罪他。不久高宗驾崩,叔陵叛逆作乱,叔陵府中的属官先后受到牵连而被拘捕,唯独谢贞没有获罪。
陈后主于是下诏让谢贞入宫担任中宫管记一职。府长史周确刚被任命为都官尚书,请求谢贞为他撰写辞让的奏章,后主看过后认为奏章写得很不寻常。后主曾经趁着宴席的机会问周确:“你的奏章是你自己写的吗?”周确回答说:“我的奏章是谢贞写的。” 后主就赐给谢贞一百石米。至德三年,谢贞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不久,朝廷下诏让他回来任原职。谢贞多次上奏坚决推辞,朝廷答复说:“查看了奏章,详情俱悉,虽然知道你内心哀痛,但官府急等用人,守丧的礼节有理由改变,你可以立即回官府任职。”谢贞哀伤过度身体瘦弱,最终也没能到官府任职。当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一同来看望谢贞,见到他瘦骨伶仃,两人泪流不能自抑,哀怜着默默而出。徐祚对沈客卿说:“确实啊,孝门中有孝子!”
当初,谢贞在周朝曾任赵王侍读,赵王就是周武帝的爱弟,对谢贞优厚地以礼相待。赵王曾听身边的人说谢贞每当独自一人时,必定日夜哭泣,便暗中派人察访,了解到谢贞的母亲年迈,远在江南,于是对谢贞说:“我如果出宫到藩国居住,一定会让你回家赡养母亲。”几年以后,赵王果然出宫,趁着告辞觐见周武帝的机会,当面启奏说:“谢贞极为孝顺而母亲年迈,我希望能放他回去。”武帝对赵王的仁爱表示惊奇,就放谢贞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