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抛弃的歌:中航惠腾:隐形的翅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2:40:25

中航惠腾:隐形的翅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4日 16:48  《能源》

  在过去十年卖方市场下,它一度占据了叶片市场的半壁江山,买方市场的来临,“隐形的翅膀”还能否继续飞向远方?

  文|本刊记者 范珊珊

  在全国风电场竖立的众多风机中,有很大一部分风机叶片来自于同一个生产厂家。受益于整个风电行业的爆发,十年的时间,中航惠腾由一家军工企业转型为国内最大的风机叶片生产商,并连续多年保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从引入国外技术受挫到自主创新,进而成为金风科技(21.21,-0.71,-3.24%)独家叶片供应商,从产品供不应求到业绩遭遇重挫,中航惠腾这家中国最早专业生产叶片的风之翼,见证了过去十年中国风电发展的辉煌与坎坷。

  “逼出来”的创新

  中航惠腾的前身为惠阳航空螺旋桨厂,这家具有军工背景的航天企业技术实力雄厚。1999年惠阳航空螺旋桨厂承接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600KW大型风力发动机组风轮叶片研制任务,并在2000年5月份完成首台样机。2001年中航惠腾风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股权比例为保定惠阳航空螺旋桨制造厂占45%、燃机动力占30%、美国美腾能源集团公司持有25%。

  对于生产螺旋桨的惠阳厂而言,风电是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起初,他们想和在风电领域有多年经验的荷兰以及丹麦的公司合作,对方要么一口回绝,要么提出苛刻的条件。无奈之下,他们凭借在航空方面经验的积累,开始自主创新。2002年,中航惠腾600kW风电叶片实现大批量生产,打破了外国公司在中国风电叶片市场的垄断。而在2003-2005年间,国内风电主流风机型号是600KW,2002年就实现批量生产的惠腾的600KW风机叶片占领市场长达4年之久。到2006年,惠腾的600KW叶片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0%。

  2005年,中航惠腾研发的1.2MW风电叶片成功下线,标志着中国具备了兆瓦级风电叶片自主研发能力。据当时媒体报道,由于惠腾1.2MW叶片的研制成功,国际风机叶片价格每组降低了40%以上,达到70多万元左右。而在2006年,惠腾真正迎来了市场领导者的地位——1.5MW风机叶片下线。

  毫无疑问,自主创新带来了叶片成本的降低,也随之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随着兆瓦级以上的风机在我国的大发展,中航惠腾的崛起引起了主机商的注意,一跃成为了国内风机制造商金风科技的最大供应商。从2004-2007年上半年,惠腾连续3年成为金风科技独家叶片供应商,占其零部件采购总额的比例均超过20%。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告诉《能源》杂志记者,金风科技和这家中国最老牌的叶片厂商合作由来已久,渊源颇深。也就是在这4年间,中航惠腾快速成长,2004年净利润1058.49万元,2007年净利润达到3.10亿元,4年内仅净利润就增长了29.2倍。

  从建厂仅仅几台叶片的订单到供不应求,在中国风电爆发式增长的推动下,中航惠腾牢牢坐稳了行业龙头的地位。在2008、2009年连续两年叶片市场占有率第一。

  从惠腾的产品下线时间和市场主流机型时间相比对,不难发现,惠腾研发的产品往往抢先于市场近两年的时间。技术研发早于市场的策略,让惠腾在市场竞争中如鱼得水。

  谈起惠腾的发展秘密,2010年底刚刚上任的中航惠腾董事长刘志伟认为,惠腾发展的奇迹,是因为基于航空技术的创新,脱胎于惠阳航空螺旋桨厂的中航惠腾借鉴了航空业在空气动力、复合材料领域的技术,而与国外叶片企业的合作,更是让惠腾在叶片设计、工艺流程方面受益颇多。

  “二次创业”

  2011年1月18日,中航惠腾迎来了十周年庆典,十年辉煌的历程回顾让刘志伟的内心既感动又沉重。也就是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中航惠腾业绩迅速下滑,这个曾经连续几年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甚至跌出了市场前十位。对于刘志伟而言,这次庆典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鼓舞士气。

  “2010年的中航惠腾,营业收入应该在10亿元左右,利润几千万元。”刘志伟介绍说。与2009年几个亿的利润相比,惠腾的这个跟头跌得有点大。同时,中航工业集团启动了对中航惠腾的资产重组。

  在刘志伟看来,业绩下滑是市场机制的作用。2010年,风电机组价格持续走低,从2007年的7000元/千瓦时降至3500元/千瓦时,风机叶片降价是必然趋势。对此,刘志伟深有体会:“现在叶片竞争非常激烈,我们起步很早,做得很优秀是抓住了机遇。机遇抓到以后,很多情况下我们是卖方市场,而现在是买方市场。叶片厂商在质量、性能、服务等领域的竞争非常残酷。”

  激烈的市场竞争和2010年的业绩下滑给刚刚上任的刘志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他给中航惠腾2011年的发展定下了一个目标:重回风电叶片主流供应商的地位,市场份额至少占到15%以上。他说这是中航惠腾的“二次创业”。

  刘志伟的“二次创业”思路似乎很清晰。上任后,他积极地和主机商沟通,不让市场对惠腾丧失信心;而在另一方面,惠腾一直坚持的技术研发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科研创新允许失败,惠腾自主研发的跟头是极大财富,对未来中国叶片的发展也是极大的财富。只有吃透技术,才敢于做出低成本的设计。如果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不敢对关键技术进行革新。同时,还要通过工艺技术研发,在工艺上把成本降下来。”

  技术的布局在新的中航惠腾领导层看来依然尤为重要。2009年,中航惠腾收购世界知名风电叶片设计公司荷兰CTC。这个战略性的收购正在中航惠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CTC工作组进入惠腾生产一线,目的是“完全对接,用到极致”。

  研发能力决定了未来风电叶片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随着未来叶片越来越重,对主机承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碳纤维材料在叶片领域的应用是国内三大叶片商(中航惠腾、中复连众、中材科技(43.70,-0.20,-0.46%))必争之地。而在目前,碳纤维运用最多的领域是飞机制造,中航重机在碳纤维材料方面的技术研究以及工艺积累在刘志伟看来是中航惠腾的财富,“二次创业,关键是在技术上有新的布局。借中航重机之力,中航惠腾可以进一步完善质量体系,增强研发能力。”

  在河北保定高新区中航惠腾的厂房内,乳白色风机叶片一字排开。这家“随风而舞”的企业在成立的十年间累计发货量突破8000余副,遍及国内20个省、区近150个风场及9个国外风场;拥有秦皇岛、酒泉、张家口等5个生产基地,建成保定、北京、荷兰三大研发中心,可以生产12个系列、近40种型号的产品,叶片单机涵盖65千瓦到3.0兆瓦。对中航惠腾的未来,刘志伟信心十足:“虽然跌了跟头,但中航惠腾的底蕴犹在,员工队伍犹在,精神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