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江字画拍卖价格:张子林书法 收藏 古建筑的一朵奇葩—永定土楼(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56:33

(民居)古建筑的一朵奇葩——永定土楼

    土楼,顾名思义,用土夯筑成的楼。而这用土夯筑成的楼,却能历千年风雨而不损,经沧桑巨而不坏,其种种神奇,般般奥妙,实在令人心驰神往,仰为观止。


        但要追溯土楼之渊源,首先得了解客家之渊源。学术界普遍认为,客家是从中原南迁的汉人,这些汉人祖居于黄河流域。客家至少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迁徙。“五胡之乱”,引发了客家先民的第一次大迁徙;唐末黄巢起义,又引发了客家先民的第二次大迁徙;宋末元初金人的入侵引发了客家先世第三次大迁徙;第四次大迁徙即在明末清初满族人入主中原时期,史称“移湖广、填四川”;第五次大迁徙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客家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后,客家人开始了又一次的大迁徙,分别迁往海南、广西等地,甚至飘洋过海到海外谋生。据估计,现在全球客家人有一亿两千多万,客家人遍及世界各地。故而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永定客家土楼源远流长。永定县境内现存23000多座土楼,其中有代表性的2800多座,占福建土楼的70%,建于清朝以前的有8000多座。它产生于公元8世纪(唐朝)以前,公元13世纪(元代)以后已相当普遍,公元14世纪(明代)以后进入成熟期。现存最古老的土楼馥馨楼,建于公元769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以振成楼、承启楼、奎聚楼、永隆昌楼、裕隆楼、五实楼、福裕楼、环极楼、衍香楼等为代表的土楼,表现出数百年间土楼不仅规模空前庞大、结构越来越合理、功能越来越齐全、装饰越来越精致,而且建筑风格也向多元化趋势发展。永定客家土楼的建筑一直延续至今,并且在历史上随着人口的向外迁徙而辐射到南靖、平和、新罗、上杭等邻近诸县、区,包括非客家地区。比如南靖河坑、田螺坑土楼群的居民,全都是客家人,其祖宗均在永定。闽南土楼是客家土楼的延伸。正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郑孝燮所说的
“土楼的根在永定,其它地方的土楼是枝”。


    与世界上很多人类文明史迹一样,被人发现是偶然的,广为人知是必然的,永定客家土楼也不例外,客家土楼闻达于世的故事堪称一则海内外奇谈:据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这块弹丸之地曾引起了大洋彼岸美国人的高度紧张。因为他们的卫星在这里发现了一千五百多座巨大的蘑菇状建筑。冷战时期过度敏感的神经让罗纳德·里根有充分的理由把这些深藏在福建省西南山区的异形建筑与中国神秘的核力量划上了等号。但他派出的两名调查员带回的报告却着实让这位演员出身的总统又过了把轻喜剧的瘾:那些神奇的建筑当然不会是什么核设施,它不过是中国客家人的古老城堡———土楼。远在第一枚原子弹的蘑菇云升起之前,它就在这片不为世人所知的山坳里屹立了数个世纪。  



[ 本帖最后由 叮当51 于 2010-8-4 22:08 编辑 ]

附件

008.jpg (186.47 KB)

2010-8-4 22:07

  和朋友相约一起走进永定土楼,来到高头乡高北村已是夜晚,整个村子很宁静,只有村口的大水车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决定夜住有“土楼之王”之称的承启楼,体验一回客家人的生活。
    厕所在土楼外,比较远,楼内居民晚上“方便”都用楼梯口放着的木马桶。顺着木楼梯来到三楼,房间有二十平米,窗户很小,窗外一片漆黑,灯光很昏暗,不得不借用头灯的亮度才能看清房间的摆设。
    靠墙摆了张坊古雕花大木床,另一边放了些谷物,十分简单。床上有架子,雕刻图案有松鹤、梅花鹿、鸳鸯、凤凰、花卉等,花纹精致,非常美观。

    清晨醒来,急不可待的走出房门,被眼前的景观所震憾。
   我与江恩庆老人聊了起来,他对承启楼的历史典故,八卦构造都了如职掌,并对相关牌扁物证极有研究,
   “承启楼直径73米,走廊周长229.34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高11.4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是居住在楼里几百人婚丧喜庆的公共场所。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全楼共有3个大门,2口水井,整个建筑占地面积5376.17平方米。全楼住着60余户,400余人。1986年,邮电部发行一组中国民居系列邮票,其中福建民居邮票就是以承启楼为图案,该邮票在日本评为当年最佳邮票。”

   “盖这样一个庞然大物需要多少时间?”

   “承启楼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世3代,经半个世纪。”

   “土楼怎么起到防御的作用呢?”

   “一座土楼就是一座微缩的城池,它有着高大、坚固的“城墙”,这“城墙”采用当地生土夯筑,不需丝毫钢筋水泥,墙的基础宽达三米,可行汽车,底层墙厚1.5米,可横卧人,向上依次缩小,顶层墙厚也不小于0.9 米。沿圆形墙用木板分割成众多的房间,其内侧为走廊。土楼的大门是用二、三十厘米厚的杂木制的,外钉铁板,有的楼门上还装有防火水槽。圆形土楼一、二层不开窗,就是敌人逼到墙下亦奈何不得。有的土楼用内外双层土筑成仅有1米余宽的夹道。夹道绕楼一周,外墙开窗,除可通风纳光外,便于狙击敌人,防卫自己。有些土楼在楼的最高处前方和左右方还设有了望台,登上了望台了望,楼外敌情一目了然。永定土楼除有防卫御敌的奇特作用外,还具有防震、防火、防兽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为了防火,许多圆楼的外圈楼房分割成六分之一、八分之一或十分之一,中间筑防火墙,使火不得蔓延,烧及全楼。又因圆楼每层房间都处在圆周的均等点上,没有死角,通风采光都比方楼好。由于土楼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老人又领我来到楼内的两眼水井旁,说:“这两眼水井呈南北对称,象征日月,影射太极图中两条头尾相咬的阴阳鱼的眼睛。永定许多土楼是按八卦图设计的,中华传统文化铬印深深地铭刻其中。土楼与楼外的山峦、溪河、道路十分协调地融合交织在一起。因为客家祖先对土楼的选址十分讲究,追求人与自然完美结合。在永定民间有“南田北屋”之说,把“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作为最“贵”之地。无论是每一座单体土楼,还是每一个村落的土楼群,它都有一种乡土的美感,体现出独特的画境美、意境美、雄浑美、气势美。”

    家家户户都挂着毛主席的年历画,一打听原来是村政府发的。客家人怀念“春风最暖毛主席最亲,您的功绩比天高,您的恩情似海深,心中的太阳永不落,您永远和我们心连心......”

   “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这是对承启楼的生动写照。


 





[ 本帖最后由 叮当51 于 2010-8-4 23:33 编辑 ]

附件

001.jpg (213.29 KB)

2010-8-4 22:46

004.jpg (199.94 KB)

2010-8-4 23:15

    告别江老,来到最具八卦美感的振成楼,振成楼位于湖坑镇洪坑村,建于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内外两圈,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前门是“巽卦”,而后门为“乾卦”。外楼圈4层,每层48间,每卦6间;每卦设一楼梯,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楼内有一厅、二井(暗合“八卦”中的阴阳两极)、三门(即正大门和两头边门,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和八个单元。卦与卦之间是隔火墙,一卦失火,不会殃及全楼;卦与卦之间还设卦门,关闭起来,自成一方,开启起来,各方都可以相通。一旦盗贼入屋,卦门一关,即可瓮中抓活鳖。祖堂似一个舞台,台前立有四根周长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两侧上下两层30个房圈成一个内圈。大厅及门楣上有民国初年黎元洪大总统的“里堂观型”、“义声载道”等题字。楼内还有永久性楹联及题词二十余幅,充分展示了土楼文化的内涵。1986年4月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世界建筑模型展览会上,振成楼曾与雍和宫、长城并列展出。引人瞩目,轰动一时。
    客家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从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不少土楼里都还居住着同一宗族的居民。当然现在有不少年轻人在外盖起了新楼房,已搬出,但仍有不少的人住在土楼里。走进土楼,就象走进一个和美、温馨的小社会。

    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客家文化是土楼的灵魂。近百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永定虽地处偏僻山区,却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如驰名东南亚的锡矿大王胡子春,饮誉全球的报业巨子、万金油大王、著名的爱国侨领胡文虎,中国革命的先驱、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鼎丞,中国结构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卢嘉锡,法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院外籍院士江静波,艺术大师、中国木刻画家胡一川,探索中国新音乐创作的先驱江文也……他们是永定客家人的优秀儿女,为家乡,为祖国,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出了非凡业绩,值得我们敬仰!
    以前,永定客家土楼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藏在深闺人未识”,如今已声名鹊起。
    当海内外游客踏上山明水秀的永定这片神秘的土地,发现曾被误以为“核反应堆”的建筑原来是结构奇巧、规模宏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的客家民居时:当国内外专家学者被土楼雄浑质朴的外形,玄妙精巧的结构,积淀丰厚的文化,聚族而居的遗风,深深吸引时,无不为中国建筑史上的这一建筑奇迹而惊叹!
    我们不但要保护好这一文化遗产,更要让土楼走向世界,让世界走向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