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心玥父母身高:葉榮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25:11


  葉榮鐘(1900~1978)是台灣當代重要文化人與文學家,一生跨越日治及戰後兩大階段,過去其有關台灣歷史與人物的著述較為學界所知,近年其文學理論與新舊文學創作也逐漸受到重視。二○○三年起,葉氏家屬將其生前所遺留之著述手稿、剪報、筆記、藏書、書信等珍貴資料,陸續捐贈給清華大學圖書館,目前正由該館進行數位化工程,並已建構網站,以方便各界使用。這批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將對台灣文史研究提供不小的助益。本文即擬針對清華大學圖書館珍藏的葉氏手稿,及份量龐大的其他相關資料,以葉氏古典詩集《少奇吟草》為中心,分析其多方面的研究價值。在簡述這批詩稿及其相關資料之內容後,筆者分別從五個角度,詳細舉例說明其研究價值所在:(一)可進行作品的全新校勘,比較文字異同,並更正新舊版刊印本之錯別字。(二)可蒐集比對《少奇吟草》未收錄之作品,增加研究文本,深化葉榮鐘詩作之研究。(三)可補充或修正刊印本《少奇吟草》之記載,增加作品創作背景之瞭解。(四)可據以探討葉榮鐘詩歌創作之師友淵源、精神傳承,以及實際修改過程。(五)可提供探討葉榮鐘新舊詩比較、創作取法對象與寫作特質的新資料。其中葉榮鐘手抄魯迅詩稿、及葉榮鐘的新詩創作,都是前所未見的研究文本,尤以葉榮鐘古典詩與魯迅舊詩精神相契的新發現最具啟發性意義,預期可拓展全新的視野,深化台灣古典詩之相關研究。
  
  
  描述:
  內容描述:範圍與摘要:昭和6年(1931年)04月26日,葉榮鐘在鹿港與施纖纖女士結婚之紀念照。施纖纖為鹿港施錦標先生及陳謙女士的長女,五歲時失怙,其與高堂、弟施維堯遂由伯父施爾錫扶養。施氏畢業於彰化高女,執教於鹿港女子公學校。(參考資料:林莊生,《一個海外的台灣人的心思:台灣的文化人施維堯先生》,台北:望春風,1999;葉榮鐘,《葉榮鐘日記(上)》,台中:晨星,2002)
  來源:葉榮鐘家屬捐贈
  保存狀況:良
  日期:
  1931/04/26
  典藏單位: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
  
  
  
  
  
  內容描述:範圍與摘要:大正9年(1920年)攝於日本東京,葉榮鐘(中坐者)第一次受林獻堂資助赴日留學。合照者左為呂靈石(林獻堂外甥)、後為林雲龍(林獻堂三子)。
  來源:葉榮鐘家屬捐贈
  
  
  
  
  
  
  內容描述:範圍與摘要:1930年左右,臺灣地方自治聯盟於台中市本部集會時的合影。與會者有:楊肇嘉(第二排左四)、洪元煌(第二排左六)、葉榮鐘(最後排左一)等人。(參考資料:葉榮鐘,〈第八章 臺灣地方自治聯盟〉,《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下)》,台中:晨星,2000。)
  來源:葉榮鐘家屬捐贈
  
  
  描述:
  內容描述:範圍與摘要:「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華戰爭升級,昭和7年(1932年)滿州國成立,臺灣總督府對民族運動之彈壓日趨嚴厲。昭和9年(1934年)09月,持續二十年的「臺灣議會請願運動」亦被迫終止,客觀情勢似乎已經難以容許任何型式的政治運動存在,「臺灣地方自治聯盟」乃於1935年04月14日在台中本部召開全島理事會,商討組織存廢問題。前排右二起陳紹裘、蔡式穀、楊肇嘉、林獻堂,左二起陳滿盈、洪元煌。後排右一張聘三、右三起葉榮鐘、黃朝清、劉子祥、左三張煥圭、左四張景源。(參考資料:葉榮鐘,〈第八章:「參考資料」臺灣地方自治聯盟〉,《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下)》,台中:晨星,2000。)
  來源:葉榮鐘家屬捐贈
  
  
  
  內容描述:範圍與摘要:昭和9年(1934年)08月15日,葉榮鐘長女葉蓁蓁生日,夫妻兩人帶她到台中市喜樂寫真館照相,此事亦記於當天日記中。(參考資料:葉榮鐘,《葉榮鐘日記(上)》,台中:晨星,2002;葉榮鐘,《台灣人物群像》,台中:晨星,2000)
  來源:葉榮鐘家屬捐贈
  
  
  內容描述:範圍與摘要:昭和10年(1935年)葉榮鐘夫婦與長女葉蓁蓁合影。由照片保存可知葉家有每年合照留念的習慣。
  來源:葉榮鐘家屬捐贈
  
  
  
  
  
  內容描述:範圍與摘要:1934~1935年間,陳炘(1893~1947)於台中市為「東亞共榮協會」演講。陳炘為二二八事件中罹難的臺灣菁英之一。(參考資料:葉榮鐘,《台灣人物群像》,台中:晨星,2000)
  來源:葉榮鐘家屬捐贈
  
  
  
  
  描述:
  內容描述:範圍與摘要:疑為昭和17年(1942年),葉榮鐘攜長子葉光南(1938~)訪霧峰林家。
  來源:葉榮鐘家屬捐贈
  保存狀況:良
  日期:
  1942
  
  
  
  
  內容描述:範圍與摘要:民國35年(1946年)10月05日,「臺灣光復致敬團」完成大陸之行(1946/08/29~1946/10/05),於返台前夕攝於上海機場。前排左三丘念台、左四林獻堂、前排右三葉榮鐘、右四陳逸松。(參考資料:葉榮鐘,〈台灣省光復前後的回憶〉、〈林獻堂先生年譜〉,《台灣人物群像》,台中:晨星,2000;丘念台,〈讀〈台灣省光復前後的回憶〉文後〉,葉榮鐘,《台灣人物群像》,台中:晨星,2002;林莊生,〈光復前後〉,《懷樹又懷人:我的父親莊垂勝、他的朋友及那個時代》,台北:自立晚報,1992;葉榮鐘,「1945年」、「1946年」,《葉榮鐘年表》,台中:晨星,2002。)
  來源:葉榮鐘家屬捐贈
  
  
  
  
  
  
  內容描述:範圍與摘要:民國63年(1974年)07月23日,葉榮鐘在美國過75歲生日,與夫人施纖纖及長男葉光南、次女葉芸芸兩家人合影留念。照片右起:葉光南、林妙芬、葉榮鐘、施纖纖、葉芸芸、陳文典;孫兒輩右起:長孫葉培根、孫女葉美林、外孫陳力。(參考資料:葉榮鐘,〈美國見聞錄〉,《半壁書齋隨筆(上)》,台中:晨星,2002;葉榮鐘,〈家書〉,《葉榮鐘年表》,台中:晨星,2002。)
  來源:葉榮鐘家屬捐贈
  
  
  內容描述:範圍與摘要:民國64年(1975年)葉榮鐘與夫人施纖纖於台中自家門前合影。(參考資料:葉榮鐘,〈美國見聞錄〉,《半壁書齋隨筆(上)》,台中:晨星,2002;葉榮鐘,〈家書〉,《葉榮鐘年表》,台中:晨星,2002。)
  
  
  
  
  
  
  描述:
  內容描述:範圍與摘要:葉榮鐘夫婦(夫人施纖纖)肖像底片。
  來源:葉榮鐘家屬捐贈
  
  
  
  葉榮鐘(1900-1978),彰化鹿港人,字少奇,號凡夫,筆名奇、掃雲、葉天籟等,為台灣文化界名宿,一生橫跨台灣戰前戰後至七O年代本土運動興起時期,他長期參與台灣政治社會運動,曾任公職外同時身兼古典詩人、記者、編輯、評論家等多重身分,晚年則致力於著述,見證台灣近代民族運動的發展。
  
  投身政治社會運動之餘,葉先生亦鍾情於文學,不但詩稿、散文等創作不斷,更與友人先後創辦《晨鐘》及《南音》雜誌,並於1942年正式成為「櫟社」成員。此外,葉先生更致力於收集各類型史料,範圍擴及日據中期至戰後七O年代文化運動的多層面貌。他一生珍藏的三千餘種書籍以及大量手稿、來往信札與珍貴史料,更可說是台灣戰前戰後政治、社會與文化面貌的縮影。
  
  民國92年9月葉榮鐘先生家屬將此批具多元性、獨特性及豐富性的珍貴文獻資料,全數贈與清大圖書館典藏。93年5月圖書館以國科會 「『葉榮鐘全集、文書及文庫數位資料館』之建置」計畫(以下簡稱本計畫)為名,分三年期程,進行「葉榮鐘捐贈資料」數位典藏工作。目前已完成《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大事年表》、人物誌─「台灣人物群像」系列、日記、手帳、文稿、詩稿、照片等資料之數位典藏,並建置數位資料庫及網站,免費提供各界使用,作為促進台灣史研究、教學與國際交流的學術平台。
  
  葉榮鐘一生橫跨日據、光復及七O年代本土運動三時期,除投身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外,亦廣泛關注台灣風土民情的發展,有意識地保存下諸多珍貴歷史資料,因此,本計畫據此建置的數位資料庫,即可成為掌握台灣近代史面貌的捷徑。例如:台灣光復後,為消弭兩岸隔閡聯絡官民情感,台灣民族運動領導人林獻堂率葉榮鐘等社會各界人士,一方面籌組「歡迎國民政府籌備會」,一方面參與由丘念台推動組成的「光復致敬團」,於1946年8月前往南京等地參加受降式,拜會總理蔣介石及各級官員,希望藉此成為兩岸溝通的橋樑。對此次關鍵性的歷史任務,葉榮鐘不但提筆為詩,並撰寫日記,詳細記載各日行程感想,還保留了致敬團名片、獻金及拜會名單、〈致敬蔣公頌詞〉、各級官員設宴請帖、致敬團遊歷西安等地的照片等史料 。這些豐富而生活化的史料,透過數位資料庫的連結,更能立體而生動的將歷史重現於使用者眼前,拉近一般民眾與台灣歷史的距離,並補充目前台灣近代史教學及研究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