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衫皱了怎么熨:台城风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11:18



台城远眺

台城旧区的“丁”字街新(上图)老(下图)对比

(老“丁”字街照片由台山市档案局提供)

台城石花文化广场

台城步行街(资料图片)

  走进台山市中心城区,漫步在古老的街道上,游人纵目四望,一定会被骑楼上巧夺天工的装饰所吸引。一座座古旧的三层或四层商店楼房,屋顶是传统中国式的硬山顶,而骑楼平面天花板、窗户和阳台却是十九世纪时希腊、意大利、西班牙乃至伊斯兰式的风格。那圆圆的拱券、高高的柱廊和色彩斑斓的玻璃,那形态各异的山花,那圆孔型、曲线形、三角形、长方型的精致灰塑,把阳台打扮得美不胜收。中世纪以至现代的西欧和中东建筑风貌,在这里能尽收眼底。

  这样的建筑格局,是1924年至1929年完成的。这得益于1924年3月3日孙中山特许台山实行地方自治、丰厚的侨汇和新宁铁路强大的运输力量。

立县:在荒地上建城

  台山于明朝弘治十二年(1499年)立县,当年六月由广东按察司佥事(省法院巡回法庭庭长)徐 和广州府同知(副专员)高绶主持在荒地上建城。从弘治十六年(1503年)到光绪十八年(1892年),台城曾18次被台风破坏,城墙倒塌、民房被毁。

  台城立城时,城区范围是现在环城南路、环城西路和环城北路包围的一个三角形地带,面积大约0.2平方公里。明朝嘉靖十年(1531年),广东兵备莫相招降了一批“贼众”,在台城西门外建立归化坊墟安置他们。这新墟就是今天的台西路步行街。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到了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在现在的南塘路、通济路、光兴路、西岩路和三台路一带建立了西门墟。光绪八年(1882年)又在现在的北盛街、中和街、南昌街、东华路、西荣街一带设立西宁市。由于城墙的阻隔,今天的台城中心城区,在当时分为台山城、西门墟和西宁市三个相对独立的墟镇,各有不同墟名的门牌,各设市务公所进行行政管理。

  1921年12月8日,台山附城横湖人刘栽甫(1887-1966)就任台山县县长。他鉴于县城街道狭窄,绝大部份商铺是低矮的平房,不利于今后的发展,便委派台山县工务局局长谭铁肩和台山商会会长李克明主持市政襄办处,对台山城和西宁市进行彻底的改造;对西门墟的改造,委托台山旅港知名人士黄笏南、黄仿周、李星衢、李勉辰、谭焕堂等合办的光兴公司负责。

  为了清除阻力,刘栽甫于1924年3月3日呈请孙中山特许台山试行地方自治,孙中山批准了台山试办自治办法5条;“一,台山县署因行政利便,对于调查户口、测量田土、修筑道路、疏浚河道、推行义务教育、开辟公共坟场等设施及革除迷信奢侈等陋习,得强制执行之。二,台山县署因扩充地方行政、发展地方事业,得就地筹款,增加新税。三,一切征收机关一律划归县署办理。四、台山县署得组织警备队350名至750名。五、台山不供应驻军军需。”这样,台山县政府的权限大大高于全国各县,改造城区有了权力上和财政上的有力保证。

城区改造:拆城墙、扩马路、拆平房

  台城城区改造工程以1924年起逐步开展。首先是拆除城墙,城基改造为现在的环城西路、北路和南路,环城西路北段建为环城公园(现西濠公园)。从1924年10月起,分期分批拆除马路规划红线内的建筑物,各商户必须在7天内自行拆除,否则强制执行并严加究办。这样,原来狭窄的街道一律扩宽为7.5米至15米。接着是强制性拆除全城全部平房,一律改建为两层以上的楼房。最后,是建设石花公园和塔山公园。

  刘栽甫出具的拆平房、筑马路的布告都是措词强硬的命令,而修筑公园的布告却是一篇优美的骈体散文,是一幅幅词藻华丽的对联。

  由于孙中山的授权,使台山县政府能强制推行拆城墙、扩马路、拆平房的建设计划。又由于侨汇丰厚,使各商户有充足的资金建筑美不胜收的楼房。更由于新宁铁路运力充足,大量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能迅速运入,台山城如期以全新的面貌面世。

  1929年4月30日台城隆重举行马路开放典礼。

  仪式在现中医院处举行。台城各马路高搭牌楼,人行道上摆放鲜花。台山县新任县长李仲仁在剪彩后登上吉普车,引导自行车队、醒狮队、鼓乐队,带领民众巡游每条街道。

新台城:被人们誉为“小广州”

  全新的台城,已将台山城、西门墟和西宁市连成一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西宁市和西门墟是商业区,台山城是政务区、文化区和住宅区。台山城内设有政府机关,县立中学、敬修中学、育英中学、居正中学、任远中学,县立师范和县立女子师范等中等学校;办有栽华职业学校(开设汽车驾驶修理、测绘、无线电收发报等专业)和尚实会计学校;有《台城舆论报》、《南华日报》、《劲风日报》、《民国日报》和《台山县政公报》等五家报社以及《新宁杂志》、《台山华侨杂志》等十多家侨刊社,还有图书馆。台山城有太平戏院,西宁市有钟声戏院,西门墟有光声戏院。城外有台山县立医院、振汉医院(现中医院)和明善社等医疗机构。

  东郊有石花山公园,西郊有塔山公园和体育场。城市美丽,人们誉为“小广州”。

  台城的街道呈丁字形,取“人丁兴旺”的意思。全部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和欧美风格的巧妙结合,在中国的县城中别具一格。台城的商铺一般是23米长、5米宽,建有约2.5米宽的骑楼,为行人遮风挡雨和防晒,体现出浓郁的人情味。台城的建筑,总体规划高度统一,个体设计充分自由,在整齐划一中各自争妍斗艳,有如繁花朵朵。台西路的中国银行台山办事处(现工商争行中心所)和广东银行台山分行(现工行金银首饰部)是欧美现代派立体式,宛如爱群大厦的微缩。广州五华银行台山分行(“天桥”对面的商店)在楼顶盖有三层的城堡式亭子,在市中心鹤立鸡群,傲视群雄。更多的楼房在屋顶筑了女儿墙,精雕细塑,砌出风格各异的式样。

  当年台城的规划者和建设者,建设的房屋历经80年的风雨,至今仍坚固耐用,仍在发挥经济效益,这在中国的县城中是硕果仅存的。

  台城于1919年开始供电,1928年建成电话网,1961年3月13日自来水厂投产。1958年1月27日至3月31日,台城工人、机关干部、师生和居民日夜奋战,开挖了总面积18.5公顷的人工湖。改革开放以来,台城发展很快,市区面积从0.7平方公里扩展为6.13平方公里,台城更加美丽。(文/蔡锋 图/区景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