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衫尖领和方领的区别:日本救灾能力的七不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51:49
 

核心提示:日本民众处变不惊,秩序井然,留给外界很深的印象。对比一下,日本政府救灾措施却不到位,存在严重的缺失。救灾不得力,在国际危机中亦意味着应变能力不足。对比日、中两国政府救灾能力之差距,令人大跌眼镜。本文从战略层面分析一下,日本政府救灾存在缺失的原因。

日本发生9级地震,引发了大海啸,灾区满目疮痍,令人惨不忍睹。更可怕的是福岛核电站冷却设施停止运转,随时可能爆发骇人听闻的严重核污染事件,一旦强辐射物质进入大气层,即有四处扩散之虞,从而紧紧吸引了全球民众的眼球。

日本民众处变不惊,秩序井然,留给外界很深的印象。灾变发生以后,行商坐贾概不趁机抬高物价,保险公司不援引“天灾非人力所能抗拒”的条款拒绝理赔,实在可圈可点。

对比一下,日本政府救灾措施却不到位,存在严重的缺失。震灾爆发以来,已逾10天。灾区许多避难所食物及御寒用品不足,一天只能给每人供应2个饭团。一家三口靠一片面包充饥,3个人分一碗味增清汤。不到一周,23名灾民有幸躲过了震灾,却在避难所中因冻馁而死。

救灾不得力,在国际危机中亦意味着应变能力不足。对比日、中两国政府救灾能力之差距,令人大跌眼镜。本文仅从战略层面分析一下,日本政府救灾存在缺失的原因。

第一,据笔者多年来同日本战略家接触获得的体会,日本战略家普遍欠缺大开大合的气魄。平日评估情势时,“察见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决策时患得患失,设若涉及外方或者外国,瞻前顾后,又不够坦诚。这在处置福岛核事故中,纤微尽现。这是日本军政界决策文化的大背景。

第二,日本政府官员及工商企业高管的一个共性是习惯于遵循“唯上”的法则办事,囿于常规观念的约束,缺乏发挥个人创新能力的氛围。如果读者有机会同日方访问团对话,会发现日方主官说话时,下属都噤若寒蝉。久而久之,中、下层主管官员办事刻板、机械,处理问题时应变能力不足,遑论危机处理所需的明快、果断了。这是日本官场或企业文化的一个特点。

第三,日本政府更迭频繁,内阁之短命,在各大国政坛中,无出其右。民主党上台才两年多,高层官员都是政客出身,缺乏行政经验。平日民主党又以“反官僚”为标榜,与行政经验丰富的职业官僚阶层的关系之和谐,远不如长期执政的自由民主党。处理危机时,欲求如臂使指之效率,谈何容易。

第四,日本实行小政府体制,讲求高效廉政。平日政府设置机构时,贯彻“扁平”的原则,减少叠床架屋的现象。毋庸置疑,这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捷径。然而,一旦特大灾难降临,小政府体制确实限制了政府救灾能力的发挥。纵使自由民主党执政,情况也是如此。

第五,东电虽属民营,却官僚习气浓重。福岛核电站带病运行,却还想不予废弃。11日下午发生地震,东电明知外接电网及自备发电机组已被海啸摧毁,靠蓄电池运行冷却设备维持不了几小时,却迟至夜晚才透露冷却系统告废。加之,启动冷却系统必须架设临时供电线,东电迟至震灾五天后才想到这个主意。灌注海水宜早不宜迟,东电又怕灌注海水会缩短反应堆的寿命。

东电既受政府影响,面对危机就不应以省钱为前提;既以赚钱为宗旨,办事就不应疲沓因循。东电在应付事故中,对外公布消息时,动辄吞吞吐吐,欲言还止。反观中国大国企,尽管平日小事故不断,危急存亡之秋,该拍板时果断行之,不致于因为经济效益而犹豫不决。

第六,日本政府施政时,首先要顾虑到舆论的掣肘。这届政府该做的事,为了避免舆论的反弹,往往推给下届处理,行事准则不是“釜底抽薪”,而是“扬汤止沸”,不啻厝火积薪。识者奋袂而起:危乎哉。

第七,由于自卫队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中积极救灾,形象有所好转,却远非日本社会一个强势群体。自卫队没有军法,“临阵脱逃”不构成犯罪。日本社会对自卫队认可值不高,却在灾难中寄予巨大的希望。对此,自卫队官兵“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台湾军队也存在类似问题。军方担忧新兵训练时出事故,引起舆论抨击,因此规定气温超过32℃,新兵一律不出操。训练营还装有空调,舒适度不逊于居家。战时,却希冀这支军队保全身家,岂不怪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