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对朋友感谢的句子:贾云峰:中药堂里走出的一位国画大师…程十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7:17:18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午后,我和朋友同游,并拜访了和平街151号。

这里是一代国画宗师程十发的诞生地。

各位看官定会疑惑,这和平街151号到底隐藏着什么重要人物呢?

 

            

 

刚踏进大门,便吃了一惊,厅堂内书有“中医看病”字样。

很难想象一代国画宗师祖居的前厅是一间中药堂。我略一抬头,一块黑木牌白字的行医牌上很醒目地写着“枫泾世医程思斋子子美儒理男妇大方脉”。

朋友说,这块行医牌是从程家祖上传下来的,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了,此牌按现在医院里分类就是中医内科。

祖居厅堂桌上的小箱子,则是程家的出诊箱,而药柜里则放着各种中草药,罐子里是秘制的中成药。由于程家时常接济穷苦的病人,后来百姓顺理成章地把程家所在的这条街称为“太平坊”,现在被更名为“和平街”。

整个厅堂古色古香,甚有韵味。

不过令人费解的是,一个行医世家为何诞生一位国画大师呢?

 

            

 

         

 

行医世家,又为何弃医从画?

程家原籍皖南,太平天国后期,避乱到枫泾。1921年,程十发出生于枫泾太平坊一户行医世家。

程十发的曾祖父世斋公是个读书人,精通医道。祖父子美公,也随父学医,且练就一手好字,当年枫泾“积谷仓”三字就出于他的手笔。父亲欣木公医术高深,在枫泾悬壶济世,留下美名。

一般来说,行医世家都是世袭的职业,讲究家学渊源,如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便是三代从医。

程十发祖上也是三代从医,只是到程十发这里,分出了支流。这也是程十发与李时珍的不同之处吧。

程十发为何不走祖辈的道路,而选择弃医从画呢?

我想,还是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来解释,因为这在逻辑上比较说得通。

 


 

程十发4岁时,父亲去松江行医,他就随同祖父一起生活。7岁起被送到枫泾祥通小学读书。他9岁那年,父亲欣木公病故。之后,他的成长受祖父子美公影响较大。

程十发的绘画兴趣就是从其祖父子美公这里熏陶而来。

子美公擅长书画,经常有三五同好来他家评书论画,其中一位叫张定九的先生经常教程十发写写画画。耳濡目染之下,程十发对画画产生了浓厚兴趣。

也正是因为兴趣,1938年,程十发报考上海美专,四年后毕业,就举办个人画展。之后,他不断向《申报》投寄画稿,开始渐渐有了名气。

不过,程十发先生是个淡泊名利的人,纵使是扬名天下之时,他仍是朴素如初。

 

 

画家为何为革命烈士敬献花篮?

程十发曾多次回枫泾,对这片故土也是眷恋有加。

1977年9月到12月,当时左的思想还在政治上占主导地位,他被下放到枫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时正是金秋时节,程十发不仅在枫泾镇文化站创作了连环画《马头琴的传说》,还与故乡的百姓特别是一批青年美术爱好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002年3月24日,八十多岁高龄的程十发携家人第二次回故乡。他怀着对故乡的一片深情,来到和平街幼年生活的祖居,还到南大街121号一125号中国早期共产党员袁世钊烈士的故居敬献了花篮。 

原来,袁世创烈士还是程十发的亲舅公!

程先生对枫泾故乡无疑是深怀感情的。他曾在枫泾出版的画集《丹青蕴情》上写道:

“枫泾是江苏省和浙江省连系的一个小镇,可以证明两个‘母亲’共同喜欢这个孩子……一个小镇跨越吴越两地,一定有它的特点,所以使人流连神往……我的老家在枫泾,无形中育我成长的正是吴越文化。”

字里行间流露着款款深情。 

 

我和朋友在程十发祖居徘徊着,从程十发祖父、父亲行医的诊所厅堂转到他出生、居住的卧室,从天井转到花园。程十发的卧室里,雕花床、梳妆台一应俱全,可以想见他早年生活的景象。

一个中医堂里走出了国画大师,也说明了这片土地的钟灵毓秀,以及这个家族的开明贤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