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蒋安荣:会胜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7:20:43

“圆泉香雪”位于苏仙区坳上镇田家湾村曾家浪组,曾是郴州古八景之一。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广圆可二百步,一边暖一边冷。冷处极清绿,浅则见石,深则无底;暖处水白且浊……”据此记载,那时的圆泉是一边冷一边热的鸳鸯泉。所以古称圆泉香雪。又据唐人张又新《煎茶水记》记载,被誉为“茶神”的陆羽曾与李季卿以煎茶品天下水质,“论水二十目,而此第十八者”。从此圆泉号称天下第十八泉,闻名遐迩。

  遗憾的是今人已无法目睹这种奇观,圆泉早就失去了冷热鸳鸯泉的特色。但泉水流量一直很充沛,即使是大旱之年,也不见减少。现在这口古泉依然是曾家浪组村民的主要饮用水源,村民在泉下砌了两口水泥池,泉水清冽甘甜,吸引着很多人到这里治病疗养。古井一侧石壁上先贤的题刻“天下第十八泉”、“湖南甘谷”、“可用汲”依然保存完好。2006年进行旅游开发后,旁边又重建了有着千年历史的“会胜寺”。从旅游角度来讲,这里山清水秀,人文古迹众多,是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据长期在会胜寺内居住的一位华湘化工退休职工介绍,这里的水确实对于治疗矽肺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他们厂里的老职工都喜欢打这里的水喝。

  对于圆泉冷热鸳鸯泉消失的原因,记者采访了湘南地质勘察院原副院长陈军皆。他介绍说,这种情况不足为怪,因为有温泉的地方,一般都与地热和放射性物质有关;第二个是地下水也“水有水路”,地面上人们打井啊、打桩啊,都有可能影响甚至改变它的水路。圆泉热水消失的原因,从大体上来讲,应该是这个因素。当然,具体的成因只能靠钻探勘察才能彻底发现。

  另据该村村民介绍,圆泉背后是座大石山,山上还有两处天然溶洞,千百年来,这里的开山取石活动就没有停过。他们认为,可能温泉消失的原因与这个极有关联。

出得城来直照南奔,只拣老者问道。“哦,十八泉啊,往槐树下方向走。到那边再问”。就这样,照着郴宜九十里古驿道一路迤逦而行。快到当年韩愈失马的走马岭 了,终于在一小叉路口看到一小木牌,上面写着“十八泉由此进”。去约三百米,先看到一新修的“古寺”,寺旁三口池。一饮二菜三衣。和一般村庄水井布局并无 别致。一线浅水弱弱地溢出。并无圆窦,也无圆池。记载中,该泉一边冷一边热,”冷处极清绿,暖处白且浊”,这种玄妙景观也与实际大相径庭!环顾四周,没有 古树,没有山石(想必给旁边那采石场炸没了),没有茂林修竹,没有晨钟暮鼓。旁边一块小石头,上刻着“郴县文物保护单位。××年立”字样。这是表明此地与 别处不同的唯一证据。苍天啊,大地啊,这就是名震寰宇的“天下第十八泉”?!我一脸愕然。茫然。悻悻然。

泉是没啥看头了。便转到寺内看 看。这是间普通小寺庙。要不是门额上那“会胜寺”字样,还以为就一农家。进得门来,两边各一塑像。中间一天井,边有一小碑。碑文开头两句,“坳上无大坳, 田家无多田”倒是很贴切,简要概括了寺庙所在位置。沿两旁阶梯上几步,就是正殿。雕像几,蒲团几,香案几。这是平日僧人做功课的地方。与记载中殿宇森森香 烟缭绕的会胜寺法会相差何止万里。两边厢房,是出家人日常起居所。我去的那天,据说市宗教局召集他们开会去了,留一人看家。我与他简单闲聊了一下,知他是 穷苦人出生,没读几天书。远不是我想象中的悟透了人生哲理的高僧大德。

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想问题。号称茶圣的陆羽先生当年是如何排定天下名泉名次的?是不是象现在排国优部优那样操作?陆先生是到郴州实地踏勘过还是道听途说得来?抑或是一千多年了,时空改变了一切也未可知。当年郴州是林邑,到处水草丰美。现如今,甭说城中无林,郊外,(2010-5-19 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