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翻译:1940年代末毛泽东考校田家英:什么是政治?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8:37:01
1940年代末毛泽东考校田家英:什么是政治?

2011年03月13日 08:53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丁学良 郭力

字号:T|T
14857人参与82条评论打印转发

核心提示:“文革”发动前夕,田家英有一次跟李锐提到1940年代末时他跟毛泽东的一段谈话。毛泽东问他,什么叫政治?田家英当时也没有答出个所以然来。什么是政治,这不是个平常的问题。毛泽东对田家英说,政治的智慧,在于怎么令敌人越来越少,令同志越来越多。

人的解放,带来了对社会的真心诚意的认同。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追悼大会上,邓颖超向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左)表示深情慰问。此时距刘少奇已去世已近11个年头(来源:资料图)

本文摘自:《南方周末》2008年12月24日版,口述:丁学良(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采访整理:郭力,原题:《人的解放:改革开放的第一步》

有了解放人的这一步,我们这个国家及其政权的社会基础,才有可能在1978到1980年的3年之内大幅度地扩张,敌人急剧地减少。如果没有这种政治上的包容性,在改革开放初那个艰难的阶段,全社会根本不可能上下同心、官民一致,不可能充满那样的朝气和信心

“文革”发动前夕,田家英有一次跟李锐提到1940年代末时他跟毛泽东的一段谈话。毛泽东问他,什么叫政治?田家英当时也没有答出个所以然来。

什么是政治,这不是个平常的问题。毛泽东对田家英说,政治的智慧,在于怎么令敌人越来越少,令同志越来越多。

两个环节:解放思想、解放人

很多人会把改革开放和解放思想联系在一起。事实上,中国从“文革”的阴影走出来,是同时经历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思想的解放,而意义更高的是另一个环节,是人的解放。

解放人比解放思想更难。解放思想相对抽象,而解放人直接触及到具体的人,是可能直接得罪人的。因为在30年前,受害者与加害者的界定非常清楚,解放人远比解放思想更牵动着实际的利害关系。

当时最紧要的问题,就是怎样重建国家的社会基础。

回想1976年前,中国社会几乎没有一个阶层是在被打击的范围之外,几乎没有一个团体在政治上是安全的。起初是“红五类、黑五类”,到了“文革”末期,“黑五类”已经扩展为“黑九类”,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在政治上被降为“负资产”,其后代也被剥夺了升学、招工、升迁的机会。

而中国社会要从落后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发展,要想把四个现代化作为整个国家最重要的国策,靠什么社会力量来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