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有哪些课程:春季茶叶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23:41

春茶在一年中品质最佳、效益最高,是我区全年茶叶生产的重点。抓好春茶管理工作,对提早开园、增加春茶产量、提升茶叶品质、增加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我区各茶场、茶农应抓紧时机,认真做好当前茶叶生产管理工作,为实现春茶增产、提质、增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茶园施肥

春茶施催芽肥,可以促进茶树芽叶萌发,从而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施肥时间宜早不宜迟,一般应在2月中下旬进行。施肥量:亩施尿素25~30公斤或复合肥50公斤。施肥方法:以茶园开沟(沟深10~15厘米)施入并覆土为宜,以防肥分挥发流失。过于密植的茶园,如采用抛施,须在阴天以及下雨天前进行,以免灼伤茶树叶片及肥分流失。各生产单位还可根据生产实际配合喷施叶面肥,以促进春茶早发、多发、壮发。

二、茶树修剪

为早采、多采名优茶,成龄茶园春茶前一般不进行修剪,而将修剪推迟到春茶采制结束后进行。但对于去年冬天遭受较严重冻害的茶园,应及时进行轻修剪,修剪深度以剪去冻害枝条为宜,宜轻不宜重,宜早不宜迟。对无性系良种幼龄茶园,春茶期间要抓好茶树定型修剪,并在定剪基础上辅以打顶,以快速培养树冠,形成平整采摘面。修剪方法:第一次定型修剪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离地15~20厘米处剪去主枝,第二次定型修剪是茶苗栽后第二年2月底至3月初进行,一般离地30~35厘米处剪平,第三次定型修剪是栽后第三年进行,离地45~50厘米剪去,春茶辅以打顶采,一般春茶以留二叶采为好。    

三、预防冻害

去年3月初的“倒春寒”天气使我区早生品种茶园遭受巨大损失。因此在早春季节应随时关注天气预报,提前作好预防“倒春寒”的措施:一是对茶园进行覆盖,即在寒流来临前,用稻草、杂草、遮阳网地膜等覆盖蓬面和茶行地面,促进茶园地温上升,减少茶园霜冻。铺草量每亩1500公斤以上,以不露地面为宜。茶园蓬面覆盖,待寒潮过后应及时将覆盖物掀去。二是土壤保湿,加强茶园肥培管理,施足基肥,增加客土,增厚活土层,以及在茶园迎风口建立防护林带等。三是对于已萌发芽叶的早生品种茶园,要集中人力抢采幼嫩芽叶,以减少冻害损失。

四、茶园病虫害防治

定期观察茶园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制定防治措施,做好茶园病虫害防治工作。要按照无公害茶园发展要求,大力推广使用生物、农业和人工防治技术。使用化学农药时要严格遵循农药安全间隔期规定。受冻害茶园,尤其要密切观察,及时喷施抗病抗菌药。要防止茶蚜、黑刺粉虱、假眼小绿叶蝉等害虫及各种病害的高发,提高春茶产量、质量。

五、茶叶采制

(一)采摘 掌握好开采适期,当茶树蓬面每平方米有10~15个茶芽符合鲜叶质量要求时,即可进行开采。在采摘中要按标准、及时、分批、勤采,鲜叶质量要求芽叶完整、色泽鲜绿、匀净。正确的采摘方法为提手采摘,采下的鲜叶应使用透气良好的篮篓盛装,及时、分批装运到加工场所。

(二)摊放:目的是散发一部分水分和青草气,提高茶叶品质。应将鲜叶摊放在清洁的篾垫或竹匾上,摊放时间一般为4~12小时,厚度为2~3厘米,摊放程度以失水量在10%左右,叶色由绿转暗绿,叶质由硬变软为宜。

(三)炒制:炒制器具可选用传统炒茶灶、电热炒茶锅和其他加工机械。主要加工工序为青锅—摊凉回潮—辉锅。手工加工技术采用“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等传统手法。青锅锅温以200℃左右为宜, 鲜叶投入锅中有“劈啪”爆声,锅温掌握从高到低,投叶量一般为150g~200g,炒茶手法先轻后重,青锅时间为12~14分钟,炒好的青锅叶应初具扁平、挺直、软润、色绿一致,失水率在52%左右,约七成干。摊凉回潮是将炒好的青锅叶集中放在簸篮里用清洁棉布盖上,经40分钟~60分钟,使芽、茎、叶各部位的水分重新分布均匀回软。辉锅锅温掌握在70℃~160℃,投叶量200g~250g,手法掌握轻重轻,当茶毛脱净,茶身不烫手,最大几颗茶叶一折就断时可起锅。整个辉锅时间为20~25分钟,干茶含水率应在6.5%以下。

(四)贮藏:常温贮藏,茶叶放在专用储存缸或其它容器中收灰,茶叶与生石灰之比为5:1,茶叶与生石灰不能直接接触。低温贮藏,茶叶应贮藏在低温专用冷库中,温度以5℃左右为宜,避免阳光直射与高温潮湿存放。

 六、生产准备

各生产单位要抓紧做好春茶开采前一切准备工作:包括茶叶加工环境和场地的清洁、茶叶加工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添置、制茶燃料,辅料及工具的准备、生产加工技术人员及经营人员的组织落实和培训,以迎战春茶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