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尸走肉第一季 百度云:为什么深圳不可能成为直辖市(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13:42
最近,一些网友们纷纷发帖,议论深圳的未来发展。意见大致分三种:一是深圳归属广东省成为省辖市;二是保持特区原有身份不变;三是升格为第五个直辖市。不同意见的人甚至掐起架来。但从我的观察看:深圳成为直辖市可能性极小!
  
  理由如下:
  
  一、 中央的意思
  去年底,中央派出了一个由有关部门组成的调查团到深圳。调研结果,中央认为珠三角在广东省的领导下,容易协调关系。可以避免长三角两省一市带来的麻烦。而且,小珠三角面积只有1万多平方公里,面积不大,已经有广东、香港、澳门三大省级行政区了。不适宜在珠三角地区再增加省级行政区。
  
  二、 深圳的意见
  深圳市政府秘书长公开辟谣,说深圳无意申请直辖市。虽然深圳民间仍时有直辖声音,终究是代表民间意见。
  
  三、 周边的关系
  广州、深圳、香港,以及整个“珠三角”,这个复杂的行政区域经济和实际的经济区域不很协调。 目前为粤港双边协调关系。如再加入一方,关系必然复杂许多。
  
  四、地域人口
  
  深圳地域狭小,户籍人口只有150万。无法成为直辖市。如划入东莞全部,不但东莞反对,广州也反对。因为广州黄埔港早已经延伸到东莞麻涌。广东也反对,因为东莞和深圳是广东最发达的地带,如果全部划出,广东将沦为二等省份。
  
  深圳户籍人口只有150多万,除非深圳同意将暂住人口900多万同时转为户籍人口,否则,如何成为直辖市级的人口规模呢?
  
  
  五、 经济的发展
  从目前深圳的经济总量来看,虽然它已超过天津、重庆。然而,广州还在它的前面,综合实力也远在深圳之上。如深圳成为直辖市,恐难于协调两市关系。
  
  另外,广东在扶持东莞,国家在扶持长三角一些城市,比如苏州,它们和深圳形成正面竞争。尤其苏州,GDP已经超过深圳。但是,苏州却没有申直的意图。
  
  六、 深圳的实力
  
  深圳只是单项的城市。南中国的军事、政治、文化、交通、教育中心仍在广州。深圳也没有好的大学,没有独立的文化特色,没有高水平的医疗机构,无法为附近省份提供服务。所谓直辖市,就是要辐射附近一大片地区的综合性中心城市,深圳难于担当。
  
  
  七、 深圳的未来
  深圳未来是依靠目前实力,不再单独寄希望于国家扶持,独力发展成为实力强劲、非综合性的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大城市。

猜想一:直辖——16年梦想何时实现?
  1988年,深圳首次提出申请成为直辖市。作为一个成立不到十年的新兴城市,深圳申请直辖无异于石破天惊,在全国激起一阵波澜。当时质疑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赞成的则没有几个。全国人民不理解啊,你深圳凭什么要求直辖啊?不就是凭借政策优势,比别人多赚了几个钱嘛。至于广东省,更是首当其冲反对直辖深圳。
  
  尽管第一次申请直辖失败,但深圳始终没有放弃,1988年以后几乎每隔五年深圳都要掀起一波直辖动议。1997年八届人大五次会议正式批准重庆为第四个直辖市,将中国人口最多的四川省在行政区划上一分为二,以成都和重庆为中心分为东西两个省级单位。重庆直辖成功给深圳极大鼓舞,1998年两会期间深圳再提直辖,但结果仍让深圳人倍感失望。1998年深圳国内生产总值为1289.28亿元,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六位,仅次于上海(3688.2亿元)北京(2009.9亿元)、广州(1844.09亿元)、重庆(1434亿元)、天津(1340.7亿元)。从经济实力上来讲,深圳申请直辖有足够充分的理由。但人们反对深圳直辖也有更充分的理由:香港已经于1997年回归祖国,需要与内地协商合作,在香港、广东之间再增加一个直辖的深圳并不是好事。
  
  
  当时光跨越到21世纪时,深圳的命运开始出现新的转机。首先是香港经济持续低迷不振,失业率居高不下,产业转型困难。香港陷入困境使中央对深圳问题高度重视,于是在2003年7月国务院直接派遣调研小组来深。中央小组直接来深调查,这在深圳历史上是第二次。在香港陷入困境的同时,对岸的深圳同时也面临一个发展方向问题,是继续扛着“特区”的大旗还是还原为一个纯粹的城市?而此时的广东省也正为一个日益庞大的行政机构所困扰,计划把21个地级市合并在10 个左右,因此开始推动建设大广州、大佛山、大中山、大汕头……珠三角东岸的深圳、东莞以及惠州如何整合?合并直辖方案于是跃出纸面。
  
  
  在中央层面,深圳直辖除了有支撑香港的作用之外,还具有弱省削藩的意义——2003年广东省GDP达到1.345万亿元,位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总量的12%,如此强势的地方经济有利有弊,把其中经济发达的深圳分离出来不失为一个巩固中央集权的策略。
  
  
  因此,在内外多重因素下,深圳直辖话题再度被点燃。2003年7月底,在国务院调研小组的座谈会上,有关专家为深圳未来设计了三条“路线”:一是与香港结成“特区联盟”,二是深圳成为中央政府直辖市,三是深圳成为自由港。三条路线中,直辖方案对深圳更现实也更容易操作。为此,去年8月间深圳民间直辖呼声甚嚣尘上,最后官方不得不出面澄清。然而官方越是低调,坊间越是认真。深圳人相信,深圳直辖只是早晚的事情,而机会总是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也许就在今明两年?
  
  
  
  猜想二:土地——深圳能否承受之重?
  
  2004年3月,《关于建议将惠州市所辖的惠阳区划归深圳管辖案》获得全国政协审定,并正式立案。深圳版图能否扩大再次成为媒体聚焦的热点。
  
  
  1979年1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宝安县建制,成立深圳市。全市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深圳经济特区是深圳市的一部分,面积为327.5平方公里,1980年8月,按全国人大的决定在深圳市划出。有数据显示,目前特区内面积仅有327.5平方公里,去年GDP1860亿元;特区外面积1703.5平方公里,去年GDP1000亿元。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深圳的人口为700万,但据有关部门测算,深圳的实际人口数已经超过1000万。随着人口的迅猛增长和城市土地的不断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已十分有限。以一个县级城市的土地规模,深圳却承担了一个特级大城市的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可谓不堪重负。
  
  
  目前,特区内可开发利用土地面积191平方公里,已开发建设170平方公里,只剩下21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特区外可开发利用土地面积为576平方公里,已开发建设357平方公里,尚待开发土地面积约有219平方公里。可见,无论特区内还是特区外,深圳可供经济发展用地严重不足,常与大企业失之交臂。
  
  
  为此,扩大深圳版图的动议不断出现。2003年年初,广东省政协委员俞仲文提交了一份提案认为,为充分发挥深圳在未来深港经济区或大珠三角经济区的作用,应当重新划定深圳市的版图。俞仲文认为,可以打造深圳2小时经济圈为标准进行版图划分,即将深圳周边2小时车程所能到达的地方都划并过来。
  
  
  目前,坊间流传的关于“大深圳”的区域调整有“大、中、小”三个“方案”:“大方案”是整个东莞和惠州都划入深圳;“中方案”是东莞市的三个城镇(塘厦、凤岗、清溪,约300平方公里)和整个惠州都合并进来,使深圳面积达到13613平方公里;“小方案”是,东莞市三镇以及惠州市原惠阳市和惠东县(分别为2982和3398平方公里)划入深圳,使深圳面积达到8793平方公里,与上海不相上下。
  
  
  如果要整合珠三角东岸的深圳、东莞、惠州等地,深圳行政级别就得提升;如果深圳直辖,那么深圳版图不可避免要扩大。直辖与调整行政区划始终关联。著名媒体人士金心异认为,深圳“在最近两年内是深惠合并的最佳时机,一是惠州还较穷,极度渴望发展,现在归入深圳对惠州的发展有极强的刺激作用。二是深圳市长李鸿忠原来在惠州做了十年的领导,有极强的人脉基础,如果李鸿忠还搞不掂的话,换一任市长就更难搞掂了。三是,如果再过两三年,深圳错失了重化工业发展的历史机遇,那时再兼并惠州还有什么意义呢?”
  
  
  目前,国家民政部正在研究全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预计在2005年推出,届时深圳以何种面貌出现也就水落石出了。
  
  猜想三:深港关系——何去何从
  香港回归,曾经使人们对深港合作充满期待。然而,1997年以来,深港之间的合作不但没有加强,反而有所削弱,这使我们不得不认真审视深港关系。为此,提升深圳行政级别被有关方面提出。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认为,深圳成为直辖市可以使两地的经济整合和优势互补建立一个完全无阻隔的经济大平台,同时“有利于与香港建立更为紧密的政务安排”。
  
  
  无论深圳直辖与否,深港一体化都将是最终发展方向。在一体化的实现方式方面,深圳社科院提出“一都两市”模型:将香港与深圳看作是一个一体化的组合城市(“一都两市”),而起到率领整个大珠三角经济区,共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其中一个发动机的作用。而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则提出以“特区联盟”实现深港一体化,这样香港的空间扩大两倍,不仅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增加就业人口,而且可以增强经济竞争力,而且可以使两地完全实现人流、物流、资金的联通,形成真正的统一市场。
  
  实际上,目前深圳与香港的国内生产总值合计达1万7000多亿港元,占中国大陆国内生产总值的17%,已经达到了世界特大都市地区的水准。而且,CEPA实施后,两地融合的趋势也将越来越明显。
  
  猜想四:二线关——撤还是不撤?
  
  如果按照“一都两市”或“特区联盟”的设想,一线关势必要放开,而二线关就得卡严——显然这与近年来要求撤销二线关的呼声背道而驰。
  
  “二线关”是指深圳与内地接界的84.6公里的边界线。当年,有人为了反对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关于设立深圳经济特区的提议,出了一道难题:要设立深圳特区,非在周边圈立一道7000公里长的铁丝网安全线不可,以与作为社会主义主体的内地隔绝开,保证特区的改革不冲击内地。然而,让铁丝网动议者始料不及的是这个难题并没有难倒我们的改革者,而且更出其意料的是后来二线关保护内地的意义被弱化,相反却演变成为深圳改革探索保驾护航的特区防卫网。当时中央和广东的改革者受到了这道难题的启发,认为既然特区内要有许多借鉴资本主义的特殊政策和生活方式,就有必要建立一道“深圳二线关”,以缓冲一些内地人对改革试验的不理解,另外也可以缓解特区开放后对一线关的压力。就这样,这道“二线关”从1979年秋提出到1980年夏定案,不到一年时间。1986年深圳在特区外围建起了全长90.2公里的铁线网--西起南头区安乐村海边,东至梅沙背仔角海边,包含南头、布吉、梅林、同乐、白芒、沙湾、盐田、揹仔角、溪冲9个检查站和多个耕作口(便于当地居民出入耕作)。二线工程共分85个单项,建筑面积23.35万平方米。工程总概算1.35亿元。
  
  二线建成之后,曾有效地隔绝了内地和特区,为特区内的安全与稳定起到积极作用。然而,近年来二线却成为制约深圳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二线也成为无数人的伤心落泪之地。因为二线关的存在,一个城市被活生生分成关内和关外两个世界。关内繁荣发达,环境优美;关外落后脏乱,不可与关内同日而语。关外的人向往关内,关内的人鄙视关外。世界上恐怕没有第二个城市像深圳这样特别,就连房价也是关内关外泾渭分明。
  
  目前二线关检查宽松,出入已经很方便。在我看来,作为二线关的实体,铁丝网没有必要拆除,也没有向外扩展,因为一旦深港地区出现特殊需要,二线关可以立即启用,不过为了出入方便,应该考虑多设出入口,并简化出入程序。
  
  猜想五:港珠澳大桥——深圳被边缘化?
  近年来,港珠澳大桥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其中尤以香港心态较为迫切。尽管大桥方案未定,但是该桥一直被认可为单Y方案,这就难免令人担心,港珠澳大桥建成之后,深圳是否被边缘化?
  
  大桥建成之后,珠三角西部地区的货物可以直接从珠海跨海到深圳和香港的码头,而不像现在那样要经过深圳,因此大桥建成之后深圳的业务量就会分流很多了。尤其让深圳感到焦虑不安的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快速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一旦这个以广州为中心的“一小时都市圈”形成,广州就处于珠三角A字格局的顶端,广州在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功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而香港也只是其中一条主轴的端点而已,可能被边缘化。对于深圳来说也是如此,因为深圳更靠近香港这个端点。另外,东莞、惠州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深圳的腹地,但城际轨道的修通、南沙港建成后广州在珠三角的辐射力大幅增强,这两个城市将逐渐向北靠拢--深圳似乎被撂在一边,被珠三角边缘化?
  
  为了突破这个A字困局,避免被边缘化,香港方面祭出了两大法宝:一为港珠澳大桥,一为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尤其是前者,被视为香港破解珠三角“A”字格局的撒手锏。大桥建成后,整个珠江口湾区的交通就形成一个环状的网,而香港便和广州成为一南一北两个结点,原来以广州为中心的“A”字格局就变成了三角型格局,广州和香港都只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端。因此,香港有人认为,一旦港珠澳大桥建成,香港依靠这样的一个环形的交通系统畅通地连接整个珠江三角洲的东部和西部,使香港的物流业、金融服务业、旅游业可以在短时间内辐射到整个华南,再加上香港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高过广州,因此将来被边缘化的不管是不是广州,但肯定不会是香港了。那么,被边缘化的会是谁呢?是深圳。
  
  
  在政策优势、区位优势都已经被弱化的情况下,深圳的处境更为窘迫尴尬。如何才能避免目前被边缘化的处境?为此,有人曾经为跨海大桥提出了一个双丫方案,一边是连着澳门和珠海,同时这边也是两头出去,一边连着香港,一边连着深圳,兼顾港、澳、深、珠四方利益,皆大欢喜。但是双丫方案要经过三个主航道,都是深水区,要兴建离开水面很高的大桥,桥趸的造价很高,因此该方案建筑成本很高,达到三百亿港元,很难收回成本,会成为一个亏本工程,不易为投资者接受。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该方案很难被采用了。另外,即使双丫方案被采用,这也顶多给深圳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因为深圳的弱势地位没有根本改观,对深圳的发展没有实质性意义。
  
  
  因此,深圳官方对修建该大桥的心态一直非常矛盾。一方面,他们相信,香港好深圳就会好;另一方面,他们还真担心被边缘化。为此,今年初,深圳市长李鸿忠明确提出,跨海大桥要采用双Y方案,连接深圳。在双Y方案处境不利的情况下,深圳市长突然高调表态,似乎另有深意,让人联想到深圳是否直辖。因为,似乎只有直辖这个砝码才能增添深圳在这个话题上的份量。不过,话说回来,无论是否被边缘化,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深圳自己的心态不要边缘化。日渐边缘化的深圳心态,这是深圳转型的最大挑战。
  
  猜想六:重工业——深圳产业规划重新布局?
  假如深圳要发展重化工业,有“国际花园城市”之称的深圳面貌会否改变?深圳人引以为豪的生活环境会怎样?现在深圳人似乎还没有想过这些问题。长期以来,深圳以金融服务、现代物流、高新技术为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但是去年以来,深圳却提出产业结构要“适度重型化”,要“调整产业结构,要在继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技术、资本密集型的装备制造业和基础工业”。
  
  深圳为什么突然要为工业“加重”呢?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广州的地位相对于深圳来说是下降的,但近年广州在汽车、钢铁、石化工业等方面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广州传统商业城市的形像,使其整个经济具有了强大的后劲和底气,也使广州成为包括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经济的重要支撑。相形之下,深圳因为缺少重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在区域经济的角力中已经有了退步的迹象。为此,近年来深圳各界提出要大力发展重化工业。
  
  但是,深圳有无必要发展重化工业呢?发展重化工业要有足够的能源和淡水资源支撑,因特虎深商俱乐部会员偊清认为,“深圳的水资源和电力等能耗资源目前已经是很紧缺的,已经实行“峰谷”电价。而全国电网没有足够的有效资源可以提供给深圳。其二,深圳的河流均从北往南流入海,香港新界的北部湿地,深圳以南的红树林湿地,对于两地而言是经不起任何污染的财富。其三,深圳以南的河套地区,是深圳和香港接合的关键点,是目前即将开发的地区,也是不能受到污染的。其四,重工业,必然产生对水、电的大量需求,同时对污水处理提出很高的要求,深圳目前向国际寻求资金支持处理目前的河流污染问题,可见已是存在资金缺口,而污水处理的投入之大是非专业人士难以想象的。最后,京广、京九铁路在深圳没有编组站也是深圳难以发展的一大原因,广深铁路,是好事,也是深圳难以融入全国国家铁路网的障碍。深圳的港口、集装箱陆运优势,和内陆运输,因此受到局限。综上所述,从环保、有效资源运用、深港交流、国际形象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重工业的贡献,仅仅在于GDP。”
  
  更重要的是,发展重化工业首先需要大面积的工业用地,而现在深圳还有可用土地吗?为此,金心异认为,为了发展重化工业,深圳必须扩大版图,“兼并惠州应该是深圳市第一位的战略选择,哪怕不和香港一体化(一体化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就是深圳不努力,最终的结果也必然是一体化),哪怕不搞直辖市(那只是一个热点效应而已),也一定要兼并惠州--假如深圳以不直辖(脱离广东)为条件可以换取广东省支持将惠州划给深圳的话……”
  
  猜想七:房价——涨还是跌?
  当我与几位朋友聊起深圳直辖的话题时,他们不禁面露忧色,因为他们担心深圳房价会因此上升,而他们近期还没有在深圳置业的打算。相对的,有产者则可以享受直辖带来的好处,物业升值有望。中原置业深圳分公司总经理李耀智就相信,深圳升直辖市后,他们代理的楼盘肯定要整体升值,最起码,销售速度要加快许多吧。
  
  直辖肯定会刺激深圳的楼市,尤其是关外地产会有可观升幅,而关内受其影响会较小。城市环境一直是困扰关外发展商的一个问题,在过去一直是靠楼盘的开发来带动周边环境的改善。但发展商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主要依靠他们来改造城市环境也是不现实的,通过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来最终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给关外地产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环境。当城市环境达到较高的水平时,地产项目的建设也必然会与之相适应,向高素质的层次迈进。因此,深圳直辖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会全面提升关外地产项目的开发档次,关外地产开发将会进入一个更快的升级换代期。
  
  猜想八:城市化——城市建设将开新局?
  如果你在街头去问深圳人是否支持深圳直辖,十有八九会回答支持。但是,如果你问他们直辖会给深圳老百姓带来哪些实质性好处?恐怕十有八九也回答不上来。因为大家都只知道,直辖会给深圳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城市有了发展空间,老百姓自然也有了发展机会。
  
  实际上,直辖后国家对城市建设的投入会加大,这对改善深圳市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生活质量大有好处。1997年重庆直辖后城市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每年基础建设的投入达到1000亿元,城市化水准由直辖前的不足20%提升到2003年底的33%。现在的重庆已经看不到过去那种灰蒙蒙的残旧城市景象市,入目之处皆是高楼大厦。
  
  深圳城市建设走在国内城市的前列,但也不是没有问题的。据初步估计,目前深圳共有村落约2000多个,其中特区内200多个,特区内共有私房30万幢,严重影响深圳的城市面貌和城市素质。因为城中村的存在,深圳这个20多岁的“小伙子”已出现一般老城市才有的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以及复杂的社会治安等一系列社会难题。为此,旧城旧村的改造非常迫切。
  
  另外,去年十月以来,深圳提出加快了关外城市化步伐,这似乎是直辖的前奏曲。深圳著名地产人士半求认为:“到明年年底,深圳关外就将基本完成城市化进程,到2005年年中,应该全部结束,再预留一年左右的决策时间,也就是说,事关深圳未来命运的重大决定应该是在2005 年年底~2006年年底出台,这个决定是扩大深圳版图?还是设立直辖市?这些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让我们记住并深信,深圳的未来就要发生一次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