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艺术家乌莱:艺术的信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37:21

郭庆祥

《 人民日报 》( 2011年03月20日   08 版)

  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的发展。每个艺术家都有其自身的创作观和价值观,领悟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独立思考、深刻感受和执意创新的艺术信仰,并为之付出毕生的智慧、情感和力量。

  为什么在西方,艺术家在年少时就可以有杰出的艺术成就?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后印象派画家梵高、表现主义画家莫迪利阿尼,虽然都只活了37岁左右,但留下的艺术作品足以彪炳人类文化史。毕加索更是在年轻时期就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中国画学习强调“吃透古人才能创新”的创作理念。所以,学习中国画者都是从临摹古人开始的。这是否在某些方面遏制了中国画的创造力?

  我们现在的瓷器制造是今不如古,论造型不如高古瓷典雅,论纹饰不如明清官窑精美。景德镇的仿古瓷确实做得水平相当高,但是它能创造出超越古人、具有时代审美感的优秀瓷艺吗?还有我们文艺的其它领域……这些都是为什么?

  中国的文化发展,在一些方面为什么会出现学生水平超不过老师,甚至于有“一代不如一代”之说呢?我认为我们的文化和艺术创新没有遵循科学发展的思路。我们要认识到,盲目崇拜前人是不会有创造力的,要敢于创新才会有超越。

  艺术提倡为人民服务,这服务还有引领大众审美、推动发展的作用。一些好的艺术作品,群众不一定能在短期内懂得欣赏,它是需要时间考验的。如果我们的艺术创作一味迎合大众的趣味,实际上也是对大众审美的不负责。如一些流水线作业、程式化模式化的绘画制作,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下已经形成了普遍现象,在艺术上可以说是“粗制滥造”,它和艺术创造已经没有关系了。

  现在,美术创作的浮躁现象普遍,一些人心思根本不在艺术探索和创作上。一些美院学生甚至没毕业,就受到市场和庸俗画风的感染,也创作一些丑恶的“文化垃圾”;一些艺术家已经不是在创造艺术,而是在“制造”人民币;一些画家在后台争地位,在前台搞炒作;一些艺术家成了单纯的“社会活动家”,到处应酬或敷衍,哪有时间研究、琢磨艺术啊?

  文化上的急功近利现象,也影响到艺术评论的不作为和一味地评功赞美。有些艺术批评更是被金钱和利益“绑架”,成了某些利益集团的工具。这样的批评无益于艺术。

  我们一方面要批评、抵制和铲除艺术界的一些丑恶现象,一方面也要弘扬真正的艺术家德艺双馨的精神。如一些老艺术家始终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爱国情怀和艺术信仰,并在中国文化品格和世界相通的情感语言之间搭起了“彩虹桥”。他们站在世界文化格局上,努力一生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为国家、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

  真正的艺术作品是能打动人、感动人的,她的艺术感染力也是极具生命力的。艺术无时不刻在挑战人类的创新精神,但是艺术创作又不能为创新而创新,艺术的科学发展观,是揭示和尊重艺术发展本身的客观规律。“继承”、“反叛”和“包容吸收”都是艺术创新的手段,目的就是超越前人,攀登新高峰。

  艺术家必须要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必须要有为时代而担当的责任感,必须以世界性的眼光看待艺术发展,并为了自己的艺术理想,大胆执着地创新。创新,是艺术进步的阶梯,是排除困难的信仰,惟其如此,才能在红尘万丈中一味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