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钻80s 迅雷下载:如何教育孩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16:25
教育孩子这件事并不是很难,我们只需要把握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培养一个懂事明理、善于学习、自主独立、自信积极、快乐感性的孩子;然后和他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
一:培养懂事明理的孩子
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做一个好孩子的必备条件。但是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而是要成为懂事、明理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可能只会盲从他人,而不见得知道为什么要那么做。懂道理的孩子善于分析每件事背后的原委,他们会在父母讲的话有道理时百分之百地服从,在父母的话不完全正确时则会与父母主动讨论、交流——这样的孩子才是既尊重父母、又坚持原则的好孩子。
培养善于学习的孩子
  在今天这个“应试教育”的学习环境里,我们很难完全忽视孩子们的课业成绩。但是,孩子在这样环境里面临很大的压力,我们需要更多地体谅他们,不要总是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加在他们身上,更不要有这样的想法:“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一定要在孩子身上实现,而不管他们愿不愿意或有没有天赋。”太高的目标或不合理的期望都只会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让孩子产生对不起父母的愧疚感。因此,家长不要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太重,只要他们尽了力就好;不必总要求孩子考第一,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可以了。其实,对孩子来说,打好基础和真正掌握学习方法远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家长应尽量将自己的期望合理化。可以要求孩子每次都做得比上一次好一点,让他们慢慢进步。如果看到不合理的或不切实际的目标,孩子可能很早就放弃了。
  家长应尽量把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转变成对孩子的建议。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放任孩子自己去闯,也不是说要放弃履行家长的约束权,而是要尽量正确地引导孩子。
  家长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这样只会培养孩子片面的竞争心理,对他们步入社会后必须参与的团队合作将是个不小的障碍。
培养自主独立的孩子
  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特别深,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所以他们对孩子更多的是保护,却不敢放开手脚,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成长。这种做法会让孩子有很大的依赖性。也有些父母总喜欢帮助孩子设计人生规划,但这通常会使孩子们忽视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爱好,丧失了自主选择的权利。  
二:培养自信积极的孩子
  自信心是孩子的潜力的“放大镜”。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的那样:“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
  成长在一个期望高,只有批评没有夸奖的环境里的孩子很难得到自信。相对来说,一个积极夸奖、正面回馈的环境会激发孩子的自信。我刚来美国时,因为背数学公式的能力好,老师总说我是“数学天才”。虽然我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什么数学天才,只是把以前死记硬背的东西搬了出来,但自信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开始在自信心的驱动下努力学习英文和数学,并真的在全州数学竞赛中拿到了冠军。
  三:培养快乐感性的孩子
  有位学生问我:“您是不是要把您的孩子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我对这个问题感到很讶异。我的回答是:“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快乐,能够发挥他们的潜力。”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要找到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潜力,才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成绩不是很突出但最终进入哈佛的汤玫捷说:“不要相信成才公式,因为我们是野生植物,不是园林植物。每个人独特的优点就是自信的源泉。”去帮助你的孩子发掘他的独特的优点吧!
  对孩子没有兴趣的课,我们只要求她们尽力地准备,尽力地学习,对成绩没有特别的要求。 
四:做孩子的朋友
  如果你问我的孩子:“你最喜欢你父亲的什么地方?”她们会说:“风趣甚至疯狂、没架子,就像我的朋友,让我许多话都愿意和他说。”
虽然我的为人处世之道很多是来自我的父亲,但是父亲在世时,他并没有太多与我亲近的时间。在他过世之后,我只能从我的母亲、兄姐处理解他的想法或为人。我想,这是中国常见的父子关系。因为这份遗憾,我尽量花时间陪我的小孩,而且尽力做一个可以和她们说心里话的父亲。
  在你心里,你的孩子可能永远长不大,但是很多孩子在15岁或更早的时候就愿意把自己当成大人。这时,家长完全可以用成人的谈话方式和孩子讨论问题,而不再是完全的“家长”作风。比如谈理想、学习动力、娱乐、事业心、为人处事、爱情、交友、处理家庭问题等等。 

做合格家长 培养合格人才

  • 做合格家长  培养合格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的教养观念越来越科学,家庭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教育的组成部分,进而对家长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可是仍有一些家长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存在着一些急功近利的浮躁,致使当前家长教养观念充满了理性与非理性的、功利与理想的冲突与选择。这就要求家长不断学习进步,不断开创家教革命,为培养合格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子先要教己

     

        教育培养孩子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从孩子懂事时起,家庭就是子女的第一堂课,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然而,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应该为孩子打下什么样成才基础?这都是每个家长都必须认真认识和待的。现在许多现实经验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那就是教子先要教己。

     

        首先作为一个合格的家长必须做到,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使家长在心理上更加成熟。为此家长要自觉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地自我反省,分析教育子女的成功与失误,积累丰富的经验;也可以向专家咨询,阅读心理学、教育学之类的书籍,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实现了这样积累,正像许多的教育大师们说得那样,要给孩子一杯水,师长就要有一桶水。

     

        其次是要通过言传身教对孩子进行循循善诱,尤其是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他们可塑性强,善于进行生活模仿。在这个阶段里,作为第一个老师的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家长就应该成为一个模范的生活行为的规范者。正是通过家长们的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形象,为他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再次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遵循一个渐进的程序,要按照成才规律培养孩子,努力为他们铺就一条宽广的成材之路,力争避免家教方面存在的一些误区。

     

    要正确认识家教误区的危害性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在家庭中受到的影响可以让人一生都有磨灭不掉的深刻印迹。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防止良性家教误入歧途。有资料表明,当前在孩子的家教中存在许多误区,特别是近一两年来,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已成为困扰很多家庭的难题。随着父母与子女之间矛盾的突出,很多家长才逐渐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不当,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寻求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总结起来,目前家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把家教等同开发智力。现在有很多家长误认为教育就是开发智力,对传播知识,开发智力抓得很紧,将孩子的智力教育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家长不惜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极有耐心地教孩子、陪孩子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品德教育却没有注意,忽略对孩子的人格培养。很多的家长在理性认识上,也都希望孩子身体健康、品行端正,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而在实际生活中,却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赞成对孩子施加学业压力,崇尚“分数决定论”。正是基于这种偏差,导致孩子在道德发展、心理素质、劳动观念、身体状况等方面的不尽人意。主要表现为心理承受能力差,综合素质低,责任感不强,没有良好的劳动习惯,自理能力差,道德观念贫乏甚至犯罪。这些问题都与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观念问题有着直接原因。

     

       让家教也“流行”。作为家长,面对教育子女中出现的各种难题,要有耐心、决心和教育机智,能创造性地采取恰当的措施,坚持不懈地去寻求较好的教育效果;而不应追赶社会潮流,盲目随从。像“超前教育”、“定向教育”和“智力教育”等在广泛流行。为此,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他们进行一些有科学、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让他们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基础知识技能,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而不是“超前教育”,更不是“定向教育”或“智力教育”。时代在发展,不管世间万物如何变化,它都必然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也有其自身内在的发展规律。孩子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年龄,他们所要掌握的是更多的基础知识,我们所要做的是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不是某一侧面的片面发展。面对升学、就业的压力,家长更应有一种平淡平静的心态。在家庭教育中保持合理的、民主的、宽容的态度。所以,要使孩子学习安心静心,家长必须首先自己要头脑清醒,去掉过多的功利目的和色彩,重温家庭教育乃至教育的内涵和真谛,家长应多一点引导,少一点干预;多一点冷静,少一点急躁;多一些自然,少一些功利。

     

      家教经常“越界”。家庭教育的内容很广泛,涉及知识、思想、品德、生理、心理、生活、技能等诸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思想品德和生活技能方面的内容,这是我国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成功之处。但有的家长仍然擅自扩大家庭教育的范畴,尤其是把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内容和任务转移到家庭来完成,使家庭教育缺失了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虽有知识方面的教育,但实质上是生活常识教育,而学科性的知识教育主要应在学校完成。

     

      当然,家庭也要做一些配合性的工作,督促他们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家庭条件许可的话,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巩固和扩充知识,着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学习的方法和思路上,不能重点放在增设学习的科目和作业的数量上。

     

    合格的家教应以德为本

     

        如果试问今天的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思想道德重要不重要?大概很少有人不承认它们的作用。但在实际生活当中,尤其是在如今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作为家长,我们却常常不自觉地跟孩子强调发展智力、抓好学习的重要,而把道德教育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

     

        为此我们一再重申,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教孩子“学会做人”,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人格和良好道德品质,使孩子有正义感、责任心、义务感,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勤俭节约、孝敬父母、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因此,在教育内容上要力求丰富全面,重视孩子个性和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方法上要灵活多样,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子女成长至关重要。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王宝祥曾做过一个全国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平均有85%的家长认为在家庭教育中进行道德教育对孩子最重要,但在一系列选择性题目中,家长们的回答显示,排在前三位的都没有德育。家长们最关心和实际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孩子的学习、分数等智育问题。这一结果明白地告诉我们,家长们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认识与行为脱节。要让广大家长转变观念,需要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但又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第一环境,对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养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3.2亿家庭的泱泱大国,这笔巨大的教育资源应该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优势。充分调动家长的力量,并给予科学的指导,真正实践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

     

        我们要全方位地呼吁每一位家长,要把德育教育当成家教的核心,这不仅是家教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而且是以德育人的第二课堂,真正使我们的孩子们学会做人。我们要紧紧围绕新时期道德教育的特点、传统美德与新时期家庭教育、家庭道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家庭道德与早期教育、完善人格的形成与家庭道德教育的关系等方面,不断探讨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总之,作为一名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育人任务的家长来说,培养孩子成才,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紧跟历史前进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的境界。我们家长一定要努力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扬默默无闻的精神,在开创培养合格人才方面不断的进行变革,彻底走出育儿的误区,积极开展好以德育为中心的各项家庭教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