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源诅咒 pc:英报:中国经济高度依赖石油令人忧//下次石油危机,中国受害最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41:04
英国《金融时报》3月17日文章 题:急需能源的中国需要反思其能源安全政策
在日本发生核危机后,中国决定暂停批准新的核设施项目,这令全球市场震惊,也暗示着中国能源政策陷于危机之中。但是对其构成冲击的是中东眼下的事态发展造成的石油市场瓦解,而不是使未来能源供应多样化的能力,而这正在颠覆中国的能源行动计划。
中国最近的核决定是在短期政治驱动下作出的,不可能改变它长期的能源发展道路。然而,中国对石油的依赖性是个非常令人担忧的紧迫问题。中国经济对石油的依赖性超出欧美,其中一半的进口石油来自中东和北非,而美国为四分之一。如果原油保持目前的价格,那么中国今年花在进口石油上的开支将超过它对美国的出口。
然而,真正令中国官员担心的是,油价上涨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业已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消费品价格现在同比至少提高 5%。非宫方的预测更高。
更糟糕的是,在中国,大多数石油并没有用在客车上,而是用在了工农业部门,在这些部门,政府的价格控制要么根本没有,要么就收效甚微。能源费用占到了粮食生产成本的三分之一,并且油价在增加对生物燃料的需求。粮食价格的涨速比整个消费品价格的涨速快一倍,
从长远看,中国最好的举措就是减少推动增长所需的石油。但是拟议中对提高能效的投入,电动车和高铁都需要时间。因此稳定国际供应的战略是唯—近期的解困途径。
早先,中国曾采取行动,鼓励其最大的三家石油公司收购国际石油项目的股份。这项著名的“资产石油(equity oil)”政策希望能够抵御油价波动和供应中断。各公司很高兴从命:由于国内油田走向成熟,它们提高利润的最佳途径就是业务向海外拓展。但是十年后,很显然,虽然公司获得利润,但无论是中国公民还是决策者都没有获得太多的回报。如果在中国境外生产的所有“资产石油”都运回国(实际上没有),仍只能满足中国对进口石油需求的一小部分。这就意味着,它实际上没有对防止供应中断带来任何保障。中国国有公司真正送回石油,随后被以国际价格卖给了国内炼油厂商,因此没有为整个国家带来任何节省。
更糟糕的是,中国在全球的资源投资迅速增加,现在给北京带来了外交政策上的头痛问题。利比亚最近的动荡显然就是一个很恰当的例子:上个月,超过3万中国公民不得不从该国撤离,之前,一批中国的石油工人遭到袭击。
如果油价不进一步上涨,中国或许可以承受目前的油价,并使通货膨胀得到控制。但是防止未来澜价上涨的最大希望是停止其指望得到外国石油供应的优惠途径的政策。相反,它需要采取新的与石油消费国协商的态度。
此间出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迹象。与联合国以往涉及动荡产油国的努力相比,这次在安理会协商利比亚的事态中,中国采取了相对建设性的态度。这场危机或许使北京认识到以下两点:中国对全球能源市场的依赖使它有必要展开这样的协调,与此同时当受到袭击的是本国公民时,坚持国家主权变得更加艰难。(作者特雷弗·豪泽)
经历过2003年非典的人对于那种恐慌应该还记忆犹新,谁是下一个被传染的人?传染还会延续多久?人们会病成什么样子?非典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北非、中东石油国家相继动荡仍使我们陷入类似的恐慌。尤其是继突尼斯、埃及发生动荡后,新的火药桶在利比亚引爆,直接导致国际油价突破100美元,其中北海布伦特的石油期货价格3月3日一度升至每桶114.78美元,前所未有地比近期纽约油价高出十几美元。
一些悲观人士认为,世界可能出现第四次石油危机。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标准,全球石油供应缺口如果达到6%,而且短期内无力弥补,世界就陷入石油危机。油价会因为恐慌而暴涨,一些国家会因担心买不到油而大量囤积,造成全球石油供需体系的混乱,影响到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全球通货膨胀。
笔者认为,如果世界出现能源危机,中国将可能是受影响最剧烈的国家,我们必须有所警惕。前几次世界性能源危机时,中国还是一个石油自给自足的国家,没有受到影响,甚至因为石油价格上涨从出口中获益。但今天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6%,中国每年从中东、北非进口的石油超过1.3亿吨,而美国从那里进口只有8000多万吨。作为一个后起的新兴经济体,中国的石油来源大多是一些政治上不稳定的地区,中国对这些地区缺乏控制能力。同时,美国、日本、欧洲都有超过120天的战略储备,而中国的储备杯水车薪。加之,中国的能源配置极其扭曲,长期坚持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我们使用大量的柴油来运输煤炭,一旦石油供应出现问题,没有油怎么运煤?没有煤又怎么发电?可以说,石油供应出现中断,中国经济运行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实际上,美国对中东石油的需求目前只占其石油总需求的10%左右,而2010年利比亚每日原油产量160万桶,其中有150万桶出口欧洲。因此,美国似乎在这场危机中显现出某种淡定,神经也不像欧洲那样紧张,纽约油价大大低于英国北海油价。一些专家认为,这与美国近年发生的“页岩气革命”不无关系。美国通过开放市场,鼓励多达6000家来自全球的企业进行页岩气和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使美国的天然气供应能力激增,不仅不再需要进口,而且已经开始出口,使奥巴马的“能源独立”可能变为现实。如果油价继续推升,美国还可以投资建设一个新的能源体系,用液化天然气替代卡车消耗的柴油,用压缩天然气替代小汽车消耗的汽油,从而大量减少对外部石油进口的依赖。
中国的页岩气和煤层气资源与美国同样丰富。笔者期待,这轮石油价格暴涨能够推动中国的能源变革。中国应该尽早效法美国的成功经验,使中国的能源结构出现一次大调整,让中国也走上“能源独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增强我们应对能源“传染病”的防范能力。▲(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