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族骑士礼装怎么获得:谈“辐”色变 多因无知恐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09:58

谈“辐”色变 多因无知恐慌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11-03-19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翁淑贤

  

  ●民众对辐射的反应折射出对辐射的极度敏感及常识缺乏

  ●地球上电离辐射无处不在,辐射危害不能“一概而论”,科学证明低强度辐射有益健康

  ●核辐射也非一无是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国已用于甲亢和肿瘤骨转移等的医学诊疗

  文/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胡琼珍、孙健

  日本大地震,与广东远隔重洋的福岛核泄露及产生的辐射危害成为近日街坊关注的焦点。很快,“几千里外的核辐射尘埃将伴随着雨水和海风来到广东地区”的传言,从微博、QQ、短信到街谈巷议中迅速扩散。虽然广东省应急办等部门一再提醒该事故未对广东造成影响,但不少街坊还是“心惊惊”,甚至开始打听起该备什么碘片、吃什么东西来防护。

  事实上,谈“辐”色变由来已久,因辐射源几乎无处不在,家用的电视、冰箱等电器,办公用的电脑、复印机,街上的高压线、来自太空的放射线……我们天天生活在各种电离辐射中,它们与核辐射的原理是一致的,唯一不同的是强度没核辐射高。也正因此,多年来辐射几乎与“癌魔”、死亡画上等号,成为许多人心中抹不去的“阴影”。

  但专家认为,无论是数千里外谈“辐”色变的过度反应,还是对生活环境中低强度辐射的过分担忧,多数是因无知所引发的非理性恐慌。其实,辐射的危害性不能“一概而论”,高强度的核辐射当然是致命的,但科学证明低强度的辐射却有益健康。另外,辐射也非“一无是处”,临床上放射性核素还可以用来诊断和治疗疾病,这种疗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国就已起步,目前在国际上也被广泛使用,已经成为治疗甲亢、甲状腺癌和骨转移癌等病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医学指导/珠江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欧阳伟

  现象:街坊谈“辐”色变

  本月15日,不少市民的手机都收到了这样的短信:“BBC新闻台最新消息:日本政府证实因第二波地震而波及的福岛县核电站,辐射外泄抢救失败,已开始蔓延至亚洲区域国家。预计明日下午4点抵达菲律宾。提醒您在未来24小时尽量不要外出,穿长袖衣物。”

  “传今日下午3~4点钟左右核辐射将飘到,影响广东地区。不论真假,关心身边人,通知家人……”

  上周,日本大地震和福岛核泄露是全世界关注的新闻焦点。3月15日,微博上一度传言当天下午3点至4点左右,将有核辐射尘埃伴随着雨水和海风带到远在数千里之遥的广东地区,上述类似的消息一度以微博、QQ、短信和街谈巷议中迅速扩散,在街坊中引发起无尽猜测,令不少人“心惊惊”。

  当天晚些时候,新浪通过微博辟谣,表示“尚未发现主要媒体发布除日本外国家遭受核辐射的消息,也无机构发布类似预警信息”。稍后,广东省政府应急办和省气象局联合下发2000万应急短信,提醒公众:“日本核电站泄漏主要影响区域为日本及其以东的北太平洋区域,未对广东省造成影响,有关单位正密切关注,做好监测工作。”

  “政府都出面辟谣了,应该没事吧!”很多街坊表示。

  “辐射很可怕,长期会危害健康甚至致癌!”有不少街坊转而互相提醒:即使核辐射离我们还远,但身边的“手机辐射”、“电脑辐射”、“医疗辐射”、“太阳辐射”同样也要防。有的人开始打听哪里有碘片卖,有的人开始抢购碘盐,有的人则到处搜罗各种防辐射食物,并通过各种渠道互相交流“抗辐射食谱”。一时间,一些似是而非的“常识”不胫而走,真假难辨。

  解读:客观看待辐射 消除过度恐慌

  生活中的辐射无处不在

  “其实绝大多数人都天天生活在各种天然或人为的辐射环境中。”珠江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欧阳伟解释称,其实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环境中,辐射无处不在,除了来自太空的放射线以及地球上各种放射性物质的辐射,电视、冰箱、微波炉、电脑、复印机、高压线、CT检查……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一些放射疗法的推广,人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各种电离辐射,这些辐射与核辐射的原理是一致的,唯一不同的是强度远远没核辐射高。

  从安全的角度来看,目前普遍认为,普通人接受的辐射大概在1~5毫西弗/年以内(称为本底辐射),最大不要超过20毫西弗/年;而从事跟放射源有关工作的人员,如核电厂的员工,5年内接受的辐射平均不超过20毫西弗/年,最大不要超过50毫西弗/年。就目前的监测来看,绝大多数人所吸收的辐射基本都在上述剂量范围内。在这一前提下,人体对辐射是能适应性且具有恢复能力的,无需恐慌。

  低强度辐射 

  不仅无害反而有益

  欧阳伟指出,在辐射产生的各种影响中,最易引起恐慌的当属“致癌”和死亡。但事实上,只有在核事故覆盖范围内受到高剂量的辐射,才可能出现某些经常被提及的皮肤烧伤、白血病、甲状腺癌和死亡的躯体效应,以及基因变异影响下一代健康的遗传效应。

  而日常环境中低剂量低强度的辐射是否对人体有害却不能“一概而论”。欧阳伟举例称,有研究发现,生活在西藏高原地区的人每年所接受的辐射要比普通人所受的本底辐射高出两三倍,但这些人的癌症发生率反而比普通人群低。甚至有科学研究发现,适量的低强度辐射可促进细胞代谢、增加免疫力,提高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降低年轻人癌症的发病率,还可能延长寿命。

  辐射能治病 安全又有效

  “辐射确非‘一无是处’。”作为核医学科的专家,欧阳伟和同事每天都在利用辐射帮助患者诊治疾病。据介绍,这类诊疗法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在我国起步,在国际上也被广泛使用,包括人们所熟知的ECT、PET-CT等显像诊断。特别是放射性核素治疗已经成为治疗甲亢、甲状腺癌和骨转移癌等病症的安全有效的疗法。

  其实,核医学诊疗所用的剂量都是经过严格的科学测定的。而接受一次核医学显像检查,患者所受到的辐射量与普通人一年所受到的本底辐射相当,不必过度恐慌。 

  提醒:

  吃碘片防辐射不可盲信

  针对有些人开始打听起该不该备碘片,欧阳伟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在出现辐射事故情况下,哪些人群需服用碘片,是政府根据事故状态对各区域人群的影响作出评估后才决定。而且碘片本身是药品,是用来治病而非预防的,因恐惧或其他原因而擅自服用,可能使体内碘含量超常,引起甲状腺功能失调。

  而针对有些人到处搜罗各种防辐射食物和食谱,并通过各种渠道互相交流“抗辐射食经”的做法,欧阳伟认为纯属“心理安慰”。因为,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并没有可靠的研究能证明用某种食物可防治核辐射,目前唯一积极可行的做法除了远离辐射区域之外,恐怕是尽量避免食用可能被辐射污染到的食物。

  过度恐慌 当心引发精神焦虑

  “无论是对数千里外正在发生的核事故,还是对日常生活中各种辐射的过度恐慌,都存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欧阳伟提醒说,眼下各种谣传对街坊造成的心理影响和精神压力可能比遥远的辐射对人们的危害更大。特别是对于那些对基本常识一点都不了解或是一知半解的人更易对辐射极度敏感,即使身在安全区内,也有可能偏信夸大的伤害,从心理上对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产生非理性的恐惧。

  “不过,这次政府反应迅速,及时提供了监测信息。”欧阳伟认为,在这种特殊时期,街坊更应该尽量采信权威发布,慎重过滤各种可疑信息,莫轻信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更不应乱猜测甚至上网乱发帖跟帖来制造恐慌、吓人吓己,以免产生更多的不良心理暗示和精神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