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衣采集技术:如何解读明朝权相严嵩:历史须倾听多种意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06:07
如何解读明朝权相严嵩:历史须倾听多种意见

2011年03月18日 17: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李恩柱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核心提示:不管什么人,也不管他是哪个朝代的人,总呈现多个侧面,让人把意见毫无保留地讲出来,天不仅不会塌陷,相反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更有利,至少胜于肤浅的反思。

严嵩(来源: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李恩柱,原题:《读严嵩:历史须倾听多种意见》

人的理智有时会被情绪遮蔽,尤其当“不满”成为一种潮流的时候。比如吧,早先听人称赞汉朝的公孙弘生活简朴,很感动。一个人做了御史大夫(估计相当于部级官阶)还夜盖布被,食不重肉,绝非一般做个小吏便锦衣玉食的人可比。等看了《史记》,知道当时的主爵都尉汲黯指出:公孙弘是大官,俸禄很多,盖布被,“此诈也”,过去的感动就减色许多。汲黯的看法是不是有道理姑且不说,但由此怀疑公孙弘,似乎证据不足。事后想想,这可能就是圣人说的“迁怒”。

平心而论,身处如此高位而看重简朴,是很不错的事,比鱼肉百姓、花天酒地的官僚不知要强多少倍。退一步讲,即使公孙弘简朴是诈行,所倡导的俭朴生活本身也没什么错误。这就如对待童贯的那句话。方腊起义被镇压下去之后,宋徽宗下令继续搞花石纲,童贯说:“东南人家,饭锅子未稳,复作此邪?”童贯虽恶,那句话却有人味。

表里一致是伦理道德的要求,同时也是每一个人追求的境界。不过,事物总是有多个侧面,对一件事物只准有一种评价,只准发一种声音,其余的侧面就会隐而不彰,到头来人们还是不知道事物的轮廓。历史上所谓的秘史,所谓的悬案,开始未必“秘”未必“悬”,后来才成为“探秘”对象的。可以说,“秘”和“悬”是人为造成的,是漠视多个侧面的产物。到了不同的时代,禁闭的后遗症便日见显露,其中之一就是秉承一种观念否定另外的材料、观念。

在下曾于坊间觅得“评法批儒”年代出版的几册图书,那时的秦始皇不仅是个战斗色彩极强的法家,而且比现代人还先进,据说当时有一个奇怪的论断:“凡是儒家都是卖国主义,凡是法家都是爱国主义。”此论是耶非耶,今日不必赘言。只是觉得,重视每种事物,重视事物的每个侧面,看似简单,其实不易。政治经济文化都会适时伸出长长的脖颈,瞪圆眼睛看着你的嘴一张一合。如果哪个方面高兴了,也许会绽出笑脸;发怒了的话就别提了。文革时这样的事不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