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蛇属于什么类动物:日本之殇告诉了我们什么? 2011.03.18. BZRXZ zhuanti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33:31
日本之殇告诉了我们什么? 2011.03.18.   BZRXZ   zhuantie
2011年03月18日 08:01:17  来源: 新华国际


2011年3月,樱花盛开之际,日本遭遇真实版的《2012》。9级特大地震和海啸几乎摧毁了仙台、岩手、宫城、福岛、茨城等地区沿海五公里地区。
媒体传递的灾难场面,如世界末日般震撼人心,遇难者的数字还在不断攀升;更令人忧心如焚是,福岛核泄漏也呈恶化之态。
日本之殇,震醒了全世界,告诉我们人类什么呢?

2011年3月12日,在日本东北部的仙台,一名男子望着强震和海啸侵袭过后的废墟。新华社发     一  发展核能需谨慎
如何应对核能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话题。
截至本报发稿,德国政府已宣布关闭7座核电站,并对所有核电站进行安全检查;瑞士决定停建新的核电站;委内瑞拉政府亦表示谨慎对待核电站建设。德国总理默克尔给出了关闭理由,她说,“日本核电站事故表明,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核电站的安全设计水平是不够的。”
目前,全球在建和计划建设的核电站有200多座,它们的安全眭能到底如何?能不能够抵挡得住诸如地震、海啼等大灾难的袭击?日本福岛核危机触发了越来越多人的担陇。《纽约时报》3月16日报道说,早在1972年,就有核安全专家发出强烈警告,只要冷却系统发生故障,核反应堆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人类社会对能源的需求如饥似渴,在石油、煤炭等传统资源日益贫乏,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尚刚刚起步的情况下,核能算是最理想的能源获得方式。这正是当前全球核能工业快速发展的动力。
但是,历史和当下都在告诉我们,核能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尽管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但必须慎重以对,否则后果或许是我们所不能承受的。
日本核泄漏预警世界核安全

3月15日,在日本福岛县,工作人员对一名儿童进行核辐射测试。新华社/共同社
受3月11日强烈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鉴于已有反应堆受损、工厂内部人员遭受严重辐射,截止到3月16日,日本政府已将本次核泄漏初步定为4级核事故。
地震引发的海啸怎么使得本应有相当抗震能力的核电站出现核泄漏?日本这一地震多发国是否存在核泄漏的相对必然性?全球对核电站的预警和管理体制有无可供借鉴的经验?>>>点击详细
日本福岛“核震”之鉴

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把全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了日本福岛核电站——核电站内的几次爆炸把人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9.0级地震,高达10米的海啸巨浪,让技术先进的福岛核电站仍然显出了脆弱。一位物理学家形容,核能像马戏团里的猛兽,听话时让人倍感其乐无穷,而一旦失控,后果又是那样的不堪设想。核事故所带来的安全威胁是难以估量的,人们不可能预见所有的灾难,在灾难面前,更无多少试错机会。灾难更加唤醒忧患意识,如何安全利用能源,一旦发生核事故我们又当采取怎样的措施应对?>>>点击详细
这些常识你知道吗?
核电站安全吗?|什么是辐射?|核事件分级|生活中的辐射
日本核电站扫描|核材料与核武器|全球核电站之最及分布

新华社/路透
背景资料:全球核电发展历程
日本大地震后出现的重大核安全事故再次引发人们对核电安全的担忧。其实,在世界核电发展史上,“谈核色变”并非第一次,美国的三里岛核电站事故以及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也曾令核电发展迅速降温,但痛定思痛后,全球核电建设还是从减缓发展进入复苏阶段。>>>点击详细
二    民宅需要推行抗震标准

在日本建造房屋多为高抗震的木结构及轻钢结构,加拿大及美国也多采用,建议重建家园不要再采用混凝土结构或砖混的预制板。[组图]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科学家提交了一份评估报告,报告说,日本大地震持续了三分钟,许多大楼剧烈摇晃却没有倒塌,这在过去十分罕见,这表明今后预防地震努力的方向之一是建造具有抗强震性能的建筑。
亲历者描述地震发生时的情况,“东京的高楼就像是跳舞一样摇晃,但却并没有倒塌,甚至连玻璃都很少震落。”在距离震中最近的仙台,有中国记者赶赴现场报道,他们发现,市区未受海啸袭击的地方,不管是高楼,还是民宅,看起来都完好无损,甚至要努力寻找才能发现地震留下的痕迹。
这让现场的中国记者感触良多:“如果没有海啸,九级地震对日本房屋的伤害或许会微不足道,”据事后报道,倒塌的房屋绝大多数是海啸所至,真正被震塌的房屋少之又少,这得益于日本实行严格的房屋抗震标准。
此次地震发生后,有些东京人并没跑到空阔地带而是就躲在家里,这是因为日本的高楼建设现在多采用橡胶+钢筋的技术,即将橡皎粘合在大楼支注上,这样地震时支柱损坏,也不容易倒塌,相对比铰安全。
日本防震抗震的关键正在于这许许多多的细节当中。比如日本有一套电脑化地震应对系统,能在大地震发生几秒钟内切断住宅里的煤气、水、电等,从而减少地震导致火灾、煤气等次伤害。
日本建筑为何如此抗震(图)

日本建筑为何如此抗震(图)
地震频发的日本被公认为世界第一的抗震强国。在本次强震中,日本虽然损失惨重,但多数坚挺不倒的高层建筑物,以顽强的“不死鸟”形象,从一个侧面展示着第一抗震强国实打实的抗震能力。
这些“不死鸟”之所以能在多次特强地震中岿然不动,与日本房屋建筑上的防震技术、措施密不可分。>>>点击详细
三     地基与地震隔绝术

“地狭人多的日本有很多高层建筑。为了抵御地震的破坏,日本的高层建筑普遍采用了一种地基地震隔绝的技术。”中国建筑研究院注册结构工程师王玮,在撰写论文《日本建筑的抗震加固评估标准及加固方法》时,对日本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行过一番研究。
根据她的解释,这种技术,就是在建筑的底部安装弹性橡胶垫,或者摩擦滑动承重座缓冲装置来抵抗地震。比如,三井不动产公司在东京都杉并区兼作的一座93米的免震结构公寓,建筑物的外围使用了高强度16积层橡胶,建筑物中央部分也使用了天然橡胶系统的积层橡胶。在6级以上的地震发生时,这种保护装置能使建筑物的受力减少一半。
四    国民有序抗灾贵在教育

在日本东京一所小学,两名参加地震演习的小学生躲在课桌下面。新华社/法新
灾难面前,日本国民堪称“模范生”,世界为日本国民的有序和冷静感到惊讶。
韩国《朝鲜日报》记者辛贞录报道说, “有人将毛毯分成两半与他人分享。”“为了后面的人能买到食物,排队排在前面的人只买够自己吃的。”“在免费提供饮用水时,谁都不会说‘请再给点’。”“孤立无援的人也不会喊着‘先救我’,而是写下‘sos ’求救信号后耐心等待。”法新社、美联社的报道也同样表达了赞誉,“没有任何抢劫或暴力迹象,日本民众在搜寻亲人或者等待领取生活必需品时,都表现出了高度的自制能力。”
地震发生时,《潇湘晨报》记者曹凌曦正在东京学习,他记录下了当时的亲身经历:老师命令我们立刻躲在桌子底下,她一直站立在我们正中间。当地震有所减轻,老师要求我们什么也不要拿,赶紧离开教学楼,她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并关掉电源。
日本没有“范跑跑”,有中国网友以半开玩笑的语气说。在中国的一些网络论坛上;贴出了不少震届日本国民表现的照片,比如有排队的,有礼貌谦让的,有尊重遇难者遗体的,有尊老爱幼的,等等。—位网友说,“地震后,日本人坐在楼梯两侧,确保中间畅通。避震的民众解散后,空地上没有一片纸屑。这是教育的结果。”
香港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同祥感触良多。她说,必须看到这样一点,日本国民的秩序性,不是一朝一日养成的,而是社会长时间教育的结果。
地震逃生自救的基本常识

妈妈缝制地震头套。

外出避震时左手要搭在右手上。
近些年来,社会各界十分重视防震救灾工作。虽然我国已初步建立防震减灾管理体系,包括地震逃生在内的演习也经常举行,但每年演习的参与者非常有限,演练的不过是“小众”。大多数人对一旦遇到地震灾害,如何应对还是不甚了解。
地震专家表示,公众防震减灾意识不强,是目前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在2005年11月江西九江地震中,湖北东部一些县市的学校出现学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78名学生受伤。地震专家说:“当时学生的惊慌失措,反映了他们缺乏必要的防震减灾常识,这种混乱的危害,也许比真正的地震危害更大。”
而邻国日本在防震救灾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日本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强地震、强台风、暴雪、海啸经常袭击这个北太平洋上的岛国。日本的防灾教育是个成功的范例,近年来,日本高强度地震频发,但伤亡很小,损失有限,这和日本整个社会的防灾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点击详细
五     不能迷信固若金汤的神话

巨浪席卷仙台Natori的居民区。
在反思此次灾难中,有日本人士将矛头指向了防波堤,认为防波堤未能抵挡住海啸的袭击,反而麻痹了人们的思想。
以岩手县釜石市的防波堤为例。据说,它的两道堤坝号称世界上最高最坚固的,并且还申请了世界吉尼斯记录,但是面对高达10米的海啸,防波堤形同虚设,汹涌而至的海啸瞬间吞噬了整个市区。
除了釜石港,在遭海孺袭击的不少港口,都有一定的防波堤,尽管不是世界之最,但按照设计际准,足以抵挡一般强度的地震和海啸。
但是,此次灾难无疑告诉我们,任何号称最坚固的工程,在大自然巨大的毁灭力量面前,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这或许正是“上帝发笑”的原因。
六    消息公开不是“洪水猛兽”
1986年发生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时,当时苏联政府担心引发民众恐院,起先隐瞒了事故真相,甚至没有取消民众的大型户外活动,最终导致数十万人道遇核辐射。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信息公开是将灾难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的必要条件。此次大地震中,日本政府以及媒体的总体表现受到外界舆论的肯定,尤其是日本NHK电视台及时播放灾难现场图像,报道事态进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民众的恐慌心理。
而营直人政府的一些信息发布不全面的做法也遭到了舆论的监督批评。地震发生后,官房长官枝野幸男每天大约举行5次记者会,目的是向国民及时发布信息。不过,民主党内有人冷嘲热讽地表示:“政府总是发布乐观的信息”。在核电站附近居住的一些民众也表示,担心政府在可能存在核辐射危险的问题上隐瞒真相或拖延发布真实信息。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徐小平说,这个时候,公信力拥有致命的价值。假如民众不相信政府,就会造成社会巨大恐慌,假如民众不怀疑政府,那些少量的带放射性物质的蒸汽,也会很快消失于无形之中。公信力,靠的就是政府平时积累的可信度与可靠性。
日本财界领袖批评菅直人政府救灾、组织不力

3月14日下午,两名日本仙台市的女性在看关于福岛核电站的报道。中新社发 侯宇 摄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被称为“日本经济首相”的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的米仓弘昌,16日上午在东京会见记者时,对于菅直人内阁在救灾过程中的一系列对应提出了严肃的批判,认为政府在救灾中没有发挥很好的组织力和指挥能力。
米仓会长说:“政府应该在收集准确的情报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指挥系统,现在应该是发挥政治指导力的最好时候。”
报道称,米仓会长被认为是日本财界的领袖,他指出,发生这么大的震灾,时间也已经过去了5天,救援物资却未能送往灾区。他说,重要的不是对灾区实施严格的管理,而是应该以最快的速度把物质送到灾民的手中。
对于福岛核电站问题,米仓会长指出,日本政府应该向国民提供最准确的信息。同时他也指出,在“千年一遇”的大地震中,核电站遭受损伤是可以理解的事,不应该对发展核电站予以怀疑。>>>点击详细
七    不能只有政府一道承重墙
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菅直人内阁或许撑不过这个三月。政权更替频繁,这是日本给国际社会留下的印象之一。
但当灾难发生后,日本举国迅速投入到了抗震救灾,政府、自卫队、企业、民间组织以及媒体各司其职,相互间少有扯皮现象,有序抗灾。
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小政府、大社会”国家,政府能够调动的资源相对比较有限,更何况是一个原本摇摇欲坠的营直人内阁,但日本拥有《灾害对策基本法》,在基本法框架下,政府可以充分调动社会潜能,发动企业、媒体、民众一道共同抗灾。
闾丘露薇因此评论说,如果政府意识到自己一定不是万能的,那就更应该把一些工作让民间社会来分担。不然,当问题发生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是如此的为不从心。其实,民众自我进步的能力是很强的,只要给他们足够宽松的环境。

3月12日,3月12日,在日本宫城县名取市,日本自卫队士兵帮助受灾民众撤离。 新华社/路透
日本强震引发的海啸波11日夜至12日凌晨陆续抵达中国沿海,所幸有惊无险;发生在一衣带水邻邦的这一超强地震令中国民众感到深切同情和难过,也为中国新五年规划完善巨灾防御体系提供了现实镜鉴。
让中国民众印象深刻的,是日本国民强烈的防灾意识,以及他们在地震发生时高效有序的自救行为。
11日中午日本近海发生强烈地震时,早稻田大学中国留学生孟庆峰正在朝日新闻社实习。“刚到日本半年多,这是第一次遭遇强烈地震,非常害怕,”他通过互联网告诉新华社记者。
剧烈的晃动持续了3-5分钟,起初他扶着书架努力想站稳,后被一位日本前辈拉到桌下。这位前辈十分淡定地对他说,“不要乱跑,躲在桌子底下很安全,房子不会塌。”>>>点击详细
社交网站危急时刻挑大梁 筑日本抗震救灾生命线
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受灾民众情况危急,在通讯网络出现拥堵的情况下,Twitter、Facebook、Mixi等社交网站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它打破了一对一通讯方式的限制,实现一对多的通讯,几乎所有人都能通过它们发布消息,一举成为抗震救灾的重要生命线。然而,社交网络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诸如过于渲染、引发恐慌、破坏婚姻等,如何趋利避害使用社交网络,值得思考。>>>点击详细

“天灾面前我们都是地球人”

3月14日,复旦大学日本留学生会和中日交流沙龙共同主办的为日本灾区募捐活动在复旦大学举行。此次募捐活动将持续3天,所有善款将经由上海日本大使馆送往重灾区域。新华社签约摄影师 刘畅摄

3月12日,两名香港市民在香港中环日本总领事馆门外悼念遇难者。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部地区发生9.0级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并造成重大损失。新华社发 (杜海摄)
“希望盈江和日本的小朋友手拉手,都能充满笑容地挺过去!”云南傣族小朋友金小海想了想,用稚嫩的笔触,在祈福板上歪歪斜斜地写下了这句话。
就在日本大地震发生的前一天,云南盈江发生了中等强度的地震,在盈江县广场,不少市民在祈福板上留下了如此言语:“盈江加油,日本挺住”“愿我们共渡难关”。
在中国互联网上,围绕日本地震,有少数网民发表幸灾乐祸的言论,但是,很快这些只言片语淹没在“为日本加油”、“为日本口祈祷”的言论中。
有网友说:“在大自然的灾害面前,没有中国人和日本人,只有地球人。中国人民没有忘记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日本救援队和日本人民对中国灾区的支援和捐助,中国人民要向日本人民展示人间的大爱。
香港凤凰卫视评论员邱震海说,此刻,所有人的心都应该与灾难中的日本人民联系在一起,不管我们身处何方,不管我们曾经有过多少的恩怨和误解,甚至也不管未来我们还会有多少的争执和争斗。这是人性的力量。

3月14日,复旦大学日本留学生会和中日交流沙龙共同主办的为日本灾区募捐活动在复旦大学举行。在募捐现场,一名日本留学生高举“日本加油”的旗子。

一名女生向捐款箱中投入善款。3月14日,多名日本留学生在复旦大学旦苑餐厅前为日本大地震募捐。新民网记者萧君玮 复旦大学回传

复旦学子为日本3·11大地震捐款。新民网记者萧君玮 复旦大学回传

日本留学生举起了写有“日本加油”字样的旗帜。新民网记者萧君玮 复旦大学回传
3月14日中午11时30分,复旦大学旦苑餐厅外,几名来自日本的留学生举起了募捐箱。据称,此举旨在为日本3·11大地震募集善款。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活动发起人神中康多是复旦大学大三学生,同时是日本留学生协会副会长。神中康多说,他的家在神户,离受灾最严重的日本东北部尚有距离。日本发生地震后,留学生协会决定进行一次募捐活动。据悉,募集到的善款将交日本驻沪领馆,再送入日本国内用于赈灾。
新民网记者在现场看到,时值午餐时间,旦苑餐厅外进行捐款的学生和老师络绎不绝。(记者 萧君玮
地震海啸核泄漏来袭 我们该怎么办?

2011年3月15日 图表:福岛第一核电站4个机组最新险情 新华社发
日本海域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随之触发巨大的海啸,山河俱破、满目疮痍,景象之惨烈让世界震惊。然而,触目惊心一幕幕后,更令人不安的是,日本核泄漏情况仍在加剧。这些天,人们开始担心这样的泄漏,会不会影响到我们,关于“核辐射”的恐慌渐起。
“恐慌”源于对地震、海啸和核辐射知识的匮乏。这种“恐慌”可以理解,但除了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惴惴不安外,于事无补。也许,可怕的不是“辐射”,而是被放大的“恐慌”。就让我们冷静下来,补上“如何应对核辐射、地震和海啸”这一课。也许,当我们对灾害应急了然于心时,“恐慌”便渐行渐远。>>>点击详细
记者镜头中的日本史上最大地震海啸[高清图集]

日本仙台遭受海啸袭击的地区,一些汽车和轻型飞机被冲到建筑物残骸间。

宫城县一个沿海小镇腾起的浓烟弥漫了大半个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