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迷宫能单刷吗:新闻话题 - 专家和媒体是怎样传谣的 - QQ邮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14:04
专家和媒体是怎样传谣的
导语:
日本地震海啸后,尤其是紧随而至的核事故,极大加剧了中国民众的恐慌心理。各类谣言四起,五花八门,令人惊叹。
对此,今日话题曾经做过一期《天灾过后尽谣言》予以澄清。
但除了谣言疯传的现状之外,还有一个需要大家关注的问题:这些谣言是怎样出来,又为何得以这样高速的传播?
这其中,部分不负责任的专家和媒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日本地震导致中国抢盐大战
2011-03-18 第 1596 期
今日话题
一些错误的专家说法
天灾过后尽谣言
邹剑明:可以喝碘酒防护核辐射
邹剑明,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委员会委员。
在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邹剑明这样表示——
羊城晚报:脖子上抹碘酒有没有用?
邹剑明:有一点防护效果,不过比服用碘片差多了。不过在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可以用抹碘酒,甚至喝少量碘酒的方式进行防护。
辟谣:要知道,碘酒含单质碘,有腐蚀性和毒性,即使少量的碘酒也不能喝。碘能被皮肤微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所以抹在脖子上和抹在其他地方没区别),微量的碘起不到阻隔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的作用。先不说现在核辐射根本不是个问题,即便问题来了,也应该口服碘化钾或碘酸钾片剂。而不是喝碘酒,吃海带、碘盐、西地碘片也无效。(引自方舟子)…[详细]
盛正卯:戴上围巾就可以防核辐射、最坏的结果是核爆炸
盛正卯:浙江大学聚变理论与模拟中心副主任。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盛主任这样表示——
“因为人的甲状腺最容易吸收到碘,容易受伤害,建议人们穿高领衣服或戴上围巾。”、“最坏的结果就是发生核爆炸。如果发生这种事情,传到我们这里要好几天,有足够的时间应对。”
辟谣:甲状腺吸收碘,是依靠人体内的循环系统把人体内的碘(不分是放射性还是非放射性)吸收到甲状腺中。以为戴围脖可以防止甲状腺吸收碘,是没有搞清楚甲状腺吸收碘的原理。
另外,对于核电站会不会“核爆炸”,今日话题已经做了很多辟谣工作,在此不赘述。…[详细]
邓尚贵:碘对辐射也有防御作用
邓尚贵:浙江海洋学院教授。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邓教授这样表示——
“海洋本身就有保护跟防御的功能,碘对辐射也有防御作用,所以,核辐射根本不可能影响到食盐。”
碘怎么可能对辐射有防御作用呢?这句话的表述太模糊了,如果是海洋里的碘,不可能会有“防御作用”,如果是指人吃下去的碘,只有大剂量服用时,可以保护甲状腺不受“放射性碘”的危害,也不可能“对辐射有防御作用”。…[详细]
一些常见的媒体错误
媒体对于谣言应有更高抵御力
媒体钟爱报告文学 缺乏基础事实
不幸的是,在谣言满天飞的同时,我们能从国内媒体上得到的关于日本核泄漏的一手资料却少之又少。来自《纽约时报》的那50个福岛电站留守工人以感动中国的气势在各大媒体占据重要版面,最新的消息是“3月17日【悲壮坚守】随着辐射强度下降,50名坚守福岛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再次冒死进行注水工作,防止核燃料融化。专家称,70%的人会因高强度辐射或在两周内死亡。”
这些工人确实是在高强度辐射条件下坚持工作,但辐射强度远远没到两周内死亡的程度。而且这条“70%的人2周内死亡”的新闻,在国内除了某家报纸的“独家消息”外,无论在中文还是外文媒体上目前都没找到相关报道。…[详细]
媒体缺乏相关知识 常常耸人听闻
比如日方一有新状况,比如“核电站冒白气、东京辐射超标23倍、反应堆压力变大”之类的新闻。
国内媒体常常惊叹不已、大呼小叫,以为这都是核事故进一步恶化的表现,殊不知“核电站冒白气”是核反应堆泄压排出来的水蒸汽,如果不排出来,难道要核反应堆温度升高,酿成大祸?
“东京辐射超标23倍”是说明东京的辐射标准比“日常生活标准”超出23倍,一点安全问题都没有,媒体们却开始讨论“是不是安全标准太低了”,这不是无稽之谈吗?
反应堆压力变大,也是好事(在安全壳状况不明了的前提下),说明安全壳没有破,还能把反应堆牢牢的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难道压力迅速下降(在压力无其它有效排解渠道的前提下)是好事吗?
如何减少专家传谣
专家的评定机制要严格
核专家说核电站有核爆炸,卫生部专家说喝碘酒能防核辐射,这种错误是无论如何都说不通的,我们只能怀疑是专家的评定机制出了问题。
专家要有自律意识
专家不可能每一个领域都专业,所以核专家说戴围巾可以防止甲状腺吸收到放射性碘、海洋专家说海里的碘可以防止放射性碘扩散,犯这样的错误倒也不是无法理解,但是这些专家既然不懂,最好就先查一查资料,搞懂了在说话,或者干脆直言自己不了解本行以外的知识即可。不懂还信口开河,显示了一些专家完全没有自律意识。
媒体的专业性可以过滤不靠谱的专家
媒体如果有专业记者和编辑,那么首先他们知道哪些专家是比较可信的,其次对专家明显错误的言论也可以过滤掉。
如何减少媒体传谣
最重要的是竞争机制
如果让媒体自由竞争,那么到了一个成熟阶段后,自然会形成一些“主流大媒体”,这类媒体以良好的信誉获得了主流地位,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他们也会坚持和提高专业性,这类媒体传谣的可能性就低。
自由的信息流通是谣言的最大杀手
谣言止于公开和开放
不管是专家还是媒体,都不是神,孰能无过?所以专家、媒体传谣,是没办法完全杜绝的,不光是中国,再发达的国家都是如此。但是谣言一旦出现,马上就会有澄清,那么谣言很快就会被“杀死”。这次的“抢盐”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抢盐”风潮中,听到最多“谣言”的人反而最正常。各大网站的微博和BBS堪称谣言泛滥的重灾区,有大量未经验证的消息在其中传播,但在昨天各家网站进行的测试和调查都表明,这些网友群体中很少有人参与抢购食盐,绝大多数人觉得抢购食盐无知并可笑。
结语:专家和媒体有着比公众更大的责任,所以一定要有更强的自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