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小镇怎么解锁港口:专家和媒体是怎样传谣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09:15:11
一些错误的专家说法
邹剑明:可以喝碘酒防护核辐射
邹剑明,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委员会委员。
在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邹剑明这样表示——
羊城晚报:脖子上抹碘酒有没有用?
邹剑明:有一点防护效果,不过比服用碘片差多了。不过在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可以用抹碘酒,甚至喝少量碘酒的方式进行防护。
辟谣:要知道,碘酒含单质碘,有腐蚀性和毒性,即使少量的碘酒也不能喝。碘能被皮肤微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所以抹在脖子上和抹在其他地方没区别),微量的碘起不到阻隔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的作用。先不说现在核辐射根本不是个问题,即便问题来了,也应该口服碘化钾或碘酸钾片剂。而不是喝碘酒,吃海带、碘盐、西地碘片也无效。(引自方舟子)…[详细]
盛正卯:戴上围巾就可以防核辐射、最坏的结果是核爆炸
盛正卯:浙江大学聚变理论与模拟中心副主任。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盛主任这样表示——
“因为人的甲状腺最容易吸收到碘,容易受伤害,建议人们穿高领衣服或戴上围巾。”、“最坏的结果就是发生核爆炸。如果发生这种事情,传到我们这里要好几天,有足够的时间应对。”
辟谣:甲状腺吸收碘,是依靠人体内的循环系统把人体内的碘(不分是放射性还是非放射性)吸收到甲状腺中。防止放射性碘,最重要的是防止把放射性碘吸入或吃入体内,其次是防止皮肤(不仅仅是脖子上的皮肤)接触放射性碘(碘能被皮肤微量吸收)。以为戴围脖可以防止甲状腺吸收碘,是没有搞清楚甲状腺吸收碘的原理,以为甲状腺是直接从体外吸收碘。
另外,对于核电站会不会“核爆炸”,今日话题已经做了很多辟谣工作,在此不赘述。…[详细]
邓尚贵:碘对辐射也有防御作用
邓尚贵:浙江海洋学院教授。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邓教授这样表示——
“海洋本身就有保护跟防御的功能,碘对辐射也有防御作用,所以,核辐射根本不可能影响到食盐。”
辟谣:我们之所以不用担心海盐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是因为海洋足够大,就算进入了一些放射性物质,也可以被稀释到差不多“无影无踪”。这与“海洋的防御功能”、“碘对辐射也有防御作用”有什么关系呢?而且,海洋可没有防御功能,海洋并不能阻止放射性物质的进入;碘对辐射也没有防御作用,放射性碘本身就是产生辐射的源头,而食用碘的作用,在于甲状腺吸收足量的食用碘之后,处于饱和状态,不会再吸收更多的碘,也就不会吸收放射性碘。…[详细]
一些常见的媒体错误
“70%的留守工作人员会在两周内死亡”
不幸的是,在谣言满天飞的同时,我们能从国内媒体上得到的关于日本核泄漏的一手资料少之又少。来自《纽约时报》的那50个福岛电站留守工人以感动中国的气势在各大媒体占据重要版面,最新的消息是“3月17日【悲壮坚守】的50名福岛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再次冒死进行注水工作,防止核燃料融化。专家称,70%的人会因高强度辐射或在两周内死亡。”
这些工人确实是在高强度辐射条件下坚持工作,但辐射强度远远没到两周内死亡的程度。而且这条“70%的人2周内死亡”的新闻,在国内除了广州日报的“独家消息”外,无论在中文还是外文媒体上目前都没找到相关报道。…[详细]
“东京电力核辐射值少算一个零”
我们看到这样的标题《东京电力因算错核辐射异常值谢罪 少算一个零》(稿源:中国日报),一定以为事情好严重,其实这本是一篇让人吃定心丸的新闻。新闻中说,东京电力之前把2号机组安全壳里的气压少算了一个0,这个数值让人以为安全壳破损了。纠正过来后,说明安全壳其实很可能是完好的,我们该放心才对。
再比如“东京辐射超标23倍”,本来是说东京的辐射标准比“日常生活标准”超出23倍,一点安全问题都没有,媒体们却开始讨论“是不是安全标准太低了”,这不是无稽之谈吗?
联合国新闻部传播“碘盐能防辐射”
“联合国新闻部”的微博在抢盐风潮中发布消息说:“[存疑]碘盐能防辐射?我们在联合国网站上发现这篇报道:儿基会指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所在地区的儿童当时如果食用碘盐,罹患甲状腺癌的人数本可大大减少。原子能机构和世卫组织网站也有类似说法。我们将咨询联合国专家后给您参考意见”。
事实上论文说的是由于平时(可不是“当时”-编者注)没吃碘盐而患有碘缺乏症的儿童受到核辐射时更容易患甲状腺癌,和“碘盐能防辐射”毫无关系。要防辐射必须用药理剂量的碘。——方舟子
如何减少专家传谣
专家的评定机制要严格
核专家说核电站有核爆炸,卫生部专家说喝碘酒能防核辐射,这种错误是无论如何都说不通的,我们只能怀疑是专家的评定机制出了问题。
专家要有自律意识
专家不可能每一个领域都专业,所以核专家胡说戴围巾可以防止甲状腺吸收到放射性碘、海洋专家胡说海洋和碘的防辐射作用,犯这样的错误倒也不是无法理解,但是这些专家既然不懂,最好就先查一查资料,搞懂了再说话,或者干脆直言自己不了解本行以外的知识即可。不懂还信口开河,显示了一些专家完全没有自律意识。
媒体的专业性可以过滤不靠谱的专家
媒体如果有专业记者和编辑,那么首先他们知道哪些专家是比较可信的,其次对专家明显错误的言论也可以过滤掉。
如何减少媒体传谣
最重要的是竞争机制
如果让媒体自由竞争,那么到了一个成熟阶段后,自然会形成一些“主流大媒体”,这类媒体以良好的信誉获得了主流地位,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他们也会坚持和提高专业性,这类媒体传谣的可能性就低。
自由的信息流通是谣言的最大杀手
谣言止于公开和开放
不管是专家还是媒体,都不是神,孰能无过?所以专家、媒体传谣,是没办法杜绝的,不光是中国,再发达的国家都是如此。但是谣言一旦出现,马上就会有澄清,那么谣言很快就会被“杀死”。这次的“抢盐”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抢盐”风潮中,听到最多谣言的人反而最正常。各大网站的微博和BBS堪称谣言泛滥的重灾区,有大量未经验证的消息在其中传播,但在昨天各家网站进行的测试和调查都表明,这些网友群体中很少有人参与抢购食盐,绝大多数人觉得抢购食盐无知并可笑。
专家和媒体有着比公众更大的责任,所以一定要有更强的自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