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楼梯cad 图片大全:须持续削弱房地产泡沫的货币基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48:55

须持续削弱房地产泡沫的货币基础

社论 2011-03-17 23:54:14  评论(0)条 随时随地看新闻

近日,有媒体报道,发改委可能会广泛推行“房价备案制”,即开发商要将商品房售价向政府备案,个别城市还规定了房价浮动的“上下限”。而一旦开发商的实际销售价格超出这个限制范围,则会被主管部门约谈。

无论这种备案制是否会实施、何时执行,抛开备案制本身,就房地产调控而言,相比2008年的对地产“大救市”,各种小招数频出,让人恍如隔世。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核心基础是货币,泛滥货币上构建了房价(房租)上涨预期。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不久前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说“要消除房价上涨的货币基础”。也就是说,只要给出强硬货币回笼的“备案时间表”就可以了,但是常被“地产过热、经济吃药”的谬论所挟持,迟迟未见此类稳定的预期。

那种“地产过热、经济吃药”观点认为,中国通胀源头是房地产,房价不断上涨强化了人们的通胀预期,只要限制房价涨幅,那么通胀预期就会削弱,社会矛盾就会缓和。如果用加息手段,相当于对整个经济降温,最终的副作用是经济下滑和失业。这种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刺激经济客观上产生了房地产泡沫,背后的实质是资源的整体性扭曲性配置,而这不可能采取所谓的“对房地产精准打击”的方式来完成资源配置的重新合理化,这种观点将泡沫想象成一串相互隔离的气球,只要戳破那个最大的就可以了,不会影响其他。

我们认为,只有让货币回笼“备案”才能真正控制房价。政府应当“约谈”那些鼓励宽松性货币政策的相关部门人士。长期看,货币回归中性同失业率是没太大关系的。长期创造就业是保持货币中性平等、鼓励自由创业、鼓励创新、消除行政垄断、降低税收和维护竞争性市场。短期看,货币收缩,的确经济会产生一定下降,失业会有所上升,但是要知道,货币强行收缩下(通缩)的暂时失业从来没有引发社会动荡,过去国企攻坚改革的时候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相反,通胀才是社会问题的基础。

2007年底,中国房地产原本进入了一个调整时期,但是美国金融危机改变了一切。美国金融危机没有改变美国、英国、爱尔兰等西方国家的房地产调整周期,但是强力改变了中国房地产的运行方式。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故事,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邓永恒和吴璟等人在最近出版的论文《Monetary and Fiscal Stimuli,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hina`s Housing Market》里面描述了银行系统按指令放贷、同时国企和地方投资平台作为接受资金方(“花钱方”),创造了货币“刺入”经济系统的条件,它更改了其他国家头疼的“马拉到河边却不喝水”的问题——“货币注入,却没有信贷需求与之配合”。

正是货币“刺入”导致2009年2季度后北京、天津、上海、杭州、深圳等若干东部地区城市房价租金比先后出现大幅上升,如北京房价租金比从2009年2季度的34倍上升至现在的平均55倍的水平。这意味着纯租金收入下的住房投资需要55年才能收回成本。也就是说,以货币“刺入”后带来的房价增长,在房价目前水平停滞情况下,有购买意愿和资格的居民收入必须连续5年10%以上的实际增长才能消化。

否则,按照邓永恒和吴璟的测算,如果房价长期增长率的预期由6%下降到5%,那么要让买房继续“合算”,就要求当前房价下跌30%左右,或者租金提高40%左右,一般而言以前者调整居多,但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中国新一轮的调整继续是以房租的高速上涨来实现的,也就是说,民众对货币继续“灌入”的预期或许不是降低了,而是增强了。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消除房价上涨的货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