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怎么剪图解:51.我的这五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0:29:53


我的这五年

        张 平

  

 我的这5年,有梦有故事。这5年是不平凡的5年,学习的5年,是充实的5年,是忙碌的5年,是用心用情用力做事的5年,是深入调研、接触农村、农民最多、最广的5年,是人生价值体现非常实在的5年,是希望的5年。

2004年7月,我结束了在泸水县3年挂职的生涯,回到了云南农业大学,通过竞聘上岗,担任了科技产业开发处副处长。不到10个月,离开了我工作了10年的农大,于2005年5月,调到云南省扶贫办工作,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服务、做点工作是我多年的梦想。5年来,我努力学习,尽快熟悉环境和情况,深入调查研究,不计得失,积极主动地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同时积极向办领导建言,提出建设性意见。加大了扶贫开发的宣传力度,开启了宣传扶贫开发工作的新篇章。策划组织编撰了《云南扶贫开发志》,圆了扶贫系统干部尤其是老干部多年的愿望,在省直机关也取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得到省直机关的高度评价。利用在国务院扶贫办挂职期间的机会,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向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建言献策,许多建议得到国务院扶贫办领导的采纳和应用,对全国扶贫开发的宏观决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加强协调,进一步沟通了国务院扶贫办与云南的联系,在苦聪人脱贫,云南扶贫开发典型的宣传以及云南经验的推广等方面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自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处成立以来,认真组织贯彻全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会议精神,深入调研、摸清底子、理清思路、制定规划、突出重点、培养典型、推广经验,先后2次分别在文山富宁、曲靖陆良分别召开了全省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经验交流会,得到了与会者和办领导的高度评价。

第一,把学习当做人生永恒的课题

5年来先后多次参加省直机关和有关单位组织的学习。2007年12月3日至28日近一个月的时间参加了省直机关举办的处级干部进修班。2010年7月19日至25日参加了省直机关举办的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并在培训班交流了党支部工作经验和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情况,受到参加培训人员的好评。2010年8月,参上海经合办举办的扶贫开发培训班,并代表学习班的云南学员交流了学习体会,介绍了革命老区开发情况,得到了上海举办方和全体学员的高度评价。除单位统一组织的学习而外,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坚持不断地学习各种知识,把学习当乐趣。通过学习,一是加深了对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的全面理解,进一步提高了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要始终坚持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始终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所谋,情为民所系,做到慎用权,用好权,真心实意努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通过自己的的工作更多体现在改善生产、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上。把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自己行动指南,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二是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理解,进一步提高了对贯彻落实科学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通过对科学发展全面理解,进一步提高了对贯彻落实科学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从云南实际情况看,要加强对云南省省情的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时刻想一想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制定规划时想一想是否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在决策时想一想是否做到决策民主、科学决策。在执行规划时是否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总之,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三是加深了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重大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提高了搞好扶贫开发工作,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报告强调了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安定等关系到人民群众及民生切身利益等6个方面的问题。深刻认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制,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居团结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到在生活用品短缺的经济境况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是符合当时实际的发展逻辑的。当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时,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新的短缺日益突出。此时,我们党将执政的重点指向民生,特别强调“以人为本”,是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必然产物,解决民生问题也是一个渐进的长期认识实践的历史过程。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党和政府的全力推动下,各地掀起改善民生的热潮,使老百姓的生活发生更多更好的变化。因此,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搞好扶贫开发,解决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温饱,改变贫困地区面貌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如果云南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还得不到解决,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扭转,就会严重影响全国的脱贫步伐,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就难以实现。消除贫困不仅是贫困地区人民的殷切希望,更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实际需要;不仅涉及到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利益,而且涉及到增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仅一个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二提高、四加大’即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和逐步提高扶贫开发标准;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贫困地区的发展扶持力度”。我们一定按照这一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为解决和巩固全省500多贫困人口温饱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积极参与省委保先教育巡回检查工作

2005年12月1日,根据省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布置,省扶贫办抽调我参加了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巡回检查工作,在巡回检查活动中,按照省委的部署,从2005年12月至2006年5月,赴昭通、曲靖、昆明三市开展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巡回检查工作,分别深入到20多个县区的32个乡镇31个村民委员会33个村民小组及4个涉农企业进行实地巡回检查。通过巡回检查,我体会到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重视、工作扎实、主题突出、效果显著,达到预期的目的。自己在教育活动中更加增强了党员意识和责任意识,启发很大、教育很大、提高很大。

 

第三,编撰出版《云南省扶贫开发志》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向办领导建议编撰出版《云南省扶贫开发志》。2006年4月19日,省扶贫办主任办公会研究决定编撰出版《云南省扶贫开发志》以下简称《志》,全面总结20多年云南省的扶贫开发工作,以达到记录历史、总结经验、创新思路、提高水平的目的。为作好编撰工作,成立了编纂委员会,设立《志》办公室,并任用我为办公室主任负责统筹协调工作,办公室成立后,先后聘请5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材料收集、编辑工作。

为加强编撰工作进度,于2005年5月11日及时召开了《志》编纂及宣传工作会议,对做好编纂工作进行部署。志办对参加会议的省扶贫办机关处室、中心、州(市)扶贫系统的撰稿人进行培训,同时对撰写提纲进行了讨论。会后借用2006年6月10日召开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之际,向27家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和及级212家机关、企、事业定点挂钩扶贫单位发出了撰稿函和样稿。2006年7月18日,为保证《志》书编纂质量邀请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专家进行指导性授课,省办各处室、中心、《志》办全体同志参加了听课学习和研讨。编纂期间查阅档案、各种资料上万份次、收集资料1千多份、照片600多张、走访老领导、老干部20余次,先后召开了10余次专门会议,对《志》的内容进行20多次的补充修改。全省上下2000多名领导、专家及扶贫开发战线的同志积极参与了资料的收集、编纂、审稿等工作。2006年年底完成120多万字的初稿,2007年2月13日召开了初审会,会上得到了各位编委、老领导和省地方志办公室的充分肯定。各位顾问及编委本着对历史高度负责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认真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初审会后,将书稿呈送老领导和扶贫办机关各处室进行修改和审定,共有17位领导提出修改意见共60余条,补充12项扶贫内容。《志》办根据各位领导和编委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结合志书的体例要求和收录原则,对《志》书进行全面的调整、修改、补充,编纂出了80多万字的终审稿。在编纂期间得到了编纂委员会领导、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阿扎及各位办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了扶贫办老领导的关心支持和肯定;得到了中央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扶贫系统和社会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也同时得到了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大家的关心、支持、肯定鼓舞着我和全体编纂人员,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编纂工作,查档撰文,拜访核实,尽心竭力,克服困难,努力工作得到办领导的好评。2007年6月28日,《志》通过了编纂委员会的终审。

《志》记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及办公室20年来各个时期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管理情况国家重点扶持县和省级重点扶持县的数量、划分,各个时期扶贫的目标、政策和措施,取得的成效,贫困标准的确定,专项扶贫开发,挂钩扶贫,上海对口帮扶,利用外资扶贫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扶贫的情况,把云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立至今真实面貌展现给大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探求工作规律,无数经验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志》由云南民族出社出发行后得到了全省上下的一致好评,省委农村工作部长、省扶贫办笫一任主任董恒秋说“《云南省扶贫开发志》的编撰是我这个老扶贫和从事扶贫工作的同志特别是老同志多年的愿望,过去也做了一些工作,但都没有完成,近年来扶贫办党组高度重视,组织了强有力的编写班子,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编撰任务,而且质量很高,我们这些老同志感到特别的高兴和欣慰,感谢你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在编撰过程中,省志办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认为“编撰《云南省扶贫开发志》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情,是个善举。而且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初稿120余万字,数百张照片,更是一个壮举。编撰《云南省扶贫开发志》,充分反映了省扶贫办领导的远见卓识,功莫大焉,利莫大焉,善莫大焉。充分反映了省扶贫办工作上的组织有力,领导有方,措施有效,实在可钦可佩。”省财政厅在充分肯定同时并在编撰财政志时给予了吸纳应用。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在新一轮修志中作为样本借鉴。省图书馆以及云南大学等高校图书馆作为重点收藏图书。河南、广西、四川等省区来函来电要求赠送,后来我们就对其他所有省区也进行赠送。在省办的带动和影响下大多数州市也组织编撰了扶贫开发志。我作为志办主任当时压力还是很大的,刚开始有些同志认识不是很统一,甚至有些误解,好在以阿扎主任和各位办领导高度重视,思想统一,我本人又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和其他几位同志有分工有合作,克服了诸多困难,才完成了这个光荣任务。这也是我到省扶贫办工作做的笫一件大事。

第四,普写扶贫开发宣传工作新篇章

2005年5月8日,我到扶贫办开始了第一天的工作,随后根据办领导的按排,我负责扶贫开发人才调研工作,完成调研报告任务上报了国务院扶贫办后,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认真开展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办领导要我负责协调组织撰写工作,在办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中期评估工作,形成了高质量的云南省《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中期评估报告》,上报国务院扶贫办得到了高度评价。

2005年10月党组决定由我分管负责宣传工作后,为认真作好扶贫开发的宣传工作,一是及时召开了首次全省扶贫困系统宣传工作会议,会议对如何抓好宣传工作进行业务培训,分担了相应的宣传工作任务。二是为把宣传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划化、科学化,建议党组以扶贫办的名义下发了《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宣传工作的通知》、《通知》对新阶段扶贫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作了深刻的阐述,提出了牢牢把握扶贫宣传的基本原则,紧扣时代主题,务求真实时效,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注重整合资源。明确突出加强对党和国家扶贫政策,加大对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和产业化扶贫、安居工程等,加大对先进人物、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加强对社会扶贫帮困等4大重点的宣传。同时对切实加强对扶贫开发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保证、加强合作、经费保障、完善制度、严把质量关等作了明确规定。三积极与新闻媒体取得广泛联系争取新闻单位的支持。尤其是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我省的扶贫开发工作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扶贫与就业、云南日报、云南广播电台、云南电视台、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英国国际广播公司(BBC)等近30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大力宣传。仅2006年上半年有500多篇,共计25万字,被近30家中央及海内外媒体刊用,有些稿件引起了海外媒体的关注。同时,编印《扶贫开发工作简报》50余期。四是与《云南时报》、《云南政协报》联合举办了构建和谐平安云南加快扶贫开发步伐专栏、与《中国扶贫开发与就业》杂志联合,集中组织红河、曲靖两个专刊,先后有近百篇新闻稿件发表,在全国产生很大的反响。省州市有关班子和扶贫系统的反映说,我省的扶贫开发宣传工作在这个时期宣传力度最大、效果最显著。更为突出的是改变了存在着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好女不愁嫁的观念,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这也是思想不断解放,工作不断改革的结果。

近几年来,由于办领导的高度重视,各新闻单位的倾力支持,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效果,加大对扶贫开发的宣传力度,大大提高了扶贫开发的认知度;建立了扶贫开发的宣传网络;增强了扶贫开发系统的宣传意识;加强了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各州市县认真贯彻文件精神,宣传力度,宣传意识显著增强,对推进扶贫开发的深开展起到了良好舆论导向作用。

第五,推动扶贫开发理论研究工作

    “张平同志工作积极主动,到有关省的调研报告针对性强。理论研究的框架建议有见地,同时对扶贫工作宏观问题善于思考和提出建议。”这是国务院扶贫办刘坚批示和肯定。

2006年10月,根据工作需要和组织的安排,我到国务院扶贫办挂职任行政人事司处长,主要负责中国扶贫开发的理论研究的协调工作。半年的时间里,在办领导和司领导的直接领导下,本人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守办里的各项规定,遵纪守法;在组织上积极参加党组和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先后参加了国务院扶贫办机关党委换届选举党员大会,以及两次支部会,一次是研究为党组成员过民主生活会提意见和建议,另一次是推选十七大党代表候选人。参加了办里组织的纪念扶贫开发二十周年庆典活动,中国扶贫国际中心综合大楼的封顶仪式,公文写作和保密工作的培训和在京西宾馆举办的“贫困地区建设和谐新农村理论研讨会”;在工作上服从安排,根据办里面的安排我主要负责中国扶贫开发理论研究的协调工作,这个工作意义重大,但过去在这方面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所以只能在探索中推进。对于扶贫开发理论研究工作,办领导高度重视,刘坚主任多次听取研究准备情况和前期工作情况的汇报。为进一步统一大家的思想,提高对扶贫开发理论研究的认识,2006年10月20日,刘主任亲自召开了由行政人事组、政策法规组、规划财务组、对外联络组等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主任办公会议,专题研究了开展中国扶贫开发理论研究工作的有关事宜。会上,冯强、刘福合、谭卫平、苏国霞等组领导分别提出了搞好扶贫开发理论研究的建议和意见。刘坚主任听了大家的发言后,就关于如何认识开展理论研究工作和如何具体开展理论研究工作的问题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会议精神,见国务院扶贫办国开办会(2006)12号(总第46号)主任办公会议纪要。通过这次会议,大家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

(一)草拟了《中国扶贫开发理论研究工作方案》。在方案中明确了搞好“中国扶贫开发理论研究”的总体思路,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长期的反贫困斗争中的经验,提升中国反贫困的系统理论、方法和措施,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符合实际的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定今后的扶贫战略目标和扶贫开发走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理论。具体做法: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表述扶贫理论。把理论成果形成的过程变为统一思想的过程。方案还就扶贫开发理论研究的领导保障,研究方法与工作日程以及经费预算进行较为明确表述

(二)与在京专家和省区的有关专家广泛接触征求意见和建议。我先后与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原常务副组长、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杨雍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西南财大赵曦教授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20多位专教授和领导进行接触、交流和座谈。无论从事行政管理的领导和干部,还是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教授,或是从事一线扶贫工作的领导和职工都一致认为搞好扶贫开发理论研究,建立自己的扶贫开发理论是他们多年来的愿望。扶贫开发理论研究取得了广泛的共识,并被称之为“功德无量”的事,大家都希望一定要把好事做好。根据刘主任的批示精神,我借2006年11月19日—21日参加在杭州召开的中国农经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之际,在会上向200多名专家、学者、官员介绍了我们即将进行的扶贫开发理论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通过交流和座谈,他们一致认为这个思路很好,20多年扶贫开发取得了很大成就,很有必要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进行总结和提升,这也是对我国20年扶贫开发工作的一次评估。

(三)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扶贫战线一线干部职工的意见。2006年11月11日—21日,我深入到浙江省听取了浙江省农办副主任邵锋同志关于浙江扶贫情况的介绍后,深入到离杭州200多公里以外的江山市就下山移民脱贫模式进行了实地调研,在该市扶贫办祝主任的陪同下,先后走访了江山市凤林镇白沙村、桃源村等 3个村。同时,参加了浙江省扶贫办与浙江林学院联合举办的“全国新农村建设论坛”,并听取了扶贫办与林学院联合实施欠发达地区“扶千名人才,促千村发展”计划的启动情况汇报。12月8日—9日,到四川省就理论研究问题进行调研和征求专家意见,召开了由四川省扶贫办有关处室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并与新任扶贫办赵学谦主任交换了意见。与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赵曦也进行了认真交谈。通过和一线同志的广泛接触,了解到无论在发达的浙江,还是欠发达的云南和四川,他们都迫切的希望搞好扶贫开发理论研究,这是他们多年的愿望。

四是查阅大量资料,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动态。收集了最近的几年出版的与扶贫开发有关的书籍和资料30多册,对收集的材料和书籍都进行了认真翻阅,并找出对研究有帮助的重要部分进行了归类,以备研究时待查和参考。共搜集各种资料130多万字。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和认真研读,收获很大,为搞好扶贫开发理论研究有了一定基础。

(四)通过半年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首先,扶贫开发的理论研究取得了广泛的共识,并被称之为“功德无量”的事,大家认识上更加统一,工作上更加支持。其次,有些建议和意见得到了刘主任的重要批示和肯定。刘坚主任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通知》上批示:“同意,阐明我们的观点,了解会议上还有什么新思路、新观点”。12月1日,刘坚主任在我《关于杭州会议的情况汇报》材料上批示:“请冯强、福合、苏国霞同志阅,请研究张平同志的建议(第四页),一是考虑班子组成,二是启动工作,三是与筹备全国扶贫工作会议的关系。当前主要精力是筹备会议,此事先兼顾,会议后,加大力度。”12月21日,刘主任在我《关于到四川调研的情况汇报》材料上批示:“这段时间张平同志就扶贫理论框架做了些前期工作,有些观点可在准备会议的报告中先用。所提意见、建议可考虑请政策法规组和行政人事组阅,星期一研究框架文件时可请张平同志一并参加。”第三,形成中国扶贫开发理论研究框架。即《中国扶贫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框架征求意见稿)共九章28节。第四,撰写和整理了相关文章、资料和讲话。为迎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赵曦教授共同撰写了《进一步推进扶贫开发的若干建议》,呈报刘主任供参考。根据政策法规司领导的安排,撰写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一文。另外整理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委员会主席成思危在“贫困地区建设和谐新农村”理论研讨会上的《扶贫工作要坚持开发式为住的方针》发言(人民日报12月10日新农村版发表)的录音稿。2006年11月23日上午,刘坚主任在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接受了专访,主谈“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609名网民积极提问,献言献策,表述了对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关注和殷切的希望,根据刘主任的指示,我将网民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分类整理,形成了 《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的材料呈报刘主任和行政人事司,供上报国务院办公厅参考。我通过大量的调研草拟了《关于加强扶贫开发理论研究工作的意见》,以国开办发[2007]7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强扶贫开发理论研究工作的意见》。

2007年1月26日,刘坚主任《关于苦聪山寨扶贫工作的进展和启示》呈报给温总理和回副总理,二位中央领导作了重要批示。在2007年春节前我将批示和刘坚主任的信件带到云南省扶贫办并向阿扎主任作了报告,阿扎主任及时向孔垂柱副省长,白恩培书记、秦光荣省长、李纪恒副书记作了汇报。云南的几位省领导分别就贯彻温总理和回副总理的批示精神作了批示,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内部明电《关于传达学习贯彻国务院和省委政府领导对扶贫工作重要批示的通知》下发了通知,通知就如何贯彻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我将这些情况整理于2007年3月4日呈报刘主任。刘主任作了重要批示:“请社会扶贫组、规划财务组阅。云南省对苦聪人的帮扶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措施扎实,更为具体,我们要继续加大帮扶力度。”2007年春节前后,为贯彻中央领导“2007年要进一步开阔思路,创新机制,丰富手段,提高效益”的重要批示和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同志在2007年1月25日全国扶贫办主任会议上的讲话,以及国开办发[2007]7号文件《关于加强扶贫开发理论研究工作的意见》精神,我利用春节前后时间,对滇、黔、豫三省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我形成了《滇、黔、豫三省扶贫开发调研报告》,并呈报刘坚主任,刘主任作了重要批示:“张平同志的这份调研很实在,也很具体,提出了三省的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贵州省省级配套由1亿元增加到7亿元很不容易,请规划财务组将各省的配套资金列个表。看看各省的人均财力,以及比较一下配套资金的情况,这是对扶贫工作最实在的重视。”

  (五)做好中国扶贫开发理论研究工作的主要建议:一是对中国扶贫开发理论研究工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更加明确加强扶贫开发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国开办发[2007]7号文件《关于加强扶贫开发理论研究工作的意见》下发后,得到了各省区的高度重视,目前积极性很高,有山西、河南、贵州、重庆、江西、黑龙江等十多个省市分别制定了理论研究的规划和计划,并付诸实施。各地对理论研究的认识到位,措施具体。二是从国务院扶贫办的角度看应该尽快成立扶贫开发理论研究中心,负责全国扶贫开发的理论协调和指导工作。笫三是为使理论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每年要有一定的研究工作经费。四是组织好扶贫开发理论研究成果的交流与论坛。

    国务院扶贫办行政人事组鉴定“今年10月,根据工作需要和组织的安排,张平同志到国务院扶贫办挂职任行政人事司处长,主要负责中国扶贫开发理论研究的协调工作。三个月来,张平同志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了工作责任感。他遵守办里的各项规定,遵纪守法;在组织上积极参加党组和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工作上服从安排,业务上虚心学习,生活上严格要求,团结同志,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工作方法力求创新,作风深入,他组织和草拟了《中国扶贫开发理论研究工作方案》,并与在京专家和省区的有关专家广泛接触征求意见和建议,他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扶贫一线干部职工的意见,查阅了大量资料,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动态,形成了《中国扶贫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框架征求意见稿)共九章28节,为进一步开展中国扶贫开发理论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顺利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他积极开展工作,努力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在工作中讲奉献、顾大局,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和好评。2006年12月25日

第六,情系革命老区

早在20多年前,我在富村乡工作时,我就主动和当地的老同志一道,在乡政府的后山(几名红军战士牺牲地)建立革命烈士纪念塔,一方面积极参与策划,另一方面主动捐出2个多月的工资支持建立烈士塔。后来调到云南农大工作后,被推举为省延安精神常务理事,先后到了延安和和重庆等革命老区考察学习,更加增强了对革命老区的了解。我在国务院扶贫办挂职时,2006年12月25日上午,国务院扶贫办刘坚主任点名要我参加主任办公会,讨论《加快扶贫开发步伐促进社会和谐的意见》代国务院草拟稿。刘坚主任点名要我在会上发了言。我提出了今后的扶贫开发思路是“顺势而谋,突出重点,加强宏观调控,突出部门职能作用”。在突出重点中着重强化了加大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石漠化地区的扶持力度,重心下移的观点,同时强调了扶贫部门加强宏观调控,尤其是扶贫资金调控的作用。我的发言得到了刘主任和与会同志的充分肯定,刘主任在会上5次作了肯定。会后,刘坚主任叫我到他办公室说,中国老促会给温总理写了一封请求把中国老促会由挂靠科技部变为挂靠扶贫办的信,温总理批示要我们扶贫办拿出一个意见或建议来,张平同志你对这个事情怎么看,我说这个是一件好事,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扶贫系统的信任和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已经有计划、有组织的干了二十年,成效有目共睹,而革命老区一段时间以来关注度不够,甚至少数地方被遗忘,这恰恰给扶贫系统为老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一个机遇与机会,也是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个新亮点。所以,我建议争取到扶贫办来,并且理由要充分。刘主任听了以后,不断地点头赞成我的意见,后来在刘主任及社会扶贫司的共同努力下,得到国务院的认可,中央编办发文将中国老促会挂靠国务院扶贫办,并在扶贫办成立了一个革命老区发展司来具体负责这方面的工作。我挂职期满回省扶贫办工作后,省委、省政府正筹备召开全省革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会议,因国务院扶贫办的老区司是和政策法规组两块牌子一班人马,所以要求我们政策法规处配合省委农办做好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会议的筹备工作,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负责7个交流材料的审校把关和参与会务的筹备工作。在大会上,李纪恒副书记在报告中强调要求在省扶贫办成立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处,并指示省编办和省扶贫办要尽快做好相关协调工作,尽快审批成立。老区开发建设处成立后我就到了老区开发建设处开展工作,老区处成立将近四年来,没有辜负省委、省政府以及办党组的希望,在办党组的领导下,在省老促会的大力支持下,4年来全省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建设工作取得6个方面的明显成效:一是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意见》和全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上取得明显成效。各州市县抓住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遇增设了专门的工作机构。科学制定规划,编制了《云南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发展规划》。虚心学习、借鉴外地经验。老区建设领导责任制强化。坚持实行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把老区建设作为党政领导任期职责的重要内容。二是在革命老区专项资金使用效果上取得明显成效。革命老区专项资金项目选择突出了重点。在项目安排中,坚持以革命老区的核心区和中心区为主,逐步向其他贫困区域延伸;以解决安居为主,向其他扶贫项目未能覆盖区域延伸;以解决“三老人员”特殊困难为主,向其他贫困农户延伸。项目安排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老区发展的重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老区群众的关怀,得到了老区人民的拥护,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充分发挥扶贫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项目资金整合力度不断加大。3年老区专项资金共投入4500万元,并以此为粘合剂,整合资金2.5亿元,是专项资金的5.6倍,项目覆盖15个州市29个县市32个乡镇。三是老区开发建设模式得到了有效探索。大理州实施扶贫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建设,使老区开发再上新台阶。其次威信县以水田乡革命老区整乡推进为平台,努力打造具有老区特色和少数民族特点革命老区示范乡建设。文山县的追粟镇是全省38个老区乡镇之一,以整乡推进为平台全面推进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受到省领导的高度评价。四是在革命老区树立大扶贫格局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共同推进老区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明确了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建设的工作重点乡镇。省级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意见》。据统计,省级有关部门2008-2010年共投入300亿左右。2009年全省确定的20个整乡推进的试点中有12个在老区县和老区乡镇,占了60%。充分发挥老促会作用。深入42个老区县(100多个乡镇)和有关厅局进行调研,形成了近20余篇调研报告,其中有10余篇被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五是在加大革命老区宣传提高老区知名度上取得明显成效。在老区开发建设处工作后,面对老区开发建设的实际,宣传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老区的知名度极低,甚至有些老区县的重要领导都不知道自己是老区县,当然也就来可能重视老区开发建设工作。针对这个情况,我提出了未来5年老区宣传的“六个1”工程的思想。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意见》精神,初步考虑在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宣传方面,未来5年实施“六个1”工程。一个1是拍摄一部专题片,反应革命老区的历史和作用的重大贡献及现状、未来展望。二个1是拍一部电视剧,反应我省革命历史人的和历史事件对革命作用的重大贡献,如威信的扎西会议和我党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任书记王德三等。三个1是编一本反应革命历史和现状以及未来展望的书,书名为《改革发展中的云南革命老区》。四个1是在省内外主流媒体,如新华网云南频道、人民日报、云南日报、云南电视台开设一个宣传革命老区的栏目,努力做到报上有位,电视有影、广播有声。五个1是规划在昆明地区建立一座反映云南革命老区的纪念馆。打造革命老区教育基地。六个1是谱写一曲反应云南革命老区斗争史的歌曲,用歌声传播革命老区斗争史、爱国热情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以及革命老区的新变化、新成就。目前这“六个1”工程已经完成三个即编辑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30年云南革命老区》一书,由云南出版集团、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在老区引起了很好反响。另外还编辑《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一书,反映我省革命历史人民物和历史事件对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已由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另外还和省老促会联合编辑了《云南革命老区》杂志,在全省革命老区也得到广泛好评。通过广泛的宣传,老区的知名度显著的提高。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商省委宣传部向各州市委宣传部、中央驻滇新闻单位、省级各新闻单位专题发出了《关于加大我省革命老区宣传力度的通知》,对革命老区宣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全省革命老区工作情况,在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新华网、人民网、国务院扶贫网、云南网、云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作了报道。初步形成全社会热爱老区、关心老区、支持老区开发建设的良好氛围。 六是在革命文物和革命历史遗迹、遗址、会址、烈士纪念馆、碑、故居的保护修缮上取得明显成效。昭通市彝良县实施完成2008年投资1400万元罗炳辉将军纪念馆改扩建。先后投入资金276.85万元,对革命先烈云南省第一任省委书记王德三的故居进行了维修和保护。另外还有威信、富宁、罗平、沾益、师宗、陆良等县都为革命老区的遗迹遗址进行了修缮。为认真总结全省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建设工作经验,在文山富宁县和陆良召开了“全省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期间通过参观、交流、讨论认真总结了3年来的成效,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老区扶贫开发的措施。

第七,积极参与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的督办工作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组在省扶贫办副主任余潮为组长、组员有我和发改委的陈志成共3人,自2010年2月25日开始,历时3个多月,深入临沧市对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进行督办,在督办过程中,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围绕4个方面政策的落实,突出8个工作重点的总体要求,并结合临沧实际,按照我组制定的“把握政策、突出重点、统筹协调、加强督促、注重实效”的督办工作思路,认真扎实有效地开展督办工作,致使督办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推动了临沧市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实现今年临沧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为今后做好抗灾救灾减灾工作积累了经验。在督办过程中,听取临沧市委市政府对全市灾情和抗旱措施落实的情况汇报,和市农业、林业、水利水文、民政、气象、经委等6个部门进行重点座谈了解、分析、统计。在掌握全市总体旱情的基础上,我们先后深入临翔、云县、凤庆、耿马、沧源、双江、镇康、永德等区县等县(区)40多个乡(镇)50多个村组,召开大小座谈会40多次,走访农户200多户、400多人,通过实地调研和查看,督办组认为临沧市的旱情形势十分严峻,截止2010年5月10日,全市因干旱霜冻共造成工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3.11亿元,造成了8县(区)77个乡(镇、街道)925个村委会(社区)5个农场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达135.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6.8%,因灾造成5个县城、72个乡(镇、街道)、493个村委会、54.55万人和31.25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省委、省政府201055日,在昆明召开了全省第二次抗旱救灾督办工作情况汇报会,李纪恒副书记在汇报会结束时作了重要讲话,对我组“坚持一手抓督办,一手抓总结宣传,先后编发了15期督办专报,及时反映了临沧市旱灾动态情况、以及全市各级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的有效措施和经验”的督办工作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

 

总之,5年来我不断地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勤奋工作不懈怠、不折腾、遇到困难不抛弃、不放弃。位卑不敢忘忧国,忧国不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