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 bg同人文 推荐:中国军队从朝鲜战争中学到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23:02
中国军队从朝鲜战争中学到了什么
2011-3-17 08:57  来源:战略网论坛  评论 0查看评论 【字体:

  1949年10月的金门之战,让中共高层意识到仅靠人民战争,虽可纵横陆地,却只能望洋兴叹。而朝鲜战争则第一次让中共真正意识到,仅靠一支革命化的军队是无法打赢一场现代化的战争的。对于过去游击习气浓厚的军事思想,中共高层在讨论中也进行了从未有过的深刻反思。

  1953年10月2日,彭德怀在全军高级干部会议上批评一些将官,只满足于过去的经验,不认识今天已经改变了的客观情况(指与美军作战),也不认识今天已经改变并正在继续改变的主观条件(指多兵种合成作战),盲目地骄傲自满,不虚心学习,企图以不适应今天情况的老一套工作方法来蛮干。

  毛泽东虽未曾高调宣扬“军事现代化”的说法,但他在1953年1月给高级步兵学校的训词中指出:“依靠过去和较为落后的对国内敌人作战的装备和战术是不够的了,我们必须掌握最新装备和随之而来的最新技术。”在1964年10月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他明确指出:“我们的军队距离现代化很远。”

  我国在朝鲜战争后实施的三大国防制度——征兵制、军衔制、军官薪金制,是深受朝鲜战争和苏军顾问关于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议影响的结果。

 

  这些制度与中共传统的意识形态宣传有所冲突,因为其体现出强制性、等级化差异,而以前实行这些制度的国民党一直被中共痛斥为“拉壮丁”和“官兵不平等”,是“资产阶级军队”的产物。但主政之后,中共渐渐意识到,这些制度是走向正规化、现代化不可或缺的。

  经过繁琐的准备工作后,这些制度终于在1950年代全部落实。后来,又加了一个勋章奖章制度。其间曾闹出不少风波,如有很多人不满意所获的军衔,声称要将它“挂到狗脖子上去”。

  根据苏联军事顾问提供的资料和提议,在几大制度实施过程中,还颁布了诸多军事内务、纪律、队列条令,其目的就是加强军官权威,强化惩戒制度,加强军队纪律建设。但某些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令中国军队感到非常不适应,产生了“水土不服”的不良后果。

  1956年11月,总政送来基层党支部提供的材料,全军当年按纪律条令受到惩戒的达10万人次,被关禁闭者达3万多人次。在对9个连队进行详细调查后发现,受惩戒者有90多人,惩戒错误或处罚不当的占71%,有的连队惩罚偏重率竟达100%。受罚原因有些令人喷饭,如打靶不及格、不愿看电影、胃口不适不愿喝辣子汤。因不堪忍受惩罚,全军士兵逃亡4000余人,自杀400余人。官兵矛盾激化,开枪开炮行凶事件达55起。有一名士兵开动三七高射炮到处乱打,并说:教训你们这些官僚主义者。(据《彭德怀军事参谋的回忆》)

  中国军队后勤干部稀缺、技术薄弱、非专业化的弱点,在朝鲜战争中暴露无疑,并因此吃了大亏,这促生了中国军队后勤观念的转变。

  在一、二、三次战役期间,志愿军粮食供应只有25%,重点供应弹药,但能安全送达前线的物资经常不过半。志愿军在寒冬还穿着单衣,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的状况使得专业化大后勤的呼声越来越高。而远离本土作战的美军,却把国内的生活水平搬到了战场。火鸡宴可以摆到鸭绿江边,军中一度还曾供应免费啤酒(后遭到国内舆论反对被取消),甚至还有非战争必须的诸多“奢侈品”享受,如用飞机送去充足的香烟和口香糖,每周享用一次冰淇淋……

  在朝鲜战争初期,志愿军没有专门的后勤部,只是临时建立了东北军区后勤部负责前线后勤,任命李聚奎为部长。后来,李聚奎建议彭德怀成立一个志愿军后勤司令部,东北军区后勤部管国内,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管国外。自从志愿军后勤司令部成立后,志愿军才有了健全的后勤组织指挥机构。后勤成为一个与作战指挥体制一致——既组织供应,又指挥后方战斗的组织体系。

  中共以前长期在农村活动,强调阶级出身,越“泥腿化”越先进、越优秀的观念在党内影响很大。但军事现代化根本不可能建立在“泥腿”之上,中共深感官兵的素质远远不能胜任军事现代化的要求。

  1951年底,中共在军中进行了一次统计调查。全军战士的文化程度,初小以下者占80%,干部不及高小者占68%。军中高级将帅认为,再先进的装备在文盲半文盲的官兵面前也是废铜烂铁一堆,而多兵种合成作战对官兵科技文化水平和军事素养却有极高的要求。

  士兵的政治学习、军事训练、文化学习到底该占多大比例,这在中国军队中一直是个难题。在朝鲜战争后,军队较大幅度地压缩了政治学习的时间,增加了军事训练,并在军中掀起了文化学习运动。

  根据中央军委颁布的战斗训练命令,从1956年6月开始,全军转入正规化军事训练,即“统一编制、统一制度、统一指挥、统一纪律、统一训练”;军中以前的军事术语、战斗用语、装备用语比较混乱繁杂,这时也要仿苏军模式进行统一,其主旨就是要告别之前“农民军”形态的游击战争。

  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初步完成了军队思想和军队建设的现代化改造,并从无到有地初步建立起了一套国防工业体系。发达国家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共只用短短数年就完成了。

  但随着东欧波匈事件、国内“反右”运动、“大跃进”等一系列事件以及毛泽东与赫鲁晓夫个人之间的关系,两党两国关系急剧恶化,中国军事现代化、正规化进程出现了令人惋惜的逆转。

  1950年代末,中共对军事现代化、正规化提得越来越少,逐渐开始强调游击战和精神原子弹的伟大功用。以前积极宣扬军事现代化的很多将帅迫于政治压力,只得违心地转变口风。刘伯承、叶剑英等在“反教条主义”的名义下,先后被点名批评;彭德怀等人后来被打成“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代表,以后在政治斗争中落马的军队将领几乎都被扣上了这个罪名,林彪也不例外。

  “文革”前后,军事“山寨化”更是发展到了极致:军衔制被取消;65式军服替代了苏式风格浓厚的55式,虽然基本样式保持不变,但取消了大檐帽,换成了解放帽,取消了衔肩领章,一律佩上红星帽徽和全红领章,俗称“一片绿三片红”;女军人取消了裙服;军官与士兵的区别就是衣服上多了两个口袋。“文革”期间,民间还流行穿军装,一时间不仅官兵难分,连兵民都莫辨。

  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到极致。这一时期,中共关于战争的教育,主要是宣扬精神原子弹的威力,声称“美帝”和“苏修”都是纸老虎,只要坚持正确的“无产阶级军事路线”,核武器也没有任何杀伤力;此外还宣称在朝鲜战场上,一位小战士由于执行了正确路线,拥有正确思想,“用一根扁担就俘虏了70个美军”。

  中共再次启动军事现代化、正规化进程,是在邓小平复出之后。他借助对越战争,通过改革开放,将此事提上了议事日程。摘自《凤凰周刊》 段宇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