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发育过程:成人比成才更重要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24:39

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开县教师进修学校   黄建新

学生的成才问题备受学校、家庭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名牌大学、高等学府培育的高材生就业有靠,工作甚易,在当今改革开放追求经济效益的时代更为如此。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把“成才”放在了第一位,而恰恰忘了“成人”是“成才”的基础。笔者认为: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2008年5月12日,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中国汶川,一个不起眼又令人难忘的地方。在猝不及防中,房屋倒塌,家园成了废墟。废墟里掩埋着数万鲜活的身体。

地震发生后,一个个感人的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在中华大地处处闪耀着心灵的高贵和人性的光辉!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一女生何翠青救出18个同学却失去右腿;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初三(5)班男生马健在废墟中手刨4小时救出同班女生向孝廉;绵阳市北川中学高二学生王亮几进“死亡洞穴”救人;北川曲江镇小学的学生何亚军在等待被救出的50个小时里,用仅能活动的右手,后仰为斜下方约1米处的同伴喂水120多次;都江堰市聚源中学初三(2)班学生甯加驰被埋在坍塌的教学楼废墟下以身护同学;都江堰市聚源中学初三学生高莹尽管永远失去了双腿,但她总是用微笑传递勇敢坚强,被成千上万的网友称为“地震中最美的微笑”;成都市温江区玉石乡实验小学的学生陈浩为救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孩而导致自己双下肢、腰椎多处骨折,事后平静地说,“要是再遇到这样的事,我还会的。因为能救而不救,我肯定会感到惭愧。”

读了这么多感人的故事,相信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禁不住潸然泪下。我们的心是悲痛的、沉重的,但更多的是给了我们深邃的思考和心智的启迪。平时被视为娇生惯养还需要成人呵护的孩子们,在大灾大难面前,为了同伴的安危,所表现出的却是让世人为之动容的坚强、勇敢、善良、乐观与智慧!一场大灾大难让我们清晰的看到,中华民族拥有多么让人自豪的下一代!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是中国新一代少年儿童中的优秀代表!灾难面前,他们没有被吓到,以勇敢、坚强、沉着挽救了更多的生命。冒着生命危险从废墟中救出同学,“你是我的好兄弟,我不想你死!”关键时刻的临危不惧给了他人以生命的信心;灾难面前,死亡威胁之下的他们却先想着别人。“别管我,先救下面的同学!”“叔叔阿姨快出去,这里危险!”“我后悔没有能救出更多的同学。”先人后己的人性之光熠熠生辉;灾难面前,他们懂得彼此温暖,共度难关。同学之间的相互关心,团结互助,井然有序地实现了安全转移,友爱的力量让他们战胜了重重困难;灾难面前,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赢得了生命。“叔叔,我不怕,你们不要担心。”“我唱歌就不会觉得痛。”从容与乐观让他们冲破了灰暗;灾难面前,他们闪现了一颗颗纯真的感恩之心。北川县曲山幼儿园年仅3岁的小男孩郎铮从废墟中被救出后,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向武警官兵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获救的孩子用捡来的纸写上“谢谢”,摆放在救灾车辆经过的路边。这些死里逃生的孩子,懂得知恩感恩,也在以质朴的方式表达着他们重生的喜悦和重建家园的信心;灾难面前,他们以善良友爱之心、勇敢坚强之举,感动了全中国,也感动了全世界。

一滴水蕴藏着大海的本质,一束光反映了太阳的光辉,一件事也能折射出一个人的人格和修养。在大灾大难面前,所有的丑恶都被崇高和伟大所覆盖,故事中的他们将一撇一捺的“人“字写得是那样的恢弘大气、顶天立地。如何做人、成人?做怎样的人,成怎样的人?当我们的心灵受到无比的震撼和撞击时,也不得不反思当今的教育所呈现的关于“人”的思想和理念。

    中国的孩子已经进入了“独生子女”时代,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疼爱也无以复加。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含在嘴里怕化”了的“贵族式”溺爱,无形中不知“塑造”了多少“缺钙”的“小皇帝”、“小皇后”,这种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感受到的是背书包的重量、学习的压力,而一旦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受到各种挫折时,则往往不知所措,无法应对。在父母的含辛茹苦“包办”下,孩子没有受训练的机会和欲望,缺乏起码的生存能力、自立能力、抗挫折的能力,缺乏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

    “要从小学会坚强,不向困难低头,将来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胡锦涛总书记在什邡市,俯下身子,搂过一名在震灾中失去爷爷的男孩如是说。

    2008年5月13日,也就是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二天,温家宝总理在四川绵阳九洲体育馆地震灾民安置点看望受灾儿童说:“我来看看同学们,大家要在灾难中学会生存,一定要更加坚强。要更加好好地活着,更加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一切……”看到哭泣的孩子,温家宝总理安慰大家别难过,他一次次蹲下身来和孩子们交谈,一个个地握手,一遍遍地叮嘱。体育馆里充满了浓浓的爱意。是的,作为人民敬爱的总理,孩子们心中的“温家宝爷爷”,他夜以继日地操劳国家发展之大计,他情系灾区的人民,他用宽广的胸怀和无私的大爱抚慰着一个个受伤的心灵。

    “学会生存!”“更加坚强!”,这是做人、成人的基本准则之一,这更是我们敬爱的总书记和总理对新时期青少年的成长又一殷切希望和嘱托。自然灾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性和德性的缺失、软弱所带来的灾难。这也是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又一个更加深刻的命题,作为人民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啊!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曾播放的《“神童”的成长》节目中,讲述了一位湖南神童魏永康的成长故事。这个“神童”4岁进小学,8岁上中学,13岁读大学,17岁考上中科院的硕博连读,可是,尽管他智力超群,但自理能力特别差,最后不得不被中科院退学回家了。原来,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母亲眼里,只有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母亲给儿子喂饭就一直持续到高三;儿子上大学时,生活自理问题也都由母亲一手包办,他自己从来没有洗过衣服、袜子。在这位含辛茹苦、对孩子倾注了全部心血的母亲身上,我们看到了母爱的伟大,也看到了溺爱的害处,一个置“成才”于“成人”之上的极端家教理念所带来的直接后果。

魏永康中止学业回家一事,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对于今日的魏永康来说,完全归咎于他妈妈的教育方式,与其说是孩子的“神童”路,倒不如说是母亲的“神童”梦。魏永康的人生历程,是一幕现代版的《伤仲永》,让人深思,令人伤感。重知识轻能力培养纵然不可取,然而重智轻德同样也不行。

已故的陈毅元帅曾经讲过这样的话,大意是:一个空军飞行员,如果开不好飞机,那总不好吧;然而,飞机开得最好,开到敌人那边去了,反过来打自己的国家,那就很糟了。这段话极为深入浅出,蕴含着这样一个道理:无能,固然不好;无德,就更不好;才高而德缺,是灾难。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而成人的关键要素,是德。陈毅同志的话令人深思。

当今的教育,较之于以前有许多优势,取得的成绩也是巨大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新的矛盾、新的困难有时甚至制约了教育的发展。教育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大凡明哲之士对教育的洞察总是那么犀利、那么深邃。美国学者施特劳斯说过:“今天最要紧的责任莫过于要全力对抗那种堕落的自由主义。这种堕落的自由主义宣扬人的唯一目标就是只要活得开心而不受管教,却全然忘了人要追求的是品质高贵,出类拔萃,德性完美。”无庸置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德育是一个主要的支撑点和着力点。在中央政治局的一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也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和国家对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现象,其终极目标是关注孩子的一生,把人培养成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做人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做人要通过做事来体现,做事要通过做人来引导方向,提供动力,保证后果。方向一错,全盘皆误。因此,做人应先于做事,人性应重于灵性,情感应贵于智力。如今,有的家庭、学校在功利主义,中高考指挥棒的驱使下,把“成才”置于“成人”之上,往往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学校考取了多少重点学生,而往往忽视了做人应先于做事、人性应重于灵性、道德应高于智商,忽视了育人的重要性,忽略了健康人格的构建,造就出一些智力优秀的“歪才”、“邪才”。一个人智育不合格,做不了事情,最多是个次品;若一个人体育(身体素质)不合格,没法做事情,顶多是个废品;但一个人若德育(思想道德)不合格,那就是人见人恨的“危险品”。古人云:“德教为先,修身为本。”就国家而言,“德者,国之基也”;就群体而言,“德者,民之信也”;就个人而言,“德者,才之帅也”。德才兼备是能人,有德无才是庸人,有才无德会害人。之所以许多智商高、能力强、有创新精神,为国为民作出许多贡献的“才子”却堕落为人民的罪人,就是因为他们所得到的“成人”教育太少,就是他们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就是因为他们只重视聚“才”而忘了做“人”。

德育在于“育人”,而非“制器”。做人、情感、人性、人格的教育亦即人文德育,应占有优先地位。特别是对未成年人而言,人文教育绝不是抽象的、说教的,而是具体的、有血有肉的。首先是学会“爱”,懂得“耻”。要教育学生对这个世界心存感激,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生活,是她让我们明白生命的内涵;感恩社会,是她为我们打开了生命的内存;感恩父母,是他们扶持我们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感恩老师,是他们帮我们搭起知识的阶梯;感恩自然,是它让我们学会了审美;感恩命运,是它让我们懂得应该笑对人生……要从身边一件件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小现象折射出大教育。大凡成功者,在谈到成功时,很少谈“做事”,而都在讲“做人”。当年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有人向他的母亲表示祝贺:“你有这样的儿子,一定十分自豪。”可这位母亲平静地回答:“是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同样让我骄傲。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这就是“成人”的价值,一种“成功”的教育,正是体现了以“德”为首培养人的要旨。它告诉我们,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成事比成名更重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决定百年之后把自己的大部分遗产都捐给社会,而给子女留极少的一部分,就是要断了孩子们的依赖的念头,让他们不要成为“坐吃山空”的“啃老族”、“月光族”,而是做自强自立的人。比尔·盖茨这样做的目的,恰恰不是不爱他们,而是更爱他们,不仅想着他们的现在,更憧憬着他们的未来。正如“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对孩子来讲,成人要比成才更重要。“成人”的目的在于思想道德修养,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小就养成自尊自强、积极进取、诚实守信、宽厚善良、为人正直、助人为乐、孝亲敬长、勤劳节俭、富有责任感的优良美德;从小就成为一个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创造的人,成为一个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的人。这才能造就真正的“下一代强者”,也才是真正地爱孩子。教孩子做人成功,才是真正意义上教育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