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战纪公孙无我身份:修身治世的七字真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8:37:12

修身治世的七字真言

“为无为,则无不治”是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中提出的修身治世的七字真言,这是老子教给我们的又一个人生大智慧。我从这个智慧中得到了三个重要启示:其一是说我们只有不去做违背常规的事情,才能节约出资源更好地做好合乎常规的事情。其二是说我们人生修养不能一个劲地向外追求,更要重视向内追求。其三是告诫我们只要按照合道的法则去处理任何事情,就会达到“无不治”的理想效果。
  《道德经》第三章的原文是:“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的这段话可以理解为:不标榜贤名,使人们不起争心;不珍贵难得的财货,使人们不起盗心;不去显耀那些能诱发人欲望的东西,使人们的心不被扰乱。所以圣人治理天下要净化人们的心灵,要保障人们的腹实,要削弱人们的心志,要增强人们的体魄;要常使人民没有机心、没有欲望,使那些所谓的智者不敢去妄为。要用无为的态度去处理事物,那么就没有什么不可以治理好的。
  下面分四个层次加以详细论述。
  一、“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这段话讲的是“为无为”的具体做法,也就是告诫我们:不要只是按照自己的欲望、自己的意志来做,而要按照符合自然,顺应自然,符合人的本性去做,才能达到天下太平,人心安宁的境界。只有清静“无为”,才能取得无所不治的成果。而那些崇尚人治的统治者“尚贤”、“贵难得之货”、“见可欲”,诱之以权力、金钱、美色,致使天下人争权、图利、贪欲,结果是社会混乱,天下纷争。只有施行无为之治,才能真正实现天下大治。为了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有时我们要采取“扫黄打黑”的手段,这就是让民众“不见可欲”的具体做法。
  二、“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段话是在告诉我们一定要注重内在的修养,不要被外界眼花缭乱的虚浮现象妨害了我们的视线,要用真正健康美好的东西来充实我们的心灵。
  老子在这里给了我们“虚心实腹”、“弱志强骨”的具体的、有益的修养方式。“虚心”不是让心灵空着,无所事事,无所适从,而是积极主动地打扫出洁净的心灵家园,接纳那些至诚不移、至高无上的东西。这是转变人们的观念,实现返朴归真的必要条件,是人的能动作用的具体体现。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不是“虚其心”,而是“实其心”,权力、金钱、美色充满心田,终日心事重重,劳苦愁烦。所以虚心对我们有着尤其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实腹”也不是指吃出来的,那是内在修养有成的结果。当今社会,人们常常忽视了内在崇高的追求,而是追求山珍海味,美酒佳肴。这两种不同的追求,必然造就两种不同的命运。“弱志”就是要削弱自我主观意志,一切顺其自然。只有淡化主观意志,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内在心灵的作用,才能真正激发出自己的潜能,达到顺应自然的大道之境。“强骨”就是使身体强健。而骨强体健,正是我们开启精神天堂,创造人生成功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三、对“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这句话需要我们辨证地加以分析。可不能将“常使民无知无欲”看成是老子的愚民政策,其实这句话是让我们体道悟道的根本措施和开发潜在智慧、修养自我品德的最佳方式。这里的“无知无欲”是指精神进入道的境界,处于直觉思维状态,此时此刻,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思索的全是正确的对自身有益的东西,而对无用的东西则是“无知无欲”的,这样就可以使自我的外在表现处于平静的状态。也可以说“常使民无知无欲”,就是使民众真正去体验内在的自我高尚精神,沐浴在美妙的心灵家园里,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陶冶情操,升华自我。而“使夫智者不敢为也”就是说能够进入“无知无欲”状态的人,已经具备了超越常人的智慧和功能,那些局限于自我,平时善于投机取巧、玩弄心计、耍小聪明的“智者”,在他们面前,如同小巫见大巫,自然不敢胡作非为了;通过“无知无欲”,产生大智大慧,这自然会启示并促使那些表面上的“智者”自觉自愿地从“妄为”转向“不敢妄为”。
  四、“为无为,则无不治。”这七字真言是本章的核心所在,也是整部道德经的灵魂所在,这里包含了一个成功的大智慧,需要我们好好地领会把握。
  这里的关键在于必须知道:“无为”就是不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情。而“无不为”则是努力去做好符合客观规律的事情,只有通过“无为”才能更好地“无不为”,从而达到天下“无不治”的效果。
  有人认为:“为无为”就是不去做什么事情而空等事情的自然变化,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无为”只能是为了更好地“有为”,只有不去做违背常规的事情,才能节约出资源更好地做好合乎常规的事情。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老子的人生观决不是消极的,老子提倡的“道”是用最适宜的方式去行动,该消极对待的只是那些不屑作为的事情,其目的不过是为了节省出人生的时间和资源,去处理那些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务,从这方面讲,老子推崇的应该是最积极最科学的人生观。
  我对“为无为,则无不治”的解释是:只有清静无为,才能无所不治。也可以说:只有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应事物发展的趋势去做事,那么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这也是在说明不能只是按照自己的欲望、自己的意志来做,而要按照符合自然,顺应自然,符合人的本性去做,才能达到天下太平,人心安宁的境界这样一个道理。
  我从这“七字真言”中得到了重要的三个启示:
  第一个启示是说只有不去做“不合道”的事情,才能节约出资源更好地做好合乎“道”的事情。
  第二个启示是说人生成功的途径,既要向外追求,又要向内追求。
  第三个启示是说只要按照合“道”的法则去处理任何事情,都会达到“无不治”的效果。
  关于第二个启示的内外修行,我想很有必要再深入地解释一下,“外在”修行简单地说就是做好事,就是要利用自己的能力尽职尽责地干好所有该做的事情,这样就可以不断地向外拓展自己的功德。记得千万不要干坏事,决不能肆意妄为,因为干坏事就会损害你的功德,就会给你的成功设置障碍,这就是所有宗教的教义都教育人们要积善行德的秘密所在。
  “内在”修行就是通过“悟道”开发个人的内在潜能。这里的关键是悟“道”。“道”就是“造物主”,她代表了构建宇宙力量的方方面面,道是在语言之上的,道不能用语言来确切地表达,道只能靠自我的体悟。悟道的方法有千千万万,中国的气功、印度的瑜伽中都含有很好的法门,你可以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去静思,也可以独创自己的静思方式,只要记住,最适合你的方式就是你的最好方式,而悟道后你就会得到这种方式的。
  请牢牢记住:“为无为,则无不治”这七字真言,这是世界上所有成功者的捷径所在,是《道德经》告诉我们的最伟大真理,它是在告诉我们用正确的方式去获得理想的效果的真理,把握了这个真理,你就可以快捷地成就你的成功梦想,无论是名利与成就,还是健康与幸福。只要你想到的,你都会得到。因为你是“无不治”的。  去放下http://www.360doc.com/userhome/8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