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鞭粉怎么卖,怎么代理:感受自然之美——风光摄影快速入门(一)-石■头 拍照-搜狐空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0 12:56:48





    一位国外摄影师曾经说过:“自然之美是如此脆弱--以至于相机快门的轻启都会吓跑她。”是的,自然之美是如此神奇,有时,即使最老练的摄影家使用最尖端的摄影器材,也无法抓住和记录下眼前风景所呈现出来的所有色彩、景深和活力。
    摄影初学者常常有这样一种经历:兴致勃勃拍出来的风光片怎么老是与拍摄时亲眼看到的景物有天壤之别呢?摄影大师说:“相机和与肉眼看世界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既然我们还不是大师,索性我们先来琢磨一下相机是如何“欣赏”山水的……
(一)风光摄影的器材及准备
    说到风光摄影的摄影器材,很多影友会很自然地想到反转片及120以上的大画幅照相机。对于初学摄影的爱好者来说,外出旅游时一般都是一部数码走天下,家用级数码相机无法更换镜头,对使用数码单反相机的影友来说,除机身原标准镜头外,建议再带上一个焦距f20mm的广角镜头,广角镜头视角大,容易制造出较大的前景(下图即为28mm的广角端拍摄,通过上下剪裁,制造出宽银幕的效果)。有时,我们也可以用数码相机提供的“拼接”功能或软件,定点横向拍摄几张照片后拼接出全景照片。

    需要说明的是,许多初学摄影者往往认为镜头前加装滤光镜能使镜头免受损伤,但是在镜头前安装滤光镜会增加出现眩光及像差的机会,而一块廉价的滤光镜更会破坏你拍摄的每一张照片。因此,建议大家不要过多地依赖滤光镜以求特效,其实在数码后期制作中一些特效也能通过PS完成。
风光摄影一般是我们外出旅游时最适于拍摄的题材,我们的旅程或许是走马观花式的,但要拍摄到一幅美不胜收的风光作品,并非信手拈来、唾手可得。必要的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可达到一种“自然在我心中”的境界。
  我们可通过网络对拍摄景区的情况提前有所了解。可通过别人的游记、照片资料等对当地的景点分布有针对性的了解,然后定出自己的拍摄意图,想要拍什么,如何拍,制订一个初步计划。到达景点后如果还有时间,不妨向当地的摄影爱好者请教,他们往往知道最佳的拍摄地点。

(二)风光摄影的取景构图

    摄影是一种平面造型艺术,风光摄影就是通过画面中的各种景物来做画,因此,风光摄影的取景构图,有时也可遵循一些绘画方面的技巧。
每一个景物都有成百个视点可供选择,而每一个视点都有不同的透视感、不同的明暗分布和不同的画面。遇到一个风景点,如果你不环视一下周围,并从各个方面观察一下被摄体,那你将很难获得一张出色的照片。
1,注意把握画面的主次关系。在一张好的照片中,一般应该有一个被摄体占主体地位。在风光摄影中,有时构图越简洁,照片也就越具有概括性,这一点可以通过选择取景点和使用适当的焦距来获得(下图为上午太阳高照时拍摄,为了表现水面的反光,我们可对着亮光处测光,使其他水面暗黑,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拍摄参数:快门速度:1/600,光圈值:8)。

2、画面的稳定与均衡处理。稳定是指画面中的景物没有歪斜倾倒的感觉,均衡是对画面上下左右的对称而言。在风光摄影中,我们可以通过变换拍摄位置和角度的办法,例如位置的方向、拍摄角度的高低、拍摄距离的远近等等,调整画面结构,以达到一种稳定和均衡。(下图为在行进的船中拍摄的长江三峡,拍摄位置的相对居中,使两边的山以及天空、水面达到了一种整体上的均衡。拍摄参数:快门速度:1/500,光圈值:9.5)

3、把握好画面的疏密。在风光摄影中,一般来讲,照片的画面太疏,会形成松散、空荡的效果;画面太密,又会给人拥挤和杂乱的感觉。我们应当对景物有所取舍,该简的简,该繁的繁。(下图树叶的密与树干的疏就形成了很好的互补)。

4、画面虚实的处理。画面的虚与实,其实就是一个景深的问题。
根据镜头成像的理论,在调焦目标前后会出现一个清晰区——即景深。下面我们来看看光圈、摄距与焦距对景深的影响。
●光圈与景深成反比。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例如f11 的景深大于f4。
●摄距与景深成正比。摄距远,景深大;摄距近,景深小。例如聚焦于10米的景深大于聚焦于1米的景深。
●镜头焦距与景深成反比。镜头焦距长,景深小,镜头焦距短,景深大。例如焦距80mm的镜头其景深效果小于焦距28mm的镜头。
在一幅照片上,小景深效果能使环境虚糊、主体清楚,这是突出主体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不影响构图效果的前提下,采用“最大光圈+尽可能缩短的摄距+长焦距镜头”能获取最小景深的效果。(下图为75-300的变焦头拍摄,光圈值5.6,镜头焦距为300 mm)
在风光摄影中,为了使所有的被摄景物在画面上都能较为清晰地展现,一般需要尽可能大的景深。(下图7为了表现远山的细节,用了小光圈F11)欲取最大景深的最简易的方法就是缩小光圈,尽可能使用相机上的最小光圈。在“实战”中,我们可以把相机的曝光模式设定为AV(光圈优先),在选定满足创作意图光圈数值后,相机会自动选择与之配合的快门速度。
5、画面的色彩运用。自然界的色彩虽然千变万化,但都具有色温(冷暖色)、明度与饱和三方面的色觉属性。拍摄风光照片时,物体色彩与拍摄点远近有关,远的色调淡,近的色彩明亮准确。色彩在风光摄影创作中,还可增强画面的表现力,使画面绚丽多彩。拍彩色风光片要注意色彩不要太杂和太碎,以显得小气。在色彩上应强调画面的色彩基调,确定主要色调后,再考虑其他色调的搭配,从而达到统一和谐。(下图通过冷色调蓝和暖色调黄的对比,产生强烈的视角冲击力)
谈到色温,这里要提到一个数码相机的设置——白平衡。
用DC拍摄时需要校正白平衡,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中色温是不一样的。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DC在白炽灯下拍出的图像色彩会偏红,我们拍风光片都希望用DC拍摄出的图像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色彩尽可能的一样。不过,由于CCD传感器本身不能很好地校正色彩,因此我们就必须对它输出的信号进行修正,这种修正就叫做白平衡。
大多数DC白平衡的调整一般具有4~5种模式,因厂家的不同而稍有差异,大致有自动、白天、阴天、白炽灯、荧光灯等。在一些高级DC中,还可以使用手动白平衡调节方式。进行手动调节前需要找一个白色参照物,如纯白的白纸—类的东西。操作过程大致如下:1.把数码相机变焦镜头调到最广角(短焦位置);2.将镜头对准白纸,拉近镜头直到整个屏幕变成白色;3.按一下白平衡调整按钮直到取景器中手动白平衡标志停止闪烁。
为什么要用白色的参照物呢,简单地说白平衡就是无论环境光线如何,仍然把“白”定义为“白”的一种功能。因为颜色实质上就是对光线的解释,在正常光线下看起来是白颜色的东西在较暗的光线下看起来可能就不是白色。
白平衡“自动”模式是利用数码相机的白平衡感测器,一般位于镜头的下面;在“白天”模式下,白平衡功能会加强图像的黄色;在“阴天”模式下,白平衡功能会加强图像的红色;在“荧光灯”模式下白色物体会出现蓝色色彩;而在钨灯模式下,白平衡功能则会加强图像的蓝色。
在一些特殊色温环境下的拍摄,要靠我们自己来调整白平衡。比如:在拍摄有夕阳的风光片时,如果把数码相机的白色平衡设定在“自动” 模式,数码相机会把夕阳的温暖色温误判成室内,因而会补偿画面的蓝色,并减少红色,把夕阳原有的温暖气氛完全破坏了(如下面左图为自动白平衡模式拍摄的夕阳和江面,画面偏蓝;右图将白平衡设为“阴天”模式,则画面变红)。一些数码相机还提供了“白平衡包围”功能:就是使用不同的白平衡模式一次拍摄3张照片,一张正常、一张偏蓝、一张偏红,这样我们就可以进行对比选择。
6、画面中人和物的点缀。在风光摄影中,许多摄影者都喜欢在拍摄景物的同时,在画面中安排一些人或物。比如用小船、牛羊、车马、树木等作点缀,既能起到活跃画面的作用,又能给画面带来生气与活力。(下图通过马的点缀使画面活了起来,同时突出了草原的环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