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朦大战眼镜王蛇:维持耗散结构的两个基本条件_昝廷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37:06
维持耗散结构的两个基本条件(2008-09-20 13:00:01) 标签:情感  分类:学术春秋

    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接触耗散结构理论。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领导人普里高津(I.Prigogine)于1969年在一次“理论物理与生物学”的国际会议上提出的。该理论指出,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和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外界条件达到一定的阈值时,可能从原来的混乱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普里高津将这种在远离平衡情况下所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

    我最早利用耗散结构理论撰写的第一篇文章题目是“大西北开发的耗散结构模式”,发表在《开发研究》杂志上,论文的合作者是时任兰州大学副校长的艾南山教授。后来,艾校长去了德国担任中国政府驻德国大使馆的教育参赞。我1989年选择去德国留学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艾校长在那里。记得当时的稿费是艾校长亲自交给我的。我说我不要,艾校长却说:“Half,half”。他给我稿费的时候,我正在他家吃饭。那时我在他家搭伙吃饭,每月缴伙食费50元。现在回想起那段日子,还觉得很温馨,很难忘。艾校长当时的太太叫王荫国,女儿叫莎莎。

    虽然我对耗散结构理论一直很感兴趣,但是直到最近才觉得豁然开朗,才真正找到了它在经济学上的合适应用。维持耗散结构需要两个基本条件:首先,是系统自身的自动调节机制,或自组织行为;其次,是系统和外界要有相互作用,系统和外界要有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流。这种和外界的交流就构成了对系统的某种约束。

    我最早阅读的关于耗散结构的文献包括:湛凯华和沈小峰主编的《普里高津与耗散结构理论〉,四川大学罗久里博士翻译的《探索复杂性》和普里高津与Nicolis共同撰写的《非平衡系统自组织》(《Self-organization in Non-equilibrium Systems》)。正是因为当时我正在阅读《探索复杂性》这本书,我当时的一位朋友在给我写信时还调侃地写道“在这里勿需说‘探索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