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茧吐丝的过程:盘点国际组织中的中国主使者(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2:30:02
 

盘点国际组织中的中国主使者(组图)

       盘点国际组织中的中国主使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72年10月25日恢复联合国席位到2005年,这33年间,中国人除了因历史因素非竞选即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等职位外,从未参与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的高层职位竞选。但从2005年开始,中国人逐渐走上了国际组织的角逐场。

    薛捍勤:荷兰海牙国际法院第一位中国女院长

    
     9月13日,薛捍勤在位于荷兰海牙的和平宫宣誓就职国际法院法官。新华社记者潘治摄

    今年5月28日,国际法院中国籍法官史久镛辞职,法院席位出现空缺。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于6月29日同时举行法官补缺选举,薛捍勤分别获联大150票和安理会15票支持当选。

    9月13日上午10时(海牙当地时间),在国际法院法官选举中高票当选的薛捍勤,身穿黑色法官长袍,与其他十余位法官一同缓步走进荷兰海牙和平宫国际法院大法庭,在现场约一百名各国外交官、国际法学专家及来宾的注视下庄重宣誓:“我将光荣地、忠诚地、公正地、尽责地履行我作为法官的职责,行使我作为法官的权力。”薛捍勤正式宣誓就职,成为国际法院首位中国籍女法官。

          
                        薛捍勤(左二)与其他法官一同审理案件

    各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人士认为,作为中国资深高级外交官和知名国际法学者的薛捍勤就职国际法院法官,表明联合国成员国高度重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体现了各国政府和法律界对中国候选人本人优秀资质的充分认可。来自荷兰一国际法研究机构的克罗斯女士说:“我很高兴看到国际法院迎来一位来自中国的女法官。”

          
                 荷兰海牙的和平宫,国际法院的法官们在审理案件

    精通学术的资深外交官

    薛捍勤,1955年9月出生在上海,成长在北京,出身军人家庭。

1980年,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的薛捍勤直接被分配进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其后,她从该司的副处长升至司长。2002年,薛捍勤当选为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8年后成为该委员会历史上第一位女主席。2003年,她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荷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2008年12月30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宣布:为推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加强中国与东盟的沟通与协调,中国政府已设立驻东盟大使一职,并决定任命薛捍勤为首任中国驻东盟大使。设立专项事务大使,表明一国外交中某个领域或某项事务的特殊重要性。薛捍勤形容接到当初任命时的心情是“一惊一喜”——“惊”是没想到履新外交部这个新设要职的第一人是自己;“喜”是多年奔波在千山万水之外的自己可以“近距离地为祖国工作”了。

    薛捍勤不仅有丰富的外交和国际法实践经验,而且在学术上造诣深厚。薛捍勤在国内法律院校兼任教授,出版和发表了很多中、英文国际法著作和论文,在国际法学界获得赞誉。2005年,她当选为布鲁塞尔国际法研究院院士,2009年被推选为亚洲国际法学会会长。

    不愿被称 “女强人”

    按照人们通常的看法,外交官是男性职业,而法律专家、律师亦是。作为一位著名的女外交官兼资深的国际法专家,薛捍勤曾幽默地表示,她确实进入了“双重的男人世界”。但薛捍勤这样告诉采访她的记者:公众对外交官的理解多少有些抽象。事实上,工作之外,大使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位镜头前形象高贵的大使甚至举出了家中装修的例子。她说,夫妻俩在一些装修细节的问题上,也会有争执。相对于外界的评论,薛捍勤更在意家人对自己的看法。有的媒体称她为“铁娘子”、“女强人”,对于这样在普通人眼中的褒奖之词,薛捍勤很明确地表示:不喜欢。她说,类似“铁娘子”、“女强人”之类的说法,表明人们认为女性取得的成功是“非正常的”。

    也会挎个篮子去买菜

    去年6月,薛捍勤作为中国驻东盟大使参加在南京举行的中国与东盟高官磋商。她在和当地记者交谈时,特别提到她在当地报纸看到的南京一高中女生被网友杀害的消息。薛捍勤显得非常痛心,因为她自己也是一个母亲,也有一个女儿。薛捍勤告诉记者,因为工作的关系,尽管和女儿在一起的时间会相对较少,但在培养方面,她会去引导孩子积极去思考,并形成自己的判断。

    对于时下走红的超级女生,个性张扬的80后、90后,薛捍勤表现出超出一般家长的宽容。她对记者说:有些人会说这部分群体浮躁、为个性而个性,而你往30岁、40岁、50岁这些群体看,时下哪个群体不浮躁?年轻人正是这样一个年龄,你要允许他们犯错误。与谈及外交问题时不怒自威的表情相比,和薛捍勤聊生活、家庭时,她的脸上更多的是随和与亲切。她对采访她的记者说:哪天你看见我挎个篮子去买菜,不要有任何的奇怪。

                           ·助读资料·

    国际法院

    1946年成立的国际法院是《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联合国主要司法机关,总部设在海牙,因此常被称为海牙国际法院。

    国际法院的职能是依据国际法和正义等原则,和平解决各国向其提交的国家间法律争端,并就有资格的联合国机关和专门机构提交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意见。国际法院由15名不同国籍的法官组成,不得有两人来自同一国家。法官任期9年,可以连选连任,每三年改选三分之一。

    根据法院规约,法官均为“品格高尚并在各自国家具有最高司法职位之任命资格或公认为国际法之法学家”。

    国际法院历任中国籍法官

    王宠惠:1921-1939年,任常设国际法院(国际法院的前身)法官,曾任中华民国政府外交部长、北洋政府司法部长。

    郑天锡:1939-1946年,任常设国际法院法官,曾任北洋政府司法部次长。

    徐谟:1946-1957年,任国际法院法官,曾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次长”。

    顾维钧:1957-1967年,任国际法院法官,曾任国民党政府“国务总理”。

    倪征燠:1985年—1994年任国际法院法官,为新中国第一位国际法院法官。

    史久镛:1994年2月6日,任联合国国际法院大法官,2000年2月至2003年2月任国际法院副院长,2004年2月6日当选国际法院院长。(据《钱江晚报》)

    陈冯富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陈冯富珍,2006年11月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陈冯富珍,1947年出生于香港,当初她并没想过自己的一生都要同各种传染病作斗争。1969年陈冯富珍从教育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家庭科教师,而她突然决定前往加拿大,完全是因为男朋友。后来成为她丈夫的陈志雄当时到加拿大留学后,她担心两人的关系会结束,所以说服母亲做出了这个决定。

    陈冯富珍选择医科也是因为男朋友。因为担心男朋友当上医生后同自己相处的时间减少,她就想“要是一起学医多好”,所以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校长进行了谈话,获得了入学许可。因为爱情而开始学医,这改变了陈冯富珍的人生。她成为儿科医生后于1978年回港进入香港卫生署,在1994年被任命为香港第一位女卫生署署长,她对禽流感和非典疫情的应对能力受到好评,于2006年11月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2003年,香港成为非典疫情重灾区,时任香港卫生署署长的陈冯富珍面对巨大压力,面对记者们提出的各类问题,她始终坦诚对待,为香港特区政府赢得主动。“我是一个实话实说的人,我要告诉市民我知道什么,我不清楚的也实言相告,决不隐瞒。”

    2009年4月,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可以说是陈冯富珍2007年就任后的第一大考。随后的日子里,陈冯富珍不断出现在台前,警告各国加强戒备。“我的‘黑莓’手机24小时不离身。由于工作太忙,我还招致了家人的‘怨言’。”

与其他从政的女性相比,陈冯富珍身上表现出来的温婉慈祥的特质尤为明显,颇有“明星”风范。她非常注重自己的仪表,她喜欢化妆,每次会见客人,从衣着到仪态,都会精心设计。如果有报纸刊登了她的靓照,她还会嘱咐同事联络报社买下相片以作留念。据《国际先驱导报》

    张月姣:WTO“中国大法官”

                  
    2007年11月27日,63岁的张月姣被世界贸易组织(WTO)任命为常设上诉机构成员,成为第一个当选WTO大法官的中国人。

    张月姣有着三次留学经历。

    1964年,张月姣留学法兰西,在汉纳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1981年,张月姣去美国乔治敦法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硕士。

    1997年,张月姣去哥伦比亚大学完成MBA高级研修班课程(Advanced MBA)和法学博士(JSD)学业。这一年她53岁。

    上世纪90年代的中美知识产权谈判,曾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中最引人关注的硝烟之战。在长达10年的“持久战”中,张月姣一直是鏖战“沙场”的主将。在谈判桌上,她据理力争,从不示弱。“在谈判过程中,不要有任何自卑感,但也不能傲慢。只要你有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讲话有根有据,你就有力量。”后来,一些来自美国律师界的议员彼此传说:中国有个Madam张很厉害,但也很公平。

    实际上,工作中的张月姣十分谦和。一位律师在涉外案件中遇见一些问题,于是他去找时任外经贸部条法司请教司长张月姣。张月姣毫无架子,主动帮他查找搜集资料,热情地给建议、出主意。

    作为女人,张月姣很庆幸有家人的支持,也很清楚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女人要奋发成才,但不能在家里不会做菜。”只要在家,她就会下厨,工作之余爱爬山、会跳舞。从不放弃的追求,让张月姣拥有了更加丰富的人生。据《环球人物》

    林毅夫: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2007年3月13日,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林毅夫(左)作客新华网两会访谈直播间。新华网 
    林毅夫的妻子陈云英眼中的林毅夫:

    “毅夫在世行这一年半的表现,让我很钦佩!”谈起丈夫林毅夫,陈云英双眸发光,满脸骄傲,甚至显得有一些“小女人”。她说:“并不是我显得特别,所有的妻子都仰慕自己的丈夫,这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近年的“两会”上,作为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和夫人陈云英,都是媒体关注的人大代表夫妻档。今年“两会”,林毅夫再次因工作原因告假,作为妻子的陈云英仍然是记者追逐的目标。

     4日下午,陈云英接受中新社等媒体记者关于林毅夫在世行情况的专访。她说:“世行副行长是2007年10月出缺,毅夫是2008年6月才到任的,可以想象这8个月里,毅夫办公桌上的工作任务将是堆积如山,我们有着思想准备。但是,没想到从2008年8月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事件一波接一波,一浪高一浪,整个世界好像给人‘兵荒马乱’的感觉。毅夫面临更大的工作压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毅夫沉稳、冷静,善于思考。”陈云英如是评价自己的丈夫。她说,面对金融危机,林毅夫凭着深厚的经济学功底,理出头绪,作出一个比较悲观的分析。当时世行很多人认为危机只会延续1至2年,林毅夫没有轻易乐观,否认了这种看法,认为危机影响将要延续很久才能消除。事实证明,这一观点有利于世界各国作出正确的应对决策。

    陈云英说,目前的经济学理论大部分是由发达国家学者提出,“毅夫没有把在发达国家形成的理论简单应用到发展中国家,他常把‘中国经验’挂嘴边,向世行同事推介。同时走访了多个非洲国家、一些太平洋岛国,主动介绍中国的成绩,帮助这些发展中国家制定计划,重新回到世行的支持项目中来。这得益于他个人的能力和修养。”

    陈云英说,“毅夫提出了新结构主义,强调政府与市场对经济发展都很重要。”西方推崇的凯恩思主义,认为自由市场经济不要政府的介入。“世行是人才辈出的地方,毅夫是60年来第一个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者,要获得认可是很难的。但我看到,如今毅夫团结了一大群经济学家,他们乐意与他合作。”

正是因为林毅夫在世行的工作日渐顺利,陈云英才能留在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现在毅夫已不需要我24小时陪伴配合了。”而在此前,她还曾戏称自己一个人身兼六职:“妻子、保姆、司机、听众、秘书,还有陪着林老师散步的‘小狗’”。“我说毅夫,只代表我个人的意见,并不代表毅夫,现代社会讲究‘文责自负’。”

    采访结束时,陈云英不忘幽默地补上这一句。(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

    沙祖康:联合国副秘书长

                 
    2007年6月22日,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当日,沙祖康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宣誓就任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沙祖康此前任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团长。新华社记者侯俊摄

    沙祖康,1947年出生,江苏宜兴人。他有一个值得自豪的革命家庭。父亲是上海英国亚细亚汽油厂的工人,中共地下党员;母亲早先则是一家纺织厂里如同夏衍先生笔下的“包身工”。上世纪50年代,父亲响应国家号召,抛却一切,携妇将雏,义无反顾地回到故乡江苏宜兴邮堂乡决东村参加农业劳动。少年沙祖康勤奋好学,依靠自己顽强拼搏,最终考上了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大学毕业后,沙祖康被分配到外交部工作,历任使馆职员、三秘、一秘。1992年,沙祖康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国际司参赞、副司长,是当时外交部最年轻的副司长之一。

    很多人把沙祖康称为“沙将军”,他的一张铁嘴可以胜过千军万马。作为一名擅长多边谈判的外交官,他曾多次代表中国参与多边裁军谈判、世界贸易组织谈判等重要国际会谈。

    2001年,沙祖康被任命为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及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团长。

    2004年3月,联合国第60届人权大会在日内瓦召开。美国代表在会上攻击中国人权状况。沙祖康即席答辩,言辞尖锐且不乏幽默:“我们建议美国自己照照镜子。虽然中国并不富裕,但愿意向美国免费提供一面镜子。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我们将散发的《2003年美国人权状况白皮书》。但我在此建议大家不要在睡前读,因为那会让你做噩梦的。”

    2006年8月,美国政府对中国增加军事预算质疑。“你最好闭上嘴,保持安静,这就非常非常好了。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最好还是闭嘴!美国有权去做他们认为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但美国不应告诉中国该如何做。”

    2007年6月22日,沙祖康正式宣誓就任联合国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沙祖康喜欢抽烟,37年就抽一个牌子“红双喜”。他也喜欢喝酒,没事的时候和朋友喝两杯。(据《长沙晚报》)

    赵厚麟:国际电联副秘书长、国际电联电信标准化局局长

                
    赵厚麟今年60岁,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1975年至1986年在中国邮电部任职,期间曾作为中国政府首批公派访问学者赴瑞士进修,并在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留学获硕士学位。赵厚麟1986年考入国际电信联盟,成为该组织的首位中国籍职员。

    1998年,经中国政府推荐,赵厚麟作为国际电联电信标准化局局长候选人参加竞选,以绝对优势当选成为该局历史上第一位非欧洲籍局长,同时也是首位进入国际电联领导核心的中国人。2002年,他又以高票连任局长至2006年。2007年1月1日,他正式上任成为国际电联副秘书长。

    在担任标准化局局长期间,赵厚麟为国际电信标准化和中国电信标准做出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赵厚麟这些年来以ITU领导人的身份访问了许多国家,足迹遍及五大洲。所到之处,从总统到部长,从企业主管到工程技术人员,人们都会向他盛赞中国电信的发展。他说:“现在,我以前曾有过的在国外工作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感觉已经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作为中国人的兴奋和自豪。”

    赵厚麟说。“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市场更广阔,机会也更多。中国电信运营商的实力雄厚,他们在做好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可以打出去。只要措施得当,敢于搏击,他们是有可能在国内的主战场和国外的大市场上都取胜的……我渴望全球电信业为中国喝彩!”(据《钱江晚报》)

    朱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特别顾问

                 
    5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朱民正式就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特别顾问。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人在IMF中担任的最高职务,也是继林毅夫担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后,又一位中国人在国际金融组织中担任要职。“这一最新信号表明,中国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英国媒体如是评价。

    水到渠成

    中国之前在IMF中只有执行董事,这与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很不相称,朱民出任总裁特别顾问可谓水到渠成。“朱民有过多年的海外经历、有比较丰富的国际经验,又长期在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担任重要职务,熟悉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情,朱民是就任IMF职位的合适人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说。

    尽管在国内,朱民的知名度远没有林毅夫高,但“在国际金融圈是位令人尊敬的人物”。他在今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出色表现,佐证了英国《金融时报》对他的这一评价。当时,朱民为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进行了辩护,并警告美元汇率波动将威胁全球经济复苏。把时光倒退到10年前,中国在达沃斯根本没人关注。“交接面很小,就是参加这个会议,基本也没有什么发言。”朱民说,“原因有两个——中国本身的量当然也不大;大家觉得这是两个世界。”

    但到2007年,达沃斯已经把中国和印度放在一起讨论。“尽管印度做了一个很大的宣传,但是所有人谈的是中国。”朱民认为,2007年达沃斯上关于世界权力结构变化的讨论相当超前,“对中国是给予了过多的期望”。

    金融危机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增强。IMF组织架构和权力分配已不能适应于已经调整了的世界经济格局。其中,扩大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成为IMF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为了寻求中国官员在全球政策问题上的帮助,IMF甚至软化了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口吻。

学者型官员

    现年58岁的朱民是中国典型的学者型官员——长期从事经济金融理论研究,并具有丰富的金融实践和管理经验。

    去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朱民曾跟主持人Wolf开玩笑说:“非常感谢Wolf先生说我是一个经济学家而不是一个银行家,现在做经济学家的头衔是比银行家要好听得多的。”在国内,朱民经常以经济学家身份出席各种金融论坛和组织活动,对国际金融形势和宏观经济问题发表评论、建言献策。去年3月,朱民还出版了一本名为《改变未来的金融危机》的著作,对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进行了完整分析和阐述,并预言后危机时代的世界格局——“危机远远没有结束,旧世界再也回不去了,实体经济的恢复还有漫长过程”。

    实际上,朱民既是海派经济学家,又是实干银行家。和许多在国际组织担任要职的高官一样,朱民海外求学经历相当丰富。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1985年赴美留学,先后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公共行政管理硕士学位、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89年起任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1991年,朱民出任世界银行总部政策局经济学家。

    在普林斯顿大学求学期间,朱民曾师从保罗·沃尔克。而保罗·沃尔克曾在卡特和里根总统任上担任美联储主席,留下铁腕治理通胀的声誉。目前是奥巴马的经济顾问。国内实践经验同样不菲。1996年,朱民回国加盟四大商业银行之一的中国银行,在中行集团的重组上市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曾任中银香港重组上市办公室主任,在2002年负责其重组和首次公开募股。2006年,朱民受命负责中国银行集团重组和150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2006年8月起,朱民开始担任中国银行副行长。

    在中行内部,工作人员称其“业务能力强,为人和蔼”。在公众场合,朱民则表现得能言善辩、富有幽默感,处事方式稍显“西化”,颇有绅士风范。

    朱民的使命

    即便升任央行副行长,朱民仍未放弃理论的探索。2009年年底,他发表《危机后全球金融格局十大变化》一文,强调2010年将是从根本上改变全球金融格局的一年。而履新IMF要职无疑为他改变这一格局提供了最好的契机。

    作为一名有国际经验的学者,朱民下一步将承担重要的使命。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IMF改革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绑在一起,借助IMF改革的契机,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的利益。在这方面,朱民早就有了规划。朱民曾提出“重构世界货币体系是一个议程”,“中国必须是整个国际体系构建的一个主要和积极的参与者,并且可以起很大的作用”。中国驻IMF前执行董事张之骧认为,“特别顾问一职可能只是过渡性职务,朱民不排除未来出任IMF副总裁的可能。”(据《国际先驱导报》)(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