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力神事件结果:探寻日本人的心灵寄托之处(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15:10

游走京都 探寻日本人的心灵寄托之处(一)   

日本国宝级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反映了平安时期的繁华生活,该书对美食、茶道以及风物描述非常详尽,至今在京都还能寻到文中提及的生活方式场景。较之于东京,京都有更深的历史沉淀,没有摩天大楼与快节奏的都市繁忙景象,更多了一份大度与雍容;作为一座拥有千年之余历史的古都,京都蕴含着传统的文化精髓。悠闲的京都人慢条斯理地生活在古城中,在城内与郊区分布着自平安时期以来备受贵族名流青睐的休闲去处,众多神社与名寺承载着京都人的精神寄托。走进京都,慢慢地感受它的魅力。


京都物语

平安遗韵

  走进京都城,空气格外清新,正是深秋时节,两侧的杏叶一片金黄之色,若是在散步的时候,不经意便会走到某条古建巷子里,深黛色的青瓦与石墙,安静祥和,有时光错觉之感。古时的京都城是一个严格的方正体,街巷坊间如同棋盘一般工整,现代化的京都城街道依然是纵横交错。在现代建筑群中,隐匿着自平安时期以来的历代遗韵。

  京都城是需要细细品味的,也许你在第一感时会觉得它有些破旧与落后,无法与东京相提并论,甚至有一种废都感受。然而静下心去发掘去探索,便会发现千年古都风味,毕竟是千年之都,还是有很深的内涵的。

  在京都少不了要去逛逛那些名寺古刹,一年四季都呈现不同的景色。最古老的古建之一便是城南的东寺,又名教王护国寺,最初建成于平安时期公元796年,用于护国镇守之意,在旧时的平安京,建筑布局严格对称,在东寺对应的西城区有一座西寺,如今西寺已所剩无几,唯独东寺依然保存下来。最有名的便是五重塔,也是京都的地标性建筑。踏着碎石子路,走进东寺,千年古刹气息扑面而来,古松、黄杏、红叶细枫、青黛色的瓦房,以及纯木结构的泛着岁月沧桑感的大殿,构成了生动的画面。

  这里的位置与规模都保持当年的原状,是反映当年平安京风貌的重要建筑。徜徉在院子里,如同回到古时。公元823年,嵯峨天皇将此寺敕赐从中国归来的弘法大师(空海),成为佛教真言宗东寺派总寺院。这里的每一座大殿均有其不凡的历史,每座大殿落成的年代各有不同。有室町时代的讲堂,南北朝时代的御影堂,桃山时代的南大门、金堂,江户时代的五重塔、灌顶院等,都是表现当时建筑技法和传统手法的典型建筑。

  寺院中最大的建筑为御影堂,纯木结构的大殿历经千年风雨,大殿原为空海的住房,1380年再建,殿内供奉着秘佛不动明王像,是空海从大唐带回的。讲堂内供奉有金刚界大日如来像。灌顶院是空海仿照唐朝的青龙寺建立的,1634年重建。

  在中心主殿的一侧,是一处精致的小园林,种植着各种树木,园内有一处池子,倒映着岸边红得最艳的枫树,踏着地上的枫叶,步行在园子里,感受到建园者的慧心独到之处,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无穷的空间感,园子不远处便是日本现存木建筑中最高的五重塔,塔高56.4米。这座建筑代表着桃山时代的豪壮雄大。五重塔虽然在宽永21年(1644年)再次修建,但却凝聚了工匠们的心血。

  走进京都城,空气格外清新,正是深秋时节,两侧的杏叶一片金黄之色,若是在散步的时候,不经意便会走到某条古建巷子里,深黛色的青瓦与石墙,安静祥和,有时光错觉之感。古时的京都城是一个严格的方正体,街巷坊间如同棋盘一般工整,现代化的京都城街道依然是纵横交错。在现代建筑群中,隐匿着自平安时期以来的历代遗韵。

  从东京出发,乘坐博多方向的JR新干线,沿途一路领略了新干线两侧的风景,远方的山岳与乡野构成一幅幅生动画面不断跃入眼帘,约2小时便到达了京都。在较高处远眺京都城,城区坐落在一片广阔的盆地之中,四周的远郊群山围绕,鸭川河穿城而过。没有过高的建筑群,视野非常开阔,众多古建飞檐与木塔从现代的房屋群中脱颖而出,彰显着逝去的帝都风华。


清静之地  

建仁寺悟禅

  如果在京都想找一处清静之地,感悟人生,参领禅机,当数最古老的禅寺建仁寺。建仁寺的庭园融合了日本庭园的精致以及佛教的禅机,八百年的历史与禅心,让人思绪万千。

  这里是临济宗建仁寺派的大本山,开山为荣西禅师,亦是将茶引入日本的第一人,最初这里的创建者为源赖家。开创于镰仓时代建仁二年(1202年),取当时年号为寺名。山号为东山(TOUZAN)。诸堂为仿中国的百丈山而建。创建之初曾为天台、密教、禅之三宗兼学,后自第十一代兰溪道隆起成为纯粹的临济禅之道场。经过八百年的岁月,直至今日,这里作为禅的道场依旧是广大信众的心灵寄托之处。走进建仁寺,每座建筑屋均有长廊连接,每处庭院景致各不同,处处透出一股禅意,坐在屋内的地铺上,透过窗户便能通透地看到精致的院景,从而安静地参悟禅道。

  寺内有表屋钟达的代表作品《风神雷神图》,本图虽既无落款亦无印章,却被认为是钟达的真迹,而且为其晚年最佳之杰作。对开屏风,整面贴金箔,右绘风神,左绘雷神,非常的逼真。最大的建筑当数禅宗方丈,庆长四年(1599年)惠琼从安艺国安国寺移建而来,优美的铜板屋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本尊是东福门院捐献的十一面观音菩萨像。堂前有一处白沙地,有着长纹痕迹,营造禅机,配以青苔、巨石,被称为“大雄苑”的枯山水前庭,豁达大气。

  其次便有“东阳坊”茶室,这里传承了几百年的茶道,茶室采用草庵式二帖草席结构,被奉为日本茶室建筑典范。据传天正15年(1587年)在丰臣秀吉举办的北野大茶会上,利休的高足真如堂东阳坊长盛担任副席。茶室西侧有本寺著名的“建仁寺垣”。

  在建仁寺静坐悟禅后,走出寺门,四周便是一处古建民居,均是传统的二层小木楼,泛着黝黑。门庭前挂着精致的灯笼或是其他装饰物件,长长的巷子里非常安静,偶尔能看到身着传统和服的居民从长巷里走过来,木屐之声回响在石板巷之中,让人浮想联翩。古巷子里有很多传统的美食店,以及手工的食物铺,能够真正地品尝到传统的京都味道。


年轻人喜爱的旅游地

夜游清水

  夜晚去清水寺,会有白天不同的趣味,寺院山脚下沿着山路两侧而建的店铺是热闹之源,有精致的手信,以及美味的当季食品。当然夜晚的清水寺在灯光的映衬下有着格外不同的美,特别是在枫叶正红的季节,在灯光映照下极具艳丽。

  从清水坂前往清水寺道路两侧,除了有京都传统木造住宅林立外,沿途还有古老的神社和寺庙,无不充满宁谧与静穆气氛。古时候来到清水寺参拜的武士,通常先把马匹栓在仁王门前面清水坂上的马厩里,因此这个马厩就成为室町时代遗留至今的建物。

  清水寺为公元798年(延历17年)由延镇上人所建造,为平安时代之代表建筑物,后来曾多次遭大火焚毁,现今所见为1633年德川家光依原来建筑手法重建,与金阁寺、二条城并列为京都三大名胜。清水寺本堂正殿供奉着十一面千手观音立像。

  寺庙中心的本堂是宽永10年(1633年)修建的建筑物,名为清水舞台。展现出它雄大壮丽的姿态。除了这些建筑物之外,境界内的东边设有引用江户时代初期的技法来修建完成的成就院庭院。这座完全木造的寺院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之广,其内最有名的“清水舞台”,离地50公尺高却只靠139根木柱支撑结构,可见当年工程之浩大与艰巨!参观清水寺时,一路拾阶而上,除了参拜诸神,凭栏远望,更可将京都市景尽收眼底。

  宛如古都的风物诗般,清水寺外围的一景一色,完完全全地将京都的风采表露无遗,无论是春天的樱花,夏天的瀑布,秋天的红叶或是冬天的细雪,清水寺都仿佛是为了证明京都而存在的一般,无时无刻吸引着人们流连忘返。